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遊戲民國

第一卷 初到 795 偷襲 二 反法西斯同盟 文 / 大羅羅

    795偷襲二反法西斯同盟

    現在歷史的車輪已經滾到了1938年10月初。(_《》)……根據後世歷史學家的說法,現在這段時間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二次休戰期」。和歷史上由德國入侵波蘭所點燃的二戰烽火所不同,這個時空的二戰是由蘇聯入侵波蘭所引發的。因此德國和英法的戰爭直到二戰爆發後的一年,仍然沒有爆發。雖然目前雙方的關係已經由一開始的盟友演變成了對手,可畢竟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敵人。

    不過中德和英法兩方面的戰爭準備卻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截至1938年9月底,英國已經動員了200萬人的陸軍(包括英印軍、澳新聯軍、加拿大和南非軍團等殖民地軍隊),而且還組建了4個裝備有瑪蒂爾達2型坦克的裝甲師,此外在英國大部分的步兵師也配屬了1個裝備了輕型坦克的坦克營。此外,英國還將散佈在世界各地的龐大海軍大部調回國內,其中還包括全部6艘航空母艦(勇敢號、光榮號和四艘比歷史上早產的光輝級航空母艦)。

    而法國也利用中德同蘇聯激戰的近一年時間,將陸軍規模擴充到了350萬(也包括了北非、安南等地的殖民地軍隊),裝甲師則擴充到了10個。而且法國空軍的規模也得到了較大的擴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空法國人明顯加快了他們擴充海軍的步伐,到1938年9月底,已經有兩艘標準排水量為38500噸的黎塞留號戰列艦交付給了法國海軍!當然,此時法國海軍的假想敵意大利海軍也已經提前擁有了兩艘標準排水量超過40000噸的維內托級戰列艦……

    而在英法不斷加強戰備的刺激下,權衡了利弊得失的德國元首希特勒終於最後下定了,盡快在西線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的決心。

    10月9日。希特勒簽署了第6號作戰指令。在這個命令中,他這樣寫道:「如果在最近能斷定英國和在其領導下的法國仍然不願意中止戰爭準備。那麼我決心盡早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性行動,來壓制英法將要發動的對德國領土的進攻。從而使得我國在政治上和戰略上處於主動地位。」同一天,他又同遠在武漢的中國國防軍總參謀長羅耀國通過電報進行了一番探討。

    在電報中,他告知羅耀國,「目前局勢已到關鍵時刻,德國和中國必須在向英法屈膝投降和作戰之間做出選擇!如果再拖延下去,英法將會武裝起更多的軍隊,有可能抵消中德兩國在陸地上的優勢。因此,我和德意志帝國已經最後下定決心,最晚於1938年11月底之前發動對法國和英國的突然襲擊。希望元帥閣下和貴國同時做好戰爭準備……」

    而羅耀國在回電中則聲稱:「現在我國的第一裝甲集團軍主力已經陸續起運,預計在12月初便可以全部到達德國。進攻是否可以等到第一裝甲集團軍到齊之後再開始發動?

    ……意大利是否將參加對英法之戰爭?如果意大利參戰,可否在12月初之前將讓一支實力強大的德國空軍或海軍航空兵部隊進駐意大利北部的機場,然後從那裡起飛轟炸土倫港內的法國海軍主力?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癱瘓法國海軍,對今後的對英作戰將頗為有利,因為英國將不得不將其部分海軍主力調往地中海地區。

    此外,美國的態度必須充分考慮。希望元首閣下能在同英法開戰之前,派特使前往美國,同美國政要進行充分的接觸和溝通,並且向美國表明德國、中國願意與美國共同領導世界的意願。」

    希特勒在接下來的電報中同意了將開戰時間推遲至12月10日之前,同時又告知羅耀國:「墨索里尼日前向我方表示,意大利目前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因此他們暫時不能參加對英法的戰爭……」對於羅耀國婉轉提出的德中美三國共同領導世界的建議,希特勒則表示了完全同意。他在電報中說:「魯道夫.赫斯先生將作為我的特使前往美國同羅斯福總統見面,同時我也希望中國可以派出級別較高的特使訪問美國,以共同勸說美方接受英法世界帝國即將崩潰的現實。」

    而羅耀國則表示中國將會派副總統孫科和外交部長汪精衛前往美國同羅斯福談判,如果時機成熟,他本人也可以出訪美國同羅斯福總統當面交換意見,全力促使中美德達成妥協,從而使戰爭早日結束。最後羅耀國又在電報中告知希特勒,第一枚核裂變炸彈的設計工作已經全部完成,預計在1939年底之前能進行第一次實驗。如果重型遠程轟炸機的研發工作可以在1940年內完成,中德或許可以考慮以一場公開的核裂變炸彈的爆炸演示來結束這場戰爭。

    在同羅耀國溝通了一番之後,希特勒又在10月10日發佈了第7號作戰命令。在這個命令中他規定了德國陸軍、空軍和海軍在戰爭爆發後所要負責的任務。陸軍的任務是「在德國空軍和中國盟友的配合下從陸上進攻法國,如有必要還可以穿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直接進攻法國北部。陸軍在進攻作戰中將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法國。」而海軍的任務則是「同中國遠征艦隊組成德中聯合艦隊,並且在德國空軍的協調下同英國海軍展開決戰,奪取北海制海權,為將來在英國本土登陸奪取戰爭最後勝利做好必要的準備!」

    ……

    就在希特勒和羅耀國用電報交換著對世界大戰進程安排的同時,英法兩國也忙著拼湊同盟準備同中德開戰。1938年10月12日,英國外交大臣羅伯特.安東尼.艾登所乘坐的專機秘密抵達了蘇維埃共和國的臨時首都第比利斯。艾登此行負有的特殊使命就是商討建立英法蘇日(英國還不知道日本已經反水)反法西斯同盟的可能性。

    對於這一點,斯大林早就已經通過蘇聯駐倫敦的代表獲悉,因此在艾登到達第比利斯的前一天,他就把蘇聯人民委員會委員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請到了他在第比利斯郊外的別墅裡,就同艾登商談的問題統一看法。同時還要對英法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出路,做一番分析,以作為這次談判中蘇聯要價的依據。

    當然,此時的蘇聯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中俄聯軍在索契達成突破之後,蘇聯紅軍苦心經營的高加索防線就出現了致命的破口,朱可夫連續組織了數次反擊,不過在敵人壓倒性的火力和空中優勢之下,全部都徒勞無功……斯大林也知道,朱可夫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蘇聯紅軍也在捨生忘死的作戰。失敗完全是因為敵我力量過於懸殊的緣故。而要想扭轉乾坤,看起來也只有依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大團結了。

    這時斯大林辦公室的門開了,莫洛托夫走了進來。雖然目前形勢危急,可莫洛托夫卻一如往常,小心、謹慎、恭謹,一看到斯大林就好像充滿了幹勁和信心。

    「斯大林同志,報告您一個好消息。」莫洛托夫總能在一大堆的壞消息中,找到一兩個不太壞的消息。他雙手捧著一份電報紙,恭恭敬敬遞給了斯大林。「剛剛收到消息,美國拒絕了法西斯德國副元首魯道夫.赫斯和中國副總統孫科訪問的請求。」

    「哦?這是個好消息。」斯大林勉強擠出一點笑容,又招呼莫洛托夫坐下。「看起來全世界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被中國和德國這兩個強盜吸引過去。」

    莫洛托夫笑了笑又道:「還有一個消息,是艾登先生在巴格達上飛機之前通過電話告訴我的。日本也同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了,條件是在戰勝中德法西斯之後,將我國的遠東地區和中國的滿蒙交給日本……」

    「這些日本人對滿洲和蒙古還真是念念不忘啊!」斯大林十分愉快地笑了。忽然又變得嚴肅起來,問道:「你認為英法日在打敗中國和德國之後,會不會改變他們的反蘇政策?」

    「不會。」莫洛托夫回答,他淡淡道:「不過在他們戰勝中德之前,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援助我們。」

    「這就足夠了。」斯大林說:「還有一個問題,英法日蘇四國的力量能打敗德國和中國麼?」他的話中流露出懷疑。這間辦公室裡,也好像充滿了煩躁不安和緊張的氣氛。

    「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看了看斯大林,他的謙恭的目光想來一定能讓這個gc主義獨裁者感到好過一些。「現在的關鍵不是英法日,而是美國,只要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中德兩國的優勢就將蕩然無存。而美國目前的態度明顯是傾向於我們的,他們拒絕了中德的特使,可沒有拒絕英法的代表。」

    「你認為,美國會加入嗎?」斯大林坐到桌邊,沉聲問道。

    「會!一定會的!」

    「那他們什麼時候加入呢?」

    「這就要看英國的態度了,雖然這個國家瘋狂敵視我們的布爾什維克制度,不過他們也肯定反對讓中國和德國稱霸歐亞大陸,所以他們一定會和中德打下去,而美國和英國的關係非常特殊,早晚會牽扯進來的。我們只要堅持到那一天,就可以成為戰爭的勝利一方了。」

    「是啊,成為戰爭勝利的一方。」斯大林打斷了莫洛托夫的話,「總比成為失敗一方要好,不過蘇聯恐怕很難恢復元氣了吧?」

    「或許是這樣。」莫洛托夫表示同意,「不過元氣大事的肯定不止是蘇聯,中德兩國法西斯國家可相當強大,而且那些白俄叛徒也多半會站在他們一邊。」

    「否則艾登先生就該去彼得堡了吧?」斯大林離開座椅,站起來,走到牆壁上的巨幅地圖前面,凝視了一會兒。法西斯陣營的確非常強大,一看地圖就知道了,而反法西斯陣營,只有西歐的一小塊,英倫三島,東方的一串島嶼,然後就是大片的殖民地了。天知道這些殖民地的人民在戰爭中會站在誰一邊?這時他眼角的餘光突然掃到了位於亞洲大陸一角的「遠東社會主義共和國」,那是中國gcd所控制的國家,雖然這個中g目前正嚷嚷著要「反對斯大林修正主義」什麼的……可是他們同中帝國主義畢竟不是一夥兒的,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或許能把他們也拉到反法西斯同盟裡面。看起來有必要派季米特洛夫去一趟伯力,和那些中國gcd人好好談一談……

    ……

    此時,在世界的另一頭,連續召開了好幾天的內閣五相和總參謀部(軍令部)聯席會議終於做出了對美開戰的決定。日本首相近衛文縻進攻覲見裕仁天皇,裕仁拿著內閣的決定,臉上陰晴不定,木戶內大臣已經向他報告了日前內閣會議上所爆發的激烈爭執。

    「非得要對美開戰麼?內閣有把握麼?」裕仁放下報告輕輕地問,語調卻充滿憂慮。

    「陛下,這是內閣,總參謀部(軍令部)經過仔細研究後作出的決定,日本要扭轉目前所處的不利局面,唯有背水一戰打敗美國!對此,內閣有絕對的把握。」近衛文縻恭謹而又堅定地道:「陛下,帝國陸軍無力戰勝優勢明顯的支那陸軍,因此在大陸上尋求新的生存空間是不現實的,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南進,而南進就必須打敗美國!」

    「打敗美國!帝國有這樣的力量麼?一個支那都打不敗,怎麼可能打敗美國呢?」裕仁又問道。

    「陛下,陸軍和海軍都認為打敗美國太平洋艦隊並且奪取夏威夷是完全可能的!美國雖然強大,可是他們的工業能力要轉換為軍事實力還需要兩三年時間,帝國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將夏威夷變成一座無法攻陷的要塞。有了夏威夷要塞,帝國就能將敵人堵在東太平洋。」

    裕仁想了想:「可是朕聽聞外交省還在同英法接觸準備參加《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反對支那和德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莫非帝國要同時和全世界開戰麼?」

    這段時間,英國首相張伯倫派哈利法克斯爵士為特使,來日本試圖說服日本同英法一起共同作戰,而且還承諾在戰爭勝利之後,將整個蘇聯遠東、中國的滿洲和蒙古,還有台灣統統交給日本。而日本面對這份滿是空頭支票的盟約卻來了個將計就計,由松岡洋右出面去和英國特使談判。以麻痺英美,同時積極準備挑起同美國的戰爭。

    「這時內閣為了麻痺美國所用的計謀,眾所周知,英美關係比較密切,如果帝國同英國結盟,那美國就不會防備帝國了,這對帝國的偷襲計劃將非常有利,因此,內閣建議同英國締結《反法西斯盟約》,不過暫時不要對中德宣戰……此事已經取得中德兩國的諒解,不用擔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近衛文縻簡單的將內閣和大本營所擬定的欺騙計劃和盤托出。他停頓了一下,又道:「一旦開戰,帝國將動用整個聯合艦隊和超過15萬進攻部隊在夏威夷群島登陸,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奪取該群島!陛下這將是關乎帝國命運的決定性一戰。」

    裕仁也重重點了下頭,拿起玉璽,輕輕摁在了文件上面。

    而就在裕仁天皇批准開啟對美作戰的同時,日本外交大臣松岡洋右和英國首相特使愛德華.哈利法克斯之間的談判也終於達成了一致。1938年10月15日,松岡洋右和哈利法克斯代表各自的國家在一份《中英法蘇聯和反法西斯宣言》的草案上面簽下了各自的名字……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聯合艦隊卻已經離開了鹿兒島,正在駛往千島群島的途中。

    千島群島位於日本跟西伯利亞之間,有700多英里長的一連串火山岩所構成,是一個良好的秘密集結地。日本的7艘航空母艦和5艘戰列艦,在10月18日的夜間悄悄駛到這片海域,和它們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大堆巡洋艦,驅逐艦,油船,補給艦,還有運兵船!除了船上的官兵和少數幾個日本高官之外,沒有幾個人知道日本聯合艦隊現在已經集合起來到來千島群島。而當艦隊在10月20日凌晨向東出發的時候,也僅僅只有幾個艦隊指揮官知道是往哪裡去,是去幹些什麼。

    最後進攻的日子被選定在1938年11月15日前後,比起歷史上差不多提前了3年,而目標也從太平洋艦隊的軍艦,變成了美國夏威夷島!而這一天距離中國和德國將要發動戰爭的時間還有近1個月!這一會,歷史又要向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方向發展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