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燃燒的黃龍旗 二七九 命運的抉擇(四)上 文 / 世紀紅爵
二七九命運的抉擇(四)上
盛京,總督府裡的秘密會議已經進行了一半。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唐紹儀對現如今關東後勤物資體系的評述。
「……截止上個月十號為止,關東總共引進移民一百七十九萬餘,購置器具、耕牛等,總計投入七千九百萬白銀。根據民政部最新統計,關東加上固有居民,總人數已經達到兩百四十餘萬。糧食產出等,尚且可以自給自足。而歷年從國外採購的糧食物資,足夠維持兩百四十萬人兩年所需。」唐紹儀深吸一口氣,自信滿滿地道:「眼下是秋收末尾,倘若大帥提兵南下,民政部可征發超過三十萬民夫聽從調遣!」
兩年的時間,何紹明砸下去接近兩億美子,硬生生將關外砸出了一片繁榮景象。暴增的移民潮,在遼河平原、松嫩平原等地開拓了大批的耕田。由於開墾時間尚短,耕地還沒有變成熟地,眼下產量只夠自給自足的。可隨著時間推移,荒地變良田,種植各種高產作物,何紹明堅信這片土地會成為後世的北大倉。
農業方面不用說了,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工業方面,各類工業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躥了出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工業體系。整個工業體系,圍繞著以鞍鋼、撫順煤礦為主的基礎重工業,再有就是何紹明苦心打造的微星無線電產業集團。一方面依靠領先幾十年的技術賺取大筆的外匯,而後用這筆外匯來扶持基礎產業。眼下是十九世紀末,無線電產業還沒有後世那麼興旺,是以尚且有些入不敷出。可何紹明相信這條路走的絕對沒錯。
唐紹儀剛剛坐下,魏國濤已經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兩年安逸的生活,他似乎早就厭倦了,眉宇間透著一股子急切勁頭:「關東軍常備七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師。其中,朝鮮方面軍配屬兩個步兵師,吉林、黑龍江邊境配屬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科爾沁左翼中旗配屬一個騎兵師。根據現有情況,我軍南下主戰兵團,在不影響邊境的情況下,可以抽出三到四個步兵師,再加上一個騎兵師的兵力。另外,空軍直屬一零一特勤團,也可以參加南下作戰。倘若戰況不利,或者邊境出現摩擦,還可以從民兵體系中組建兩個步兵師進行增援……經過兩年的儲備,我軍已經有了進行一場大規模持久戰的物資儲備……所以,我回答方才大帥提出的問題,關東軍南下京師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很好。」何紹明滿意地點了點頭。取巧與甲午之戰崛起,之後獨立經營一片諾大的土地。一切似乎都順風順水,而只有何紹明自己知道,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而對手則是這整個天下大勢。滿清朝廷進行的那場如同兒戲的變法,即便光緒手裡有兵有權,恐怕到頭來也得以鬧劇而收場。就如同給一位病病怏怏沉痾彌留的病人一劑猛藥一般,縱然是藥物再好,再對症,到頭來也只會起反作用。而這個時候何紹明所需要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趕在這一場鬧劇收場之前,將一切準備好。而後順勢南下,一舉定鼎,取清廷而代之。
時機實在太過緊要了,就說這天下大勢,英國人殖民地烽煙四起,剛撲滅一起暴動,那頭也發生土著起義,國內的軍隊四處抽調,頗有些無力維持的架勢,就更別說將更多的精力投向遠東了。法國人、德國人就不用說了,如今這兩者只是遠東政局的看客。俄國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離竣工還早著呢,縱然彼得堡有心將政治重心投向遠東,面對西伯利亞廣闊的荒蕪地帶,也是有心無力。而日本人只是面子上贏了一場甲午戰爭,不但沒樹立些許強國自信心,反倒是陷入了更大的經濟危機當中。
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到了此時恰似暴風雨前的寧靜,列強們彼此相互盯著。這反倒是成就了何紹明,他硬生生從一個土著軍閥變作了各方勢力拉攏的大人物。這個時候,何紹明要接著國內這股風潮南下,只需要與某些列強達成一些協定,做出一些妥協,得到的絕對是大力扶持。話說回來,何紹明已經有了左右東亞政局的能力,而此時列強無暇他顧,縱然想要阻撓一二,恐怕到頭來也只會與其交惡,而後眼巴巴看著何紹明堂而皇之地南下。
何紹明心裡頭清楚,這絕對是個不容錯失的天賜良機。錯過了,天知道過兩年發了瘋的慈禧會不會向天下宣戰,搞出個庚子之變。憑借何紹明現有的實力,來個坐山觀虎鬥絕對是個最好的選擇。看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等於替自己把一切的障礙都清掃了個乾淨。可話又說回來,何紹明從崛起到現在,在襁褓之時沒有被一幫子滿清腐朽給捏死,就靠的是匯聚一身的人望。而這人望,又是靠他一點一滴維護對於四萬萬國民尚且陌生的國家、民族、尊嚴等字眼。倘若真來了次八國聯軍,何紹明來個左手旁觀,即便入主了紫禁城,那和後世的軍閥有什麼區別?而從本心來講,他何紹明也絕無可能眼瞅著一幫子洋鬼子將國朝屠戮一番,而後滿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