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助紂為虐

大道小說網 第026章 拜師 文 / 雞肋文人

    汜水關。

    鄭旭私下查探三軍,查得三軍對種田都是信心十足,耕種也盡心盡力,心中稍安。

    聞太師進帳,見左右無人,道:「大王,這個畝產萬斤根本達不到啊,一季下來,豈不削弱大王的威信?」

    鄭旭道:「太師,這畝產萬斤,你知我知,萬不可再傳他人知曉。」

    聞太師道:「我自不會傳出,只是為大王憂心。」

    鄭旭輕笑道:「智者,治人,愚者,被治於人。你我都是智者,皆是統領愚者之人。老天賜於我大智,這才是君權神授!現在,天下大亂,本王名聲也欠佳,不出畝產萬斤驚世之言,如何能夠達到愚民?民不愚,反叛四起,你我勞師遠征,雖是疲於奔命,今年征平,明年再反,何日是個盡頭?!」

    聞太師道:「雖能解得一時之困,待開花結果後,如不能畝產萬斤,三軍豈不生怨?」

    鄭旭道:「太師不必多慮。本王自有道理。」

    聞太師緩步出帳。鄭旭心內猛然一驚:聞太師雖然忠心,我凡事都要和他商量,他自然知道我的本意。我這「君權神授」對他毫無壓力,如果聞太師謀反,我豈不束手就縛?!

    鄭旭匆忙追出大帳,連聲喊道:「太師,太師請回……」

    恰恰七首將軍余化也在,也大聲喊道:「太師,大王在叫你。」

    三人走到一處。鄭旭卻對余化笑著說道:「余將軍,你本事高強。本王也是學道之人,雖然根基淺薄,卻想修成正果,請余將軍教我仙術一二。」

    諒這余化在聞太師面前如何敢再吹噓自己道行高深!余化忙擺手推辭道:「大王,萬萬不可如此說,真羞殺貧道也。大王,身邊自有靈山高人,怎麼反求貧道這點微末道行?」

    鄭旭正是要余化先說此話出來,忙一跪到地,拜道:「太師,請收容我為劣徒。」聞太師忙一把拉起鄭旭,道:「大王,萬萬不可。臣為君師,何為臣道!大王如果真心為道,可與我一齊拜在我師金靈聖母門下,縱是我這等材質,也習得許多道行,以大王的睿智聖明,不出十年定可修成正果。」

    在《封神榜》中,聞仲以人臣身份怎麼會在截教中享有那麼高的威望,那麼多人來替他助拳?實際上聞仲因是金靈聖母門下--截教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這輩分不低,跟火靈聖母之流是一輩的,截教散落在海島山川上的諸門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級;再者,加上聞仲個人魅力相當的強,乃是靠一人撐一國的偉人級角色,所以擁有這樣的威望和號召力不足為奇。

    鄭旭心道:我拜你為師非為學習道行,只是利用你的人氣和忠心,如拜在金靈聖母門下,僅能學得道行。為君王者,縱是金靈聖母也可為己所用,自己縱學得她的道行,不如直接請金靈聖母出山更好。

    鄭旭只是跪地不起,道:「太師,本王根基淺薄,如何能入得貴師金靈聖母門下?請太師收容我為劣徒。從此,師徒君臣一體:是為君,是為徒,是為師,是為臣,君君臣臣,師師徒徒,如魚得水。太師,如此,豈不是絕妙人倫?」

    余化在一旁大聲挑動。總不能讓君王一直跪在自己面前吧,斷無此為臣之理。聞太師再無辦法,只得接受鄭旭三拜九叩,拜師收徒。

    相拜畢,鄭旭仍以太師稱聞太師,聞太師仍稱鄭旭為大王,凡事先敘君臣,後決師徒。君臣師徒,其樂融融,果然如魚得水。

    三軍聽得聞太師收得鄭旭為徒,三軍仰慕,自此視聞太師為代紂王,令出聞太師,便如出紂王,三軍無不盡心盡力執行。

    西岐,王宮。

    周文王和姜子牙商量軍機。

    周文王道:「丞相,探馬報來:紂王果然養得幾萬白頭無用老者。三軍開始嘩變起來,紂王只得以昊天上帝的名義,請神頒布『畝產萬斤』驚世之言安撫三軍。」

    姜子牙哈哈大笑道:「此為鼠目寸光。畝產萬斤,只能安得一季,待收穫時,謊言不揭自破。三軍生怨,不戰自亂。假昊天上帝傳謊,待體內三屍上報天庭,上天司過之神豈能輕饒紂王?!如此,紂王離死亦不遠矣。」

    周文王也哈哈大笑:「丞相真乃神算。我軍可待一季後,紂王謊言破滅之時,大興仁德之師,一舉可破。」

    周文王和姜子牙遂議定暫停討伐商紂,轉攻商朝附庸臣國,剪其羽翼。

    探馬回報西岐兵勢,鄭旭大喜。攘外必先安內,鄭旭告別汜水關三軍,回歸朝歌,著手修結神仙之好。

    自此,汜水關--西岐兵勢安定,鄭旭曉喻子民歸田,商朝子民紛紛重返家園耕種不題。

    朝歌,鹿台。

    按照鄭旭的吩咐,朝歌正在如火如荼玉雕神像,已經大致成形。

    商朝之時,金屬貴重,玉器原料露天可得,玉料之多,甚至在青銅器還不能冶煉之時,連耕地的農具都是用硬玉打磨而成。神仙修煉,玉靈為根本,遍地為玉,這也是商朝神仙多出的原因。

    凡事有個度!商朝因神仙得道過多,紛紛煉製厲害法寶,耗玉無數,原生玉料漸漸得深挖開採才能取得。對神仙來說,祭起法寶,「光光光……」掘地十丈,原生玉料得來全不費工夫。苦就苦在種田人,采玉挖地三尺,都得數天時間!萬不得已之下,只得放棄使用硬玉打磨農具模式。終於,在反覆試驗後得到冶煉青銅的技術,耕地農具原材料才得以解決。

    當然,君王用玉,還不至於如此捉襟見肘。鄭旭榜文貼出,一些左道之士掘地得玉獻給官府使用。鄭旭去鹿台觀看時,就見到高三十丈、寬四十丈的整塊上等原生和闐玉料已經被搬移上鹿台!

    鄭旭驚奇之下,連忙探問玉料來歷。原來是碧游宮聞太師的截教道友集體所捐獻,鄭旭既然拜聞文師為師,與截教道友也就是道友師叔親密關係。鄭旭連忙令玉雕匠在玉料底盤陰字雕刻「截教道友獻玉」六個大字,以示功德。

    這一日,女媧娘娘恰恰正駕七彩祥雲路過朝歌。

    猛見鹿台玉料靈氣大盛,心中一動,暗道:這無德紂王又在恣意享樂,我且看看。女媧娘娘神念一閃,拔開雲層,好一整塊高三十丈、寬四十丈上等原生和闐玉料!

    暴殄天物!造孽啊!!用這麼大的玉!!!

    女媧娘娘連忙召喚雷公電母用「五雷正法」擊毀鹿台玉料,隨身童兒道:「娘娘,且息雷霆之怒,娘娘請再仔細看,此玉雕已經粗略成形,似是娘娘的玉身……」

    女媧娘娘因對紂王素無好感,一看到紂王用這麼大的玉料,心中就發怒。經過童兒提醒,仔細一看,「咦」,真是自己玉雕!

    哪個神仙不希望凡間神拜自己?!

    女媧娘娘心中竊喜,暗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逼不成人。看來我許下朝歌大旱三年,紂王已經懼怕,重新敬我為神。既然浪子回頭,暫且容你慢慢悔過。

    既然是自己的玉雕,女媧娘娘擔心玉雕被雷電等誤擊而毀,隨手在鹿台上空織了個結界。因此一來,鹿台玉雕儘管直聳雲端,玉雕工匠雖然日日刻像琢玉,各路神仙卻是再無人知曉。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