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助紂為虐

大道小說網 第008章 梅山七怪 文 / 雞肋文人

    周武王,中軍大帳。

    周武王和姜子牙商量軍機。

    周武王道:「相父,這如何是好?西岐王化已久,我軍和商朝天子之兵甫一接陣就面呈愧色,毫無鬥志。如此看來,此時伐紂尚不是時候。」

    姜子牙勸解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大王萬萬不可因一場失敗就灰心。」

    周武王悶悶不樂,道:「本王以仁德之師討伐暴紂,自是心堅如磐石,絕不半途而廢。可這三軍面對天子都無戰心,這如何是好?」

    姜子牙道:「大王,只要你一令下,我立即請出闡教相助大王伐紂,如此,滅紂無異於捏死一群螞蟻輕鬆。」

    周武王心道:今天前來相助的哪吒就是闡教中人,這等品行的人物還是少少結交為好。請神容易送神來,如果伐紂成功闡教來個鳩佔鵲巢,賴著不走,面對這些仙道高人、旁門左道之師,如果鬧翻了臉,就像姜子牙說的:「無異於捏死一群螞蟻輕鬆」,那時,自己即使最終如願統一中原,結果卻是連西岐王都撈不到。

    周武王婉轉推辭道:「相父,不必急躁。討伐暴紂本是人間俗事,豈能因我人間俗事打擾闡教仙道清修?我們先以西岐本土之兵伐紂,若是不敵,再請闡教高人不遲,到時候還請相父在元始天尊祖師面前多多美言幾句。」

    姜子牙心道:元始師祖命我代天封神,可這周武王不請我闡教相助,紂王也不請截教相助,兩教不能參入人間殺伐,怎麼封神呢?

    姜子牙索性開門見山,道:「大王,你不用闡教中人伐紂,可是因為心病?」

    周武王一驚,道:「相父多慮。先王在世之日,令相父為托孤重臣,輔佐於我,我如何會有疑於相父?!君臣相疑,舉國不安,請相父務得打消此念。」

    姜子牙強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姜子牙出得中軍帳,不得頭緒,乘著夜色忙一鑽進地,運起土遁術,直接上得崑崙之顛請示師祖去了。

    姜子牙遁到麒麟崖,落下土遁,見崑崙山光景,一切依舊,姜子牙嗟歎不已,暗道:一離此山,不覺十年。十年前自己孤苦零丁,一無所有,如今再至,身居西岐相位,春風得意,富貴不可復加。真正:恍若隔世為人。

    道家本講究清淨無為,但這姜子牙卻是根基淺薄之徒,原無仙根,這也是元始天尊挑選姜子牙代天封神的原因,試想:如是委派雲中子等封神,必然以打擾自己清修為由被其拒絕。

    姜子牙邊走邊看,隱隱有些遺憾:富貴不還鄉,如穿錦衣夜行。現在,自己雖然富貴了,卻是選擇了黑夜上得崑崙,如果是在大白天,身穿相服,騎著高頭大馬,風光無限啊。這樣想著姜子牙愈來愈珍視自己的西岐相位了。

    但見崑崙山: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長。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生香。嶺上蟠桃紅錦爛,洞門茸草翠絲長。時聞仙鶴唳,每見瑞鸞翔。白鹿玄猿時隱現,青獅白象任行藏。

    真好一處靈山福地!

    姜子牙上得崑崙山,過了麒麟崖,行至玉虛宮,不敢擅入。在宮前等候多時,只見白鶴童子出來。姜子牙道:「白鶴道兄,與我通報師祖。」

    白鶴童子見是姜子牙,忙入宮至八卦台下,跪而啟道:「師祖,姜尚在外聽候尊旨。」

    元始天尊點點頭,道:「正要他來。」

    白鶴童子出宮,口稱:「師叔,師祖有請。」

    姜子牙忙趨步入宮至八卦台下倒身拜伏,道:「弟子薑尚願師祖萬壽無疆、壽顏永駐!」

    元始天尊道:「姜尚,你為何上崑崙?」

    姜子牙不敢抬頭看師祖,道:「啟稟師祖:武王並不相信我教會傾力相助其統一中原,還似懷疑我教會貪念凡塵功名,長此下去,擔心武王生變,真如此,代天封神終成畫餅……師祖,請速作定奪為是。」

    元始天尊道:「這節本座早有計較。待紂王進攻西岐,武王抵擋不住,自然會禮迎我教出山鼎力相助,此時時機尚未成熟耳,不必多慮。」

    姜子牙道:「師祖,不得不慮。這紂王並不欲與西岐交戰,今日,兩軍交戰,西岐之兵直面天子之兵多呈愧色。如長此拖下去,待西岐軍士嘩變或者武王生變,重新臣屬商朝,我教豈不再無昌興之日?!」

    姜子牙明裡是擔心闡教不得昌興,暗中是在擔心自己的西岐相位不保。自己唆使周武王進兵中原,如果西岐突然軍士嘩變導致周武王橫死,再或者周武王自己不想再反,西岐必然重新臣屬朝歌,自己的結局必然是五馬分屍……

    元始天尊道:「本座已知,自有安排。你今日上山正好。可速將昊天上帝會同三教共同簽押的《封神榜》張掛到西岐造就的封神台上。本座再賜你二十四道符印,按八個方位,每方位三教教主符印各佈置一符,以接引陣亡靈魂歸入封神台。」

    原來,三教教眾生是教內人,死是教內鬼,如沒自己掌教教主的教符印感應吸引,死後魂魄憑什麼要「一靈往封神台去了」?!這也是《封神榜》務必得三教全部簽押方能生效的主要原因。

    先表一節:按說元始天尊肯定對塵世功名毫無興趣,但其對自己的闡教昌興與否幾乎達到吹毛求眥地步。(註:這點從《封神榜》中就可看到這元始天尊對自己的門派弟子關心程度再不能復加,甚至連三代弟子的性命都時刻關注著,十二上仙犯了殺戒,忙閉館止講,為自己留得時間穿梭於各地救助闡教門下弟子。而與之相對的通天教主,就一幅對聯了事:緊閉洞口,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台』上有名人。通觀《封神榜》全書,通天教主未曾救助過自己門下一個弟子)

    元始天尊欲昌興闡教,必然得打壓勢力更強大的截教中人,即:闡教必須得壓過甚至催毀截教。故在天庭簽押得《封神榜》後元始天尊恨不得立即大舉封神,徹底將師弟通天教主的截教借封神之戰一舉催垮!但理智告訴自己,欲速則不達,自己萬萬不能急躁,以免被仙界落下口實。這樣的結果:元始天尊只得故作冷漠,早早令姜子牙造就封神台,卻沒把最終三教簽押好的《封神榜》交給姜子牙實施封神。

    元始天尊道:「姜尚,你與本座代理封神,現賜你一木鞭,長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名曰:打神鞭。此鞭只打得神,打不得仙,也打不得人。如遇危難,自有高人相助,你去吧。」

    姜子牙跪地接過打神鞭,道:「謝謝師祖慈悲。」躬身緩緩退出。

    汜水關,中軍帳。

    鄭旭故意問道:「袁將軍,你今天立得好一場大功。想你那梅山,可還有英傑?不妨一併招來效忠朝歌?」

    袁洪哈哈大笑道:「承蒙大王錯愛。梅上本有七怪,我為其首。如大王不怪我等功力淺薄,由我親去梅山一併招來帳前效力就是。」

    鄭旭道:「既然還有六位高人,當由本王和將軍親自去請,才是求賢之禮。」

    袁洪見鄭旭如此抬愛自己,心中很是高興,也不推辭,和鄭旭一起騎著坐騎徑直向梅山奔去。

    梅山。

    兩人剛近梅山,袁洪突然覺察不祥,顫聲道:「大王……出事了……快隨我來……」

    鄭旭從未看到過袁洪如此膽怯模樣,心道:這袁洪今天怎麼了,我一直把你當成《西遊記》中孫猴子肉身看,咋也會這麼膽小?!

    袁洪早飛跑進入梅山,鄭旭無奈,只得騎著白額虎緊隨其後,路邊荊棘早把鄭旭的獸皮袍劃得稀爛。

    袁洪飛身奔走著……

    突然,一條大白蛇斷成數截橫亙在地,數十丈範圍內的一片荊棘都被蛇血染得點點透紅,顯然這是白蛇死前痛苦掙扎所致。

    袁洪臉色蒼白,橫身顫抖,低聲道:「常昊……」袁洪伸手進入蛇肚,喃喃道:「殺蛇取丹,被敵人取走了。」

    袁洪站起身,再走不到十丈,赫然再見到一條大蜈蚣,也是斷成數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蜈蚣腿還在亂抖著,鄭旭看得又是噁心又是恐怖。

    袁洪臉色蒼白,低聲道:「吳龍……」袁洪伸手進入蜈蚣肚,喃喃道:「內丹,也被敵人取走了。」

    再走上一里路,同時又發現一頭大豬和一頭大水牛的死屍!袁洪如同自言自語,喃喃道:「?子真……金大升……也死了。」

    很明顯,敵人是在殺怪奪其內丹,袁洪快步奔走著,也不再伸手進入死屍肚內探看內丹是否還在。

    再走出半里,又現出一具山羊屍來。鄭旭心道:這是楊顯了。

    袁洪見梅山已死五怪,心中震恐,突然縱聲喊道:「戴……禮……」

    不遠處荊棘中有一個聲音有氣無力傳來:「在……這……」

    袁洪飛步跨過荊棘,一步搶到,顫聲道:「兄弟,沒死?」

    鄭旭繞過荊棘,也快步奔到。一頭小牛般大的黑狗被袁洪扶著坐起身來。戴禮吸口氣,道:「我們弟兄六人接到信:大王要請我等出山相助平叛,聚集在這裡。突然間,一個個兄弟身首異處……」

    鄭旭忙道:「有沒看到是誰下得殺手?」

    戴禮剛準備回答,卻見袁洪手臂暴長,五指插進狗頭,鮮血「噗……」從血洞噴出!

    戴禮肚子剛被掏破,內丹被敵人取走,只因狗性悠長,一時不死,袁洪再破其頭顱,自然一命嗚呼。

    鄭旭責怪道:「將軍出手怎麼如此急躁?你容他說出兇手啊?再說,也未必定會死。」

    袁洪站立起身,眼望著遠方,道:「梅山講究弱肉強食,既然內丹被人取去,本事已除,如何能再統領梅山狗族?!他日,狗族必另立大王,戴禮縱然能不死,為苟且偷生也會變得毫無骨氣。如此,梅山狗精多一個戴禮與少一個戴禮,又有何區別?!」

    袁洪說完,一滴滴晶瑩的淚水滾落臉頰,足見梅山七怪兄弟拳拳之心。

    鄭旭半響不語,猛然,打破沉默,緩緩言道:「的確,活著已經沒有必要。將軍成就了一個狗精英雄的死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