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五代竊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七章 整合大軍,謀秦嶺 文 / 一字營

    這時,張左耀惡狠狠的開了口:「下了令,軍令如山,尊不尊由不得你,誰敢不尊,呵呵,平時小則罰,大則撤;戰時……老子殺無赦!」

    第一次冷臉,下面人心裡大多有些突突,有些不適應張左耀的突變。

    「不過,此刻我下什麼令了嗎?沒有嘛!我只是問你們的諫言!以後也記住,有些話別動不動掛在嘴邊,咱們是軍人,不是那些靠嘴平天下的文官!」隨後,張左耀又向沒事人一樣會到了剛才的話題:「好了,廢話少說,你們覺得怎麼辦好?打還是不打?」

    半響,沒有一個人回話,張左耀跳得太快,有些人接不上了,而有的人則是在沉思。

    「打!」突然,一個有些陰細的聲音響起,張左耀循聲望去,還是任福:「不打不成,吾攻敵守,敵人數城數鎮,軍數伍,攻者善動,取一可戰,守則靜,處處皆防;若他日人來攻,則萬人死守一城一關,攻比守強!」

    「好!說得好!」張左耀擊掌而慶,嚇了任福一跳。其他人則滿臉鬱悶,都被張左耀搞糊塗了。

    張左耀說得是實話啊,確實說得好,至少比他說得好,就是這意思,打要打到人家地盤,你打什麼他都心痛,都有顧慮,所以主動權在自己手裡,要是守,地方狹小,兵員又少,人家一個全線集結怎麼守!

    第一個問題很快解決,一致同意要打,非打不可。緊接著會議的第二個問題又被張左耀提出:「吾軍人員駁雜,人數大小不均,還分成數個將部,既然要打,不整合一下,怕是不行,只一軍,方能配合周旋於敵人數城之間,尋機以破;不過,大家辛苦贊下的家底,要破開,是有些為難大家,我也不忍心,可又想不到其他辦法!所以,再商量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辦法吧!」

    沉默,全然的沉默,連關鴻的弟弟,跟張左耀打過仗的關志都沉默了,這個決定不止為難,甚至有些過分。畢竟,這關乎這裡所有人將來的命運,戰鬥尚無分曉,軍權上交是應該,可是若是連自己的軍隊都要拆開的話……

    「將軍,若是戰前換陣。將不知兵,兵不識將,大忌啊!」最後,還是關鴻先表態,意見也中肯,不過這難免讓人生嫌,畢竟,在六州兵眼裡,他也是降將。

    不過,隨後,白波打消了這個顧慮,他點點頭言到:「關守備說得不錯。還有一點,各部軍中自然有精銳,如何分管,也是個大問題。」

    張左耀一直聽著,如果說這點都沒想到,他何必提這個要求:「首先,此次北進,各部都有大規模的整編,現在再改一次,將兵之顧只要協調好,我想還是可以克服的。至於分配問題。這邊沒有問題。」

    說著,張左耀手一劃劃出了招撫軍一邊的軍官,突突的剩下那些個六州新兵。正當那邊大多數人皺眉之時,張左耀又一畫他們:「而這邊,這不是在商量嗎?放心,絕非搶兵權或者有意欺壓誰。」

    雖然看表情都知道,沒幾個相信張左耀的話,但起碼氣氛是緩和了不少。隨後,張左耀開始提出具體方案:「從最大的玄武軍開始吧,任福那裡有四千多人,戰力優秀的士兵佔到七成,我看取整吧,取三千人成前峰軍,編製左右中各五營,自然前鋒校尉任福做統軍,……!」

    這個方案的制定,要從一開始六州兵來的時候就說起,那時候,每到一支人馬,張左耀都在天水關城樓迎接,白波那時候還不明白張左耀怎麼這麼耐性好了,非要一隊一隊的看,此刻他才恍然,通過觀察,張左耀在考量每個隊大概的實力,雖然不會太準確,但基本的差別還是有的。而此刻做出的安排,則是實實際際的擇優而取。

    「那麼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一支,前鋒軍三千,後軍三千,中軍四千,整數一萬人的集結軍。剩下的人八千多人,我是這麼安排的,三千人守小川,五千人將全部駐守天水關,至於天水城,設空防吧!」說完張左耀看著一干沉思的將領們,靜靜的等待著。

    結果是很明顯的,對於所謂的整合,沒人反對,張左耀基本做到了保留大家的地位,而他提煉的精銳也基本符合各個將領手裡的兵況。唯一讓大家疑惑的,可能算是哪個天水設空防的命令了吧……

    八月十二,中秋將近。

    上?城以東八十里,天水城以北九十里,有一小鎮,名麥積,因其管地內有一麥積山而得名。

    「再過去就是隴上的小江南?」高嶺之上眺望,張左耀不禁有些好奇,也不知哪麥積山到底什麼樣子。

    「回將軍,此地名三岔谷!峽谷東西而橫連接秦嶺縣與上?縣;谷中裂出一道則是咱們走的這路,直通天水,峽谷也因此而得名!越過谷地有條河,名籍水,過河則是麥積鎮!」一個天水老兵出身的嚮導在白波的看護下立於張左耀旁邊解釋。

    「嗯,東面有消息沒?」張左耀點點頭,回頭談起正事。

    白波這才開口:「沒有,不過,按軍令,大軍應該已經抵達秦嶺縣城之下。」

    距離大軍蜀軍前峰軍從天水城出發,已經四天了,一開始張左耀設想得是挺好,不過剛出天水麻煩就來了。一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就是那怕你有那麼大的地盤把他們堆在一起,你從這頭,都看不到那頭。若是他們列隊站立在山道間,你快馬兩頭狂奔,那也要好些時候才能相遇,更別說大軍行進。

    「糧草呢?」張左耀又問,而這時,嚮導已經退到了遠處。

    「楚夜領後軍押著糧草已經囤進板棗鎮。紮營於山澗,往上?秦嶺都有大軍頂著,應該安全!」白波說話一向規矩,安全也只說應該。

    張左耀呼的一下吐口氣,抹掉頭上又冒出來的汗水:「還小心些好,給我專門去一道令,要他十二個時辰都給我把眼睛睜著,多派斥候,這裡一打起來,誰也顧不上他。」

    「是!」雖然應了令,不過現在,這樣的命令,白波早已只是在副手耳邊交代下去辦,隨後,他沉吟起來,有些擔心的對張左耀詢問起來:「旅帥,既然水路更快,如何斷定上?軍一定走山路?」

    「猜啊!「張左耀說得那是理直氣壯,臉皮不是蓋的:「不過,猜也要有根據;從二豹傳回的消息看,秦州蔓延著一種情緒……!」

    是的,一種情緒,厭戰。不說從上到下,但至少,在民眾間有著極大的厭戰情緒。為什麼?原因自然很複雜,無論蜀地,還是中原,撇開哪個是正統之論調,兩個都是漢民認可的統治政權,而在秦州,中原大亂以來,長期面對外族的入侵,甚至多次被佔領,他們已經有太多說不完的仇沒報,對於南來的蜀軍,說不上好感,但也說不上惡感。都是漢民,為何殺戮,這是個永遠解不開的疑惑。

    本來,長期經歷戰亂,哪裡的民眾都會有厭戰情緒,但這些事情往往不是他們能左右,能決定的,所以百姓向來逆來順受,但這一次,有一個意外發生了,那就是張左耀的放俘事件。

    隨著天水軍千數人的北進,一開始雄武軍除了關注是否有奸細混入緊張了一陣外,並沒有更多的關注其他。但後來,這些降卒有人如同當初所估計的一樣,再次入軍混飯吃;而有的人則真的回到鄉里,拒絕再次從軍;當然還有更多的聰明人怕因投降一事而受罰,回到家鄉附近後,乾脆就地落腳。當然無論他們如何活下去,但有一點,他們都是會說話的,說什麼?自然有許多人喜歡顯擺顯擺自己的奇特經歷,於是放俘事件開始更廣,更神奇的流傳開來。

    有說張左耀傻到不行的,有說張左耀是極品好男人的,當然這些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關於張左耀在遣散所有人之前,宣揚的那些蜀軍無戰論,張左耀並不知道這些話有多大用,更不知道這些人回家以後會如何翻譯,但總而言之,他們大多數都說了。而此時,雄武軍上層開始重視這些所謂的流言,又接到蜀地大肆增兵北上的消息,有些地方甚至開始壓制百姓,企圖禁言,這樣的事情,從來都是弄巧成拙的多,這次也不例外,流言越傳越烈。

    甚至人們開始研究天水當初的戰局,天水關被拿下,蜀軍並未攻擊天水城,這是為什麼?種種猜測,種種可能,都被翻了出來。

    這些當然都在二豹關注之中,不過,讓二豹困惑不已的是,一直注視整個失態的演變,他赫然發現在傳言之中關於蜀軍戰力的評述,變動越來越強大,對於蜀軍與雄武軍天水關外牛頭嶺的戰鬥,更是描述得越來越激烈,越來越血腥,幾乎到了天昏地暗,人神大戰的地步。最終的結果結合最初的放俘,似乎,蜀軍變成了能戰,善戰,但不好戰,不好殺的仁軍。

    「人都是潛意識……恩,也就是不自覺地會為自己辯護,沒有那麼多聖人天天自省的。這便促使他們總是時常把自己的錯誤或者不足甚至失敗,強加或者轉化成對手壞,狠等等;還有,平凡的失敗者往往也會將失敗的根源歸結於對手的強大。」這是張左耀在私下和白波楚夜討論二豹的情報時做的分析。無疑,他的猜測在一定範圍內肯定具有正確性的,畢竟,這是後人對人性揣摩有了一定高度後的認知。古人並沒有逃脫這個框架。

    當然,張左耀還忘記了一條,那就是,後唐平蜀之前,秦州,歸王氏前蜀所領,秦州人也曾自稱蜀人。而這一切,不過剛剛過去十年。

    再回到張左耀的戰略計劃看,考慮到因為錯誤估計蜀軍戰力,考慮到秦州百姓心中蜀軍的形象,以及氾濫的傳言。張左耀才有了這次的計劃,圍城打援,損其有生力量。

    ps:本來說好三點更的,哎,一弄又弄到了六點……晚上不一定再有更了,所以,一字給大家賠不是了。大大們有空來轉,就十點以後,若是生氣,呵呵,消消氣,明日再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