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五代竊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五 趕路 文 / 一字營

    「尚質,折損多少人馬?」

    「石敬瑭這廝果然來了,正當我與契丹人交戰,他……!」

    晉安寨,即便軍官們把糧草充足,援軍即刻便會到老的消息不斷灌輸給屬下,但被圍困的日子依舊難熬,為了尋求機會,同時也為了保持戰力,張敬達不得不分派出部隊實施突圍襲擾,當然,其中試探的成分相當大,此刻他認為還每到需要拚死突圍之時。

    可惜,石敬瑭不會再給張敬達機會了,會師契丹人並包抄晉安寨之後,他們便佔據要地,掘塹築壘,將唐軍牢牢的鎖在了孤寨之中。幾番試探,軍中最勇武的將軍高行周最遠也未能殺出晉安寨十五里遠,便被敵人逼了回來!

    「陛下呢?有消息嗎?」張敬達花發雖然束起,卻有些不修邊角突起,印著老將軍皺巴巴的眉角,更顯蒼老許多。

    「南有賊軍數萬,北有晉陽虎口!消息出不去,也進不來了,我手下斥候軍一波接一波的出去,都要死光了!」憤恨之餘,高行周有些眼淚婆娑!張敬達老了,高行周同樣年近五旬,敢在這時候冒死出營的,自然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好弟兄,也難怪他痛心!當然,相比而較,高行周氣色依舊要比張敬達好些,畢竟身為主將,張敬達此刻依舊掌控著五萬多將士的性命,而他高行周多數時只需憂心他所領州兵!扭動扭動左手手肘,高行周再次搖搖頭:「老哥哥,難啊,別說沒消息,就是有,四海之人,狼子野心之輩何其多,這局面,怕是不妙!」

    聽了高行周的話,張敬達沒有反駁,也沒有生氣,只把眉頭糾結得更深了。

    「報!」正當空氣壓抑,一個衛兵奔近了大帳:「符將軍率軍歸營!」

    「哎!你也去忙吧,符都使折損比你尚多,本帥須前往安撫一下軍士!」張敬達幽幽一歎,一邊起身,一邊示意高行周回營,走兩步,他又偏過頭,眼裡些許擔心:「傷,重否?」

    沒有熱淚盈眶,沒有惺惺作態之勢,高行周眉宇間只閃過一絲慰藉,而後搖搖頭:「無礙!」

    張敬達也不知聽了回答沒有,直快步走出了軍帳,隨後,幾個護衛緊緊跟了上去!高行周起身度到了門口表情複雜,臉上似乎帶著敬佩,也帶著擔憂,更帶著些許不甘與無奈。不久之後,他的眼神丟開了張敬達,瞄向了大帳四周稍遠的地方,似乎在尋找什麼!

    不一會會,高行周微微退了一步,將自己的身形隱到了帳布之後,之留下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前營一個軍帳的側方,就在哪裡,有一人正畏畏縮縮的窺視著疾步離開的張敬達,他便是唐軍副帥楊光遠至交,邢州節度,兼北面行營排軍陣使安審琦!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窺視主帥行蹤了!就在前天,楊光遠話裡話外的表達契丹如何強大,石敬瑭如何如何賢明!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探探主帥是否有意投降,結果,忠勇倔強的大帥直接怒斥了副帥,甚至勒令其閉嘴,從那時候起,更善於察言觀色的高行周就發現,每每有人,或者說有邢州方面的人不斷蹊蹺的出現在上司兼老友的身邊,高行周有些憂慮,於是,他不得不隨時注意護衛在敬達身邊,以防有變!

    可惜,高行周好心無好報,昨日夜裡,張敬達幽幽的對身邊親衛言到:「行周每踵余後,何意也?」

    何意?在高行周看來是保護,但他更明白,自己弄巧成拙了,果然,今日一早,他便得令再次領軍出戰,尋找敵人的弱點,要知道,他上一次試探時奮勇於前,這才傷了左手,可是現在傷未復,卻又一次突然被點軍出戰!

    「哎,或許一切都是天意吧!」握一握刀柄,高行周閉上了眼,似乎對於面對帳外的那些齷齪事,他更願意直面敵人的刀鋒,更願意面對那些看得見的危險。

    過晉安寨向西南,透過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合圍的口袋,不過百里之地有一山谷,名團柏谷,臨汾水下游,對北地勢險要,此刻這裡正駐紮著兩支朝廷的軍隊,一路來自東面諸鎮,主將諸道行營都統,東北面招討使趙德鈞!另一路來自南面諸鎮,主帥前鄭州防禦使李懿,現任南面行營招討使,與晉安寨的困苦,暗流湧動相對,團柏谷卻是一片暄騰,犒軍,獎賞源源不斷的送來,似乎他們並不急於向北突入,救援晉安寨!

    「都使乃是皇親,此刻國家有難,敬達大軍被困晉安,都使難道不憂心?」說話的人,也是團柏援軍將領之一,龍敏,領澤州兵併入李懿軍中聽令。

    李懿,父親乃是唐莊宗手下悍將,受賞賜姓李,被收為養子,所以自然算是皇親,不過,似乎父親走後,李懿並不在乎這個身份,也不需要在乎,而此刻,看著自己提拔出的將軍,李懿搖搖頭:「趙德鈞父子提盧龍軍萬餘,後又添了易州劉再明,並了鎮州董溫琪,眼下勢力最大;反觀我鄭州一路人馬,兵才一萬三千,獨闖契丹賊營,怕是勝算不大,不若等等吧!」

    「可是……!」一心為國的龍敏還想說點什麼,頓一頓,他又嚥了回去!其實他很懷疑趙德鈞壓根就沒有北進之意,不然,他如何能在團柏夜夜歌聲的情況下,卻又不斷向朝廷索要錢糧!

    當然,龍敏只是懷疑,身為下屬,他不知道怎麼說才好,或許等等吧,等到李懿看透趙德鈞父子的嘴臉,他應該會有所行動的!

    團柏再向西南,搖搖雄關在望。

    「爹爹,咱們這又是去哪裡?」一個枯瘦的孩童,操著稚嫩的聲音,帶著些許天真,帶著些許關切詢問正把自己攬在懷裡的父親。

    他的父親年約三十,焦黑的臉頰上流淌著渾濁的汗水,摸摸孩子的臉,他有些勉強的笑了笑:「二蛋子不急,就到了,看見那個山崖上的大房子了嗎?過了那裡,咱們就找地方安家了!」

    孩子的臉很髒,已然分辨不出細緻的摸樣,不過從輪廓看,應該很清秀的:「爹爹,是不是安了家,就能吃飯了?」

    「對,對,能吃,一定能吃!」父親還是笑著說話,不過聲音更小了,顯得很沒有底氣。或許是因為講到了吃,長者將手摳進了懷裡,摸索好一陣,拽出一塊殘缺的老餅,遞給了孩子。

    「父親,父親!」正當這時,一個充滿激動的聲音從小坡另一頭傳來,近了,才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赤著腳朝這邊一大一小跑來,直到跟前,少年喘息著說到:「可以過,可以過的!」

    「真的?」父親有高興,也有疑惑,想想兒子雖然不是馬虎的人,但年輕也有大意的時候,所以他還是問到:「軍丁是否有異樣?該不會有……!」

    「父親,別猜了!」站一會,少年體力恢復些許,似乎直到父親在擔心什麼,他打斷了父親解釋到:「關前有位軍爺喊話,咱們一路往東,都不會受到阻攔,非但潼關不會,各路關卡都會對百姓開放,不過,若有未經允許結群靠近縣城,或是衝入本地村莊者,殺無赦!似乎,他們要將咱們引入蜀地!」

    「胡扯!」老父搖搖頭,到不是罵兒子,只是他不信:「引入蜀地?蜀北正和朝廷開戰,人家會平白收留我們這些人?過了潼關入了長安府,怕是一切都由不得咱們了!」

    少年沉默了,父親的話,往往都是對的,這時,他又看見父親不斷抬起了手觀望,烏黑的手掌上,只留下三個手指,有些觸目!少年心裡一痛,不過,他也有些慶幸,正是因為少了手指握不緊兵器,父親才得以還家,只是可惜,中原離亂,契丹南下,父親當兵去過北疆,他知道契丹人過境,常常雞犬不留,所以,他們這才乾脆領著全家南遷。

    「不管了,險也要去,待在這裡,咱們不是被契丹狗宰了,就是要去做戰場的民夫,兒啊,我只怕到了長安顧不了你,你自己要小心,若是有什麼,你就跑,明白?」父親有些難過,自己竟然對保護自己的孩子有些無力,搖搖頭,甩開這些沒用的想法,長者朝身後一扯嗓子:「上路了!」

    稀稀拉拉,小土坡後站起了六七十人,個個洗衫襤褸,蓬頭垢面,有的背著個破包袱,有的,則什麼都沒有,有的拄著枴杖,有的相互攙扶著,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一而同。是的,這就是長者的團隊,裡面有他的妻子,兩個族叔,七八個子侄,還有更多不相識,卻一路結伴而行的鄉里,更有許多來自更北面,比他們走得還遠,卻不知道具體是哪裡的同伴。

    視野拉向天空,高聳的潼關關門漸漸縮小,在潼關以東,長者這樣的小團隊如同螞蟻大小,可是這樣的螞蟻卻不是孤立的,他們星羅棋布的爬滿了官道,山道,或走,或停,或笑,或苦,總之,他們正一步步朝潼關邁進。而越過天險往西,卻是另一番景象,螞蟻群被集結起來,拉出一條長長的線,這線的兩旁,不時出現一兩個光點,被毒辣的陽光照得一閃一閃,下去一看,你便會驚訝的發下,他們便是長安城派出的騎軍,目的自然是匯聚這些難民,並驅趕他們西行。

    若是你能沿著斷斷續續的難民線追尋向西,你會發現,最早的線頭,已經出現在了乾州,當然,在哪裡,等待他們的,依舊是刀槍劍戟的驅趕,而去路卻遙遙不知鏡頭,只是,慢慢的,有那麼一個消息正不經意間蔓延開來:他們的目的地,可能會在蜀北秦州。

    三日後

    「秦州?」還是那位父親,只是此刻,他一日不如一日身子有些佝僂,顯然疲憊不堪。

    「我聽前面的人說的!只是不知是不是真的!」少年有些疑惑,顯然,他需要父親的指點。

    「哼,不過一個驅趕我們的借口而已,你看看周圍,若是大家散開,能走進一個自然算一個,但如此聚集而行,你說,那個傻子敢留下我們,一但停下來,吃喝拉撒都要解決,一個不好,就會有人鬧事。」

    「那,咱們怎麼辦?」

    「這……!」

    父親顯然也沒辦法,四周有兵丁看守,雖然不多,但多年戰場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這些人只是哨卡,一定有變,定然會有更多的軍馬趕到,到時候,就不是放不放行的問題了,那是要出人命的,既使在走下去也是死路,但,他此刻還不願意放棄。

    「老哥哥,繼續走吧,秦州真的有人收咱們的!」突然,一個陌生的聲音傳來!

    長者顯然一陣驚悚,急忙張望而去,不由緊張起來,對方一副平民裝束,然而,騎著高頭馬,腰間粗布下雖然遮掩得好,卻隱隱露出短刀刀鞘的痕跡,顯然,他不可能是個普通人,甚至,從他劍眉英氣感知,長者判斷這是一個斥候軍,很厲害的那種斥候,不然,在距離這麼近的地方,自己不可能察覺不到他的到來,記憶力,這樣的行動,只有當年他在軍中時,那些中軍斥候才做得到。

    不過,顯然人家並非為自己而來,丟下一句話,斥候軍夾馬徐徐朝東,與他們背道而行去。愣了一會,搞不明白,搖搖頭,長者決定不再想了,真到了無計可施,再做計較吧,朝兒子揮揮手,長者自顧自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走吧,走吧!」少年郎替父親喊話,又是同前一樣,老老少少的又挪移起來了。不同的是,或許因為他們一行人青壯最多,漸漸的,他們已經吸引了至少三路人同行,目前,總人數,已經超過了百數!!!他們,還在西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