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三 大宋水師 中 文 / 木林森

.    宋軍水師的船隻分大、中、小型。

    大型的船隻叫神舟,有兩種,大的長三十一丈五尺,寬十二丈五尺,甲板高五丈五尺,分七層:甲板上二層,下五層;九桅十二帆,水車二十四部。有風使帆,無風更用水車驅動。裝備的武器有床弩十部,彈弓十二部。每條船配備三百水手,七百士兵。載重可達近三萬石,最多可裝三四千人,但缺點是體形龐大,不太靈點,而且速度較慢。這種大船,共有三艘。這支水軍就是以這三艘大船為核心,船隊的主要淄重和給養都由這三艘大船裝載,遠征軍的剩餘人馬也都是這三艘大船裝載。

    稍小一點的長二十丈,寬八丈,甲板高四丈,分五層:甲板上兩層,下三層,七桅十帆,水車十六部。裝備命武器有床弩六部,彈弓八部。每條船配備有水手一百五十人,士兵三百五十人。裁重可達一萬五千石。最多可裝一千五百人。共有十二艘。載重量和配備份武器都不如大型神舟,但速度要快一些,操作也更靈活一些,可以做為大型神舟的輔助。

    中型有三種,分別叫飛虎、海鶻、海鰍。

    飛虎船長十二丈,寬三丈,高二丈五尺,兩桅四帆,分三層,水車四部。裝配了床弩兩架,彈弓四架。每船配有水手八十人,士兵一百二十人。這種船共有三十六隻,主要用於和敵軍近距作戰。

    海鶻船長十丈,寬一丈八尺,高兩丈,兩桅四帆,分兩層,水車四部,櫓十支。裝配床弩一部,彈弓兩部。每船有水手六十人,士兵九十人。共有三十八隻,操作靈活,速度極快,能在敵船陣中穿插。

    海鰍船長八丈五尺,寬兩丈,高一丈五尺,兩桅四帆,用槳四十二支,裝配床弩一部,彈弓兩部。每船有水手四十人,士兵六十人。共有二十五隻,江河湖海均能適用。

    小型船隻長六丈,寬一丈五尺,高一丈,用槳二十二支。船頭方小,尾闊底尖。每船可裝五十人。共有三十隻。作為大船之間的聯繫,配合中型船作戰。

    合軍共計有大小船隻一百四十四艘,士卒水手兩萬餘人。不過在來的路上因受風雨海浪,損失了一條海鶻船,三條海鰍船和七條小船,人員百餘人。

    船甲板上,水手士兵人來人往各自忙碌,士兵的衣甲都是以皮甲為主,只有要害部份才鑲入鐵甲,而水手則根本不穿甲冑,不過在大海上船隻都起伏不定,如果穿上厚重的鐵甲跟本就站不穩,更別說作戰。

    楊炎放眼向海面看去,只見在藍天碧海之間,名種大船小船間播其中。白色的風帆在晴朗的天空和高透明度的海面爭相展現亮麗的色彩,龐大的船隊連綿數十里。而且眼見不日即可返回大宋的土地,如果不是因為海邊一戰損失慘重,連虞公亮也慘死。這時大家在船上憑風暢談,是何等遐意的事情。

    這時李公佐走到楊炎身邊,一拱手道:「楊統制,你的傷沒有事吧?」

    楊炎笑道:「有勞李將軍了,我以經沒有事了,不過這條船好大,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船呢。」

    李公佐道:「海上風浪大,所以船要造的大一些。論造船技術和水戰之能,我大宋可以說是天下無雙,在下這百餘艘戰船就足以橫行海上。」

    楊炎這時也箅得上是久經戰場的人了,不過對於水戰還從來沒有接觸過,於是便向李公佐請教水戰的一些常識。李公佐年紀雖不大,但對於水戰十分精通,早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陳家島海戰和救援海州之戰時就以隨李寶出征,這時以是李寶的最得力助手。

    李公佐道:「自古水戰,遠則用弓、弩,接舷戰用刀、槍。戰船多設有戰棚或女牆,或用牛皮蒙在木板上,或釘竹片,作為防護裝置。無女牆的戰船,戰鬥時在左右舷懸掛罟網,以防敵人跳幫。撩鉤用以鉤搭敵船;勾鐮用以勾船割繚繩。然後由士兵登上敵船,短兵相接,與陸戰無異。而後又開始設以拍竿,近船戰時用以錘擊敵船。但主要還是以登船戰為主。既使用火攻戰,也是以船燒船,或是以燃燒火箭,焚敵蓬帆,使敵船不能行動。」

    楊炎道:「為什麼我看我們的這些船隻都沒有裝配拍桿呢?」

    李公佐道:「這是因為現在我大宋的火器發展了,我們的船上都裝配有床弩和彈弓,可以發射火箭火炮,霹靂彈,轟天雷等火器,都可以遠距離攻擊敵人,用不著兩船靠近作戰也能夠解絕戰鬥了。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陳家島海戰中,家父帶戰船一百二十艘,迎戰金國水軍六百餘艘戰船,就是主要用火箭直接燒燬敵船,等到派士兵蹬船作戰時,大局以定了。從那以後,船上就不在設用桿竿等物了。」

    兩人邊談邊走,蹬上二層,來到議事大廳中。這時參加遠征的眾將辛棄疾、曹勳、高震、張師顏、魏昌、劉復武等大多都在,只是沒有趙月如和趙倩如。經過了一夜的休息,大家的體力精袖都己恢復過來了,只是情緒都不太高。連曹勳都比平常安靜了許多。

    辛棄疾見楊炎和李公佐進來,立刻迎了上去,將統計好的傷亡數字告訴楊炎。

    從兗州出征的時候一共是七千士兵,而在登州海邊蹬上戰船的人,加上所有將領以及女兵一共只有二千八百六十九人,還有一些身受重傷的士兵不斷死在船上,因此最後回到大宋的人數恐怕還要減少。另外即使是活下來的士兵,恐怕也有不少人將落下終生殘疾。不過拉上船的戰馬到有三千三百四十一匹。因為大宋馬少,因此多餘的戰馬都被宋軍趕上了船,分別分散到十二艘小型的神舟裝載。

    出征的將領中:陳亦超被先遣回,生死不知,虞公亮、王世隆、張榮、董成、朱震五人戰死。八名女兵之中陳瑛、林雅仙,幕容紅戰死,四個宮女中暗香、梅影也死在敵軍之中。這些人幾乎都是死在最後一戰中,在海邊的這一戰遠征軍可以算是損失慘重。

    楊炎看完之後,歎了一口氣對辛棄疾道:「辛先生,就煩你把戰死的弟兄們的名單都統記出來,回到大宋以後一定要重恤他們的家人。另外受傷的人要好好治療,能救下一個弟兄是一個。」

    辛棄疾也歎了一口氣,輕輕拍了拍楊炎的肩膀,道:「楊炎,不必太難過了,這些事情都是在所難免的。不管怎麼說,這次遠征的目標是完成了。」

    忽然楊炎問道:「虞公亮和其他幾位將軍的屍身保存得可好嗎?」船上是放不了多少屍身的,因此只能留下了戰死的五名將領的屍身,在船上因重傷不治而死的士兵一率按船上的規居,將屍身拋入大海中水葬。不過這時正是六月三伏,屍身也不易保存。

    辛棄疾道:「這一點你放心了,他們都用藥物處理過,而且在這條船上還有一個冰室,有十幾塊大冰塊。在停屍房裡放了五塊,因此是絕不會有事的。」原來李公佐知道遠征軍中還有兩位公主,楊炎和虞公亮又是未來的駙馬,在船上自然是要好好接待。想到天氣炎氣,因此特意準備了這一間冰室。卻正好可以用來保存屍身。

    這時李公佐吩咐,就在船上設宴為眾人壓驚,並請水軍的幾位將領相陪。只有趙月如和趙倩如沒有出席,李公佐只好命人送了一桌盛的酒菜到她們房中。

    酒席十分豐盛,船上所帶的山珍海味競都一應俱全,尤其是海味,更是平時難得一見。只是楊炎等人情緒都不高。李公在在席間問起這次遠征的經過時,席間的氣氛才稍有些熱烈。曹勳,高震兩人在席間添油加醋的將這次遠征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這次遠征本來就曲拆驚險,加上他們兩人一唱一喝更是令人驚心動魄。由其是說到三渡黃河,和最後的海邊激戰,更令李公佐和水軍的將領驚歎不已。

    船隊一路向東行駛,三天以後抵達了寧海州海驢島。船隊繞過寧海州,轉拆向西南而行。這時船隊以是逆風而行,帆蓬都以降下,全靠人力駛船前進。好在這幾天天氣都還好,偶爾遇到些小風雨,只損失了三隻小船。如此行駛下去,大約還須十日左右,更可抵達海州。

    數日之後,船隊己行到了萊州福山島外三十里處。金國的水軍終於出現了。

    當士兵報進議事大廳的時候,楊炎、李公佐,辛棄疾等人正在一齊議論。聽說金國的水師出現,眾人立刻都走出議事大廳,站在二層的平台上向前方眺望,不過前方還是一片海天一線,看不見有什麼船隻。

    曹勳道:「咦?怎麼看不見金國的船呢?」

    李公佐道:「是前哨的船發現了敵軍,現在大約應在二十里以外的地方,我們現在的位置是看不見的。剛才士兵來報告,是前方的船隻通過旗語傳回來的。」

    楊炎這時才看到前方二里多遠的另一艘大型神舟上,在最大的桅桿上有一個大吊斗,裡面有一個士兵雙手執旗,正在向他們乘座的這艘神舟用同一個動作不斷的揮舞。而自己這艘船上也有同樣一個大吊斗,呈有也有一個士兵,也在揮舞著旗幟,大概是在回答對面的船隻。

    李公佐點點頭,大聲道:「傳令下去,各船準備戰鬥。」

    楊炎回頭看時,只見自己這艘船的旗手換了一雙旗幟,開始揮舞。不過一會兒,前方的船上的旗手也換了旗幟,做著同樣的動作,顯然是把李公佐的命令傳下去。

    這時船上的士軍水手各自都將領的指揮下開始忙碌起來。大型神舟的床弩和彈弓都在甲板下一層,平時都收入艙中,這時都忙著推出來,有的士兵在固定床弩,有的上弦,有的抬弩槍,火炮等物。而在甲板上,弓弩手各自帶好自已的弓箭,在船弦邊站好。楊炎看到其中有些人小心翼翼拿著的是一根四尺多長的大竹簡,不知是什麼東西。船弦邊還放了不少。

    還有不少士兵拿著水桶搶著打上海水,或是準備砂石,泥土等物,在甲板上各自找位置站好,顯然是防止敵軍的火箭射到船上燃燒,準備滅火。而這時李公佐不斷的發號施令,由旗手傳遞到其他的船上。

    「快一點,快一點。不要磨蹭。金軍就快來了。」

    「小心,小心。放的時候輕一些。你想先炸死我們嗎?」

    「水,小心水,火器不能見水的。」

    這樣的聲音慣穿了整個過程,每一條船上都在這樣忙碌的備戰。而船隻也在不斷的調整位置,佈置陣形。士兵們來來往往,在船上穿梭。但一切都在有條不穩的進行。

    而這時在遠方海天的交結處,終於出現了無數帆蓬。逐漸向宋軍的船隊靠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