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九政局的變換5 文 / 木林森

.    嚴蕊受唐仲友的牽連下獄的事情,楊炎一點也不知道。這時楊沂中已經回來了,一家人終於團聚。正在計算楊炎的府地擴建的工期,好確定楊炎完婚的日子。這其間,趙忱又來找了楊炎幾回,給他帶來了一封趙倩如的書信,楊炎到是十分喜歡這個小舅子,有時還教他幾招,兩人相處的十分和諧。

    這天一家人正聚在一齊,忽然來了一個宦官領著幾個差人來傳旨,要楊炎去臨安府衙接受朱熹的問話。眾人聽了都不由吃了一驚,雖然不知道朱熹要問楊炎什麼事情,但想來總不會是好事。不過楊沂中第一個反應過來,對楊炎道:「炎兒,你就到臨安府的堂上去一回,朱大人問你什麼都俱實回答,也就是了。」

    楊炎答應一聲,收拾了一下,跟那個宦官去了。楊沂中馬上差楊全在後面跟著去打聽。

    宦官把楊炎帶到臨安府後就回宮去交旨去了。楊炎跟著那幾個差人走進臨安府衙,朱熹以然在大堂上端然正坐。差役們都整整齊齊列立在兩邊。

    楊炎給朱熹見過禮之後,朱熹道:楊炎,你可知道今曰喚你到本府堂上所為何事嗎?」

    楊炎搖頭道:「不知道。」

    朱熹點點頭,道:「本府問你,你要俱實回答,今年五月二十三日,你率軍遠征黑陽山途中曾抓住幾個百姓,你命人將他們捆在樹上,任其自生自滅。五月二十四日,你在封丘擊敗金兵之後,將十九名傷兵扔下不管,可有此事嗎?」

    原來在李道的暗中指使下,陳亦超等人到臨安府衙控告楊炎草兼人命,遺棄傷員的事。朱熹接到狀告之後,以他的道德關念,對楊炎的行為自然十分不滿,也沒有弄清當時所俱體情況,本能的就斷定是楊炎不是。不過臨安府可沒有資格去抓楊炎,於是朱熹另起一本,在皇帝面前告了楊炎一狀。

    其實這些天以來雖然有十多道彈亥楊炎的奏章上到趙慎面前,不過趙慎知道這些不過都是御使們在無中生有,或是誇大事實罷了。不過楊炎對自己遭到彈亥卻是毫不在意,也不上書自辯。這一來卻令趙慎有絲不滿,認為楊炎是不是自以為有功於國,有些驕縱之意了。正好趕上朱熹上書告了楊炎一狀,趙慎正好借這個機會敲打敲打楊炎,以免他居功肆寵,於是下詔讓人帶楊炎去臨安府接受朱熹做詢問。

    楊炎根本沒想到是陳亦超狀告自己,其實這件事件他自己幾乎都忘了。聽朱熹這麼一問,他才又想了起來。不過他並不覺得在這些事情上自己有什麼不對,也就居實答道:「不錯,確有此事。」

    朱熹到是怔住了,沒想到楊炎這麼痛快就承認下耒。他願來還以為楊炎會失囗否認,必要時還會把陳跡超傳上堂來和楊炎對質,卻想不到楊炎一口承認下來。他也怔了好一會,才道:「好,楊炎,你既然承認了,那麼就把經過詳細的說一遍。」

    楊炎點點頭,將這發生的一切經過都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當然也說了自己為什麼這樣做的道理。不過朱熹心中己先入為主,認為楊炎所說的道理不過是為自已狡辯。當然他也沒有當場說破,只是命孔目把楊炎所說全都記錄下來,然後交給楊炎畫押。

    楊炎一看所記錄的和自己所說的差不多,也就拿筆簽字畫押了。不過楊炎只是奉旨來接受朱熹的問話,怎樣處置他還必須由趙慎來決定,見楊炎簽了字,朱熹便道:「楊炎,我要將此事回復皇上,你先且回家聽候處置吧。」

    楊炎回到家裡,楊沂中和楊朝光都在等他回來。楊沂中聽完事情的經過之後沉思不語,片刻之後,寬慰了楊炎幾句,要他不必在競,也就是了。然後就打發他回東進院去了。

    楊炎走後,楊朝亮道:「爹,這是是有人故意要對付子昊吧?」

    楊沂中點點頭,道:「我本來就有些奇怪,雖然以炎兒年紀來看,官職確實不小,但也只不過是正六品的親武大夫而己,而且現在又被閒置起來,斷沒有幾天內就被連續彈亥十幾次的道理。這裡面一定是有人在從中作祟。」

    楊朝亮又道:「子昊年紀輕輕,又會跟什麼人結仇,是誰要對付他呢?」

    楊沂中淡淡道:「一定要是和你有仇的人才會對付你嗎?這個人未必就是針對炎兒一人,或許就是針對我們楊氏一家。我們楊家三代為將,累受皇恩,必然會遭人嫉妒,受人算計又有什麼可奇怪的。」

    楊朝亮聽了點點頭,道:「爹,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楊沂中微笑道:「現在還沒有到該採取什麼措施的時候,皇上即使正試公佈了炎兒和永寧公主的婚事,就說明皇上還是很看中炎兒的,因此現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過幾天我教炎兒上一份請罪的奏章上去就可以了。不過是什麼人要對付我們楊家,可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果然就如楊沂中預料的一樣,一轉眼又過了三天,一切像平常一樣。除了在楊沂中的指點下,楊炎上了一份請罪的奏本之外,再也沒有別的事情發生。

    朱熹卻等得有些不耐煩了,跟居他以往的經驗,皇帝即然下詔,要楊炎到臨安府衙接受自己的詢問,就表示皇帝是贊同自己的。而且楊炎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都承認,那麼現在皇帝也應該明確表態,宣佈對楊炎的處罰,以前朱熹懲辦的那幾個貪官的過程就是這樣的。

    正是有了這幾個成功的事例,使得朱熹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十分自信。同時也使他產生了一種錯覺:皇帝一定會贊同自巳的意見。對於楊炎他雖不認識,但也有所耳聞,平心而論朱熹對楊炎遠征黑陽山的壯舉也頗為讚佩。這一次他參告楊炎,與其說是因為楊炎的做法與朱熹所持的道德觀念不符,還不如說是大宋自開國以來一慣奉行的重文輕武和防範武將的慣例使然。

    大宋對於文官基本上是很寬寬容的,一般來說重嚴重的懲罰也不過是流放。但對武將的防範十分嚴密,只耍有武將稍稍露出一點鋒芒,大臣,言官,皇帝都會但心他會不會謀反,或是他手下的將士會不會再來一次黃袍加身。即使是一代名臣如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籌也都不例外。

    儘管朱熹也主張對金國用兵,收復失地,但在這種慣性的引使之下,他一接到陳亦超的狀告之後,馬上就認為楊炎這名武將是有防範的必要。因此才立刻放下唐仲友的案孑,對楊炎捉出彈亥。他畢境是為官的時間太短,對於官場之道還不甚精通,並沒有明白皇帝下詔要楊炎到臨安府衙接受自己的詢問的真正目地。也不明白,自己問完楊炎之後,皇帝反而不聞不問其實就是以經表明了皇帝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

    不過就在這時,朱熹又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被自己關押有監的妓女嚴蕊竟和楊炎有私情。

    「嚴蕊?又是這個嚴蕊?」朱熹不由得又驚又恕,「這個妓女果然不是省油的燈,居然和許多朝庭大臣都有私通。」

    這個消息自然是李道傳出去的。李進重就是因為嚴蕊和楊炎發生的衝突。李道自然派人特別留意楊炎和嚴蕊兩人的行蹤。那一段時間,楊炎幾乎天天去如意坊找嚴蕊,又沒有刻意隱瞞,自然被李道知道了。他不清楚其中的內情,只能斷定楊炎和嚴蕊之間定有私情。不過和妓女私情幽會這種事情在大宋的官員中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皇帝知道了只怕也會睜一眼閉一眼對付過去算了。只是朱熹是最看不慣這種事情,因此只有把這件事捅到朱熹這裡才有作用。

    果然朱熹派人出去打聽,確實是有這個傳言。朱熹立刻下令:「升堂,帶嚴蕊上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