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卷 臨安 九政局的變換2 文 / 木林森

.    趙接過信來,打開一看。不由大怒。原來這封信是湯思退寫給金國左副元帥紇石列志寧的。內容是請軍不要撒軍,而是應該繼續以重軍壓境,迫使大宋與金議和,接受金的條件。現在雖然宋軍在江淮一線防守嚴密。但可以改攻襄鄂一線。並將宋軍在襄鄂一線的兵力分佈詳細的寫在了信中。落名正是湯思退,還有他的押花和圖章。

    如果這封信真要是送到了金國,而金國又依信行事,到是極有可能從襄鄂一帶突破宋軍的防線,那時金軍將佔領大宋的折衝要點,逆江而上可以配合隴西進攻四川,順江而下可以配合江淮進攻臨安,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趙越想越怒,想不到湯思退竟然為了與金國達成議和,保住自己的相位,竟敢大膽通敵,將大宋的軍情機密盡數告訴了金國,這還了得嗎?他沉著臉,問虞允文道:「這封信是怎麼得來的。

    虞允文道:「這是湯思退派孫造送往金軍大營。好在我早就下令,建康都督府,嚴加巡查各路邊境,不得讓任何人私自出境,因此孫造在宿州也境被巡查的宋軍抓獲,搜出了這封書信。由楊沂中親自領人,連夜把孫造送到了臨安。」

    趙又問道:「孫造現在那裡?」

    虞允文道:「臣怕被湯思退發覺,命他們先把孫造押在臣的府中,現在楊沂中在臣府裡親自看押孫造。」

    趙點頭道:「虞卿,你做得很好,這次你又為朕立下大功。」隨後當即命人:「快去詔湯思退來見朕。」

    沒有多少時間,湯思退奉詔來到殿上。

    行過禮之後,趙便歷聲道:「湯思退,你做的好事。」

    湯思退一聽,心裡頓時打了個哆嗦,他聽趙無故連夜詔見他,心裡就忐忑不安,現在見趙聲色具厲的樣子,更知道事情不妙了,但還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說不定是為別的事情。但趙手一甩把湯思退寫給紇石列志寧的那封信扔到了他面見,歷聲道:「你自已去看,這是什麼?」

    湯思退不用拾起來也看得出,這正是自己寫給金國左元帥紇石列志寧的信。頓時腦袋裡「嗡」了一聲,嚇得魂飛天外,這時那裡還站得住,「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嗑頭如小雞啄米般,口裡只道:「臣……臣……」卻說不出下文來。

    趙只是冷冷的看著他嗑頭不止,一言不發。等到湯思退連續嗑了十幾個頭,連額頭都己嗑破血流不止肘才道:「湯思退,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湯思退這才停了下來,仍是全身發抖,氣喘吁吁。鮮血和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大殿上。但口裡還只是說著:「臣……臣……」依舊說不上一句話來。

    趙泠笑道:「湯思退,你是兩朝老臣,當朝宰相,位及人臣,朕與太上皇有那一點虧待你之處。想不到你不但不思報國,為朕分憂,反而私通金國,將我大宋的機密盡數洩露。幸好天祐大宋,才使這封信沒有送到道金人手中,你還有何面目來見朕。」

    這時湯思退發蒙的頭腦才清醒了一點,終於可以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臣知罪,臣知罪。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呀。」腦子裡卻在飛快的想著,皇上用如何外罰自己呢?是死罪還是流放,大宋一向有不殺大臣的傳統。但這回自己犯的可是通敵的大罪。皇上還能尊守這個傳統嗎?何況就算皇帝想放自己一條生路,虞允文只怕也不會放過自已吧?有誰能為自已幾句好話呢?龍大淵和梁克家雖然也是主和,但和自己沒有什麼交情。尹穡,王之望資歷太淺,錢瑞禮早就盯著自己的位置,想取而代之。湯思退悲哀的發現,自己原來在朝中是這樣的孤獨與無助。

    趙點點頭道:「好,湯思退,你且回去,明天自巳去三法司聽候審理吧。」

    「交由三法司審理?這一回我是真的完了嗎?恐怕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只怕連全家都會跟著遭殃。兒子,女兒,孫孑,孫女,還有兩個尚在褒中的重孫孑。是會被滿門操斬,還是全家都被流放。」湯思退越想越怕,忽然眼著一黑,便人事不知了。

    次日,趙立即公佈了湯思退通敵的罪行,並交由三法司審理。一國宰相竟然私通敵國,滿朝都被震驚了。參知政事陳俊卿立即上書,稱「湯思逸挾巧詐之心,濟傾邪之術,觀其所為,多效秦檜,蓋思退致身,皆秦檜父子之恩也。」

    馬上又有諫儀大夫王大寶上書彈亥「王之望,尹穡專附思退為鷹犬,以成奸謀,皆可斬。」

    緊接著又有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湯思退,王之望,尹穡等三人奸邪誤國,招致敵人,請速斬之以謝天下。」

    一時之間群憤激揚,就連幾個原來依附湯思退的大臣也上書斥責湯思退為奸邪。大有牆到眾人推,再踹他幾腳的意思。錢瑞禮更是慷慨上書,要求將湯思退處斬。

    不過最後趙思慮再三,還是免了湯思退的死罪,只是將他免職,流放永州。孫造下獄,被判發配郴州充軍十年。將尹穡調任兩浙措置海道,王之望出知福州。將京官調到地方上去任職,也是大宋慣例的一種處罰。

    而錢瑞禮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取代湯思退出任宰相。指使黨羽上下活動。誰知殿中侍御史唐堯封上書稱:錢端禮為皇室連姻,不可任執政。陳俊卿也稱本朝無以戚屬為相,此懼不可為子孫法。結果趙順水堆舟除錢瑞亂資政殿大學士、提舉德壽宮兼侍讀,改提舉洞霄宮。起知寧國府。

    彷彿是巧合一般,就在趙剛處理完湯思退一黨之後,立刻接到建康都督府的稟報,金國大軍以經撤走。在邊境只留下了十餘萬人馬駐守。而且防線整體後撤了二十里。北方的大患終於消除了,這些天來壓在大宋朝庭的一塊大石終於搬開。趙接報大喜道:「議和不成,乃是天意。」

    由於一下子罷免,外調了好幾位大臣,朝中忽然一下子出現了一個權力的真空。趙於是任命虞允文為尚書左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任樞密使,起用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梁克家為尚書右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然梁克家意見與虞允文相左一向反對北伐,不過不讓一方勢力獨大是大宋開國以來的一慣傳統。而且梁克家主張加強邊守,以防金兵入侵。並且還為治理國家提出過一些好的建議,並不像湯思退那樣主張割地救和。因此任用他為宰相,虞允文也沒有意見。

    然後虞允文又堆薦劉珙為同知樞密院事。對此趙也接納。這些任命基本上都有引起多大的爭議。

    但接下來趙又下詔。任命龍大淵為參加政事,曾覿為禮部尚書,張說為簽書樞密院事。龍大淵,曾覿都是趙為太子時的近臣,而張說本以父蔭入仕,後因娶高宗吳皇后之妹,遂也成為趙的近臣,趙對他的信任僅次於龍大淵,曾覿。其實趙早就想重用這幾個自已的近侍。只是一來朝中大臣都反對,二來一時也沒有空閒的職位。現在正好是個機會,於是一下子把這三個人都提升到重要的位置。

    但這一系例的人事安排一公佈,立刻在朝中引起了軒瀾大波。諫議大夫劉度立刻上書稱二人潛邸舊人,待之不可無節度。請趙收回成命。趙不從,仍然堅持已見。劉度又上書言:「臣欲退之,而陛下進之,何面目尚為諫官?乞賜貶黜。」中書舍人張震,殿中侍御史胡沂也都上書直言,不可任用這三人。而給事中金安節、周必大二人甚至將趙的任拒受不納,封還錄黃。

    趙對自己的任命受阻,也十分氣憤。立即下詔奪劉度言官的職位,改權工部侍郎,張震,胡沂都被尋外放罷。金安節、周必大見狀,也上書求去,趙也都批准下來,又將這兩人外放。

    不過這一下子更激起了眾大臣的義憤。著作郎劉夙上封事稱:「陛下與覿、大淵輩觴詠唱酬,稱字而不稱名。為宰相,易大將,待其言而後決。嚴法守,裁僥倖,當自宮掖近侍始。」監察御史龔茂良亦言:「水至陰,其占為女寵,為嬖佞,為小人,蓋專指左右近習也。」

    趙想到自已只重用幾個潛邸舊人,競然會遭到這麼多人的反對的,於是在次日朝會上當眾宣諭眾大臣,稱:「三人皆潛邸舊人,非近習比;且俱有文學,敢諫諍,杜門不出,不預外事,宜退而訪問。」

    龔茂良立刻出言道:「德宗不知盧杞之奸邪,此其所以奸邪也。大淵、覿所為,行道之人能言之,特陛下未之覺耳。」接著待御使李衡,右正言王希呂也都出來諫阻。結果惹得趙勃然大怒,索性將劉夙,龔茂良,李衡,王希呂四人全都罷免了。

    結果這一舉動更激起了滿朝嘩然。連參知政事陳俊卿和同知樞密院事劉珙也上書稱自已不恥於同龍大淵,張說之輩共事,而求外放。而另一位新任的宰相梁克家也上書勸阻。這幾個都是執政大臣,趙可也不敢像對待其他人那樣把他們罷免了事,只好暫時不置可否,就這麼拖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