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九戰象3 文 / 木林森

.    進了大理城之後,高建銘才稍稍看些安心,不過再查點一下隨高建銘一齊逃進大理城的敗軍,竟然只剩下不足兩千人,而且一大半身上都有傷,交趾大將李圭和自己手下的大將楊暉都以經陣亡,想想就在幾天以前,自已還坐擁大軍三萬多人,與宋軍對持,結果一夜的功夫,就被宋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現在回想起宋軍強悍的戰鬥力,和如同惡夢一般的騎軍,高建銘仍然不寒而慄。\\

    因此雖然進了大理城,高建銘仍然不安心,命令士兵將大理城的四門緊閉,嚴密防守,並且多準備弓箭,滾木擂石等守城之物,防備宋軍來進攻大理城。而且下令,將高氏所佔領的各地人馬都調到大理城來集合,又命高建勳親自到那些歸附自已的大理各部中去,要求各部的族長兵相助,同時也讓阮酋近立刻趕回交趾,請求交趾再來大軍幫助自己對付宋軍。

    但一連過了好幾天,也不見宋軍來進攻大理城,高建銘到能耐得住性子,但高建銘之子高繼能卻有些沉不住氣了,高繼能今年二十二歲,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自幼就好練武功,弓馬十分純熟,十七歲時就開始上戰仗征殺,到也立過不少戰功,因此頗為驕狂。一見父親被宋軍殺得這麼慘,心中極為不服,向父親要求,帶領著三百戰象出城去和宋軍決一死戰,也為高氏挽回些面子來。

    高建銘雖然十分相信戰象的戰鬥力,但這時可也不敢讓兒子出城,去和宋軍決戰,要知道這時大理城中一共也只有一萬多兵力,這三百隻戰像是現在高建銘手中最後的王牌,一但再敗了,高建銘可就真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了,這個時候自然不敢輕易放高繼能出去。

    不過宋軍雖然沒有到,但陸陸續續又有許多失散了的敗軍找回大理城來,高建銘杷這些敗軍收隴起來,到也又多了四五千人,不過一個個都丟盔棄甲,衣衫襤褸,和叫花子沒什麼兩樣,但畢竟還曾是高建銘的士兵,吃了兩餐飽飯,換了一身新衣服之後,又把精神抖搜起來了。不過一提到宋軍,有不少人都不由自主的打哆嗦。

    但不管怎麼說,大理城裡的兵力又增加了數千,那麼安全也就又增加了一成,同時高建銘又把大理城裡的差役,民團,大戶人家的護院打手,以及一些青壯人又徵集起來,一率編成士兵,這麼一來又湊了四五千人,使大理城裡的兵力達到了兩萬,因此高建銘心裡又踏實了不少。

    不過一晃過去了十幾天,也不見宋軍來進攻大理城,而且大理城百里以外也不見宋軍的蹤跡,高建銘派人出去一打聽,才知道自從自己躲進了大理城之後,宋軍就撤了軍,一直退回到禮社江邊下寨。高建銘知道以後,心中不免又有些犯猶豫,楊炎這是要幹什麼?為什麼不來進攻大理城,反而退兵了呢?難道說他又有什麼詭計嗎?

    但是不管怎麼樣,高建銘現在也不敢走出大理城半步。不過也好在宋軍沒有攻過來,各地的援軍終於陸續來到了大理城。

    ******************************

    其實不只是高建銘不理解楊炎的意圖,就連大理的諸將也對楊炎的安排也是覺得莫名其妙。

    宋軍大敗交趾和高氏聯軍之後,一直把高建銘追到了大理城下。大理君臣得到報捷之後更是欣喜若狂,想不到楊炎一到大理,勝利就來得這麼快,看來離大理復國的日子不遠了。這時劉建赫又在石城郡聚集了五千多人馬,於是他親自率領剛招集好的人馬和另兩位大將趙陽和韋長桂,來到禮社江邊,準備跟隨宋軍去進攻大理城。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牛羊酒之物,犒賞宋軍。

    誰知到了禮社江邊,劉建赫才現,宋軍竟在禮社江邊紮下了營寨,交趾和高氏聯軍在禮社江上搭建的九座浮橋被毀了兩座,其餘七座都還在,有些損壞的地方也都以經修善完好了,宋軍駐紮在禮社江西岸,劉仁先和范昌帶領著大理軍駐紮在禮社江東岸,和之前交趾和高氏聯軍的紮寨方式一模一樣。

    而且劉建赫到達禮社江時,正好劉仁先在宋軍的大營中和楊炎議事,大理軍的營中只有范昌在。劉建赫把人馬和牛羊美酒都交給范昌安頓,立刻帶著趙陽和韋長桂兩人去楊炎的大營。

    劉仁先一聽父親到了,立刻趕過來迎接,正好在浮橋上見面。劉建赫皺著眉頭,道:「都打到了大理城下,怎麼不去進攻大理城,又退回到這裡?」

    劉仁先道:「楊大人說高建銘在大理城中,守衛十分嚴密,置然攻打,恐怕人馬損傷太多,因此先暫時撤回到這裡下寨,靜觀其變。」

    趙陽有些不悅,道:「楊炎這是想保存自已的實力嗎?但卻殆誤了戰機啊。我們還打算過來犒賞宋軍,他也未免太過份了。」

    劉仁先看了看趙陽,欲言又止。劉建赫到明白兒子的意思,現在大理復國全指仗著楊炎,他想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誰也管不了。而且楊炎一到大理就連勝了兩陣,趙陽說這話有些過份了。現在是自已人,說一說還不打緊,可千萬不能當著楊炎的面說。於是對趙陽道:「趙大人,楊大人這麼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不妨先聽一聽他是怎麼說的。」

    說著幾個人以經來到了宋軍的大營,正好追擊交趾和高氏聯軍的劉復武也回到了大營。看起來楊炎似乎打算長期在禮社江邊駐守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