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收復大理城5 文 / 木林森

.    段智興這才明白過來,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五個女子,終於認出其中一個是高建銘最寵愛的姬妾,另一個是高繼能剛娶回家的夫人,還有一個竟是……竟是一個昔日父皇的嬪妃,現在她們一個個恭敬都跪在自己的面前,臉上**即恭敬又畏懼的神情,忽然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油然而生。該章節由網提供在線閱讀書這才感覺到自已實實在在是這裡一切事情的主人了。

    段智興今年十九歲,因為高建銘叛亂,一直尚未娶妻,不過以前在太**裡到是臨幸過幾個宮女,後來一直逃亡在外,終於都惶惶不安,那裡還有心思去想女人。但現在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五個如花似玉美女,想著她們輕紗下的嬌嫩肌膚,想像她們被自已臨幸時哀婉動人的神情,段智興忽然覺得全身都燥熱起來,一股男人的衝動猛然要燥出來。

    在寧公公看中,只見段智興臉色通紅,呼吸粗壯,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面前的五個女人,彷彿要將她們都吐掉一樣。那裡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湊到段智興耳邊,道:「陛下,如果陛下願意,不妨讓她們五人一齊伺候陛下。」

    段智興身子一震,似乎有些清醒過來。寧公公又施了一禮,道:「時候也不早了,陛下請安歇,老奴就先告退了。」然後又對那五個美女道:「你們今晚一定要好好伺候陛下,明白嗎?」

    那五個美女身子都顫了一下,隨即有兩人起身,來到床邊,道:「陛下,請安歇吧。書」然後坐在段智興身邊,把柔若無力的嬌嫩**靠在段智興身上。另三個女子遲疑了一下,終於也站起身,走到了床邊。

    寧公公還沒退出寢宮,只聽身後一聲女子的嬌呼,緊接著就是衣帛撕裂的聲音,隨即是男人粗重的喘息和女子嬌柔的呻呤傳來。

    寧公公走出了寢宮,吁出了一口長氣,擦了搡額頭上的汗水,嘴色卻不禁泛起了一絲微笑。

    ******************************

    飛揚的塵煙漸漸散盡,宋軍的騎軍又消失在黃昏的殘阻餘暉中。只留下了二百餘俱交趾和高氐聯軍士兵的屍身,提醒著人們,剛才這裡生了一場戰爭。

    高建銘又鬆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這一次總算又打退了宋軍的襲擊,這是第二十次還是第二十一次,都以經記不清楚了。

    李全成來到高建銘的身邊,道:「高候爺,宋軍以經退了,天色也不早了,士兵們都很疲勞了,我看今天就到這裡吧,休息一夜明天再趕路。」

    高建銘看了看天色,確實以經不早了,而這時交趾和高氐聯軍的士兵們正在強打著精神打掃戰場,收隴大象,埋葬死屍,收拾殘局。看來今天確實很難在趕路了,於是道:「太子殿下,今晚我們就在這裡紮營休息吧。不過今天晚上同樣不能放鬆警惕。」

    李全成點點頭,道:「這個我知道。」

    黎玄德看了看宋軍消失的方向,心有餘悸道:「宋軍也真夠堅韌的,真沒想到他們居然從禮社江一直追到這裡來了,如果不是高候爺一路上的安排,只怕我們早就被宋軍殺得潰不成軍了,不過現在士兵們也都快熬不往了。」

    李全成道:「讓士兵們在堅持一天就可以了。明天就可以趕到黑水河了,過了黑水河就是我們交趾的地界,會有人馬來接應,我們就安全了。」

    高建銘看了看漸漸暗下來的天,心裡默默禱告,希望這最後一天能夠平安的渡過。

    從禮社江邊撤軍之後,在當夜交趾和高氐聯軍就遭到了宋軍的襲擊,不過因為在撤退時就以經做好了淮備,因此交趾和高氐聯軍打退了宋軍的襲擊,而且自身也並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

    在擊退了宋軍之後,交趾和高氐聯軍繼續南下,向交趾國中撤退。不過高建銘有了上一次慘敗的經過之後,是深知宋軍騎軍的厲害,知道騎軍速度極快,來去如風,並且又善於長途奔襲,往往令人防不勝防,因此高建銘並沒有因為擊退了宋軍而沾沾自喜,放鬆警惕。而是命令士兵隨時準備作戰,尤其是殿後和保擴兩翼的士兵,人人必須配備一面盾牌,以防範宋軍的弓箭。而像軍仍然分成五隊,分佈在大軍的行列之中,保持隨時都可以出擊的狀態。

    起初李全成、黎玄德還對高建銘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宋軍被自己擊敗了,那裡還會再追上來的道理,還不如加快趕路,好早些回到交趾去。

    但就在當天中午,宋軍的騎軍果然出現在交趾和高氐聯軍的側後方,隨後追殺,幸好高建銘早就做了準備,士兵們絲毫沒有慌亂,先用盾牌擋住宋軍射來的箭矢,等宋軍的騎軍殺到近前,雙方混戰的時候再出動象軍,而宋軍一見象軍出動,並不於象軍做正面交戰,立刻就撒退了。

    高建銘見宋軍撒退,也不追趕,而是繼續保持警惕,向交趾進,而這一陣交趾和高氐聯軍只傷亡了三四百人。李全成、黎玄德等交趾諸將見了,這才服氣,心悅誠服聽從高建銘的安排,一路小小心戒備前進。

    隨後的七八天時間裡,宋軍的騎軍每天都會尋找機會襲擊交趾和高氐聯軍,有時一天還會出擊二三次。好在交趾和高氐聯軍始終尊從高建銘的安排,一刻也不放鬆,到是沒給宋軍任何可乘之機,這七八天下來,只傷亡了兩千多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