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七斗智鬥力1 文 / 木林森

.    艷陽高照,習習涼爽的清風吹來,帶動著樹葉嘩嘩作響。秋雨過後的山澗也恢復了平靜,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從群山之間,蜿蜒如蛇流轉通向山外的方向。

    楊炎一把拉住了趙月如,停了下來,道:「等一下。」

    趙月如怔了一怔,愕然道:「怎麼了。」

    楊炎指著溪水道:「這條山澗就是流到山外去的,也是天目山西南面的唯一出口,從現在看來,他們四人一定是在溪水下流等著截擊我們。」然後又指著前方十餘里處,兩山夾縫的地方,道:「如果我猜的不錯,他們現在就應該守在那裡。」

    趙月如道:「就算他們在溪水下流等著我們,天目山這麼大,樹林這麼茂密,只要我們小心一點,應該不會被他們發現的。」

    楊炎搖搖頭,道:「你錯了,他們四人即然來追擊我們,一定善長追蹤之術,只要他們守住那個峽口,我們是不可能躲過他們的追蹤。因此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才行。」

    趙月如這時也有些緊張,她雖然沒有直接和這四人打過照面,但聽楊炎所說,也知這四人武功極高,以自已兩個人的力量,硬拚起來絕對不是對手,唯有智取。不過說到智謀,那也只能依靠楊炎了。趙月如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楊炎微微一笑道:「我們的目地並不是殺了他們,而是躲開他們的追擊,逃出天目山去就可以了。因此只要運用得當,我們也不是全沒有機會。首先他們一定不會想到在這短短幾天裡,我們的武功會取得突破,所以一定還是以幾天以前的情況來衡量我們的實力,因此一但發現我們的行蹤,一定會分散開來搜找我們。但這樣一來,無形就將他們力量分開,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反過來伏擊他們。」說著摘下驚弦弓,遞給趙月如,道:「不要忘了,我們還有這張弓,不過只剩十支箭了。」

    趙月如接過驚弦弓,背在身上,道:「這到沒關係,可以撿一些小石子代替弓箭。不過我們接下來怎麼做。」

    楊炎道:「我們要選一個伏擊的地點,先布下幾個機關,然後把他們引誘過來。集中力量,對付他們其中一人。另夕卜我們還要再扎一個木筏,只要能把他們從谷口引過來,無論伏擊成不成功,我們都可以乘木筏順溪水逃出去,就可以趁機擺脫他們的追蹤。」

    趙月如點點頭,道:「好吧,就聽你的,現在開始動手準備。」

    楊炎道:「你去砍一些山籐來,我去砍樹,我們先把木筏紮好。」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嘰嘰喳喳……」

    對面的山林中飛起了一群飛鳥,清脆的鳴叫聲振響了寂靜的山林。什羅鳩摩睜開眼睛,盯著對面的叢林。

    多爾甲、布達拉、察海三人也從左右圍了上來。察海道:「大師兄,看來是他們來了。」

    什羅鳩摩點點頭,道:「以經過去了三天,按說他們的傷勢也應該好得差不多了,按長之所說,南宋公主的武功應該與楊炎在伯仲之間。以他們的武功,就算只恢復了六七成功力,也不會驚動那麼多的飛鳥。我看他們是有意做出這麼大的動靜,我猜楊炎估計到我們在這裡等著了,所以是想把我們引過去,他們好從這裡逃走。」

    多爾甲點點頭,道:「大師兄說得不錯,我看我們不用理他們,還是就守在這裡,等他們過來。」

    布達拉卻道:「如果我們就守在這裡,他們未必會過來,說不定會另找別的路離開天目山,或者仍在躲有山裡不出來。何況就算我們過去又怎樣,楊炎的武功我們也見識過了,再加上一個南宋公主也不足為慮,這一次只要被我們發現行蹤,就一定不會放他們逃掉。」

    察海道:「三位師兄,如果他們想真的把我們引過去,好從這裡逃走,我看我們不如來將計就計,大師兄仍然守在谷口。二師兄、三師兄和我過去搜索他們。這樣一來,無論他們有什麼詭計,都不必但心了。」

    「臨安那邊有什麼新的消息過來。」

    賴文政道:「回稟公主,目前還沒有新的消息到來,不過我們以經派出多批探子去打探去了,相信過幾天就會有最新的情況傳回來。」他自從投降楊炎之後,成為楊炎身邊的一名幕僚,日益受到重用,目前與周信一齊同共付責收集情報的工作。

    趙倩如點了點頭,輕輕歎了一口氣,她在靜江府收到了楊炎的一封信,在信裡楊炎除了安排自己幾家府裡的家人也將趕到隆興府來。別的事情也沒有隱瞞她,把皇帝賜婚趙月如的事也說了,因此趙倩如立刻也趕到了隆興府來。

    雖然朝廷的聖旨以經下到了隆興府,宣佈楊炎晉陞節度使,並出任江南西路制置使兼知隆興府事,全面責任在隆興、饒州、撫州一線佈置防禦金軍的事宜,並任命曹勳為饒州鎮撫使兼知饒州事,高震為撫州鎮撫使兼知撫州事,共同協助楊炎。不過目前在楊炎尚未到任的情況下,正好暫時就由趙倩如替代楊炎主持大局。

    由於距離臨安尚有七百餘里路程,因此趙倩如對臨安那邊發生的事情知道得都要晚一些,目前只知道的確切消息是太子一行將幸架潭州。還有就是知道家裡人大約今天就會趕到。

    而這時己有不少流民進入隆興府,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真假難辯的消息。對此趙倩如只能抱以苦笑。不過也不能坐視這些流民不管,否則就會造成社會動盪,如果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還會釀成暴亂。因此趙倩如派董原付責安置流民的工作,並且從府庫中拿出一部份糧食,每天都在城中開設粥蓬,賑濟這些流民。由於工作及時,迅速穩定了流民的情緒,到沒有造成大的混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