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二逆鱗3 文 / 木林森

.    趙惇只覺頭大如斗,眼前一片茫然,呆呆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的大臣爭得臉紅脖子粗,一言也不發。也不知過了多久,眾大臣這才發現皇帝一直沒有說話,這才覺得有些不對勁,漸漸才平靜了下來,都把目光看向趙惇。

    這時趙惇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還是不說話,只一抖袖子,轉身向後走去。一邊的內待見了,立刻扯著嗓子高喊了一句:「退朝——」

    回到內室以後,趙惇還在回想朝堂上的爭吵,只覺得腦子裡還在嗡嗡作響,以前他是太子的時候,因為趙慎只有他這一個皇子,無人來和他爭這太子的位置,因此也從來不用但心自巳保不任太子的位置,只是小心待奉趙慎就行了。這些軍國大事,江山安危都不用自己操心。卻想不到自巳一繼位就面臨這麼險惡的局面。

    使用楊炎的成敗利害關係,趙慎都以經給他說得清清楚楚。而且趙慎也教給他控制楊炎的辦法,但現在真正輪到由自己主政,趙惇心裡卻惶惶不安起來,今天在朝堂上的爭執,無疑將以來趙惇不願去想的問題全部揭開,使趙惇不得不去思考:我真的能夠控得了楊炎嗎?

    趙惇也不是不明白,現在楊炎手握雄兵十餘萬,還有兩廣之地做為根本,論實力,遠遠超過了自已這個臨時的朝廷,如果想要擊退金軍,就必須重用楊炎,先帝讓自巳在擊退金兵之後,收回一部份楊炎的兵權,但說的容易,做起來卻難,果如楊炎真的能夠擊退了金兵,立下不世大功,這兵權還能收得回來嗎?這樣複雜的局面,即使是執政多年的老手也會感到頭痛,何況是剛剛坐到這個位置上的趙惇。

    但越是難以選擇,偏偏就越是要選擇。趙惇只覺得心裡堵得慌,坐立不安,連李皇后奉茶都懶得理睬。其他侍女們見他臉色不正,都不敢來打饒。趙惇坐了一會兒,忽然命人去請趙月如來。

    不多時趙月如便來了,一見趙惇愁眉不展的樣子,不禁問道:「官家這是怎麼樣了?可是為朝中的大事發愁嗎?」

    趙惇歎了一口氣,把今天在朝堂上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道:「說起來,今天的事情都是從楊炎身上引起來的,卻沒想到後來竟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成了這個樣子。想起來就令人煩惱。」

    趙月如皺了皺眉,道:「官家還不明白嗎?這分明是龍大淵他們這一夥人因為苛扣錢糧的事情敗露,存心報復,才無中生有,成心搬弄事非。官家且不可相信他們的話。」

    趙惇遲疑了一會兒,才道:「朕也曾想過這一點,但林栗所言也不無道理,若是依照祖制,楊炎確實不該繼續執掌兵權。」

    趙月如道:「官家,先帝在位之時,以經將我許配給楊炎,因此涉及到楊炎的事情,我本不應該多言,但只想問官家幾句,這幾年以來,楊炎為大宋南征北戰,立下多少功勳,而龍大淵、史浩、曾覿、張說這一夥人又有何建樹?,金人入侵之際,龍大淵、史浩、曾覿、張說這一夥人做了些什麼?楊炎又做了些什麼?還請官家三思。」

    趙惇沉默了片刻,道:「先帝在位之時,曾對朕道:若是論用兵之道,我大宋恐怕無人能及楊炎。要朕重用楊炎。朕也相信,楊炎現在對大宋依然忠心,但朕卻但心,將兵權盡付於楊炎,一但楊炎生出反叛之心,又有誰能制得住他。」

    趙月如沉默了一會,忽然起身來到趙惇面前,拜倒於地,道:「官家請放心,我敢保證,楊炎對大宋絕無二心,趟若楊炎萬部真的生出反叛之心,或是有背叛大宋之意,我自會有法外理。」

    楊炎一行人回到隆興府之後,廣南的人馬都以經全部到齊了。現在在隆興府一線以經聚集了九萬多人馬,加上駐守撫州的畢再遇、池州的孟宗政,和建昌軍的劉寶都歸楊炎節制,因此現在楊炎能夠調動的人馬以經超過十三萬,離他所設想的十五萬大軍反攻臨安以經相差不遠了。

    除了士兵以外,在平定大理之亂中得到的七百多頭戰象也到位五百,其有兩百頭大象以經裝配了改裝之後的象背弩,而且象兵也都訓練純熟,完全可以上戰場了。另外還從廣南運來床弩一百五十架,各種火器,從及其他各種車輛器具和軍用物資。糧草也以經屯集了近三十萬石。

    而且在這段時間裡,隆興府的軍器司也以經完全建立好了,由魏昌責任主管,共招集了各種工匠七百多人,共分鐵器監,火器監,土木監和軍需監四個部門,其中鐵器監和土木監由魏昌主管,火器監由孫偉主管,軍需監由董原兼管,並且都以經開始生產各種工具。可以說目前各頂準備工作都以就緒,只等楊炎一到,就可以開始進軍了。

    這時陳亮和廣州的知州趙汝愚也都在隆興府,陳亮是辛棄疾打發過來幫助楊炎處理政務的,而趙汝愚員押送物資到達隆興府,在這裡等候楊炎。見了楊炎之後,陳亮和趙汝愚立刻就問起潭州的事情,楊炎也將發生的事情全都說了一遍。

    兩人聽了,想不到新朝廷剛剛建立,就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禁對新朝廷大感失望,趙汝愚恨根道:「時局到了這個地步,居然還有人做出這樣的事來。楊招撫,如果任由這幫人胡來,只怕是大宋離亡國之日以經不遠了。」

    楊炎苦笑了一聲,道:「我又何償不是這樣認為,其實現在隆興府的各項工作都以就緒,正是可以出兵收復臨安,只是朝廷是這個樣子,令人難以放心。」

    趙汝愚和陳亮也都點頭稱是。陳亮忽然道:「相公,趙知州,恕我直言,若是依朝廷行事,只怕收復臨安,永無指望,因此依在下看來,現在凡事當自行便宜行事,絕不可事事從命於朝廷。」

    趙汝愚也點點頭,道:「楊招撫,下官也以為陳先生之言有理,非常時期,不可以循舊例,現在兩廣之地仍為招撫節制,當盡廣南之力,抗擊金軍,在下回到廣州之後,一應物資仍然送往隆興府,以供招撫所用。」

    楊炎點點頭,道:「只好如此了。」

    趙汝愚走了以後,楊炎立刻下令調畢再遇、孟宗政、劉寶等人到隆興府來,商議出兵反擊金軍的進攻方案。

    然而就在這時,天臨府的臨時朝廷派遣翰林學士兼左正言張栻到隆興府傳旨,朝廷以經派遣王之望,林栗為使,赴臨安與金國商談議和,在議和結果未定之前,要求諸軍都不要輕舉枉動。另外,現在天臨府中錢糧缺少,要求隆興府立刻撥調銅錢三百萬貫,糧食二十萬石,供天臨府使用。

    楊炎得到這個消息,也不禁大吃一驚,怎麼朝廷突然又要與金國議和了。

    原來金帝完顏雍採用張鵠之計,找來宋朝降臣表示願意與宋朝講和。問他們中間誰能設法與潭州的臨時朝廷通信,降臣之中,王時雍和李耀與史浩素來有些交情,也知道史浩一向贊同與金國議和。因此立刻挺身而出,表示自己願意親自去一趟潭州,向史浩表達金國的意見。並且說動史浩,促成與金國議和。

    完顏雍見了,十分高興,立刻加封王時雍為六正品上奉政大夫,封李耀為正六品下奉議大夫,並且讓僕散忠義以金朝左丞相的名義,寫大一封書信,讓兩人帶去往潭州。

    兩人帶了十餘個親隨從人,扮做商人樣子,離開了臨安府,來到了潭州城外。先打發一個從人混進潭州,來見史浩,表示了金國願意和談的意思。

    其實史浩早就想建議趙惇與金國和談,因為史浩並不懂軍事,而且朝堂上以有陳俊卿、韓彥直、劉珙等人都是一力主戰,史浩根本元力施展。因此朝廷唯有與金國議和,史浩才能有用武之地。只是現在朝堂上主戰的呼聲頗高,而且又不知金國的態度如何,史浩一時也不敢輕易表態。

    但這時一見王時雍和李耀派人來表示金國願意議和,正中史浩的下懷,立刻派家人出城,接王時雍和李耀進城到自已府中,熱情接待,並詳細詢問。

    王時雍和李耀兩人見史浩重問,自然是信誓旦旦,向史浩表示,金國跟本無意滅掉宋朝,這次出兵南征其實只是為了報復宋朝三年前的乾道北伐,現在仗打到這個份上,金國也不願再繼續打下去,如果宋朝願意稱臣納幣,割讓疆土,金國也願意與宋朝講和,以後各守疆土,永不互犯。並且出示了金朝左丞相僕散忠義寫給史浩的書信。

    有了這兩人的保證,和僕散忠義的書信,史浩心裡更加在底,當夜先與龍大淵等人通氣,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立刻就在朝堂上提出與金國議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