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六出奇制勝3 文 / 木林森

.    這時楊炎舞動寶刀,帶領宋軍殺入叛軍陣中,刀光閃閃,血光並顯,轉眼又有四五人倒在楊炎的刀下。圓陣也立刻四分五裂,叛軍也被宋軍分割成數塊。

    王喜見大勢以去,猛然大吼一聲,揮動大刀,向楊炎當頭猛砍過來。

    「噹」的一聲,兩刀相擊,王喜身子一震,只覺兩道細小的勁氣從雙手傳入身體,初時微不可察,但速度擴大,猶如火燎一般難受,整個人也連退三步。

    楊炎不等他回力,搶上三步,「風林火山」劃過一道藍光,再向王喜砍去。

    兩刀再次相擊,王喜頓覺胸中血氣翻湧,嗓了一甜,一口鮮血噴出。但手中還緊握著大刀,腳下雖然踉踉蹌蹌,竟還站立不倒。

    楊炎心裡也有些佩服,剛才那兩刀自已都是全力施展,王喜居然都能接住,能被吳曦委以重任的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楊炎雖然這樣想著,但立刻又揮刀搶上,砍出第三刀。

    「噹」

    王喜再度噴出一口鮮血,這一次終於無法支持,大刀脫手,整個人連退數步,摔倒在地。不過楊炎這一刀留了餘力,王喜傷勢雖重,但卻無性命之憂。宋軍一擁而上,立刻將王喜抓起來,牢牢捆住。

    這時金州城中王喜其他的人馬都以經得到消息,紛紛衝出兵營,正在和楊昌鵬率領的宋軍激戰。雙方正在大街上殺得難分難解。楊炎帶著被縛的王喜趕到戰場,一見王喜以經被活捉,叛軍頓時鬥志全消,紛紛放下武器訖降。

    而李好義也聯絡到金州城中其他兩千原御前駐軍司的士兵,他們本來就不服王喜的統領,一聽說朝廷派出的欽差大臣以經來到了金州,抓住了王喜,都十分高興。留守城中的兩名副將和四名準備將都跟著李好義來參見楊炎,都表示願意聽從楊炎的調遣。

    楊炎首先嚴令,所有士兵絕不許趁亂劫掠城中百姓。那後吩咐士兵分頭撲滅城中的火勢,收攏死屍,救助傷員,安撫百姓等等。同時又派人去給趙月如送信,告訴她以經取下了金州,盡快帶領大隊人馬到金州來與自己匯合。

    到了第二天上午,金州城內的秩序以經基本恢復。宋軍也都在金州城中安定下來。楊炎這才在駐軍司大堂上就座,吩咐提審王喜。

    到了這個時候,王喜也只有聽天由命了。因此將自已知道的事情全盤托出,只求能保住性命,那怕是保不住命,也求一個一刀痛快,免得凌遲受罪。跟據王喜的供訴,吳曦果然是在密謀反叛大宋,金州的御前駐軍都統制王彥也確實是被吳曦所害,只是王喜還不知道吳曦還勾結了金軍。不過這也以經可以使楊炎確定下一步的進動安排了。

    到了下午,趙月如的大隊人馬也趕到了金州。萬顯聲、水月、水鏡也都隨軍到達。楊炎見萬顯聲受傷,也十分意外,不過好在萬顯聲傷勢不重,只用靜養幾天也就能夠全愈了。但從萬顯聲口中,楊炎以經得知,吳曦不僅要反叛大宋,而且還勾結了金人。

    於是楊炎、趙月如、楊昌鵬等人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楊炎斷定,吳曦絕不會罷休,一定會帶兵來奪取金州,一面派李好義等人去金州其他各地,招集其他駐軍返回金州,準備迎戰吳曦;一面又派人到興州送信給王炎,說明自已入川的經過。

    就在這時有消息傳到金州,吳曦以經正式宣佈,脫離大宋,自立為蜀王。

    ※※支持原創※《宋翔》於※支持正版※※

    吳曦和安澤達成了協議之後,鎮守京兆府的完顏衍謀立刻遣派京兆府同知留守事馬良顯將冊印,詔書送到了興元府,封吳曦為蜀王。並讓吳曦依約,獻出鳳州、成州、天水軍三郡。

    這時吳曦正是躊躇滿志,在他看來金州御前駐軍司以在自己囊中,而興州御前駐軍司又有西夏軍牽制,對自己也構不成危脅。吳拱己死,而入川的欽差也由金州的王喜在半路伏擊,現在放眼整個川中,還不是由自己發號施令,誰敢不從。因此吳曦立刻下令,讓屬官姚巨源迎至大散關,接金使馬良顯一行入川。並且立即招集興元府的各級官員,到御前駐軍司議事。

    等眾官員都到齊之後,吳曦道:「各位,如今天下大勢,金軍南征,大宋東南以經失守,孝宗皇帝以身殉國,新君又無故架崩,雖然有眾大臣擁立信王在潭州繼位,但我看大宋氣數以盡,敗亡在既,非人力可以挽回。大宋若亡,川中亦難倖免,現在有大金遣使臣入川,封我為蜀王,我意不如權從受詔,以保住四川一方,不知各位意下如果?」

    因為吳曦也知道與金人勾結不得人心,因此只在暗中進行,即使是親信,知道的也不多。因此絕大多數官員都是第一次聽說,都不禁大吃一驚,雖然是在吳曦的大堂上,也禁不住議論紛紛。

    立刻有從事王翼出列道:「副使,此事萬萬不可,現在信王在潭州繼位,百官擁護,也頗得民心,居卑職所知,朝廷尚有大軍三十萬,正在湖北、江西抵抗金兵,何有敗亡之說?何況我大宋自太祖皇帝立國,傳置今日,以有二百餘年,豈可以天數而論興衰。不知都統此言,從何而來。」

    吳曦「哼」了一聲,道:「信王不過只是一個十餘歲的孩童,懂什麼天下大事,妄想自不量力抵抗金兵,不過是螳臂當車,我看他早晚必敗。我等豈能與這無知孩童一齊送死嗎?」

    參議楊癸之道:「都統一門三代,均受朝廷大恩,位及人臣,奉旨守衛川陝,即使東南危急,都統也該報效國家,以報朝廷知遇之恩,也可以流芳千古,受後世景迎。一但受金人冊封,則都統一門三代四十餘年的忠義門庭,將一旦掃地。日後都統在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去見吳氏的列祖列宗。」

    吳曦不悅道:「本官在川中駐守,豈能不為川中百姓著想,一但動起刀兵,受苦的乃是川中百姓。本官乃是不忍為成已無用虛名,而見川中再遭塗炭,此舉也是迫不得以,你等豈能不知。」

    王翼又苦苦勸道:「金人素來與我大宋有仇,都統如果受詔,必將遺臭萬年,還請都統三思。」還有不少官員也紛紛勸告吳曦,不要接受金國的冊封。其實南渡以後,大宋的統治也以經漸漸深入人心,川中的官員到不反對吳曦獨攬川中大權,但要是造反恐怕就難以得到響應了,更何況降金實在太不得人心了,才紛紛勸阻吳曦。

    吳曦沒想到竟有這麼多人反對自已受金國的詔書,其中還有不少都是自己的親信,不禁勃然大怒,道:「我意以決,你等都不必多言,如有不聽我號令者,定斬不饒。」

    眾官員見吳曦一意孤行,也都只得聽令。吳曦當即派人出城,迎接金使進城。當天即受金國冊封,宣佈至即日起,自己便稱為蜀王。隨後,吳曦又命姚巨源奉謝表入金,並獻上全蜀地圖,及吳氏族譜以示為金國屬臣。然後又下令部將吉利、房大勳、戌萬州等人棄守鳳州、成州、天水軍三郡,獻於金國。同時又致書興州的王炎,稱自己以受金國策封蜀王,不日將與金軍合軍,泛舟下江陵,以圖攻襄陽。公可守則守,不可則即去等語。

    接著吳曦又改興元府為德興府,設為行宮。乘黃維,置左纛,改元,設列百官。興元府御前駐軍司本有六萬人馬,再加吳曦擴充,現在共計有軍馬八萬五千佘眾,分為十軍,各置統帥,並譴派董正回成都,修築宮殿,準備移居。吳曦之父吳挺共有兄弟二人,這時勻己亡故,吳曦遂遣人告知伯母趙氏。趙氏怒絕來使,不令進見。又轉告叔母劉氏。劉氏日夜號泣,罵不絕口。

    吳曦又傳檄遍及川中四路,征命各地官員,一併從自己降金。又引用名士,以籠絡人心。但川中官員多不肯從詔,權知大安軍楊震仲,飲藥自盡。權漠州事劉當可,簡州守李大全,高州巡檢郭靖,皆不願屈從『自殺』。又有陳威削髮為僧,史次泰塗目為瞽,李道傳、鄧性甫等,均棄官潛走。

    這種情況是吳曦萬萬沒有想到,自已才剛一起事,就有這麼多人反對自己,就吳氏宗族內部也不支持自已,不禁有些惱羞成怒,正打算殺幾個人立立威,以求殺一敬百的效果,但就在這時,金州的消息傳到了興元府。

    吳曦得知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他以經打聽清楚,楊炎入川只有五六千人馬,而金州僅御前駐軍司就有人馬一萬二千,加上自己交給王喜的六千人馬,足是楊炎的三四倍,又在中途設伏,幾乎可以說是萬無一失,就等著聽王喜獲勝的消息,沒想到現在聽到的結果卻是金州己被楊炎所佔,王喜被擒。自己派駐金州的六千人馬也幾乎金軍覆沒。這樣的結局怎麼不令吳曦震驚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