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大破西夏軍2 文 / 木林森

.    楊炎在興元府城下紮住大營。這時駐守金州的楊昌鵬和興州的御前駐軍都統制楊朝光,還有原興元府御前駐軍副都統制王彥早己接到了楊炎的消息,在這裡等候他。

    楊炎也有差不多三年沒有見過這位大伯了,眾人相見,自然又是一番歡喜,楊炎先給楊朝光見禮。楊朝光一把拉起楊炎,拍著楊炎的肩膀,道:「子昊,你做得好,果然是不愧是我楊家之後,大伯可是為你高興。」然後又對楊昌鵬道:「當年子昊剛回楊家的時候,你爺爺就說過,子昊日後必成大器,成就當在你們弟兄之上,說得果然不錯。日後你還要多向子昊請教才行。」

    王炎也在一邊對楊朝光道:「楊都統,楊家能出這樣的少年材俊,既是國家之幸,也是楊家之幸。子昊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說得楊炎連連擺手,道:「伯父,王宣撫,你們太過獎了。」

    眾人寒暄之後,楊朝光又要給趙月如見禮。趙月如知道他是楊炎的伯父,雖然自己和楊炎還沒有正式完婚,不好給他見禮,但說什麼也不敢受楊朝光的大禮,極力所推辭。眾人也都知道這裡面的關係,也都覺得頗為好笑。又勸說了一番,楊朝光也就算了。因為現在川中局勢大好,所以眾人的心情都很好,才有心情說笑。

    說笑了一陣,眾人才坐下來商議正事,王炎首先問楊炎道:「子昊,你認為興元府該如何攻打?」他和楊炎相處了幾天,也此較熟悉了,而且官級和資歷、輩份也確實比楊炎要高,因此以表字稱呼楊炎。而他首先詢問楊炎的意見,也表示對楊炎的尊重,誰都知道,四川的局面是楊炎一手挽回的。

    楊炎想了一想,道:「興元府地勢險要,易守而難攻,如果強行攻打,我軍必然損失嚴重,未免得不償失。何況川中之兵日後還要調入江南,與金軍作戰,現在絕不能這麼白白損耗。」

    眾人聽了,也都點點頭同意楊炎說的話,王炎又問道:「那麼子昊有什麼可取興元府的良策嗎?」

    楊炎卻沒有正面回答王炎,反而問道:「吳曦現在只剩數千殘兵,卻還敢在興元府堅守,對抗我們十萬大軍,諸位認為這是為什麼?」

    眾人都沉思了一會兒,楊昌鵬才道:「是因為還有金軍在背後給吳曦撐腰。」頓了一頓,又補充道:「另外也還有西夏的人馬。」

    楊炎點點頭,道:「不錯,所以吳曦在興元府中的這數千人馬並不足為懼,只有金軍和西夏軍才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大敵。就算我們攻破興元府,抓住吳曦,但如果不能擊退金軍和西夏軍,收復關外三郡,四川仍然不能恢復穩定,四川的人馬也就無法從川中抽身,去支援江南抗金。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擊退金軍和西夏軍,也就可以斷去吳曦的最後一絲希望,興元府也可以不戰而得了。所以當務之急,不是怎麼想辦法攻取興元府,而且擊退金軍和西夏軍,收復關外三郡。」

    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楊炎這是從大局作眼,不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這份只識果然高人一籌。不過想要擊退金軍和西夏軍可不是那麼容易得,因為這可是同時面對兩個國家。何況現在金軍以經接收了大宋的天水軍、成州、鳳州三地,蜀口門戶的大散關以經在金人的控制中了。

    楊炎雖然一舉扭轉了四川的局勢,但在入川以後,其實並沒有真正打過一場大戰,面對金軍和西夏軍,可不能再用對付吳曦的辦法。那麼楊炎是否還能有妙計呢?

    楊炎顯然以經看出眾人的心裡在想什麼?接著道:「現在金人雖佔了天水軍、成州、鳳州三地,但立足並不穩,西則的西和州和階州勻還在我們手中,何況金軍主力都集中在東南,留在西北的兵力並不多,大約只有六、七萬左右,而且還有守衛西北邊境諸郡,最多只能出動三四萬兵力,防守雖是有餘,但攻擊卻不足。」

    楊朝光道:「子昊說得雖是,其實如果只金軍一方也不足為懼,我們不僅可以從西和州、階州出兵,進攻成州側翼,而且還可以從鞏州、蘭州出兵,進攻新會、秦州等地,不愁金軍不會退軍。但現在還有西夏人馬,牽制著我軍,使我們無法全力進攻金軍呀!」

    楊炎又點了點頭,道:「所以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先擊退西夏人馬,只要西夏軍一退,金軍自然也會退軍,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楊朝光道:「話是這麼說不錯,但西夏在卓羅和軍司一帶聚集了五萬大軍,守住了各路要口,而且陣線又不似金軍拉得那樣長,實在難以對付。我看想要擊敗西夏軍,沒有七八萬大軍是不行的。而且一但金軍知道我們進攻西夏,必然會襲利蘭州、鞏州等地,牽扯我軍。確實是個大難題。」

    楊炎點點頭,道:「所以想要擊敗西夏軍,用常規的戰法自然是不行,必須出奇制勝。」

    這句話立刻引起了眾人的興趣,因為大家都知道,楊炎入川以來,取金州、克成都、大敗吳曦,一直都是以奇兵制勝,那麼現在他又有什麼奇謀呢?

    楊炎停了一下,接著道:「我的計劃就是繞道吐蕃,轉到卓羅和軍司背後,從西夏軍的後翼展開進攻,與蘭州的人馬前後夾擊,就可以一舉打敗西夏的人馬。」接著,他將地圖鋪在桌子上,在地圖上比劃道:「我們可以出動一支騎軍,從積石州進入吐蕃,抵達青海邊的海晏,然後轉道北上,從仁多泉城繞到卓羅和軍司背後。前後時間,不用三天。」

    王炎點點頭,道:「這確實是一條妙計,不過要派人出使吐蕃借道,只怕吐蕃未必肯借,就算吐蕃肯借路,這來回往返也耗廢時日啊!只怕到時被西夏軍察覺出來。」

    楊炎淡淡道:「從積石州到海晏,再來仁多泉城,如果以騎軍的速度,只用一天就夠了。吐蕃國內未必察覺得出來,而且就算被吐蕃知道,我軍只怕也早已進入西夏境內了,因此我們跟本不用向吐蕃借路,只管出兵也就是了。」

    這話一說,眾人都不禁嚇了一大跳,雖然楊炎有權便宜行事,但不經別國允許,就擅自從別國領土上經過,楊炎的做法也未免太大膽了,一但引起外交衝突,對大宋來說可也不是好事。

    王炎免強忍住了不滿的情緒,道:「子昊,如果日後吐蕃問起來,我大宋該如何解釋?現在我們以經同時面對金國和西夏的人馬,萬一再惹怒了吐蕃,發軍來進攻大宋,豈不是又樹立了一個強敵嗎?你還是再斟酌一下吧。」

    其實早在取下成都之後,楊炎就以經開始考慮擊退金軍與西夏軍的辦法,但思來想去,也只有借道吐蕃,突襲西夏軍後方,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用最小的代價擊敗西夏軍。那時他就在成都城中招見了不少到過吐蕃的商人百姓,又讓阿里到大食商人那裡去打聽。一方面瞭解吐蕃的地理道路,另一方面也瞭解吐蕃的國內局勢,以及朝廷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之後,才最終決定下來。

    見王炎這樣問起,楊炎自然知道他但心什麼,道:「這一點我早就想過,這百餘年來吐蕃一直與大宋交好,兩國之間並無戰事,這次我們只是借途經過,也不會傷吐蕃一分一毫,何況數十年來,吐蕃也未經大戰事,我看吐藩未必就會為此與大宋輕易刀兵相見。而且就吐蕃欲與我大宋動式,但集合大軍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能夠迅速擊敗西夏和金國的人馬,穩定四川的大局,也能夠震懾吐蕃,使他們不敢輕易出兵。」

    頓了一頓,楊炎又道:「而且想要迅速擊敗西夏,出奇制勝,我只有這一個法子。不知各位還有沒有別的高見。」

    眾人聽了,也都沉默不語。誰也拿不出別的辦法出來。一時間大帳裡一片寂靜。

    過了一會兒,楊炎才道:「既然都沒有辦法,那麼就這麼決定了。所有的後果由我來承擔。」他也不想花功夫來說服其他人都同意,當斷則斷,反正自己這次入川可以便宜行事,加上又有以前建立的威名,事急從權,就獨斷專行一回。

    又過了好一會兒,趙月如道:「我同意楊炎的計劃。」

    接著楊昌鵬也道:「我也同意。」

    楊朝光遲疑了一下,道:「我看也只好如此了。」

    王炎見有這麼多人都同意,而且也知道確實再沒有別的辦法,也道:「子昊,就依你的計策辦吧,不過我到還有一個見意。」

    楊炎道:「宣撫大人請說。」

    王炎道:「等你們出兵之後,我們不妨可以派出一位善言之人,攜帶厚禮出使吐蕃,明求借道,實際是為補足後患,以後也好大宋辯解周旋。」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