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二十一麓山古剎 文 / 木林森

.    趙忱喘了一口氣,剛要說話,忽聽「當、當、當」鐘聲悠慫,震徹山林,驚得群鳥振翅飛起,嘰嘰喳喳一片亂叫。原來是麓山寺的鐘聲敲響了。

    楊炎從後面趕上來,拍了拍趙忱的肩膀,道:「小忱,聽著鐘聲,麓山寺大概就在前面不遠,你如果累了,就先在這裡坐下來休息一會,如果你還能堅持一會兒,那麼我們就繼續前進,到了麓山寺再休息吧。」

    趙忱喘了幾口氣,道:「姐夫,我還好,還能再走幾段路,還是先到麓山寺再休息吧。」

    這時岳瓔遞過水壺,道:「公子,還是先喝口水再趕路吧。」

    趙忱接過水壺,道:「謝謝。」

    岳瓔臉上一紅,抵下頭去,不敢與他對視。忽然覺得一支手搭在自己肩膀上,微微一怔,扭頭一想原來是趙倩如,她趕忙又低下頭,道:「公……九娘,我……」

    趙倩如微微一笑,替她理了理被山風吹亂的鬢髮,道:「小瓔,這是在外面,可不要太拘謹了。」對轉頭對岳珂道:「小珂也是。」

    兩人都點了點頭,趙倩如又問趙婉如道:「十二娘,你呢?還能再走一會嗎?」

    出來之後,趙婉如的心情好了一些,偶爾還和谷雪萍說笑幾句,聽了趙倩如問她,道:「我還可以的,繼續走吧。」

    等趙忱喝完了水,楊炎道:「好了,我們繼續趕路吧。」

    眾人又走了不到三里路,只見前方山門頓開,一座大寺院出現在眼前。一行人走進寺中,早有知客僧看見了,趕上來迎接,請他們先到待客的禪房休息。

    楊炎只對知客僧說是自己這一行人上山來遊玩的客人,給了知客僧十貫錢作香火資費。那知客僧見他們衣著華麗,有男有女,而且個個都頗有氣度,到也沒有懷疑,收下了香火錢之後,又命小沙彌奉上香茶和幾碟點心,招待眾人。自己又去招待其他客人去了。

    眾人喝過了茶,吃過幾塊點心,又坐了片刻,歇過乏來,又一起到寺中遊玩參觀。麓山寺本是佛教著名道場。自晉以後,歷經法崇、法導、摩訶衍那、智謙等高僧住持,佛事日弘,盛極一時。寺院的規模頗為宏大,氣勢磅礡,殿堂也十分華麗,雖然現在是戰時,依舊還有不少遊客在寺中遊玩。

    不過他們一行人中,趙月如、趙倩如都是生得美若天仙,趙婉如、谷雪萍和岳瓔幾個,雖然還沒沒有完全成年,但也是美艷如花,在寺中各處行走,到是引得不少遊人側目。面對這樣的局面,楊炎等人也都無可奈何。

    幾個人正在觀賞寺景,一個小沙彌忽然來了楊炎面前,雙手合什,唸了一聲佛號,道:「這位檀越,尊姓可是姓楊麼?」

    楊炎微微一怔,道:「不錯,在下確實姓楊,不知小師父有何見教。」

    小沙彌向楊炎施了一禮,道:「果然是楊檀越,有一位在本寺掛單的光衍大師和本寺主持弘光大師,遣小僧過來,想請楊檀越到方丈室品茶一敘,不知檀越是否肯賞臉光臨。」

    原來楊炎拒絕了光衍之後,光衍就來到麓山寺掛單,他也是頗有明望的高僧,因此麓山寺主持弘光大師對他到是十分歡迎,因此一直光衍就在這裡居住,同時也留意天臨府朝廷的動態。今天光衍正和方丈敘話,聽小沙彌說到楊炎他們這一群人,也起好奇心,一看就認出了是楊炎一行,因此才叫小沙彌去請楊炎。

    楊炎聽了,也微微一怔,想不到光衍會在這裡掛單,他找自已又有什麼事情,見一見光衍到沒什麼,不過這一次不是他一個人來這裡,可是時刻也不能離開趙忱左右的,到是有些為難。那小沙彌到十分機明,又道:「方丈說了,如果檀越的幾位朋友有空,不訪一起同往。」

    光衍勸楊炎自立為帝的事情,只有趙月如和趙倩如才知道,連楊沂中也沒有說起。而且自從楊炎拒絕了光衍之後,也刻意不再與光衍來往,沒想到在這裡又和光衍遇見了。不過光衍要見楊炎又有什麼事情呢?趙月如臉上以經不悅的神情來,正想要出言拒絕。但趙倩如拉了拉她的衣袖,道:「即然是光衍大師在這裡,我們不妨都去見一見吧。」

    小沙彌施了一禮,道:「眾位檀越,請隨小僧來吧。」

    眾人跟著那小沙彌走進方丈室,光衍已在門口迎接,雙掌合什,口頌佛號,對楊炎深施一禮,道:「楊檀越,一別數月未見,別來無恙嗎?」

    楊炎苦笑了一聲,也還了一禮,道:「有勞大師牽掛了。」

    趙倩如也上前來,道了一個萬福,道:「大師一向可好。」

    光衍微微一笑,也向趙倩如施了一禮,道:「多謝夫人問候,貧僧愧不敢受。」

    這時另一位年過五旬的老僧也來到楊炎面前,給眾人見禮,光衍介紹道:「檀越,夫人,這位就是麓山寺的主持僧弘光大師。」

    楊炎和趙倩如聽了,也向弘光施了一禮。楊炎道:「在下冒味造訪,打擾大師的清修了。」

    弘光連忙還禮道:「那裡那裡,想不到今日有幸楊檀越和夫人能夠光臨小寺,真是令敝寺蓬蓽生輝。貧僧本來是要親自迎請檀越,不過聽光衍師兄說檀越不喜張揚,因此才叫一個小弟子相請檀越,禮通不周,還請檀越見諒。」

    楊炎道:「大師太客氣了,在下怎敢勞動大師大架。」

    幾個人客氣一番,才又請其他人坐下。楊炎又向他們引見其他人,別人都是如實相告,只是隱去了趙月如和趙忱的真實身份。只說他們是自己的家眷,含糊帶過。不過弘光雖然沒有在意,但光衍卻多看了趙忱幾眼。但也沒有多說什麼?

    雖然沒有明說,但弘光自然知道,楊炎的夫人就是永寧公主。而隨行而來的人中,陳亮是當今名士,弘光也聽說過,岳瓔、岳珂是岳飛的後人,沾了祖上的光,也頗受人看顧。這一次居然都到了麓山寺,弘光雖然是出家人,也覺得頗感榮耀,招待得十分慇勤。

    楊炎和他們閒談了幾句,弘光這才起身離開,只留下光衍一個人在室內陪同他們。楊炎這才問道:「大師要見我,是有何事。」

    光衍也不答話,忽然起身向趙忱深施一禮,道:「自古千金之子不做危堂,公子乃萬金之軀,不在大內安居,也到這麓山寺來。倘若遇到意外,大宋江山豈不危矣。」他雖然不認識趙忱,但一見趙忱與趙倩如有六七分相似,而且被受眾人擁簇,以光衍的老於世故,那裡還猜不出趙忱的身份來。

    趙忱微微一怔,知道光衍以經猜出了自已的身份,這幾個月來一直應付大臣,到練就了一付聞變不亂的本事,笑道:「大師真是目光如炬,不過此皆在大宋之境,為大宋之民,又有何如懼。」他在臨安也聽說過光衍的名字,見他能夠一眼認出自己,對他到有佩服。

    光衍凝視著趙忱,良久之後才道:「貧僧就以實言相告公子,這十數年來,其實貧僧一心想要搬翻大宋,另立新君。」

    楊炎、趙月如、趙倩如聽了光衍這話,都吃了一驚,光衍一口說破趙忱的身份到並不出乎他們的意料,而且剛才光衍那番關心趙忱安危的話,到令他們有些意外,莫非這和尚轉性了不成?但光衍後一句話卻又使他們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光衍這是什麼意思,趙月如的手都以經按在劍柄上。

    趙忱也微微一怔,不過馬上又恢復了常態,道:「大師為何如此痛恨大宋,莫非大宋有那一點有負大師之處嗎?

    趙忱的反應顯然有些出乎光衍的意料,又過了好一會,光衍這才簡單將自己的身世說了一遍。岳瓔和岳珂知道他是李若虛之子以後,也都大吃了一驚。只是現在趙忱在問話,而且光衍剛才又說了那麼一番「大逆不道」的話來,因此不好上前去給光衍施禮,同時也暗暗為光衍但心。

    趙忱聽光衍說完之後,也沉默半響,才輕輕歎了一口氣,道:「大師所說不錯,確實是我大宋有負岳武穆。只是大錯以經鑄成,我也無力挽回。」又看了岳瓔和岳珂一眼,接著道:「姐夫以經向太上皇說明,只要這一次能夠打退金兵,還都臨安,太上皇定會召告天下罪己,承認是自己枉殺岳武穆之過,只是除此之外,大師認為可還有什麼地方能夠彌補的嗎?」

    光衍又凝視趙忱,良久之後才道:「死者死矣,再做什麼也無法挽回,但公道自在人心,公子能做此想,可見公子心地仁厚,只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貧僧只希望公子永遠記住這一總,以警後世,以後再不要出現同樣的事情?」

    趙忱懍然道:「大師之言及是,我當莫不敢忘。」

    光衍點點頭,道:「貧僧斗膽,再言公子一句,打退金軍之後,公子又當如何呢?」

    他這話一問,不僅趙忱一時答不上來,連楊炎、趙月如、趙倩如、陳亮也都一時不知所措。因為他們現在所想的一直都是如何打退金軍,收復臨安與建康,至於打敗金軍之後打算怎麼做,還真的都沒有想過。

    光衍頓了一頓,接著又道:「居貧僧所知,此番南侵至今,金國的國庫以經耗空,國內也已是不甘重負,而且國內民心不穩,隱患不小。而大軍久在外,師老兵疲,正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時候,而我大宋如今四川以平定,以無後顧之憂,且有四川的物資兵力支持,又有楊檀越這樣用兵奇材指揮全軍。依貧僧看來,打退金軍並非難事,當在年內,即可還都於臨安。只是公子認為,大宋還都臨安之後,是如太上皇那般苟且偷安,割土納幣與金軍議和,還是繼續銳意進取,恢復失地?」

    趙忱立刻道:「自然是要勵精圖治,恢復失地。而且不僅要恢復被金人佔去的土地,就連當年太祖太宗皇帝一直未能收復的燕雲十六州也要收復回來。」

    光衍點點頭,道:「公子能做如此想法,可見胸懷天下,貧僧欣慰之至,不過恢復大計非同兒戲,還需仔細斟酌,我大宋自徽宗皇帝以來,刑法縱弛,吏治渝惰,國力漸盡,雖有孝宗皇帝盡力除弊興利,勤修國政,但無奈國家貧弱以積重難返,孝宗皇帝也無回天之力,公子如不能銳意革新,掃除舊弊,如何勵精圖治,增強國力,又向談收復失地,更勿論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眾人這才明白光衍的意思。楊炎、趙月如、趙倩如、陳亮等人都知道,其實戰爭是依附於國力,自古以來,還沒有那一個政治,國力不振的朝廷卻在軍事上能夠有大的建樹,中原的武力揚威邊塞的時候,也往往都是國力大治,甚至是出現天下盛世的時候。

    因此打退金軍,還都臨安之後,如果趙忱真的想要繼續收復失地,乃至昔日的燕雲十六州,那麼必須要首先開創出一個盛世的局面,這樣才能為大規模用兵提供足夠的物資保障基礎。但如何才能開創一個盛世,事實以經證明,靠以往大宋的那一套制度是無法實現的,那麼也就是說,從現在就應該開始思考,打退金軍之後如何治理這半壁江山的事情了。

    在其他人都還想著先把金軍打退再說的時候,光衍能夠指出這一點,顯示他的眼光看得比常人要遠得多。

    趙忱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光衍的意思,但也清楚,光衍是要自已現在就開始考慮打退金軍之後,如何治理天下,為今後收復失地做準備的事情。因此他也認為光衍提醒得對,也雙手合什,向光衍施了一禮,道:「大師見教得是,在下這次麓山寺一行受益非漸。日後行事如有不周之處,還請大師多多不吝賜教。不知大師願不願助我一臂之力呢?」

    見趙忱向自已行禮,光衍身子微微一震,忽然雙膝跪倒在地,向趙忱連拜三拜,道:「貧僧雖是出家之人,但也是宋人,如今國家危急,貧僧又豈能為一己私心置國家社稷於不顧,貧僧雖才學淺薄,但只要陛下需要,也願為大宋興盛盡心竭力,再所不惜。方才大膽妄言,還請陛下恕罪。」

    他這番話一方面是向趙忱表明心意,另一方面也是向楊炎、趙月如、趙倩如澄清,自己轉變思想的原因。趙忱不知就裡,連忙過去扶起光衍,道:「朕這一次只是私自出遊,並非在朝堂之上,而且大師是方外之人,不必多禮,快請起來。朕還年輕,許多事情都不甚明白,日後還請大師多多指教。」他見光衍以經說破了自己的身份,也就不在刻意隱瞞。

    見雙方把話都說開了,岳瓔和岳珂這才給光衍行禮。光衍把他們扶起來,道:「一晃二十多年過去,想不到商卿的子女以經都長大了。你們的父親,老夫人都還好嗎?」

    岳瓔道:「有勞大師垂問,老太太身子到是硬朗,父親現在廣東做轉運使,也十分安好。」

    趙忱苦笑了一聲,對他們兄妹道:「朕也知道岳武穆死得冤枉,只希望能夠盡我的心意,善代後人。」

    岳瓔低下頭,道:「陛下不必說了,我們都知道,何況先臣的事情與陛下無關。」

    趙忱歎了一口氣,道:「雖然與我無關,但終是我趙家所為。還都臨安之後,我會調岳轉運朝中為官,把你家老太太也接到臨安來,一家人團聚一起吧。」

    岳瓔和岳珂一起道:「多謝陛下。」

    這時楊炎這才道:「陛下,時候以經不早了,我們還是早些回」

    趙忱點點頭,又向光衍施了一禮,道:「討饒大師清修,我們告辭了。」

    眾人陸續起身告辭,楊炎示意讓趙月如跟著趙忱先走,自已還有些話要和光衍說。趙月如會意,和趙倩如一起跟著趙忱出了方丈室。楊炎這才對光衍道:「大師方纔所說,真的都是出自內心嗎?」

    光衍淡淡一笑,道:「檀越不信嗎?現在貧僧也以經想明白了,誰做皇帝到是其次,只要他能成為一個好皇帝。這些時日以來,貧僧一直住在這裡,聽說陛下雖然年輕,但為人聰穎,聖明賢達。剛才那一番交談,可見他胸襟開闊,豁達大度。至少有成為明君的潛質,這樣也就夠了。」說著光衍又輕輕歎了一口氣,道:「而且貧僧想,岳武穆想必也不希望看到金人未滅,大宋內部自己就先開始自相殘殺吧!」

    楊炎也歎了一口氣,沉默了一會兒,道:「既然如此,還請大師到城中安住,說實話,在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請大師幫助。」

    其實光衍的閱歷見識都不凡,而且又是方外人士的身份,如果能有他全力相助,有許多事情辦起來都很便利。

    光衍點點頭,道:「貧僧收拾一下,這就下山。」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