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八楊炎起復 文 / 木林森

.    到了三月下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安排,辛棄疾、岳霖、史彌遠等人都各自去地方上任,開始施行這五條新法。

    儘管在朝堂上以經討論通過,但在新法頒布之後,依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有許多中下層官員,甚地方官至是太學生,紛紛上言,要求朝廷停止施行新法。不過這些人的觀點幾乎都是什麼祖宗舊制,不可輕廢,或是聖人以仁治國,不能求利之類的空話,對朝廷富國強兵毫無實質性的意義。

    當然在民間同樣也有不少人讚誠新法施行,一方面是得益於陳亮、辛棄疾等人事先所做的力主變法的宣傳工作,由其是陳亮,年歲雖然不大,但以是天下知名的學者,力主王霸功利之說,在東南一邊,非常有影響力。加上他現在足皇帝的侍講兼制詔,名望以經與朱熹、呂祖謙、張栩、二陸等人並架齊驅。

    現在幾乎每一天在建康府的大街小巷的酒樓茶館之中,都有人為新法的好壞爭論不休。到也不像熙寧年間,幾乎全國的輿論全是一邊倒的反對新法。但朝中的官員大多都是持觀望態度,顯然是看新法的實施情況,再作定論。

    事實上早在施行新法之前,趙忱、楊炎等人早就預計到,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反對聲音,目前能夠達到這樣的局面,以經比他們預想的要好得許多了。只要新法能夠實施順利,並且也大宋朝廷帶來可見的成效,那麼反對的聲音也就自然會越來越少了。因此現在要做得,就是加強監督新法的實施情況,及時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絕不能讓新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紕漏。

    進入四月,一直在家中閒居半年之久的楊炎忽然上書朝廷,請求為岳飛追贈王爵,因為中興諸將中,韓世忠、張俊、吳璘等人都以經受封王爵,而戰功最為顯著的岳飛現在仍然只是開國公爵,因此應該給岳飛追加王爵。

    而在臨安安居的太上皇趙構也正式下詔罪己,承認自己當初處死岳飛是自己所犯的一個錯誤。儘管在此之前,孝宗以經為岳飛昭雪,但在為上者諱的原則下,是不能指責趙構的過失。因此雖然恢復岳飛的官職,肯定了岳飛的功績,但對岳飛的冤情卻只能含糊其辭。雖然這次在詔書中,趙構說成自己是受了秦檜的瞞蔽,才做出錯誤的決定,但畢竟也是正試承認自己錯了。

    趙忱見表之後,立刻詔准,當即追任岳飛為鄂王,加封岳飛的夫人,李氏為鄂國夫人,母親姚氏為鄂國太夫人。並且尋奪秦檜官爵追贈,改謚為繆丑,並剝奪了秦檜之子秦熹的官爵,降為平民。

    追贈岳飛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且還是十分應該,也是大快人心的舉動,反正岳飛也死了幾十年,不會對現在的任何人造成什麼大的影響。而且趙忱繼位以來,一開始就定下了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調子,這也迎合了相當多的人好評,因此嘉獎昔日在抗金中立下大功的功臣,也是主力決心的表示姿態。

    但是由楊炎提出來,則就大不相同了。大宋復國之後,楊炎雖然轉了一鎮節度使,而且得到了一個檢由少保的虛銜和武昌縣開國公的爵位,但是一直在建康府中閒居。甚至有不少人都認為,皇帝這是在有意疏遠楊炎。

    只是一些久經官場的大臣可就不這麼看了。雖然楊炎被暫時閒置,但在朝中正受皇帝器重的趙汝愚、辛棄疾、陳亮等人要麼與楊炎關係密切,要麼本來就是楊炎的下屬。而出征大理的畢再遇、曹勳,守衛邊境的高震、張師顏、劉復武等人也都曾是楊炎的部將,更何況楊沂中還穩坐在殿前司都指揮使的位置上。這一切都說明,楊炎的閒置其實是一個暫時的現像。

    不僅如此,而且幾乎每天皇帝都會召楊炎進宮去談論,雖然眾臣不知道談論的內容,但可以猜到,楊炎對於皇帝還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這次皇帝堅決變法的背後,一定也有楊炎在支持。有幾個大臣甚至在猜測,皇帝會不會施行特例,任命楊炎為樞密使呢?

    現在,楊炎上表請求追封岳飛王爵,皇帝也立刻詔准。政治觸覺靈敏的大臣立刻就意識到這將是楊炎被重新起復的一個信號。

    果然,五天以後,趙忱宣佈任命楊炎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主管刺探金國、西夏、等諸國內部軍政事宜,並且遇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面呈稟報。

    職方司只是兵部下設的一個機構,本身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官職,只有正六品。名義上是測繪地圖的機構,但主要職責是打探敵國內部情況。同時還有負責國內安全,打擊敵方的刺探的責任。但讓楊炎出任這個位置,意義則大不相同,由其是增加了「遇事可以直接向皇帝面呈稟報」這一條,很明顯是賦於了楊炎極大的權力。

    其實楊炎熟知兵法,深知用間的重要性。孫武是極端重視使用間諜的武家,在〔孫子兵法〕十三篇的最後一篇中,就反覆進述了用間的最要性,和各種用間的方法,並說為將者若不知用間,乃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早平南的時候,楊炎就專門成立了類似機構,收集情報。在金軍南侵期間,楊炎就在隆興府組立職方司,向臨安派遣了大量探子,因此對於掌握金軍動向,打探金軍兵力虛實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隆興府職方司的努力,宋軍也很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大宋歷來都不重視情報收集,雖然設立了兵部職方司,做為探敵**政機密的機構,但實際並未起到多大的作用,更多的情報都是邊防的將帥自已派人打探。消息來源單一不說,而且也不利於朝廷全盤撐握。因此大宋復國之後,楊炎就設想過在朝廷中樞加強金國的情報收集、管理和分析工作,以能更好的撐握金國的動態,為日後北伐作好準備工作。

    趙忱對此也非常支持,而且有過以前平南、抗擊金軍南侵的經歷,楊炎對於收集情報、打探機密、分析研究都有了相當的經驗,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反正現在楊炎也沒有事,不如暫時讓他來主持重新完善職方司的任務。

    這一下又在朝中引超了軒然大波,許多大臣紛紛上書反對。但趙忱對反對意見一概不理,依然堅決任命,同時也罷免了兩名反對激烈的官員。幾位執政大臣見趙忱的態度強硬,也都明白,大概皇帝是要借這個機會,正試起復楊炎。好在也不過是一個正六品的主事官職,雖然加大了一些權力,也不會對現有的權力格局造成較大的影響,總也比把楊炎調入樞密院好吧,因此也都沒有反對。

    而通曉軍事的韓彥直和劉珙也知道,北伐可不僅僅只是軍事行動這麼簡單,打探敵**政機密也是十分重要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甚至可以決定北伐的成敗,而就目前來看,也只有楊炎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經過了一番反覆權衡之後,中書終於通過了趙忱的決定。

    楊炎上任之後,立刻任命周信為自己的副手,由他和賴文政、董原兩人全面付責俱體的事務。

    在平南和抗金期間,都是由周信全面付責情報工作,董原做為副手,賴文政歸降楊炎之後,也一直管情報工作,三人都俱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得到了楊炎的任命之後,兩人根居以往的經驗,在職方司以下,設立風、林、火、山、陰、雷六個事房,每個事房的主管稱為管事:風事房付責刺探收集對外的軍政機密,不僅只是針對金國,而且也包括西夏、吐蕃、支趾等周圍國家,;林事房付責對內安全,和打擊敵方的刺探;火事房付責將收集的情報整理分類,並且加以分析,得出結論;山事房付責招募、培訓成員,為其他五事房提供人員;陰事房付責各種行動計劃,包括在敵國安插長期細作,並且策劃收買、危脅、刺殺等等行動;雷事房付責製造特殊行動工俱,為其他五事房提供後勤保障。

    諸項機構設立之後,立刻開始招募人員,加以培訓。當然在目前職方司的工作重點仍是以金國為主。同時楊炎又請光衍出面,利用各寺院為掩護,在金國境內開始組建收集情報的網絡,並且安插間諜人員。利用開設榷場的機會,傳遞消息。

    不過這一番折騰,眾大臣們只顧著反對楊炎的任職,反到忘了新法的事情,一時間關於新法的議論也平息了不少。等到楊炎的任命塵埃落定之後,這才回想來原來還有新法,不過這時辛棄疾、岳霖、史彌遠等人以經在各自的地方全面展開了施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