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五十一準備秋獮上 文 / 木林森

.    「現在以經入秋了,山裡天氣涼,哥哥還是把棉衣帶上吧。」流蘇一面說著,一面把棉衣抱起來,放進了大箱子裡。

    自己兩人成親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流蘇還是叫楊炎為「哥哥」,只是後來楊炎到建康安居,又娶了趙月如,府上的人囗也日漸增多,流蘇才改口叫楊炎為「相公」,今天卻情不自禁,又叫出來了。

    趙倩如生下一對龍鳳雙子後,丈過了二十多天,林嫣紅又生下了一個男嬰,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楊府裡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在整個八月裡,楊炎每天治完公事之後,都早早的回到家裡,陪伴妻子,逗弄幼兒為樂。

    進入九月之後,邀請金國來觀看秋獮的使者返回,帶回金國的國書,金國將以尚書左丞白彥敬和天常軍節度使完顏陳和尚為正副使臣,前往建康,觀閱秋獮。這兩人都是金國的文武重臣,顯示金國對這次大宋的秋獮也十分重視。

    趙忱接到金國的國書之後,立刻下詔,命令樞密院開始準備。秋獮的地點早己定好,就在建康城南三十里的牛首山下,並命令楊炎帶領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陳敏、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戚方、侍衛步軍司都指揮使高震,前往牛首山,佈置秋獮的場地。而且這一次是楊炎出去,身邊只帶了張威一個人,趙月如和趙倩如都留在建康的駙馬府裡,等著到了正式秋獮的日子和皇帝一起啟程。

    秋獮是十月初十舉行,為期三天,因此楊炎這一走就將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其實以前楊炎經常出征在外,在家裡的時很少,但以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家裡的妻妾們都以經習慣了楊炎在家的生活,突然聽說楊炎要離開一段時間,自然都有些不捨。其實楊炎也不想離家,只是職責所在,不能推辭。好在家裡的兩個孕婦都以經順利生產,也讓楊炎少了許多牽掛。因此在出征前時三天,楊炎都在家裡陪伴妻妾,一一告別。

    明天楊炎就要出發了,今晚楊府裡設擺了家宴,為楊炎踐行,以前每次楊炎出征,都是流蘇為他打點行李,因此這一回流蘇也不願讓侍女動手,還是親自為楊炎整理行裝。方才情不自禁,又喊出了一聲「哥哥」,又勾起了楊炎心底的往事。彷彿又回到十幾年前,流蘇剛進楊府的時候,嬌羞怯怯喊自己第一聲「哥哥」時的樣子。

    楊炎忍不住,走到流蘇身後,從背後將流蘇摟在懷裡,笑道:「好久沒有聽到你這樣叫我了,還以為你以經忘了。」

    在楊炎的妻妾之中,只有流蘇一人和楊炎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流蘇也不禁想起兩人以前的種種事情,不由得心裡充滿了溫馨的感情。

    過了好一會兒,流蘇才道:「哥哥,你先出去吧,姐妺們都在外面等著你吃飯呢,我馬上就收拾好了,一會兒就出來。」

    楊炎出來,果然眾夫人都在,連同張威和楊炎現在的四個子女,都由奶娘抱著,就等著他開席。每個人自然都依依不棄,好在有趙月如和趙倩如事先提醒,而且以前楊炎也經常不在家裡,眾夫人也都習慣,因此氣氛到還不算太難過。

    在席間,眾夫人又再三囑咐張威,讓他照顧好楊炎的生活。這時張威以經快年滿十六歲了,這兩年裡一直是楊炎的貼身親隨,跟著楊炎學習兵法武藝,行為處事也頗為老練,有他跟在楊炎身邊,眾夫人也頗為放心。

    ※※支持原創※《宋翔》於※※※

    雖然到現在為此,依然還是有許多中下層官員和士大夫們反對大宋舉行秋獮,反對的理由大不外乎兩條,一是勞民傷財,二是窮兵黷武,而反對的人也大多數都是一些年紀較大,思想守舊的頑固份子。但是在朝中,絕大多數官員都知道,舉行秋獮,以經是不更改的事情了,因此與其還在舉不舉秋獮上糾纏,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舉行秋獮,不要讓皇帝做得太過頭上來。

    雖然秋獮的用意是借獵田而演武事,但在名義上是一項仿古的舉動,因此不僅僅是獵田活動,還有多項祭天祭地祭神靈的禮儀。趙忱的本意當然不是這些,他只是密切關注樞密院與殿前司商議,究竟舉行那些軍事項目的演習。為此,還專門把致仕在家的楊沂中也請了出來,參加這次秋獮。至於祭祀禮儀這些事情,趙忱一骨腦都甩給了禮部和太常寺的官員去議論,只定下了一個一切盡量從簡的基調。

    這一下可苦了禮部和太常寺的各大小官員們,大宋以前也沒有舉行過類似活動,因此毫無前例可循,而凡事又都要引經據典,制定出一個符合禮儀,又不失禮儀之幫的泱泱大國氣勢,又符合現在大宋的條件,還能使皇帝滿意的流程來。

    而這個時候,鍾山書院裡的那些學者們就都有了用武之地,呂袓謙、張栻、二陸、朱熹等人,那一個都是讀破萬卷書的人,尤其是涉及到古典祭祀禮儀方面,可以說每個人都能說得頭頭是到。因此禮部尚書周葵和太常寺卿施師點兩人請示了趙忱之後,便向幾位學者詢問。

    面對這樣的大事,幾位學者自然也不敢馬虎,紛紛發動弟子們,四處去尋找古典書籍,尋找前朝的慣例。只可惜許多古籍上的記載要麼殘缺不會,要麼就是互相矛盾,要麼就是含糊難懂,而各位學者也由據自己的理解不同,也出現諸多不同的解釋來,而又引發了許多爭吵。

    不過建康的百姓可不管那麼許多,只是覺得要有熱鬧可看,就是好事。因此這幾個月以來,隨著在建康大街小道上來往的軍隊也逐漸多了起來,秋獮也成為街頭巷尾,百姓口中一個議論的話題。有些消息靈通的人也在四外散佈打聽到的各種消息。

    吐蕃、交趾、流球等與大宋建立了外交關係的國家也紛紛派遣使臣,到大宋朝賀。而且隨著這幾年來,大宋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在南洋地區的影響也日益增強,因此海外的三佛齊、闍婆、蒲瑞、麻逸、蒲甘、真臘等國,也都派出了使臣,到大宋參加秋獮。

    而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到達建康的,居然是金國使團。

    這一次金國派來了一個龐大的使團,除了正副使臣,白彥敬和完顏陳和尚,下屬的官員有二十多人,而隨行人員竟有一百五十餘人。而且除了帶來金國的國書,也帶來了完顏雍送給趙忱的禮物:除去一些金銀玉器等奢豪用品之外,另外還有虎皮十二件、貂皮十二件,熊皮十二件,狼皮、狐皮各二十四件,上等長白山老人參十六株,好馬十六匹等等。這份禮物到也不算不重,由其是貂皮和人參,都是大宋所沒有的,而且那十六匹好馬,在都大宋也是極為少見的良馬。

    現在宋金兩國實力相當,即然議和成功,那麼誰也不願意輕易先開戰端,因此金國不希望在禮數上失了面子。而且每一次宋金兩國互遣賀使,其實也是一個龐大的商貿活動,不僅會得到回賜給的大體相當的回禮,同時還將會大量釆購自己國中所需要的商品,滿載而歸。

    特別是現在,金國關閉了邊境幾乎所有的榷場,又嚴厲限制了走私活動,想要獲得宋朝的商品,只能從宋朝的榷場中以高價購買。而旦由於來源減少,因此在金國國內,茶、絹、瓷器、絲綢等商品的價格上漲了近三倍,卻依然供不應求。所以每一次遣使互賀,也成為一次難得的釆購機會。

    而且在大宋內部購買,價格也比榷場上便宜得多,所以這一次白彥敬和完顏陳和尚出使大宋,在臨行時,收到了厚厚一疊訂單,都是朝中大臣,豪門貴族之家委託他們購買的物品,其中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皇宮裡需要的。兩人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帶著使團才早早動身到達建康。

    當然兩人這次出使大宋,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打探一下宋朝的虛實,由其是現在宋與西夏正在兵革相見,雖然金國在宋朝也安插了不少探子,以經得知宋朝派出曹勳帶領一部份人馬援助蘭州,但宋朝到底打算怎樣對付西夏的進攻?還不得而知,如果宋朝要集中大軍,與西夏決戰,金國也要早作準備,如果宋朝有意與西夏講和,那麼金國也可以從中周旋,也爭取從中分到一杯羹。

    因此金國的使團到達建康之後,先朝見了趙忱,遞交了國書禮物。隨後派人一邊開始釆購金國所需的物品,一邊也打聽街頭巷尾的議論,留心軍隊糧食的調度情況,而白彥敬和完顏陳和尚也開始逐個拜訪宋朝的大臣,看一看能夠打聽到什麼情怳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