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八十一皇帝的生辰 文 / 木林森

.    大宋建興四年(74年)四月十二日,是趙忱年滿二十歲的生辰。

    二十歲的男子,就意味著真正的成人了。既使是普通的人家,也要熱烈慶賀一番,何況是皇帝。加上現在大宋剛剛大勝西夏,聲威遠振,因此朝廷上下都認為,皇帝的這個生辰一定要好好慶賀一番。

    既然是皇帝的生辰,那麼賀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京的官員到是好辦,只用到了正日子前後,把賀禮送上去也就行了。但外地的官員,由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官員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因為賀禮不同於別的東西,萬萬不能有一點閃失,一但在途中發生了意外,想再補辦都沒有時間了,因此早在兩個月以前,就陸續有官員將賀禮送到了建康。因此離趙忱的生辰還有十佘天的時候,就以經收到了數百件賀禮。宮裡甚至騰出了一間大殿,專門擺放這些禮物。

    雖然趙忱早己下旨,命令各地官員進獻的賀禮應當從簡辦理。但給皇帝敬上的生辰賀禮,自然也不能是一般的東西,而且大宋官員的薪俸十分豐厚,即使只靠著官俸,也能過上十分富足的生活,因此所敬獻的賀禮都價值不菲,各種金銀玉器,書畫古玩,應有盡有,其中也不乏價值上萬貫的東西。好在總算是趙忱提前打了招呼,各官員們也都明白,到是沒有敬獻什麼太過奢華的東西。

    這一天陪同趙忱賀禮的周太后看著這滿大殿琳琅滿目的賀禮,也不禁笑道:「想不到官家這次生辰,到是發了一筆大財。」

    趙忱苦笑了一聲,道:「朕早就傳詔到各地方,命令各地的官員當從簡辦理,卻想不到還是弄成這個樣子了。」

    周太后笑道:「今年是官家二十歲的生辰,自然不同於以往。這也是各地官員對官家的一份心意,也是一片好意,何況哀家看這些東西,有的雖然是貴重了一些,但也並不算太出格,官家對他們到也不必苛求太多。」

    趙忱搖了搖頭,道:「娘娘,我到也不是說這些禮物太過貴重,而是說……」說著趙忱從賀禮之中拿起一塊石塊,遞到周太后面前,道:「這些什麼祥瑞之物的東西。」

    周太后接過來,托在手中一看,只見石塊刻著「國祚永延,壽歷遐歲」四個古篆字。再看看名單,是台州知州王全敬所進獻的祥瑞。據說是在當地的一座山發現的。

    其實早在今年開年,各地官員都知道今年是皇上成年的時候,而且正好朝廷剛剛大勝了西夏,那還不來紛紛湊趣,因此有不少地方都上報朝廷,說在當地出現了祥瑞之兆,不是什麼彩霞起岳,黃雲覆輦,,就是什麼瑞雹繞壇,紫氣護幄,或者就是日重輪,月重暈,,再不就是靈芝瑞谷,雙頭蓬,連理木,或者是異獸呈現,一時之間什麼牛產麒麟、禽生鳳凰、黃龍白鹿,六足龜、比目魚,彷彿一夜之間,所有奇珍異獸全都蹦了出來。

    其實宋朝國君多信道教,因此所謂天瑞昭示,歷朝均有。在宋真宗時期甚致弄出天降祥符,封禪泰山的鬧劇來。

    趙忱對這些祥兆異獸雖然還有些半信半疑,但他決不相信會因為自己過一個二十歲的生日,就一下子全都冒了出來,因此下詔各地,說:祥瑞之兆,本虛無飄渺之說,朕未親見,不可當真,各地當匆進。

    詔書下達之後,各地官員立刻都明白,原來皇帝不喜歡這一套,才能都罷手。但有一部份官員卻會錯了意,以為皇帝不是要虛無飄渺的喜報,而是一些祥瑞真物。於是自作聰明,開始親手製造。雲霧彩霞、紫氣護幄這些祥兆自然是弄不出來,而黃龍、麒麟、鳳凰這些瑞獸也找不著,但石刻木雕卻弄了不少,還有就是古印,一下子也連送了十幾枚到建康來。

    周太后知道以後,也不禁是又好氣又好笑,又寬憵趙忱道:「依哀家看,這些官員也未必真是趨炎附勢,只不過是前朝陋弊,習慣使然罷了。正所謂上行下效,只要官家不興這一套,不與理睬,不讓小人有可趁之機,時間長了,也自然就不會有人再送這些祥瑞之物了。」

    趙忱苦笑了一聲,道:「還是娘娘說的是。」

    他們正說著,忽然有人來報,永寧公主到宮中向趙忱進送賀禮,現在就在殿外候旨。

    趙忱一聽是姐姐來了,急忙命人請進來。不一會兒,趙倩如款款走上殿來,向趙忱和周太后行了禮,看著這滿殿擺放的賀禮,也忍不住笑道:「想不到官家一個生辰,竟然可以收到這麼多的賀禮,日後朝廷若是缺錢,官家不訪可多辦幾個生辰就行了。」

    周太后笑道:「我方才也說,官家過個生日,卻是發了一筆大財。」

    趙倩如道:「看來只有我們送來的賀禮到是寒酸得多了。」

    趙忱道:「姐姐說的是那裡話,我們都是一家人,只在姐姐的一份心意,又豈在禮物的輕重。」

    趙倩如微微一笑,這才叫人把賀禮拿了上來,原來送來的是一尊送子觀音雕像。整個雕像有二尺許高,用的是一整塊碧玉雕刻而成,手工技法都十分細膩精美,看得出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價值絕對不在任何一件賀禮之下。而且這份賀禮含義也十分明確,自然是希望宮中早曰誕下皇子來。當然這樣的意願也只有身為趙忱親姐姐的趙倩如才能夠表示。

    趙忱也嚇了一跳,道:「這樣一尊雕像還寒酸嗎?可太讓姐姐和姐夫破費了,朕到是真有些過意不去。」

    趙倩如笑道:「官家歷年來對我們府裡的賞賜還少嗎?這區區一尊雕像又算得了什麼?」

    周太后也笑道:「官家,這也是你姐姐、姐夫的一番心意。可也不要辜負他們,快叫人收好吧?」

    趙忱聽母親這樣說了,也點點頭,趙倩如送來的賀禮自然不能和大臣們送來的賀禮放在一起,趙忱立刻命內侍將這一尊雕像抬到後宮中供奉起來。然後才請趙倩如到偏殿過落座。內侍宮女知道他們母子三人談話不喜歡有人打撓,因此獻上茶之後,都自覺退出殿外。

    三個人坐下之後,周太后才道:「不過皇嗣的事情,雖然有關國體,但官家到也不用太過著急,太醫檢查官家的身子也沒有大礙。你姐姐,姐夫也是成親三年之後,才有了身孕,而且一次就是一對龍鳳胎。何況官家才剛滿二十,正值青春年少,日後還沒沒有子嗣嗎?」

    趙倩如也點點頭,道:「娘娘說的是,大夫也說過,懷孕生子之事,不可強求。夫妻婚後數年不孕也是常有的事情。只要慢慢調養,時候一到,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因此官家也不要太過刻意了。」

    趙忱大婚也快一年了,除了皇后和其他三位貴妃之外,又臨幸了了幾個宮女,也都立為偏妃,現在後宮裡的大小嬪妃也有七八人了,但別說無一有出,就是連一個有身孕的沒有,雖然皇帝、皇后還有嬪妃們都還年輕,還有的是時間,但也不能不讓人有些但心。而且帝王的子嗣還有繼承皇位的大事在裡,因此趙忱自己有時也有些著急。

    但周太后也明白,趙忱到現在還沒有子嗣,一方面是時機不到,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前一段時間朝牛的政務實在太過繁忙,趙忱每天查閱奏章往往都到到深夜,那裡還有精力來征伐於床地之間,一直無所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自從今年改革了官制之後,所有的奏章都是先由大臣們草擬意見,然後才呈交給皇帝裁決,因此只有大事才會仔細審閱,而對於一般的事務,趙忱只用大致瀏覽一下,即可批准了,政務也得到大大減輕,到是有足夠的時間來調養身體,陪伴後宮的嬪妃。因此子嗣也應該不遠了。

    聽了母親和姐姐的話之後,趙忱到也寬心了不少,笑道:「娘娘說得是,前兩天朕還聽到有人說,要不要請個有道行的道士來看看朕和皇后的運像,是否相沖相剋,否則為何到現在還無子嗣,看來實在是擔心過甚了。」

    周太后端起茶盞,正要喝茶,聽了趙忱的話之後,眉頭微微一皺,立刻將茶盞放下,沉聲道:「官家是從那裡聽到的這些話,除了說到官家和皇后之外,可還提到了其他人嗎?」

    趙忱也發現周太后的語氣變了,也不由心中一凜,道:「是兩天以前,郭長達對兒臣說,他聽人說兒臣和皇后婚後不孕,只怕是運氣相沖,他聽說城外黃雲觀來了個道士叫鄭玄常,頗有道行,最善看氣運,因此建議兒臣請他來看一下。」

    郭長達是趙忱身邊伺候的一個貼身內侍,為人十分伶俐,到也頗受趙忱的信任。

    周太后「哼」了一聲,道:「這個奴材好大的膽子,官家難到還不明白嗎?這奴材那裡是在請人看什麼氣運,分明是在中傷皇后,還想向官家引見道士,難到是把官家當作徽宗皇帝了嗎?還想在宮裡引進王仔昔、林靈素不成?」王仔昔、林靈素都是宣和年間的術士,經人引接入宮,頗受徽宗的信寵。

    趙忱心裡也不由一凜,他對宮裡的事情並不太在意,而且對道士一流興趣也不大,聽了郭長達之後,也只當是一句戲言,也沒有當真,聽過之後也就忘了。全然沒有向別的方面去想,現在聽了母親的話之後,才略有些醒悟。

    周太后接著道:「且不說這番話該不該這個奴才來說,何況官家大婚之後,宮中未孕裡女子也非皇后一人,為何偏偏要說是官家和皇后氣運相沖,如果讓皇后知道,豈不是要傷心,官家還不當一回事,怎麼這麼大意,依哀家看,背後一定是有人暗中唆使,一定要嚴查。」

    趙忱這時才想起,如果岳瓔聽到了這番話,心裡一定會不好受。而且自從兩人成婚之後,岳瓔一直恪守本份,既不爭趙忱專寵,也從不排擠他人,而且對待其他嬪妃十分和氣,對內侍宮女也非常體恤,偶爾有人犯了過失也少有責罰,對周太后也十分恭敬。因此雖然當了還不到一年的皇后,但在宮裡上下,絕大多數人對皇后都十分敬重。

    趙忱對岳瓔本來就十分喜愛,又見她寬容大度,處事得體,對她不是愛慕更重,而且還多了一份敬意。而周太后也十分喜愛岳瓔,後宮歷來都是多事非的地方,由其是有光宗皇帝的李皇后這個例子,就更顯得岳瓔的氣度、品格不俗。認為趙忱確實找了一位賢良的皇后,欣慰不己。

    趙忱道:「是兒臣一時疏忽了,就如娘娘所願,立刻把郭長達交給敬事房審問,看看是什麼人教他這麼做的?同時也警示宮中的人,以後不許胡言亂語。」

    周太后這才點點頭,又道:「官家,你想使大宋富強,因此一門心事撲在朝政上,這雖然是好的,但對宮裡的家情也不能不理不問。自古以來,凡是英明之主,其後宮必然和睦,如此官家才能有精力來處理國家大事。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宮裡就是官家的家裡,若是連家裡不能安定,又談什麼治國、平天下呢?」

    趙忱有些慚愧,道:「是兒臣大意了,好在還有娘娘在宮中維持。日後兒臣一定多多注意。」

    周太后搖了搖頭,道:「現在哀家到是能夠幫你們管一管,但我也是奔五十的人了,還能幫你們操心幾天,何況這宮裡的事情歸終到底還是該由你們處理的,這一次就當是一個教訓。」然後又歎了一口氣,道:「其實這些事情本來都是皇后來做,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心地太善良,對底下的人也太放縱了,寬容大度雖是沒錯,但功賞過罰才是根本。無論是治宮還是治國都一樣。」

    因為談到宮裡的事倩,趙倩如也不好插嘴,這時才道:「聖人也還年輕,有時候難免有些照顧不周的地方,娘娘以後不訪多教尋她一些,也就是了。」

    周太后點了點頭,道:「說得也是,倩如,我還有一件事情要你去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