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八十三叛亂終止(一) 文 / 木林森

.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啊!」史彌遠幾乎要從椅子上跳了起來,連連擺手,頭搖得像拔浪鼓一樣。

    趙竑和宗天玄互相看了一眼,兩人的臉色都變得有些難看起來。宗天玄沉聲道:「為何不可?難道史大人先前所說,都是虛假之言,並不是真想推翻那個昏君,另立鄧王為帝嗎?」

    史彌遠忙又擺了擺手,道:「非也非也,兩位不要誤會,在下心裡久以不滿那昏君的統制,鄧王殿下才是天命所歸之人,在下輔佐鄧王心意以定,絕無更改之理,又豈會變心。」

    趙竑聽了,臉色這才好了一些,道:「史大人,既是如此,那麼你剛才為何又要阻止宮先生的計劃呢?」

    史彌遠喘了一囗氣,這才道:「兩位則聽我一言,再作決定也不遲。」

    趙竑和宗天玄是通過王時雍,孫秉文兩人,才與史彌遠搭上關糸。原來王時雍和孫秉文本是趙愷的舊部,在趙愷兵敗身亡之後,轉投到趙忱這一邊來,不過趙忱並未重用他們,只給了兩人一個寄祿散官,後來這兩人跟了史彌遠,才逐漸晉陞,現在王時雍任徽州知州,孫秉文任嚴州知州,都成為史彌遠一黨。

    而宗天玄正在聯絡趙愷的舊部,得知他們兩人出頭之後,立刻就找上門來了,讓他們支持趙竑,一起推翻趙忱的統制。不過王時雍和孫秉文也是官場的老油條,得知了宗天玄的來意之後,也不置可否,把話說得模稜兩可,先將宗天玄穩住,然後去找史彌遠商議。

    史彌遠一聽兩人的講敘之後,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為史彌遠是個有野心的人,自付才幹,現在六部的權力以經大了許鄉,六部的侍郎就是尚書的備選官,日後甚至還有機會進入政事堂,成為執政大臣,一般人做到了這一步就以經心意足了。但對史彌遠來說,絕不甘趨人之後,僅僅只到這一步,是絕對不夠的。他想要的,是站到權力的頂峰,成為獨掌大權,說一不二人。

    但通過這幾年的留心觀察,史彌遠心裡清楚,趙忱絕不是一個好糊弄的皇帝,而且他和楊炎的關糸也很難離間的了。只要有趙忱和楊炎兩人的組合存在,那麼在個朝廷中,自己想要成為執政大臣,甚至是入閣拜相都不難,但絕對不可能獨掌大權,說一不二。只能夠老老實實,在趙忱手下做一個順臣,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供獻自己的才智。

    史彌遠當然不甘心,也做了許多舉動,首先騸動民眾,趁著大勝西夏之機,製造輿論,讓楊炎出任樞密使,打算先將楊炎推到風口浪尖上,自己再慢慢想辦法來對付他。但沒想到趙忱最終還是沒有讓楊炎出任樞密使,依舊退據在幕後,也讓史彌遠的這個計劃落動。

    不過史彌遠也還不甘心,又通過人收買宮中的內侍,抓住皇上無後這個蹅,散插流言,說皇帝和皇后氣運相沖,所以無後,來中傷岳瓔。一但皇后失寵,就可以再製造機會,為楊妃爭奪皇后的位置。以便控制後宮,然後再慢慢取事。那知就在前幾天,從宮中傳出消息,郭長達等五名內侍,均被皇帝以大不敬之罪處死,一時宮中人人寒蟬,誰也不敢在胡言亂語了。

    史彌遠這才發現至少在目前,皇后和楊炎的位置是穩如磐石,難以動搖。而且雖然這兩件事情史彌遠做得很隱蔽,沒有牽扯到自己身上,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現在城外的黃雲觀,也被朝廷以妖言惑眾,妄議朝廷為罪名查封。幸好那個老道鄭玄常見機得快,先一步逃走,才沒有被抓獲。不過以經全國通拿。日後萬一事情敗露,自己可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當然史彌遠也不是沒有想過,用最極端的辦法,發動一場政變來改變現在的局面。

    但史彌遠也知道,發動政變必要有武將的支持,由其是三衙禁軍的武將。自己畢竟只是文官,目地雖然建立了一些勢力,拉隴了一批同黨,但在軍方的勢力,還遠遠不足。

    雖然自己和李全結成了同盟,但李全現在畢竟駐守在荊湖,難以起大作用。而且李全是草寇出身,這一點就決定了李全想出任三衙禁軍的長官將會非常困難,在短期之內,恐怕是很難指望上的。同時在目前的大名分下,發動政變幾乎就等於叛亂,自已和其他武將又沒有交情,因此在京的武將中,無論是那一個,自己都拉隴不了。

    何況現在京裡還有楊炎在,他雖然沒有具體的官職,但和大多數武將都有良好的關係,在軍中也頗有威嚴。雖然史彌遠並不缺少冒險的勇氣,但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政變,自己根本一點勝算也沒有。因此史彌遠現在也一籌莫展。

    但王時雍,孫秉文兩人向史彌遠提供的信息頓時讓他茅塞頓開,看到了另一番前景。

    以前雖然沒有見過,但他早就聽說過宗天玄的名字,其實史彌遠一向看不起宗天玄這樣的江湖人士。而且對宗天玄輔佐趙愷時的一些行為做法,簡值就是嗤之以鼻。不過史彌遠卻也明白,宗天玄也有他的優勢所在,那就是能打,的人。而在自己勢力範圍中,恰恰就是缺少這樣的人。如果能和宗天玄連盟,可以形成互補,那麼自己成事也大有希望了。

    而且史彌遠也相信,像宗天玄這樣頭腦簡單的人並不難收服,而趙竑不過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更好對付,像趙忱這樣據有一代名君素質的人少之又少,史彌遠也不相信,自己會背運到這種田地,又遇到第二個趙忱。

    因此只要成事之後,那宗天玄和趙竑還不像傀儡一樣,完全由自己來擺佈了。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自己的野心,獨掌大權,說一不二。

    當然史彌遠也清楚,這也是一次極大的冒險,畢竟如果是在趙忱手下,還有成為一名能臣或是名臣的機會,老老實實幹幾十年,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政績之後,以三公的名義風風光光告老歸鄉,也不失自己父親的結局。而一但與宗天玄、趙竑連盟,不是一朝成功,達到巔峰,就是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絕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但史彌遠也明白,凡是成大事者,那有能夠不冒險就能取得成功的呢?而且風險越大,也就意味著成功之後的收益越大。同時史彌遠對自己的能力也有充份的自信。相信只要由自己來佈置安排,策劃調度,成功還是有相當的勝算。

    因此經過了再三的考慮,史彌遠終於決定,與宗天玄、趙竑連成同盟,一起進行大計。

    不過是否最後結盟,還必須等和宗天玄面談之後,看看他們的態度之後,才能最後做定決。在還沒有最後定決之前,史彌遠也不打算親自出面和宗天玄接觸,而是仍然還由王時雍,孫秉文兩人為雙方牽線,而且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所有來往全都是口頭敘說,沒有片紙半文。

    而正好這時趙忱生辰,趙竑要隨趙倩如進京。宗天玄本來就打算趁著趙竑進京,發動突襲,刺殺趙忱然後立趙竑為帝。得知史彌遠願意投靠自己這一方之後,也十分高興,因為有史彌遠在朝中接應,成功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因此打算趁趙竑進京之際,一起和史彌遠碰面,共商大議。

    而史彌遠也因為自己的兩番謀劃都以失敗而告終,也知道只能走政變這一條路,因此也欣然同意,與宗天玄、趙竑見面。

    原以為今天見了趙忱之後,便沒有事了。因此才與宗天玄一起約定,與史彌遠見面的時間是今天晚上,那知今晚偏偏趙倩如來了,趙竑心裡一直掛著與史彌遠會面的事情,所以才顯得坐立不安。好在趙婉如讓他先去休息,才得以脫身。他剛一回房,宗天玄就到了,於是讓大葵、小葵兩人守住門口,宗天玄帶著趙竑來見史彌遠。

    見面的地點是城西一座荒廢的祠堂中,史彌遠也是便衣而來,身邊連一個家人都沒有帶。

    三人相見之後,一開始商談得也算是頗為融洽。直到後來,宗天玄提出,想趁著這次趙忱生辰之機,率人潛入建康,攻入皇宮,殺死趙忱,然後擁立趙竑為帝。

    史彌遠聽了之後,不禁大驚失色:這幫人是在想什麼?這頭腦實在是太簡單了,以為皇宮是什麼?自己家的後院嗎?是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嗎?有這個時候攻打皇宮,那還不是死路一條嗎?不過這樣也好,頭腦簡單的人到是好控制。

    當然這要他們首先能夠聽從自己的安排才行,因此史彌遠心裡立刻打定了主意,如果不能勸說他們放棄攻打皇宮的計劃,就立刻和他們劃清界線,脫身而出。反正這次只見了一面,以前和他們系絡也沒有什麼文字信件,到時候就死不承認就是了。如果做得更絕一點,索性去向趙忱告密,把宗天玄和趙竑買個好價錢,也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