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四十四大宋內部的陰謀 文 / 木林森

.    這時己是大宋建興六年(7年)十二月未,眼看著這一年又將結束,雖然這時大宋在西夏、金國兩線作戰,激戰正酣,不僅幾乎動用了大宋所有的軍隊,而且又抽調了大量的民役勞夫,整個國朝都上下充滿了緊張的戰爭氣息。

    但畢竟這一次的戰事是在別國的土地上進行,大宋的百姓並沒有受到刀兵之苦,而且戰事發生,基本都在秋收以後,百姓雖然被雇役充當勞夫,但還並沒有影響到今年的收成,加上不斷有宋軍獲勝,攻城奪地的消息傳回建康,也沖淡了戰爭帶來的困難。因此總體來說,大宋百姓的生活並未受到多大的干擾。現在新年既然來臨,建康城中依舊四處張燈節彩,節日的氣氛曰漸濃厚。在每年這個時候,都有不少人趕到建康,觀看一年的盛景,今年也不例外。

    但對大宋朝廷來說,這個新年注定是不平靜的。畢再遇和陳敏的兩路大軍夾攻東京的計劃雖然受挫,但兵力並未受到多大的損失,而且以經奪取了壽、穎、蔡、唐四州,可以做為再攻東京的基礎,因此就整個江淮局勢來說,大宋軍隊依然佔據著一定的優勢。

    而就在這時,金國的大將完顏長之突然發難,會同完顏陳和尚驅逐了南京留守使紇石列胡沙虎,佔據南京、山東兩地舉旗自立,公然向金國朝廷舉起了反旗。

    這條消息傳到建康之後,大宋君臣無不大喜過望,在兩國敵對的關建時候,在敵國內部竟然發生反叛,而且還是駐守邊境的大將,正如兵法云:敵國亂,正當伐之。因此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甚至有大臣向朝廷建議,馬上停止對西夏的戰事,讓楊炎立刻從西北進攻京兆府,配合江淮的攻勢,大舉進攻金國。一舉收復中原失地。

    不過趙忱和留守在建康的四位執政大臣經過商議之後,都認為現在停止對西夏的戰事並不可取,因為西夏的戰事以經到了關建時刻,這時罷手,那麼以前的努力也就全白廢了。相反,攻取了西夏,對大宋來說,所獲的利益也是不小。何況大軍調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同時現在金國的援軍以經與宋軍接戰上了,能否如大宋一廂情願的停戰還不好說,而且一但宋軍停戰,反而會給金國大軍騰出喘息的功夫來,正好可以返回金國,平定叛亂,抵抗宋軍的進攻。

    因此大宋君臣最終還是決定,西夏的戰事依然還按楊炎的原定計剷進行。而在川陝一帶,也由楊炎節制,積極準備,隨時都可以出兵進攻關中地區。

    而在江淮一線,應該趁著金國發生叛亂的機會,進一步增強宋軍的兵力,並且將主要的作戰目標集中在中原地區,爭取不僅要一舉收復東京,而且力爭奪回整個黃河以南的地區。這一決議四位執政大臣都一致通過,就連一向對武力恢復不感興趣的周葵都一改初衷,極力支持。

    得到中書省的確定之後,趙忱又立刻責成樞密院會同都督府,馬上制訂新的進軍計劃。同時又命戶部和三司度,籌備軍需用度。

    王炎、李顯忠,戚方等人經過一番緊急商議之後,認為應該在目前兩路進攻的基礎上,再增加一路由襄陽府出兵,經由南陽進取洛陽,形成對中原的三路進攻。而這一路的宋軍在兵力上,由襄陽府的御前駐軍都統制時俊為西路軍的主將,安德府御前駐軍都統制李全為副,集中這兩支御前駐軍的力量,先攻取鄧州、南陽等地。

    而在淮西一線,調戚方率步軍司的剩餘人馬,支援陳敏,然後又調遣殿前司前軍,後軍兩支人馬增援畢再遇的兵力。再對中原地區發動進攻。並且讓樞密使王炎親自趕到光州坐鎮,總體調控三路大軍的進攻。

    同時又下在山東地區的曹勳也要加強攻勢,一方面進一步牽扯山東的金軍兵力,另一方面,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趁機收取山東地界。

    這樣一來,宋軍在江淮一線投入的兵力也超過了二十萬之眾,可以說現在大宋以經是傾盡全國之力了。

    ※※支持原創※《宋翔》於※※※

    建康,史彌遠府。

    宗天玄道:「史大人緊急招我來到建康來,有什麼事嗎?」

    史彌遠點點頭,道:「自然是有事,宗先生,你可知道,朝廷以經決定了,繼續在江淮一線增加兵力,以收取中原、山東之地。」

    宗天玄怔了一怔,但還是沒有明白史彌遠的意思,隨口道:「原來如此,那麼大人叫天玄來,所為何事,莫非又要騸動民意,阻止朝廷繼續用兵中原嗎?」

    史彌遠搖了搖頭,道:「非也,非也,這一次我們非但不能阻止,相反還要全力支持朝廷用兵。」

    宗天玄不僅有些愕然,道:「史大人,這為是為何?先前你不是說過,那昏君素以兵威壓制群臣,一但軍事獲勝,必然使昏君的統治更為穩固,因此我們才要極力騸動民意,阻止朝廷用兵,那麼現在為何又要支持呢?」

    原來在大宋對西夏用兵之前,暴發的那一次龐大的反戰狂潮其實就是史彌遠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因為史彌遠雖然不大懂軍事,但畢竟也是意識不凡的人,從大勢來看,西夏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大宋抗衡。楊炎又是極善於用兵的人,而且還有蒙古從西夏北面進攻,而金國新君剛剛繼位,恐怕也難以救援西夏,因此這一次宋軍出兵西夏,獲勝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史彌遠知道,一直以來,趙忱都是以堅定的主戰形像出現在群臣面前,這也迎合了相當一部份人的主張,而且繼位以後,大宋對外的戰事基本全都取得了勝利,因此也極大的鼓舞了人心,由其是大宋一向對外積弱,現在好不容易強硬了起來,不再受外敵的欺辱,也不用再割地納幣求和,因此除了少數死守道學的腐儒之外,大多數臣民心裡其實都是歡迎這樣的結果的。

    那麼這一次一但攻取西夏的戰事取得勝利,那麼會是大宋有史以來,取得的最大軍事勝利,其意議足以與當年太祖皇帝平定江南相比。那麼趙忱在國中的威望必然又將大增,統治也將更為穩固,而自己謀劃的另立新君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小。因此在當初才極力騸動民意,反對戰爭。但趙忱並不為所動,反而以強硬的手段推動戰爭進行,而且現在隨著楊炎在西夏勝利的一個一個傳來,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少了。史彌遠心裡卻叫苦不迭。

    而到了現在,朝廷又要開避江淮的戰場,戰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了,而且金國在這時候居然又出現了內亂,對史彌遠來說簡直是太糟糕了。但史彌遠卻意外的發現,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竟然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

    聽了宗天玄問起,史彌遠呵呵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朝廷窮兵黷武,那昏君又大好喜功,為求勝利,不惜抽調大軍出戰,一干眾將全數派出,如今這建康城中,只有不到四萬人馬,守備空虛之及,卻正是我們舉事的大好時機啊!」

    宗天玄聽了,也不禁眼睛一亮,這才恍然大悟,興奮道:「史大人說得極是,現在確實是一個舉事的好機會。」神色之間,也不禁有些躍躍欲試。

    史彌遠依然不動聲色,道:「現在你們在太湖一帶,招集了多少人手?」

    宗天玄忙道:「在太湖一帶大約有三千多人,其中算得上好手的,有兩三百多人。另外在臨安府中,也有一千多人。」

    史彌遠點了點頭道:「我在建康城中,也安派下了一千多人,而且分佈了一些關建地方,現在加在一起應不下五千,人手到是不少了。而且一但我們開始舉事,德安府的御前駐軍都統制李全會馬上帶領兵馬從湖北趕過來增援我們,因此只要能夠一舉擊殺了那昏君,然後就可以立刻招集百官,奉立鄧王為帝,那樣一來就大事可成。」

    宗天玄也十分歡喜,道:「全是有大人策劃,才有今日,那麼現在大人要我做些什麼?」

    史彌遠道:「事不遲疑,你立刻趕回太湖去,招集所有人手分批趕來建康,但不要進城,我會再城外給你們安排地方居住等候,一切聽候我的調令,然後我會逐批安排進城。而且除了你們同門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不要告訴他們做什麼,以免走漏了消息。然後你立刻保護鄧王,暗中潛入建康,隱藏在我的府中,只等新年時節,全城歡慶,守衛鬆懈的時候,我們立刻發難,可以一舉成功。另外在臨安的人手都不要動,一但我們這邊起事,臨安那邊也可以同時發難,一舉拿下兩都。」

    宗天玄忙道:「好,一切都聽從大人的安排,我這就馬上趕回太湖去安排。」說著告辭了史彌遠,興沖沖的離開了。

    宗天玄離開之後,史彌遠不由的歎了一口氣,神色也變待頹然了許多,剛才那付胸有成竹的樣子也蕩然無存。雖然他唬住了宗天玄,但自己心裡清楚,這一次起事,成功的機會絕不超過三成。

    首先的問題是現在守衛建康的,還有四萬禁軍,雖然以經比平時少了許多,但相對於自己手中的幾千烏合之眾來說,依然不容輕視。只能夠寄希望於突然發難,一舉殺死領軍的首領,使禁軍不戰自亂。如果說這一條多少還有一點把握,那麼李全的支援,史彌遠可就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李全和史彌遠的關係純屬利益結合,而且李全為人精細,也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絕不會像宗天玄這麼好糊弄。他會不會中途變卦呢?如果沒有李全的支持,想憑自己手下這幾千烏合之眾成事,也就是只有宗天玄、趙紘這樣存蠢人才會相信。唯一能讓史彌遠認為有幾分保證的就是,通過幾次接觸來看,李全也有野心的,有野心的人,大慨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而最讓史彌遠一點底都沒有的,也就是楊炎。如果運氣好一點,得到李全的支持,然後再突然發難,或許可以一舉攻入皇宮,殺了趙忱,這些都有可能做到。而且趙忱一死,趙氏宗族就只有趙紘一人,因此再擁立趙紘為帝。在史彌遠看來,大多數大臣就算開始不服,最終還是會承認這個結果了,就算有個別不服,最多就是棄官不做了,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但史彌遠心裡清楚,只有楊炎是絕對不會承認這個結果的。而且現在他正手握重兵,在軍隊中又有極高的威望,到時如果楊炎打著為趙忱報仇的旗號,轉攻建康,不說一呼百應,從者如雲,但也會有不少人倒戈到他那一邊,而其他掌兵的大將,恐怕都會持觀望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以楊炎的用兵之能,攻破建康並不是難事,自己根本無法抵抗。這才是史彌遠心裡最大的付擔。

    史彌遠也不是沒有想過對付楊炎的辦法,但想出幾條,但也自覺把握不大。比如說史彌遠想到,楊炎的家眷都在建康,可以拿住他的家眷為質,以威脅楊炎。但這樣的作用多大,史彌遠心裡也沒數,致少叭己度炎,如果換了史彌遠自己,到了那時只怕也只能棄家眷於不顧了。

    然而明知勝算不大,但史彌遠仍要行事,實在是因為他也明白,如今西夏屢敗於宋軍,已不足為持。雖然金國發大軍去救西夏,但完顏允恭實在平庸之輩,也絕不會是楊炎的對手。而完顏長之在南京舉叛,大宋趁亂而伐,嬴面也是極大。而且趙忱和楊炎的關糸,也似牢不可破,根本無機可趁,因此越是拖得久,趙忱的君位也就越穩固,除非自己收起野心,甘願做一個大宋的忠臣,否則再舉事的機會就越小。

    而現在大宋的精兵良將大多外調,建康及度空虛,可以說這恐怕是最後的機會,因此無論如何,史彌遠也要試一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