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七十二平息叛亂(一) 文 / 木林森

.    只見在火光之中,宋軍的前列走出一人,身穿皮甲,但未帶頭盔,手中握著一柄長劍,正是凌翔。

    他和楊炎兩人殺出了建康之後,立刻匯同楊炎帶來的五千多人馬,趕到玄武湖邊的殿前司軍營中,來面見李顯忠。

    其實這時李顯忠早聽見過一些風聲,但他駐軍在城外,也得不到確切的消息,也不知具體情況到底怎麼樣了。他也派人去建康城裡打聽消息,但建康城的十二座城門全都關閉,任憑怎樣叫喊,也無人答言,幾次都無功而返。因為沒有朝廷發出的詔令,李顯忠也不敢輕易率大軍進建康,更不敢強攻城門,因此這兒天只能空自著急,也沒有一點辦法。

    而且這幾天來,李顯忠也知道李全率軍來到建康城外駐紮,但他也摸不清李全的底細,是否是奉旨回京,因此也不敢把李全的人馬怎麼樣,只是命令士兵作好準備,保持隨時可以出動狀態。並且又派人嚴密監視李全人馬的動向,以防萬一。

    幸好今天下午,楊炎和凌翔來到軍營中,這才告訴李顯忠建康城中的情況。李顯忠對楊炎素來相信,也知道他和皇帝的關糸密切,而且還有凌翔帶來的詔令,因此對他們兩人說出的話深信不疑。同時也為自己這幾天來一直猶豫不決,險些造成大錯,大為後悔。

    而就在這時,李顯忠派去監視李全人馬的探子也回報,李全的人馬以經開始行動,看樣子是打算要進建康城了。

    三人聽了之後,立刻當機立斷,決定馬上出兵,進建康城去平定叛敵。但楊炎知道,現在建康城只有定淮、三山、正陽三門保留,其他九門全都被封死了。因此殿前司的人馬只能繞一個大圈,走定淮門進建康城中,這樣一來肯定會落到李全的後面。

    因此三人又略作一商議,決定由楊炎和凌翔先帶五千步軍,輕裝簡行,並且帶足繩索,從北安門的城牆上爬進建康城,這樣就能趕李全的人馬前面,先進建康城去,抵擋一陣。而李顯忠則率領大隊人馬,仍然繞道走定淮門進建康,來支援他們。而且李顯忠又從自己部中拔調出五百名麻扎刀手,交給楊炎、凌翔兩人,讓他們先行帶進城去。

    於是三人立刻分頭出發,楊炎和凌翔帶領了五千步軍,輕裝出發。殿前司的軍營離北安門很近,片刻即到。而且叛軍也沒有留人守城,因此宋軍十分順利的爬上城牆,進到建康城中。

    進城之後,正好遇到了周信守在各城門的接應人員,才知道不僅是李全率軍進城了,而且叛軍正在猛攻皇城。楊炎和凌翔立刻分兵,楊炎帶一千人先去救援皇宮,而凌翔帶著剩下的四千人趕到正陽門大街,去阻擋李全的人馬。

    等凌翔帶領著宋軍到達正陽門大街時,正好趕上李全的人馬也到了。凌翔立刻下令,命重甲麻扎刀兵就在正陽門大街上布下了刀陣。

    正陽門大街是連通正陽門和皇宮承天門的大道,在兩側分佈著三省六部和樞密院的治公衙門,也是建康城中最為寬闊的一條大道,寬度可達十餘丈,並排可以行走十五匹馬。

    但作為戰場,這裡依然只能算狹窄。凌翔部下雖然只有五百名重甲麻扎刀兵,但依然能夠布下一個縱深達到二十五列的刀陣。而其他的士兵側分散到正陽門大街兩側的街道中,弓箭手爬上屋頂,各自佔領制高點。迅速的完成了在街道上的佈防。

    而李全帶來的人馬可不比城中烏合之眾的叛軍,也是訓練有素,久經戰陣的軍隊,就在宋軍布好陣列的同時,李全的人馬也同樣布好陣勢。雙方相隔著一百五十餘步,互相對持。

    這時凌翔站在刀陣的前方,用劍指向李全軍,沉聲道:「李全,朝廷對你不薄,為何你要協同叛黨,作亂謀反。」

    李全並不認識凌翔,他的手下也沒有重甲麻扎刀兵,但畢竟是大宋的武將,以前曾經見識過重甲麻扎刀陣的演練,雖然知道這個陣法很厲害,但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而過到了現在也沒什麼話好說,立刻命令部將**帶五百名騎兵,去攻擊刀陣。

    **接令之後,立刻率軍出擊,五百騎兵雖然不多,但在這狹窄的街道上卻只能拉成長長的一列,前排都跑了一半的距離,後排卻還沒有出動。

    馬蹄激踏在青石鋪成的道路上,發出震耳的響聲,雙方一動一靜,距離越拉越近。而這時凌翔以經躍上了一側的屋頂,居高臨下,縱觀全局。

    就在騎兵快要接觸到刀陣的時候,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重甲麻扎刀兵都將手中的大刀斜舉起來,然後猛地一起砍下。頓時血光迸現,人吼馬嘶,騎軍第一排的十幾匹戰馬一下子倒下一大半,幾乎都是連人帶馬,被砍倒在地,而刀兵只有三四人被衝倒,但隨即就有後面的刀兵補充上來。

    而倒在血泊之中尚未完全斷氣的傷兵卻立刻就被後面衝上的戰馬踐踏,發出嘶聲裂肺的慘叫聲。隨後刀光再起,血光再度大量並現,重甲麻扎刀兵不斷的舉刀、砍刀,刀光映著血光,無論是人是馬,在這可怕的刀陣面前,只能被一一輾碎。

    騎軍一排一排的衝上,但又一排一排的倒下,地上的血跡尚未乾透,就馬上又有大量新的血液加入,同時又再添了一批人馬的屍體。轉眼之間,騎軍以經傷亡過半,就連**也倒在了刀鋒之下。而刀陣卻紋絲不動,整個刀陣之中,只有九名刀兵戰死。在刀陣前列,以經推積起了不少屍體。幸好在兩側街道中的宋軍都屍體一一拉走。才又露出了青石地面,只是以經被鮮血染得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

    李全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損失了三百多騎兵,對李全軍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只足想不到這個刀陣竟然有這麼大的威力,怪不得連金軍也對宋軍的重甲麻扎刀陣十分觸頭。

    但現在以經沒後路可退了,李全立刻下令,讓騎兵全都退回來,改派步軍上陣,現在他雖然有優勢的兵力,但卻施展不開,只希望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去和重甲麻扎刀陣拼消耗。

    不過這種狹窄的地方,卻正是重甲麻扎刀陣最利於發揮的空間,雪亮的刀鋒一閃一閃的落下,每一次都會帶走敵軍的大量死亡。李全的人馬就像是撞上了一面銅牆鐵壁一樣,雖一次又一次拚命的衝上去,但都被撞得頭破血流,死亡無數。

    而且重甲麻扎刀陣並非原地不動,而是在緩慢的向前推進,從開戰到現在,激戰了近半個時辰,刀陣以經向前推進了五十餘步。雖然刀陣推進的速度並不快,甚致可以說是極慢,但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再過了一個時辰,就可以推進到李全人馬的本陣了。而現在還不到四更天,如果戰到天明,把李全軍逼回到正陽門去,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時楊妙真道:「將軍,這樣硬拚下去可不行啊!我們正面打不過他們,就從側面進攻吧。」

    李全畢竟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被妻子這一提醒,立刻就明白過來,立刻命石圭、夏全兩人,各帶三千人馬,又叫來史彌遠派來的嚮導,尋找道路,從側街繞過去,在刀陣的側冀和背後進攻。

    宋軍也早就防著這一手,其他的宋軍早己在兩側的街道中嚴陣以待,好保護刀陣的側翼,而且凌翔就在屋頂上來回穿越,觀察敵軍的動向,然後指揮宋軍迎擊敵軍,不讓敵軍輕易繞到刀陣的背後去。不過這樣一來,畢竟對重甲麻扎刀陣起到相當的牽制作用,也使刀陣的推進側底停了下來。

    雙方又激戰了差不多有一個多時辰,宋軍到底兵少,以經由主動轉為被動,就連刀陣也被迫後退,將剛才推進的距離全都讓了出來。不過宋軍依然牢牢守著正陽門大街,李全要想側底擊潰宋軍,去進攻皇宮,還差得遠。

    而街面上己經躺滿了屍身,有宋軍的,也有叛軍的,還有不由是死馬,致於斷劈、殘肢,砍下的人頭,更是不計其數,由其是在雙方來回拉距的那一段路面上,幾乎以經完全被屍身所覆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了,雙方的戰士只能踏著死屍的**,來回奔走作戰。

    李全心裡也不禁十分惱火,想不到局面竟會變成這樣。而就在這時,有人來向李全報告,李顯忠的大軍以經從定淮門進城,擊敗了彭義斌的阻擊人馬,彭義斌也當場戰死,向正陽門大街殺過來了。

    原來李顯忠率大軍從定淮門進城,一路向皇宮趕來,在鼓樓外大街上遇到了彭義斌的阻擊人馬。李顯忠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什麼戰場沒有見過,而且他和所帶的人馬對建康的大小街道幾乎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因此立刻下令把人馬分散,從各個街道像彭義斌發動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