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一零五皇子誕生下 文 / 木林森

.    趙倩如笑道:「過去官家還沒有大婚,宮裡只有娘娘一個人,現在不比從前了,官家大婚之後,嬪妃也都齊全了,在娘娘身邊也有人待奉,現下裡連皇孫都有了,女兒就是少來幾次,也放心了。」

    周太后搖了搖頭,道:「你的心思哀家是知道的,是怕人說閒話,但你是哀家的親生女兒,多進宮來看看哀家這個老太婆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有人的腦子就是不清楚,放著正經的國家大事,朝政大局不去管,卻偏偏要在這些細枝未節上大作文章,這些人你又去理他作甚。」

    趙倩如忙低下頭,道:「是女兒不好,還請娘娘見諒。」

    其實在大宋剛復國的時候,趙倩如到是經常進宮去看望周太后或是和趙忱商議一些朝政。有時是由楊炎或趙月如陪同,有時是單獨一人。但這幾年趙忱的皇位日益穩固,而楊炎又常年出征在外,趙倩如自已也生兒育女,也不想落個公主干政的話柄,因此也就進宮少了。除去正常年節的進宮問候之外,除非是趙忱或是周太后召見,否則基本也就不主動進宮來。

    周太后這才又笑了,道:「來的時侯記住把孩子也帶來,讓哀家也好好看看外孫孫。」又對趙月如道:「六娘也是一樣,如今官家只有你們兩個姐姐了,都是自家人,為什麼不多親近一些?現在官家也有了皇子,把你們的孩子都帶進宮來,讓他們弟兄姊妺也多多親近,這宮裡也熱鬧一些。」

    趙月如忙道:「是。」

    這時趙忱才從內室出來,見周太后和趙月如、趙倩如談笑正歡,也走過來,道:「娘娘和六娘、九娘說些什麼?這麼高興?」

    周太后忙問道:「皇后和孩子怎麼樣了?官家怎麼不在裡面多陪陪她們呢?」

    趙忱道:「母后放心吧?兒臣進去的時候她正醒著,兒臣陪她說了一會兒話,御膳房做好了一罐參湯送來,兒臣餵她喝了兩碗,這陣她又睡了,孩子又吃了一次奶,換過了片子之後,現在也睡了。然後兒臣才出來的。」

    周太后這才點點頭,道:「官家到是細心,哀家正和六娘、九娘說,讓她們以後帶著孩子,多進宮來看看哀家,也讓幾個孩子多多親近。」

    趙忱聽了,也笑道:「就是,自從兒臣完婚之後,九娘進宮的次數要少得多了,也該多進宮來看看娘娘。」然後又對趙月如和趙倩如道:「姐姐不必理會那些風言風語,孰親孰重,朕心裡清楚,而且現在宮裡也只有這一個孩子,姐姐也該把孩子多帶進來,讓他們互相有個玩伴。其實不僅是你們的子女,就是姐夫其他的子女也都可以帶來。」

    周太后也笑道:「官家說的很是。」

    趙忱又道:「娘娘,我看六娘、九娘進宮一趟也不容易,借這個機會,不如把姐夫也請進宮來,我們一起吃晚飯吧!說起來我們一家人也好久沒有聚在一起吃晚飯了?」

    周太后正是心情好的時候,聽了之後也笑道:「好啊!還是皇兒想得周到。」

    趙月如和趙倩如見太后和趙忱都這樣盛情相邀,而且興致正濃,也不好掃他們的興,只好答應下來。於是趙忱立刻派內侍去楊府請楊炎來。

    幾個人又談了幾句,趙忱又道:「娘娘,六娘、九娘,剛才我在內室和皇后說話時還正說道,只可惜六娘這次生的也是個男孩,如果是個女孩,到是正好和我們的孩子年歲相當,到是可以給他們訂個娃娃親。」

    周太后聽了這話,也不禁來了興趣,笑道:「那有什麼?你的姐夫姐姐的年紀都還不過三十,年輕得很,日後還怕再沒有生育嗎?若是日後生下女孩,不就行了嗎?」

    趙忱也點點頭,道:「娘娘說得是。」然後又對趙月如和趙倩如道:「日後兩位姐姐和姐夫可要多多努力,再生個女孩來,無論是那一個,我們都可以算是親上加親了。」

    周太后又笑道:「其實就是沒有別的女兒也不要緊,六娘生的舜瑛也才三歲,大不了多少,百姓之中不是有俗話,叫做:女大三,抱金磚嗎?」

    趙月如和趙倩如沒想到一下子就談到小孩子們的親事上了,甚至還扯到一個尚不存在的女孩,都不禁有些啼笑皆非。不過在孩子幼小時就定下親事,姑表連姻,這在大宋民間習俗中,也是常有的事情。皇室的婚姻雖然含有很重的政治色彩,但這種從小訂親,姑表連姻也是有的。

    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就是宋仁宗曹皇后的侄女,但她自幼就被曹皇后養在宮中,幾乎就等同於是曹皇后的女兒,和英宗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因此英宗與高太后大婚時,朝廷中上下都戲稱:天子娶妻、太后嫁女。

    與大臣聯姻,往往也被皇帝作為籠絡大臣的一種手段,但趙忱的這個皇子卻有些與眾不同,因為他是嫡長子,日後如果不出意外,一定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那麼皇子定下的妻室也就是未來的皇后,其意義自然不同於尋常的政治連姻。

    雖然楊炎現在並未在朝中出任重要的職位,但他畢竟還不滿三十歲,作為政治生涯,還是十分年輕的年齡,而且屢立戰功,在軍中威信極高,對朝廷也表現出忠心耿耿,因此在趙忱心裡,以經把楊炎列入了日後樞密使的候選人,讓楊炎代任了一段時間的樞密使,其實就是一個試探。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趙忱和周太后也都願意和楊炎再度連姻,無論是趙月如或是趙倩如的子女都行,一方面雙方可以結成更深的親屬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向朝廷宣告,皇帝對楊炎的信任之情。剛才那樣說雖然像是在開玩笑,其實也帶了幾分認真。

    他們正說笑著,這時內侍以把楊炎請到宮中來了。

    楊炎進宮之後,先向趙忱和周太后見禮。周太后笑道:「子昊,今天難得我們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就不要拘束於禮儀了,隨些才好。」然後又將剛才談論事情又向楊炎說了一遍。

    楊炎聽了,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道:「娘娘、官家,孩子們現在都還小,將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我看還是順其自然為好,如果他們長大之後,真的兩情相悅,那麼就不妨成全他們,讓他們終成眷屬,如果無緣,也不可強求。看看當初官家和聖人,還有微臣和兩位公主的情況,都是如此。」

    趙忱聽了,想起當年自己和岳瓔大婚時的情景,也不禁覺得是深有同感,於是呵呵笑道:「還是姐夫說得是,將來的事情,也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支持原創※《宋翔》於※※※

    第二天,趙忱正式把皇后生子的消息公佈天下,同時下旨大赦天下,並在建康城中,慶賀三天。而朝中的文武官員,也都各自加官一階,並且均有賞賜。一時朝廷上下的文武官員也都十分歡喜,這到不因為每個人都進階受賞,而是因為皇子出生,就意味著皇帝有了繼承人,朝廷能夠穩固,皇室也能夠得以延續,因此人人也都大為安心了。

    朝中熱熱鬧鬧慶賀了好幾天,大臣在朝堂上向皇帝恭賀,有誥命頭街的婦人也都親自進宮,去向皇后和太后朝賀,一時之間,皇宮中幾乎門庭若市,每天都有人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幸好這時驚燕軍以經開始宿衛皇宮,她們都是女子,避諱也少得多,可以深入大內各處巡守。

    這樣一直熱鬧了一個多月,朝廷才開始給這次叛亂人員公審並量刑定罪。這時己是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了,拖了這麼久,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叛亂的牽扯面很廠,需要把有關人員全部抓齊之後,才好一齊定罪,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子降生,按照慣例,實在不宜馬上就施行刑罰。

    有許多叛亂的人員被下獄之後自知是逃不過了,一心等死,那知這一等竟然就是三四個月,居然一點動靜也沒有,由其是近一個多月,除了偶爾曾加幾個人進來之外,連過堂也沒有了。而且他們都是叛國謀反的大罪,不同於普通罪犯,如果在沒有定罪之前,就無故死在獄中,那麼看押的人員也都脫不了干係,因此獄卒們也不敢隨意虐待他們,除了限制自由之外,吃住條件到也不差,因此這幾個月下來,有不少人居然還胖了不少。

    不過終究是逃不掉去,該來的還是要來。又經過幾次審問之後,在宋建興七年(77年)五月初五,朝廷下旨,正式公佈了對叛亂人員的處罰決定。

    趙竑雖然己死,但被剝奪王爵,廢為庶人,同時也追奪其父趙愷的王爵,遷出宗廟。降趙婉如為陽安郡主,趙泌為江津縣主。因為趙竑尚未成婚,也無子嗣,因此不追究家眷。

    史彌遠是這次叛亂的首要策劃者,雖然也己死去,但剝奪所有官職,家屬充軍安南為苦役。其父史浩雖然未參於叛亂,但亦受牽連,奪去所有官職勳爵,降為平民。

    另外參與叛亂的四十七人列為首犯,一律處斬,不邊其中有二十六人己死於叛亂中,實際被處斬的只有二十一人。家屬一率充軍廣南、福建、安南等地。

    其他從犯除了死於叛亂中之外,共計還有四千餘人,也都各自被處以充軍、流放、監禁、充役等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