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一一七功虧一簣下 文 / 木林森

.    因此雙方殺了沒有幾個回合,蒙古軍就有些招架不住,好在有木華黎和赤老溫兩員大將押陣,而且人人都知道,如果自己一敗,那麼留在營地裡的父母、妻子、子女都將會慘死在金軍的鐵蹄之下,因此明知不敵,但還咬牙拚命堅持著。

    激戰了不到半個時辰,蒙古軍就被金軍打得七零八落,損失過半,只能節節敗退下去。儘管木華黎和赤老溫全力督戰,但還是阻擋不了蒙古軍的敗勢。

    完顏長之一見這支蒙古軍的戰鬥力原來不過如此,也大為放心。心裡也在盤算,就算他們是回援人馬的先頭部隊,自己也可以在擊敗了這支人馬之後,去攻擊營地再說。至少在蒙古大軍回援之前,先給營地造成一定的損失,也算這一趟沒有白來。

    因此就在完顏長之正準備下令,率軍進攻蒙古營地的時候,只見東方塵煙四起,砂石飛揚,又有一支蒙古軍殺剄了。正是博爾術和博爾忽率領的五千人馬。

    其實博爾術和博爾忽率領的這隊人馬同樣也是筋疲力盡,情況比木華黎和赤老溫的人馬也好不到那裡去。如果金軍繼續攻擊,不用半個時辰,也能擊敗這支蒙古軍。只是到了這個時候,完顏長之也弄不清蒙古軍還有多少人馬趕回來?蒙古大軍離這裡有多遠,因此思考再三之後,他也不敢繼續冒險再和這支蒙古軍交戰,趁著金軍現在還有餘力,立刻率軍撤退了。

    見金軍撤軍,博爾術和博爾忽也不敢追擊,和木華黎、赤老溫合兵之後,立刻趕回營地去了,同時也派人通報鐵木真,營地總算沒有出事。

    而兩天以後,鐵木真也率領著蒙古大軍回到了捕魚兒海邊。因為蒙古軍是主動撤退,金軍的許多佈置都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加上蒙古軍又將三萬多金國的百姓甩給了金軍,因此守住大營的金軍也無法追擊,只能讓蒙古軍平安的撤走了。

    不過蒙古軍雖然順利的撤回到捕魚兒海邊,但這時蒙古全軍共計拆兵近八千人,而且之前在金國掠奪的財物,人口也全都丟棄。還被金軍掃平了兩個小營地,也有近一萬多名老幼婦孺和數以萬計的牛羊牲囗被殺,損失也不算小,而且這一次聲勢浩大的三面出擊金國,也是宣告徹底失敗了。

    回到了營地之後,鐵木真稍作了休息,就立刻招見耶律楚材,向他請教大計。

    ※※支持原創※《宋翔》於※※※

    雖然戰事的發展並沒有按照完顏長之預想的方向發展,但他也並沒有因此而慌了手腳。因為在制定這個計劃的時候,完顏長之並非只想過一種後果,而是考慮過多種變化,被蒙古軍查覺之後,回援營地也是其中變化的一種。

    針對這種情況,完顏長之也早有對策,選好了另一條回轉金國的路線,即由捕魚兒海轉向東行,沿合勒河再向東南走,抵達金山(即大興安嶺)後,既可以翻過金山,直接進入金國境內,也可以沿山勢拆向西南,就可以到達兀魯灰河下游,然後再與兀魯灰河上游的金軍匯合,返回大金去

    這條路線雖然繞了一個大圈,但十分隱蔽,有多條道路可以選擇,也能使蒙古軍無從追擊。而且在合勒河和金山地區都可以依靠漁獵來保障食物需求。也算是一條比效穩妥的路線了。

    因此完顏長之立刻決定,就走這條備選的路線。而金軍在掃平兩個蒙古的小營地時,還搶到了近千匹馬,在轉回金國的途中,也遇到了好幾個小營地,金軍又襲擊了其中的兩個,殺死數千牧民,又搶奪了幾百匹馬和一些糧食,於是在沿路中一面搶掠,一面又殺馬充飢,經過了十幾天的長途跋涉之後,終於到達了兀魯灰河上游,與駐守在那裡的金軍匯合。

    合兵之後,完顏長之還沒等坐安穩,斡勒明和術魯就來告狀,說蒙古軍撤軍之後,僕散忠義和楊沃衍有意按兵不動,企圖害死完顏長之等一行人馬。而隨後,僕散忠義和楊沃衍也來向完顏長之請罪。

    原來右蒙合軍撤軍時,將俘虜到的金國百姓全都扔給了金軍。對於如何處置這些百姓,留守營地的諸將也發生爭議。斡勒明、術魯關心完顏長之的安危,因此主張不要管這些百姓,讓他們自行回到金國去,自己應該馬上去接應完顏長之。

    但僕散忠義和楊沃衍則認為,完顏長之這次襲擊捕魚兒海的蒙古營地,變數太多,根本就無從接應。而且完顏長之精通兵法,在出征之前也做好了充份的準備,應該能夠平安從蒙古返回。而眼下這些人都是金國的百姓,怎麼能夠坐視不管。這裡離最近的關口臨潢府還有二十八十餘里,百姓們無衣無食,如果沒有軍隊的幫助,讓百姓們自行返回,只怕絕大多數人都會死於途中。因此都主張給百姓們提供必要的衣服和食物,並且派遣軍隊護送百姓返回大金。

    斡勒明和術魯卻誤以為僕散忠義和楊沃衍有意按兵不動,對完顏長之的安危置之不理。因此和他們爭執起來。

    雖然在完顏長之臨行前,指定了僕散忠義和楊沃衍為留守金軍的主將,全軍的動向都由他們來調度,但斡勒明和術魯卻不同於一般的將領,他們不僅是完顏長之發家時就追隨他的老部下,而且與完顏長之還有師弟之誼。而且有意害死皇帝的這個罪名可不小,因此僕散忠義和楊沃衍也不敢用自己的權力強行讓兩人倔服。最終幾人商議決定,讓完顏霆率一萬步兵,護送百姓回去,並向百姓提供一定的衣服和食物。其餘人馬依然留在原地,等侍完顏長之回來。

    完顏長之聽完了事情的經過之後,立刻親自起身,將僕散忠義和楊沃衍的綁繩解開,又把兩人扶起來,道:「兩位愛卿,你們做得很對,凡是成大事者,莫不是以人為主。何況都是我大金的百姓,我們如果不救助他們,讓他們依靠誰去?而且我們事先以經約定好了,不必接應,因此你們都沒有錯,先回去休息去吧。」

    兩人聽了,心裡自然也十分感激,向完顏長之謝了恩之後,各自回帳去了。大帳中只剩下完顏長之和斡勒明、術魯三人。而斡勒明和術魯臉上的表情也十分尷尬。

    等完顏長之重新回到御座上之後,兩人立刻都跪了下來,低頭道:「皇上,我們…….」

    完顏長之注視了兩人一會兒,本想狠狠將兩人訓斥一頓,但仔細想了想,無論是現在的時間場合,還是和他們兩人的關係,教訓他們都不是時候,因此終於還是壓下了火,和顏悅色道:「斡勒明、術魯,論公你們是最初追沒有你們的幫助,也不會有我今天的地位,論私交,我們都是十幾年的師兄弟之情,也不遜色於親生手足。但一國之中,一軍之內必須令行禁止,方才能夠政令通行。我不願看到你們會把我們的這種關糸當作一種特權,一種可以違抗上司命令,可以無端猜疑別的大臣的特權。」

    兩人聽了,心裡更是又羞又愧,連耳根都紅了,根本不敢和完顏長之的目光對視,只是說道:「皇上,是我們錯了。」

    完顏長之點點頭,道:「這一次就到此為止,我也不再繼續追究下去。希望你們兩人日後能夠引以為戒,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好了,你們也回去休息吧。明天我們就啟程回軍。」

    兩人雖然出了大帳,但完顏長之一個人還是坐在御座上發呆。一直以來,他都是以征戰居多,行軍打仗,斗隱埋伏都是輕車熟路,但對朝廷的事務接觸得不多,但想耍治理好這麼大的國家,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的。

    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斡勒明、術魯過去都是自已的部下,也是自己同門十幾年的師弟,對自已發出的命令自然是無條仵的服從。但現在自已是皇帝了,不可能還向過去一樣,直接向他們下達命令。但在其他人,既使是現在的直屬上司面前,他們卻因為和自己特殊的密切關係,而產生一種優越感來。一但自己的意見與上司發生衝突,這種優越感就可以令他們認為可以和上司淨執,可以到完顏長之面前來告狀。

    當初追隨完顏長之的會寧寺三代弟子有三十多人,經過多年征戰,也有人陣亡,現在還有二十三人。雖然今天只是斡勒明、術魯兩個人,但這只是剛露出了一個苗頭,存在這種想法的,絕對還有其他人。這種苗頭必須盡快制止住才行,否則對自己,對大金都不是好事。

    不過怎樣制止,必須想個萬全之策才行,畢竟他們都是最忠於自己,也是自己最能信任的人,因此既不能讓他們覺得寒心,又要遏制住他們的這種優越心裡,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完顏長之才深深覺得,原來想做好一個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