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二出使南宋 文 / 木林森

.    張鵠接旨之後,立刻和副使阿里班,帶著隨行從人起身趕赴南宋。一路上曉行夜宿,非止一曰來到了大宋境內,在真州的宣化渡口,早有宋朝派出鴻臚寺正卿張公旦,在這裡迎候金國的使臣一行,並且安排下了渡江的船隻。

    張公旦和張鵠相見,雙方互道辛苦,寒暄了幾句,然後張公旦譸金國使團的等一行人上船,立刻起錨揚帆,向江心駛去。渡過長江之後,船隻並未靠岸,而是順著水勢,轉入秦淮河中,沿著河道,向建康城的方向行駛。

    張鵠站在船頭,迎著水面上送來的河風,看著秦淮河面上,只見舟船帆檣盛裝,來往穿梭不斷,更是夾雜著不少花船彩舟,在河面蕩漾,而兩船相對而過時,還可以清晰聽到從船艙中傳來陣陣絲竹管樂之聲,曲音繚繞,歌聲纏綿;兩岸楊柳裊裊的倒影,人群熙熙攘攘,嘈嘈切切。碼頭附近傳來此起彼伏的船夫號子,鼓動著列列白帆。

    而張公旦在船頭陪著他,指指點點,介紹沿途的景點。建康城的西南的城牆是沿秦淮河而建,因此秦淮河也等於就是建康西南向護城河了。按照禮儀,金國的使團應該走正南的聚寶門,因此船隻沿著秦淮河一路南下,沿途要經過儀鳳門、定淮門、清涼門、三山門等地。

    船隻一路走了三個多時辰,直到下午近黃昏時分才到達聚寶門,金國的使團下船,在張公旦的指引下,進了建康城。

    這回張鵠算是第二次,來到這座素有六朝古都之稱的古城。早在金軍南征的時候,張鵠作為完顏長之的幕僚就隨軍到達過建康城。但是當時正值戰亂,街市上都十分蕭條,張鵠雖然震驚於建康悠久的歷史和滄桑,但卻沒有看到建康繁華興榮的一面。

    一行人由聚寶門進城,沿南門大街行進,只見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人畜的身影,人流如潮,穿著質地粗糙的衣褲和草鞋的普通平民,穿長領大袖,寬袍帶履的士大夫,碧目紫髯,隆鼻凹目,頭纏白巾,耳帶金環的西域胡商,還有衣著古怪,形像迥異的東贏、高麗客人,總之是天南地北,各色人等,都隨處可見。

    而在大街兩側,商人交易賺錢,達官攜妓游春,文人賞花覓詩,乞丐討食,扒手逞能,「光棍」叫賣,「瞎子」打卦算命,驛館舉牌招客,酒樓散酒買名,分茶設套,藝伎弄情賣聲,浪子閒逛,暗探聽風,王公尋花問柳,墨客賣畫謀生。街上擺攤的小商小販以經準備收攤,而兩側樓房的勾欄瓦肆卻正進入營業的高峰期,迎來送往,果然是一付繁華昌盛的景像。

    張鵠也不禁心生感慨,如果論城市規模佈局,氣勢恢宏廣大,中都與建康相比,到也並不遜色,但這種街面的繁榮昌華,商業興榮的景面,中都卻是遠遠不及。

    而且這種繁華昌盛非不是以往所說的,那種腐朽奢靡,醉生夢死的景像,張鵠留心觀察街上的行人,由其關注那些平民百姓的臉色,都是歡心喜悅,溢於言表,這種明建康的民生富足,社會安定。而在街上行走的人群中,扎巾箭袖,背刀挎劍,作武士裝束的比例所佔不少,而且既使是作文士打扮的人,也有不少人掛著一口寶劍,作為裝飾,這也表示南宋武風漸行,不能再以文弱而視之。

    張公旦將張鵠一行人領到了館驛,給他們安排住所。然後告訴張鵠,三天之後,大宋皇帝將會詔見金國的使臣。張鵠也向張公旦點頭稱謝,張公旦告辭回宮去交令。

    第二天一早,張鵠脫下官服,換上大袖長衫,帶著副使阿里班和六個從人,在街上閒走,也是想要俱體查看一下建康的社會風土人情。

    而前兩次出使宋朝,都是阿里班做使臣,因此他對建康的街道都有幾分熟悉了,在他的帶領下,一行人在建康的大街小巷中來往穿行了一天,建康城中的幾個熱鬧的地方都以經轉遍了,通過這一番細緻的觀察,張鵠進一步發現,建康的局勢穩定,絲毫也看不出在七個多月,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全城性的動亂。這就說明趙忱的統治以經深入人心,一般的動亂,根本就無法動搖根基。

    張鵠本是商人出身,因此對商貿集中的市場由為感興趣,也是遊走時候最久的地方,幾乎在每個攤位上都要駐足觀看一會,又詢問了許多商品的價格,還買下了十佘件物品。然後又帶著眾人去了碼頭,作裝客商理貨連續走訪了好幾家商行,詢問價格,看貨驗質。這可是張鵠的老本行,而且衣裝華麗,又帶著一干從人,加上說的都是內行話,連走了好幾家商行,都沒有引起懷疑,還有兩家商行以為是大主戶上門,接待著十分慇勤。

    阿里班等人雖然不明白張鵠的用意,但也不敢多問,只能跟著他到處走。

    不知不覺一行人差不多跑了一天,眼看著又到了曰頭將要偏西,一行人也走得飢腸轆轆,雙腿酸麻,於是在阿里班的指引下,來到一座看起來頗為豪華的酒樓來。

    阿里班道:「大人,這家酒樓下官來過兩趟,酒萊做得還不錯,天色以經不早了,我們就在這裡用過飯再回館驛吧。」

    張鵠點點頭,笑道:「好,你們陪我走了一天,也都累了,這一餐就由我來作東,請你們吃一頓。」說著帶頭走進酒店中。

    張鵠和阿里班雖然都是作文士裝扮,但衣料華麗,加上兩人都是久在朝中居官,舉手投足之間,自有一番位居上者的派頭,而六個隨從人中,兩個作家丁從人樣子,另外四個是武士的裝著。酒樓跑堂的夥計都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人,一看就像是兩名富貴公子,閒來無事,帶著家丁保鏢出遊。因此也不敢怠慢,立刻上來迎接,問明他們幾個是要吃飯,又十分慇勤的把他們讓到二樓就坐。

    酒樓上的食客到還不多,他們便選了兩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八個人分為兩桌,張鵠和阿里班為一桌,那六個隨從為一桌,又點了幾道這家酒店的招牌萊,還打賞了那夥計幾十文錢。夥計歡天喜地下去,不一會兒,酒菜都端了上來。

    這時己到了吃飯的時候,酒樓上的食客也漸漸多了起來,也熱鬧了起來。客人們杯觥交錯、划拳行令,高談闊論,大說大笑。

    張鵠留心傾聽相鄰幾桌的談論,到也是內容各異,有人對朝政評頭品足,有人對戰事指手畫腳,也有談論發財致富的方法。

    不過張鵠留心觀察,似乎在座的文士並不多。這才想到,今天在街上所見,文士也比昨天進城時少了許多。忍不住對阿里班道:「你注意到沒有,今天在街上看到的儒生並不多啊!」

    阿里班也道:「大人這一說,我也發現有些不對,我上兩次來這裡吃飯的時候,在座吃飯的幾乎全是儒生。今天看來到是少得多了,不知道是為什麼?」

    張鵠點點頭,立刻招手把店夥計叫來,問道:「夥計,我記得昨天來的時候,這一酒樓幾乎全是文士,怎麼今天少得多了,莫非是有什麼事情嗎?」

    店夥計笑道:「聽這位官人的口音,您大概不是本地人吧?到像是北方人吧?」

    張鵠也點頭笑道:「不錯,我祖籍河北人氏,現在在荊湖一帶定居經商,這次是特意和幾個朋友到建康來遊玩。」

    河北之地雖然己被金國佔領,但當年有大量北方人南逃避難,因此現在江南地方也有不少都是祖籍北方的人,雖然己在南方定居,而且以經生兒育女,但有不少人的口聲習慣還保持著北方的特點,到是並不奇性。

    因此張鵠這麼一說,那夥計絲毫也不懷疑,陪笑道:「那就難怪了,官人有所不知,如果是在平常,到了這個時候,在小店用餐的客人大部都是讀書人。但今天卻是有所不同。今天建康城中的大部份讀書人都到了北城那邊去了,所以小店的生意也輕淡了許多,達不不到平時的一半。若是在平時,幾位官人來的時辰,這樓上恐怕都沒有座了。今晚只怕要等到未時以後,等他們都回來,或許還會有生意可做。」

    張鵠有些奇怪,道:「北城發生了什麼事情?居然可以把所有的讀書人都吸引過去,這一定是件大事。」

    那夥計笑道:「自然是一件大事,今天皇上親自御駕親臨到鍾山書院,去看望在那裡講學的幾位夫子,聽說還要聽一聽朱夫子和陳夫子的當眾辯論。可不是一件大事嗎?學子們一則是想聽幾位夫子辯論,二則是一睹聖上天顏,所以都趕去了鍾山書院聽講。」

    張鵠聽了,也禁不住跺足,道:「想不到我不遠千里,來到建康,聽說鍾山書院的論辯十分有名,早想去親身一見,想不到今天有這樣的事情,我居然沒有趕上?不知明天還有沒有?」

    夥計道:「明天可就沒有了,不過如果官人只是想聽幾位夫子辯論,那到好辦,學院裡有學問的夫子們可有不少,最多十天,必然會還再有論辯。但如果是想見皇上的天顏,那可就難了,雖然皇上會常去鍾山書院聽講,但下一次御駕親臨,可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了,上一次還是在叛亂發生前的事了。」

    張鵠聽了點了點頭,又賞了那夥計十幾文錢,道:「你先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

    夥計接過了錢,道了個謝,十分歡喜的走了。阿里班小聲笑道:「南朝皇帝真是不務正業,放著好好的國家大事不做,卻偏偏要去聽什麼兩個窮酸腐儒耍嘴皮子,真是可笑之極。看來這個皇帝也是個輕佻迂腐,空談好名之輩。」

    張鵠搖了搖頭,也輕聲道:「如果趙忱真的只是一個輕佻迂腐,空談好名之輩,那麼現在的南宋也不會吞併西夏,平定叛亂,使國勢曰增,而我們也就不必對他這麼重視,不遠千里來到建康與南宋議和了。」

    阿里班卻還有些不服,道:「吞併西夏,平定叛亂,不過都是楊炎的功勞,關南朝皇帝什麼事,現在整個南宋其實就是仗著有楊炎一個人而己,趙忱年紀輕輕,能夠有什麼本事。如果沒有楊炎,恐怕他連皇位都坐不上去。」

    張鵠苦笑了一聲,他知道阿里班的這種看法,在大金國中很有一部份人認同,從表面上看,這種看法也不無道理,從南征開始,直到現在,楊炎都穩坐南宋第一名將的位置,而且這幾年來,南宋一糸列軍事上的勝利幾乎都是由楊炎一個所取得。因此這種表面而膚淺的看法也迷惑了相一批平庸之輩,使他們簡單的把宋朝現在的強勢完全歸功於楊炎一個人的軍事才能,而忽略了在楊炎背後,整個南宋朝廷的力量。

    只有少數有見識的大臣才明白,一個國家,由其是中原漢人組成的國家,武力的強盛,往往都是依附於國力的強盛。說到底楊炎到底只是一名武將,除了軍事之外,他不可能決定南宋的其他方面。因此決不能忽視在楊炎背後,趙忱和整個南宋朝廷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而一個國家的都城往往最能體現出這個國家的精神表貌,通過今天一天的走訪觀察,再加上之前所收集的情報分析,這幾年來,南宋在軍事上強勢僅僅只是一個表像。張鵠以經深深感覺到,南宋的國勢強大,是全方位的強大,隱隱約約以經有了幾分盛世的樣子。在大金絕找不到這樣繁華的商業,燦爛的文化,穩定的市場、安定的社會,富足的人民、清明而開通的政治氣氛、以及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

    不過張鵠暫時也不想對阿里班解釋這個問題,只是道:「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明天就去鍾山書院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