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六十一襄樊(一) 文 / 木林森

.    襄陽和隔漢水相望的樊城合稱為襄樊,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戰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兵取江南的必經之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關羽就是死在這裡。

    因此宋室南渡,定都臨安之後,宰相朱勝非就力主收取襄陽六郡,拱衛臨安。皇帝趙構也知道襄陽後重要性,特意調遣岳飛出任收取襄陽的主將。這也是趙構登基之後,唯一一次主動出擊,收復失地的戰役。此後襄陽就成為岳飛的防區。後來又在此設置御前駐軍司。而大宋復國之後,對御前駐軍司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而襄陽也是數不多的依然保留下來的御前駐軍司之一。

    現在襄陽府的御前駐軍都統制是時俊,也是大宋軍方僅存為數不多的老將。不過說是老將,其實時俊才四十出頭的年紀,正當壯年,只是現在大宋軍方大多都是三十左右歲的年輕人唱主角,因此才顯得老了一些。襄陽府的御前駐軍是三萬,有一萬人馬由副都統制張漢英率領,駐守在樊城。留守在襄陽的只有兩萬人馬。

    雖然金軍以經完成了對襄陽外圍的清掃工作,但襄陽本身就是一座堅城,城牆高度都在四丈以上,並分為前後兩層,而且在後排還有安置床弩和投石機的位置。城樓更是高達五丈有佘,加上與漢水北岸的樊城以一道浮橋相通,相倚而立,互為依托,是一個攻守極佳的戰略要地。

    不過金軍也做了不少前期的工作,

    完顏長之率軍返回南陽之後,立刻開始了進取襄陽的佈置。首先命僕散忠義率軍兩萬,駐守谷城,遏制漢水上游,又命大將石盞領一萬人馬,駐守宜城,切斷漢水下游。又派蒲察定住領兩萬人馬,鎮守隨州,以防楊炎帶兵回援。自己和石抹燕山率領溫古孫、古裡甲、術魯、唐國瑞、商景亮等人領八萬金軍,向襄樊發動了進攻。

    完顏長之知道,襄樊兩城必須逐個擊破,首先在襄樊的漢水上下游各搭設了一座浮橋,保證了金軍在漢水兩岸的往來,隨後派石抹燕山率兩萬人馬,渡過漢水,在襄陽城東北下寨,牽制襄陽的宋軍,完顏長率領大軍,動了攻勢。

    樊城只是襄陽的副城,而且又是背靠漢水,無論是城防還是地勢,都比襄陽差了許多,而且金軍攻城的物資器械都十分齊備。現在又有完顏陳和尚攻取濠州的經驗做借鑒。因此攻城戰一開始,金軍的攻勢就十分兇猛,在第一天就多次攻上了城牆,幸好守將張漢英指揮宋軍,奮力死守,多次打退了金軍,終於還是保住了城池。同時也像襄陽的時俊救求。

    但第一天的戰鬥,對金軍來說,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雖然完顏長之從完顏陳和尚那裡得到了許多攻城的有益經驗,但畢竟缺乏親自的實踐,第一天的攻城戰,對完顏長之來說,主要的目地還是檢驗一下這些經驗的實際作用,並且衡量一下樊城的防守力量。

    第二天,金軍才開始正式使全力攻城,無論是強度還是力度,都要比上一次大了許多,而且宋軍頓時感到壓力比昨天要大得多了,張漢英、范天順、牛富等守將都親自上陣,率領著宋軍奮力守城。

    而襄陽的守將時俊也親自率領人馬,趕去援救樊城,但一連兩次出兵,都被石抹燕山攔住,第一次被金軍擊敗,退回襄陽。

    但回到城中之後,時俊也知道軍情危急,因此馬上就組織了第二次援救,而且這一次時俊也學聰明了,將人馬分成兩批,以五千人馬為前隊,遇到石抹燕山的攔截之後,雙方立刻展開了激戰。而宋軍第二隊的三千人馬卻趁著這個機會,踏上浮橋,渡過了漢水,趕到了樊城。

    這時正好樊城快要支持不住了,宋軍的援軍趕到城下,一陣衝殺,而金軍雖然也有所準備,但只是防著城中的守軍殺出,卻對城外沒有太注意。而且也不知道宋軍來了多少人馬,因此只好放棄繼續進攻樊城,轉頭來先迎戰援軍。後來儘管三千人馬只有一千多人退回襄陽,但樊城卻由此緩過一口氣來,終於又一次守住了城池。

    而完顏長之對此也大為惱火,把石抹燕山狠狠訓斥了一頓。同時命令石抹燕山第二天燒燬宋軍的浮橋,徹底斷絕樊城的援軍。

    石抹燕山也憋了一肚子火,到了第二天,立刻出兵,自己領一萬人馬去進攻襄陽,分出另一萬人馬去焚燒浮橋。儘管時俊也率軍出戰,與金軍極力爭奪,但畢竟一心不能二用,在守住襄陽和保護浮橋的兩者之間,只能選擇守城為上,結果終於被金軍燒燬了浮橋,切斷了與樊城的聯絡。

    失去了後援的樊城終於抵擋不住金軍的進攻,在浮橋被毀的第二天,就被金軍攻破了城池。主將張漢英、副將牛富都在城中力戰而死。只有范天順精通水性,帶著少數宋軍鳧水渡過了漢水,逃到襄陽城中。

    時俊將范天順等敗軍收入城中,這時襄陽的屏障以失,守軍加上民軍也不過二萬多人,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可以說形勢危險之及。但時俊也深知襄陽的重要性,決不能輕易放棄,因此招集眾將士聚齊,道:「我奉朝廷之命,鎮守襄陽,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誓與襄陽共存亡。望諸位齊心用力,共保襄陽。」

    統制夏貴也挻身而出,道:「諸位將士,你們的父母妻兒大多都在城中,一旦棄城而逃,必攜男女老幼,行動遲緩,容易被金軍追上,而襄陽城牆高厚,糧草充足,易守而難攻,因此不如死守此城,努力一戰,或可死中得活。」

    眾將士聽了,也都齊聲高呼:「我等都願死守襄陽,絕不後退。」

    時俊見士完尚可一戰,這才放下心來。而就在這時,有人來報,有張善、張貴兄弟招集了三千民兵,趕來增援襄陽的守衛。雖然只是民兵,但畢竟是得到了一支援軍,因此宋軍的士氣也大幅提高,不在像剛剛得知樊城失守的時候那般消沉。

    見軍民的心氣都得到了振奮,時俊立刻開始佈置守城備城事宜。將人馬分配防守四門,並在城中招募了二萬多名百姓,付責搬運器械物資。同時又將城外的數千民房全部燒燬,以免為金軍所用。

    而完顏長之在攻下了樊城之後,只修整了兩天,馬上就對襄陽發動了進攻。

    剛剛攻下了樊城,金軍的士氣也十分高漲,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恨不能完顏長之的攻城命令一下,如潮水一般向襄陽城攻去。

    但襄陽的城防比樊城不知要高出多少,城牆高且不說,就是環城寬達五六丈的護城河,是引入的漢江水,就是一道極難攻破的屏障。如果不首先攻克護城河,根本就無從進攻襄陽。而這時完顏長之以經收到了消息,楊炎以經率領大軍十萬餘眾,從光州出發,趕來救援襄陽。當然金軍的六萬後續人馬也在向襄陽方向前進,而且還領先宋軍一天的路程。

    不過完顏長之可不敢掉以輕心,如果等楊炎的大軍到了,局面就變得複雜了,最好還是在楊炎到達之前,就攻下襄樊,不過自己可是只有十天左右的時間。

    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襄陽的護城河。因此完顏長之立刻下令,強征了六萬多名大宋的百姓作民役,付責填平護城河的工作。

    這一招十分狠毒,如同是由金兵來幹這項工作,必然會遭到守城宋軍的凶狠打擊,攻城還沒有正式開始,就會損失不少兵力,而且也很傷士兵。但由大宋的百姓來做這項工作,卻令宋軍無法痛下殺手,只能眼睜睜儷看著護城河被一點一點填平。完顏長之當然也知道,自已的這種做法殘忍,但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也顧不了許多了。

    民役分為兩批,一批去截斷漢水流入防城河的通道,另一批付責填埋護城河。由於沒有宋軍的干撓,工作進行得也很迅速,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不僅堵住了漢水,而且將護城河也填平了多處,至少足以展開攻城戰了。

    由於使用大宋的百姓做民役非常順手,因此在攻城戰開始之前,完顏長之也考慮過,要不要再逼使大宋的百姓做前導,這樣也更容易攻取襄陽。這種戰術,在大金建國的征戰中,到是經常使用。

    但完顏長之思考再三,終於放棄了這個誘人的計劃。畢竟現在離大金建國,以經過去了六十多年的時間,而且金國也接受了許多漢族仁義道德的關念,強征百姓填埋護城河,雖然做得過份了一些,但畢竟可以借和是使用民役,而逼百姓為前導攻城,那可就是另一回事3。而在另一方面,完顏長之的自尊心,也迫使他放棄用這種方式攻下襄陽。

    因此護城河被填平之後,完顏長之下令,將民役全都放了,然後開始向襄陽發動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