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遲來的序言》(不可不看) 文 / 昨日流雲
問世間誰是英雄,我劉安獨自笑蒼穹。
到這裡,終於要發出這一篇後來的卻重要的序言,因為這才是流雲要寫的東西的開始。在這裡,三國雛形基本確定下來,劉安也即將獲得根據地。有的人會懷疑,劉安已經有了那麼多的地方為什麼還不算有根據地?請看,劉安現在的那一個地方不會受到敵人的攻擊?每一個地方都受到攻擊,這怎麼可以算作根據地呢?所以,在這裡,劉安只能算是開始,作序言也不算晚。
問世間誰是英雄,我劉安獨自笑蒼穹。塑造什麼樣的一個人才能算是這樣一個英雄呢?這也是流雲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費盡體力和腦力後才有一點感覺的問題。下面是在文心閣(也不知道是哪一位朋友貼出去的,流雲對此感謝)中一位書友對本小說的評論,流雲把它發出來,不只因為他說小說的好,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爭霸天下最重要的問題,觸動了流雲心中最脆弱的一根弦。感謝這位兄弟。原文如下:
看到流雲大大所寫的這篇三國題材的居然沒有人頂實在使人感到不可思議,看到如此好文後大家不頂一下就這樣讓他靜悄悄地沉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不惴冒昧地說《新三國風雲志》就我個人感覺稱的上是一篇不錯的文章,無論是在情節的設計還是在人物內心的描寫上都可圈可點,都較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對三國歷史的瞭解,特別是在一些故事發展的編排上獨具匠心,使人感受到了相當真實的處世哲學,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還應該算是劉安借殺楊奉暗中掘墓斂財以度過缺糧難關的精彩段落,看後使人不由拍案叫絕!這一段絕對稱得上是神來之筆!相對史實中曹操借斬監糧官以暫緩危機更見劉安為爭霸天下而不擇手段之梟雄心性,也更顯作者之功力!客觀來說一個由縣令起家的草莽人物受其先天所限,既不可能像袁紹那樣四世三公、名動朝野,振臂一呼就能夠號令群雄;也不可能像曹操背景顯赫、底子雄厚,家族中能臣猛將層出不窮、紛紛來援;(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等)--通俗點用一句話概括來講就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如此困境若不採取非常之手段何以逐鹿中原、問鼎天下?
金庸在為《倚天屠龍記》所作序言中有一句話非常經典:張無忌武功蓋世、冠絕武林,同時還是擁有數十萬信眾的天下第一大教——明教的教主,為什麼卻成就不了帝王霸業?因為他缺少「三忍」,即克己之忍、容人之忍和對敵之殘忍!此為成皇成帝者所必備之條件,如果做不到這三點還不如早點回家抱著老婆睡大覺去,省得遲早在殘酷的現實鬥爭中落個死無葬身之地的結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無忌選擇及早隱退倒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說穿了其實他根本就不是爭天下的那塊料!倒是本文中從劉安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高明手腕和黑暗人性使人看到了他成就一代霸業的希望曙光,因為他具備這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領袖人物素質,這也是本文非常令人期待的重要原因!我迫切地希望看到故事該朝著何種方向發展,人物的命運又該在歷史的洪流前有何歸宿,衷心地希望作者不要讓這篇好文成為一個半路出家的和尚從此音信全無或是一個被閹割掉的太監從此徹底陽萎啊!流雲大大騰點時間出來滿足一下我們這些癡心讀者的小小心願吧!如此好文實是外出旅行、居家活動必備之物啊!怎能一日或缺?
guohao19830406
************************
到這裡,流雲想說的一句話,那就是本小說的主人公劉安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英雄、豪傑,而是流雲心中的一個虛構的君主,是一個梟雄。既然稱之為梟雄,那就是一個心中陰謀大於行動光明磊落的人,不是說他心中沒有光明,而是光明在某些時刻就要為黑暗讓路,要不然,劉安是永遠也成不了君主。光明磊落讓大家稱讚,重情重義讓大家欣賞,可是,這就讓本小說遇到了最大的麻煩--成不了君主而又刻意要成君主,這是流雲所不能夠接受的。一個光明磊落的人,遇到一個好的上司,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可以成為流傳千古的文官,可是,卻永遠也成不了開國的君主!不說別的,就說一下三國當中的三個君主。a:曹操。雖然他一直沒有進行加冕儀式,卻不可否認,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君主,他心中的權謀之術讓幾千年來的人們都推崇。流雲不再細說。b:劉備。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流雲看來,他是一個在權術上不下於曹操的梟雄。劉備初始,與關羽、張飛拜為兄弟,坦言自己的抱負,不誇張的說,要不然,他憑什麼來拉攏他們?他能夠給他們權力?錢財?美人?還是千古名聲?流雲相信,這些他都不能夠給予。他憑什麼要讓他們為自己效力?所以,劉備選擇的結為兄弟--要知道,在古時候結為兄弟,那是現在的「結義兄弟」所不能夠想像的重要的事。劉備到達徐州,要問的是,劉備真的就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自己敘述『要圖謀徐州、天誅地滅』?也不見得。徐州之戰後,曹操已經退去,他為什麼不回平原?他怕曹操再來徐州嗎?一個那麼有主見的人,會因為別人的邀請就改變主意留下來?所以,有了後來的三讓徐州故事。在到達新野後,積極圖謀荊州,結交劉表手下官員,造就了一批親劉備勢力。有的人會說,荊州投靠曹操,也未見劉備有什麼作用,可是,你仔細觀察劉備的手下將領、官員,就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是出自劉表的部屬,他們是在劉琮投靠曹操後立刻就投降了劉備(而不是劉琦),他們也在後來的征戰和後方穩定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再加上劉備的歷次娶親,兩位吳夫人,一位糜夫人,得有多少權謀在裡面蘊藏?不愧被稱為大耳賊,可是,他成就了帝王事業,是劉安這樣要塑造的英雄。c:孫權。孫堅和孫策都不可以被稱為君主,因為他們沒有君主最應具備、最基本的安危意識,所以他們都死在了很少的人手裡(劉安一遇到危險,就要逃跑,跑得還要快。說曹操為逃跑君主,還頗有名氣,流雲看他遠不如劉備,從老家,到平原,到徐州,到許昌,再到徐州,到鄴,到汝南,到新野,到江夏,到西川,跑得多快啊,每次都是一轉風就跑。這也是劉備為什麼成功的原因。)。其實,孫堅和孫策不僅因為這一點,更因為的是他們沒有高度的這種玩手腕的頭腦(黑色)。孫策會因為要把劉備殺死而採用招親的策略嗎?他不會,因為他腦子裡有一種武力的傾向,他喜歡來自疆場上的廝殺(並不是說他不重視黑暗謀略,而是不在他的腦子裡占重要、甚至是主要地位),與太史慈的對陣更見其隱藏在心中的這種傾向,「『小』霸王」之稱太適合他了。為了開疆擴土,孫權能夠連妹妹也不要,其心性狠辣由此可見,而孫堅和孫策就做不到,他們適合地只是一個將領的職位,所以他們都不能夠作為一名君主,歷史也讓他們早死。流雲最為可惜的是,孫權在防守的時候能夠放開手讓部下將士盡顯能力,進攻的時候就束手束腳,非要自己握有軍權不可,要自己親征不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指揮才能是孫權一生也未能達到的高度,這也許是他未能夠在漢末統一全國的重要的原因吧--也許,他不放心軍權在他們手裡。這是孫權的一個弱點,恰也是作為一名君主應具備的素質,是好處。如果再看歷代的開國君主,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一幕一幕重演,在他們的生活中,黑暗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要成為一代君主,不只要在戰場上勝得好看,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也勝得漂亮--生活也是戰場。劉安被塑造成一個君主梟雄形象,生活中就不會少這些東西,要不然,他就不能夠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君主。所以,劉安能夠殺掉楊奉的同時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果,所以,他能夠捨棄伍習、陳到、李嚴等人,讓他們留著面對強敵,自己卻脫身而出,如果要描寫他這時的心理,那只怕是就是這樣:讓他們死吧,我要衝出去。可能這時的心理還多說了一句,應該只有這一句:我要衝出去。更可能的是,面對強敵,他連這一點心理也沒有,只是潛意識的要衝出包圍。衝出去以後,他會懷念這些人,會愛惜自己的部下,可是,歷史即使重演一百次,塑造出來的劉安仍然會這樣的選擇一百次。從歷史上就可以看到,應該是這樣的--曹操宛城丟掉曹昂、曹安民等人,劉備在汝南丟掉劉辟等人,也許就是這一幕的重演吧。
現實的殘酷遠大於文筆潤飾的華麗,這是誰也不能夠否認的。如果想看光明正大的戰場上的勝利,也許不會太多。
***********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小說,還是盡量不要看本小說。再說明一點,如果你不喜歡白話小說,也不要對用白話表達的古人(雖然是流雲自己說的)表示看不起(其實,就是對流雲)。最後要說的是,你不喜歡本小說,不要對流雲發來一些莫名其妙的語句,更不要吐啊吐的,流雲估計這樣的書友是沒吃飽過飯,看到別人吃飽了,自己心裡難過,更加不能吃飯了,所以才對流雲發話、發牢騷,流雲對此理解。
儘管故事不太好,流雲也將會盡力完成它,塑造一個真正的霸主人物。
說一點與大家有關的東西,也許〈新三〉要簽約了,現在還不知道能通過不,這是無奈的選擇--1:不簽約沒有推薦,(流雲自己的看法(也許是因為新三的確不夠推薦的檔次),兩次申請,——很不好意思地告訴流雲--你的作品品質沒達到要求,所以沒通過,流雲不自量力,對自己的小說看好,很想叫幫忙推薦)本小說也只能這樣的選擇,2:簽約有可能弄一點上網費,其實也不知道有幾毛錢,但還請願意幫忙的朋友支持。流雲現在基本沒錢,這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