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新三國風雲志

大道小說網 馬超之死之流雲看法及公眾版更新說明 文 / 昨日流雲

    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流雲有一個小問題要問,那就是如果你身為某一崗位的領導,發現手下有一個能力超群又多有讚譽的人士,你會怎麼做?流雲對此也有兩個答案選擇,一是向上司保薦此人,讓他受到重用,另一種選擇是在他未對自己造成危害的時候迅速毀掉,以免他影響到自己的領導地位。流雲想,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會選擇第二種可能。如果你在人生中選擇了第一種,流雲恭賀你,你可能為他人所尊重,也可能流傳千古,是一個當今社會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流雲估計你不會在三國這個紛亂的時代成為一名君主--你怎麼能夠讓人隨便威脅到你的地位?如果你在人生中選擇的是第二種,無論是當官,還是去做各種事,估計你揚名立萬的機會是相當多的。流雲想,作為一名梟雄,選擇第二種是肯定的。

    如果你選擇的是第二種可能,現在就可以來討論馬超之死的真正原因。對於馬超的身份,是馬騰之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涼州事業的人選,還在羌民中有相當高的聲望,這是對上者很危險的一類人物。處在益州劉璋、中原曹操這兩大強敵的虎視之下,若他們一路成功,就會危急到雍州存亡,只怕為了不落給曹操口實,雍州還要再添荊州這一敵人,萬一出現了馬超見到形勢立刻逃到涼州來,劉安作為這個雍州之主的梟雄,豈不是四周儘是敵人?用四面楚歌來形容也不為過吧?他沒有一點根據地,敗亡用手指頭也可以數得清。為了控制已經到手的西涼,穩定自己的後方,劉安會不會將西涼寄托在還不知道是不是忠心於自己的馬超身上?希望他是一個忠臣?作為一個刻畫出來的梟雄,流雲想,他應該是將一切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為上計,絕對不會容許他人決定到這一點,所以,無論馬超是不是有孝心,也無論馬超將來會不會忠於自己,在這個一切還不能夠確定的時候,馬超已經是必殺無疑!馬超如果有孝心,在殺了馬騰後,他極為容易為報父仇而反抗,如果沒有孝心,在如此危急時刻,他會看到這個對自己重新崛起的大好時機(他看不到,也一定會有人來告訴他,曹操等人對這樣的重要的人難道不重視嗎?),又怎麼對劉安證明馬超不會造成危害?所以,殺馬超,在馬超敢抗拒劉安進入安定城的時候就已經是這個必然的結果!這樣,無孝心便沒有忠心這個邏輯自然就成立了--雖然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可是,這是不合邏輯的邏輯。至於原因,在司馬懿的口裡說得非常的明白,這才是馬超之死的真正原因!劉安也正是藉著無孝便不能忠這個借口對自己和他人殺掉了馬超。《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之死,不就是呂布願意投降而又被曹操殺了嗎?你能確定呂布不會改變以往的做法而忠心於曹操?若提起這樣的事來,說呂布是數易其主,難道張遼、張頜、徐晃、關羽、黃忠、太史慈等人沒易過君主?蔡瑁、張允怎麼就不忠心?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是多不勝數的,呂布等人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誰也不知道他們投降後會不會忠心,但是,結局都是投降者被殺,誰又能說他們錯了呢?形勢決定了投降者的命運!

    如果你不能夠看到名將的死亡,對流雲來說,你是很不適合看軍事類小說的人。對於眾位書友來說,想看到馬超在《新三國風雲志》中更加輝煌的表現,已經不可能了。可是,已經被羅貫中刻畫的錦馬超的形象已經與《三國演義》一樣永不磨滅!

    流雲對於小說本身,是極為重視的,也盡量從《新三國風雲志》小說本身進行合理得邏輯推理,眾位書友看到的小說,流雲可以保證是經過五遍以上的修改--可是,由於流雲本身能力確實有限,還是不能夠避免一些錯誤,並且,隨著故事的發展,可能出現的錯誤是越來越多,流雲衷心的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順便說一點東西,是關於《新三國風雲志》的可靠性問題。流雲可以坦白地說,這裡沒有一點真實的東西,只是流雲坐在屋裡想出來的,如果你拿《三國誌》等書來評價的話,流雲只能對你說:十分的不好意思,你拿錯書了。在本小說中出現的廖化和鄧艾,如果你考察的話,這兩個人物都不可能在那一個時代出現,因為廖化是根據《三國演義》中來的,鄧艾則是為了加強劉備集團的力量提前出現的,都不是史實中的人物。諸如此類的東西,在流雲寫作過程中,也改出了相當多的東西。如果書友對此還有疑問的話,流雲再告訴你,劉安這個人物同樣是假的,根本在三國中沒有這個人物,你在史實中也絕對查不到這個梟雄人物。所以說,請書友不要拿事實來對照《新三國風雲志》。對於你能夠沉浸到其中,流雲感到十分的高興,因為這是你對這篇小說最大的肯定。但是對流雲來說,無論是本小說正傳,還是外傳,甚至以後可能會作出的說明,都是為劉安統一漢末這一虛構內容來服務的,是為小說本身的邏輯成立作出的解釋,對於這已經是子虛烏有的目的,你拿那《三國誌》來考察,實在是拿錯書了。如果你真的想對《新三國風雲志》和三國這個事實來進行聯繫考證,流雲有兩個問題要問。1:《三國誌》是不是記述了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所有的戰爭事情的詳細經過?2:《三國誌》中記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確鑿無疑的?流雲想,如果你不是史學家,道聽途說也可以知道這兩個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所以,如果你未對三國這個時代沒有深刻、全面的瞭解,你也許不是十分適合從這上面來教育流雲(個人看法)。舉個例子來說吧,流雲如果認為在三國時期曾經有過飛機,你也認為有駁倒本人觀點的必要,應該不是在哪裡冷嘲熱諷,也是不冷眼張目、揮拳相向,你要拿出證據來。你為了駁倒我這一個觀點,你拿出來《三國誌》,本人毫不客氣地說,陳壽身在魏國,你怎麼確定江東孫權手下沒造出過飛機來呢?難道說,你的間諜已經深入到孫權最高權力機構中去了?你再拿出來吳國史書,本人依舊可以說,他身為一個史官,不可能參與到飛機這麼重要的事件中去,所以也不可能知道,他沒寫,也是太正常不過的。這是合乎邏輯的。你能夠就此向別人說你的觀點正確、本人的觀點錯誤?可你根本就沒辯駁倒流雲,你的論據中也確實存在著不能抹殺的空隙。你總得拿出十種八種不同版本的史書等來、互相論證、仔細分析、然後再細密的推理才可以吧?雖然本人不知道辯駁是不是這樣,但是想,若要駁倒別人的論點,總還需要你舉出大量的例子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吧?至於流雲瀏覽過《三國誌》還是沒有瀏覽過,都與你的這種尊重事實的極度正統觀念無關--其實,對流雲來說,也正是這樣想的,你對《新三國風雲志》批評得越激烈,正說明了一件事是你越沉浸到《新三國風雲志》這個虛假的環境中去,正為此而不能自拔(流雲自己安慰自己語)。這是流雲最大的榮耀--因為你覺得一篇不值得於評論的小說是不會在它上面白白地浪費時間的(同樣,也是流雲自己安慰自己,因為流雲本人還未對除了《三國演義》以外的任何三國類小說作過評論)。當然,流雲還是對書友的批評感到非常的高興,當然更希望的是您的批評是從小說本身進行批評。

    鄭重聲明:本書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百分之百巧合。

    最後說一點公眾版更新的事,基本是每週一、三、五更新一節,週日可能更新,也可能不更新,至於決定是看vip進展的情況。vip每週一、三、五更新兩節,其餘為一節/天(若能多更新則多更新,視自己進度而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