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新三國風雲志

大道小說網 第八十九節 文 / 昨日流雲

    「『天下誰都可得,唯獨曹孟德不能。』這是諸葛亮開始靜心從學的第一個心願,在士林中也是流傳甚廣。」聽到劉安把自己比喻為樂毅,心中也舒暢起來,司馬懿不由道,「昔年,年幼的諸葛亮面對曹操的屠殺,在叔父諸葛玄的帶領下離開老家,先走壽春,後來到襄陽,顛泊流離,對曹操極為反感,想來,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諸葛亮也漸漸長大,但這個念頭必仍然留在諸葛亮的心中。大人,十幾年來竭盡心力,這諸葛亮恐怕真的是個人才。」

    劉安聽到司馬懿的這番言語,閉上了雙眼,心中仔細回味所知道的諸葛亮的一切。想到自己從數年前開始從學,雖然武藝不精,但在見識上也是已經有了相當發展,在雍州已經頗有名氣,而這諸葛亮是不問俗務,專心十幾年,其才恐怕真的不可限量,再想到蒯越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有蕭何、張良才幹,劉安不由相信諸葛亮到現在還未出山,確實也像蒯越推測的那樣,是他看不起劉表、劉琦,從而拒絕的。自己他就看得起嗎?劉安不由自問。

    想到這裡,劉安心中不由又發笑--曹操啊曹操,你縱橫中原,肯定沒想到自己的屠殺會造就一個決心反對自己的奇才吧?不管怎麼樣,有一個從心底裡就對曹操反感的人存在,對自己總是有好處的。劉安決心等待這個自號臥龍的人,見識一下他的才幹,能收到手下就一定要收到手下。

    一轉眼,在這鄉村小店中已經過去了七八天,諸葛亮卻毫無蹤影。自從第一次派司馬懿去探望後,劉安便轉了觀念,改由自己每日前去探望--一方面是司馬懿本身心胸確實不太寬廣,雖然不說,劉安還是看得出來,對自己派他去下帖,對自己對諸葛亮的看重,心中已經產生了些許不滿,雖然劉安已經盡力抹去司馬懿心中存有的這絲痕跡,卻在劉安心中也不由劃上了印痕,所以乾脆自己每日前去探望,另一方面是也由此表現自己對諸葛亮的尊敬,以求能夠打動諸葛亮。

    這麼多天諸葛亮一直未現身,也讓劉安心中焦急起來。劉安明白,轉瞬春天就要過去,眼前雖然不是很忙,可是自己尚在荊州,回到雍州還需要相當時日,不管怎樣,自己秋天就要向西涼動兵,還需要相當的準備時間,時日已經不多了,這個人雖然重要,可要把希望寄托在還不清楚能否成為自己的手下的人身上,劉安還是不能接受的。劉安知道,現在曹操正橫掃河北,勢如破竹,也許,不需要多長的時間就可以平定河北,若到了曹操舉兵向自己的時候,自己還沒有平定西涼等地,必將陷於四面敵人的境況中,自己的下場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兵敗雍州,死活不知。眼前的諸葛亮雖然重要,可軍情不等人啊,劉安心內又怎能不焦急?

    劉安望著窗外的寬闊的天空,聽著鄉村野鳥的鳴叫,偶爾還聽到村中公雞、母雞「撲稜稜」飛上牆頭的笨重的聲音,心中不由浮起一個念頭--走吧,這諸葛亮看來不是那麼容易就見到的。可是,就這樣撒手,劉安心中著實不甘。

    正在思量之間,忽然外面親衛前來稟報諸葛亮已經回家,這讓劉安不由大喜:這等待的日子早已過得夠膩的了,就如同一個賭徒開賭一樣,雖然下了注,卻一直不知道是輸還是贏,難免令人焦心,而現在結果即將出來,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總不用過這焦心的日子了。

    正在換裝之間,只見一個小小書僮來到客店門前,遞上了諸葛亮的回帖。原來,諸葛亮到家後,看過拜望的帖子,又知道劉安等人就住在這客店中,立即派書僮遞回拜帖,邀請劉安到家中敘談。

    看到司馬懿雖然臉色平常,劉安知道他心中依舊對諸葛亮的家人有成見,當下笑笑,安慰他兩句,也就留他在客店中等候--他司馬懿是什麼樣的人,怎麼說也是河內名士,為自己遞帖子當然很應該,卻沒想到這諸葛亮的家人卻連家門也沒讓他進,只在門外隨便被打發了事,這諸葛亮的家人也太看不起他了吧?

    這條小路雖然已經走過幾次,對劉安來說也已經是比較熟悉的了,可看到周圍小橋流水,青青竹林,劉安還是發現,這流水也比幾天前歡快了許多,竹林也比幾天前添了一層綠色,更讓劉安壓不住心頭湧上來的一絲喜悅。

    轉過小小竹林,望見諸葛家門已經在望,劉安發現一人在門前雙手微拱正等候自己。劉安觀看,只見這人頭戴一方天藍色儒士方巾,身穿雪白絲織儒士袍服,足下一雙儒士閑雅靴,和風吹起,袍角微擺,襯著身旁青青竹葉,甚是飄逸。雖然這一身儒士裝扮,卻十分的恬淡自然,和竹林渾成一體,就是身後的茅屋也不見半分簡陋,彷彿這諸葛亮就如自然生在情景中一般,劉安心頭一怔:這個人已經去了普通人的爭強好勝之心,心境已經和這自然竹林一樣輕易不會搖動,做個隱士也許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想要請他出山確實是不太容易的事。

    劉安心頭不由湧上一股悔意來--也許,打攪這樣的人是不應該的,但就在這時,另一種意念也湧上了劉安心頭--正如蒯越所言,這個人真有蕭何、張良才幹,一定要得到--正因為去了爭強好勝的心意,才能夠冷靜的觀察這群雄並起的時代,正因為反璞歸真、恬淡自然,才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也許就是張良應該具有的氣質,也許就是這樣一種能夠折服人的氣質,一種大賢氣質。

    緊走幾步來到近前,再打量諸葛亮,只見他雖然身著儒士服飾,卻一點儒士的感覺沒有,他身高八尺有餘,形容甚偉,只是一個山東丈夫,劉安忍不住心中訝異:怎麼會這樣?若是這樣走在街市中,只怕也無人能夠覺得這是一個儒士,這諸葛亮一動未動,給人的感覺差別怎麼會如此大?難道前人所說的反璞歸真真的就是這樣?

    「劉安見過臥龍先生。」劉安深施一禮,道。

    **********

    昨日掉線,不能上傳,今日先發一節,晚上再發一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