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八節 青石渡(4) 文 / 昨日流雲
(歡迎書友對剛剛上傳的《關於司馬懿問題的一點說明》繼續評論。)
看到緊隨著甘寧和陳到而來的西涼兵卒已經推進到了渡口邊上,劉安不得不把身邊的三百親衛也投入了戰鬥。這三百親衛,是雍州軍中精銳中的精銳,又全是劉安最信得過的人,再加上全部都是騎兵,一時在甘寧和陳到身後又形成了一道防線,頑強地抵抗住了韓遂部下的進攻。看著這些親衛在一個一個的減少,劉安心頭大痛--這些人,全部都是洛陽人氏,都是自己在軍中左挑右選出來的人,是自己最信得過的人。劉安不由閉上了雙眼,耳邊卻不斷的迴響著他們臨死的時候的慘叫。
「大人,船隻已經過來了。」司馬懿一直注視著渭水之中的來船,看看已到近前,對劉安道。
聽到司馬懿的話,劉安睜開眼,看到接應的船隻正在靠近岸邊,點了點頭。越是到了這個看到逃生有望的時刻,越是最關鍵的時刻,就應當最沉著的應對,劉安明白這一點。劉安用已經沾滿汗的手,用力握住佩劍劍柄,抽出腰下佩劍,大聲道:「若有人敢不聽號令,必夷其九族。」--雖然表面上是鎮定自如,心中卻也是焦急萬分,看到漸漸過來的船隻,劉安知道逃生有望,手中不由滲滿了汗水,再加上手也有些顫抖,連抽兩次佩劍都沒抽出來,最後再一用力才抽了出來。
聽到這號令,讓還在劉安身邊的十多個親衛不由收起了觀望船隻的心。他們生活在劉安身邊,知道劉安言出如山的品格,知道這個時候若是搶先逃跑,而劉安又走了的話,夷九族只怕還是輕的,當下不由不全心面對著正在蜂擁而來的西涼士兵。
看到救應船隻已到岸邊,已經可以上船,劉安心下大定,收回寶劍,傳令全軍立刻撤退。然後劉安縱身下馬,第一個衝上了登船用的踏板,又第一個進入前來接應的李嚴的船隻,跟著劉安,是徐庶、司馬懿、法正等人,然後是跟在身邊的幾個親衛。
看到來船已經靠岸,劉安等人也已經依次向船上而去,甘寧沉聲對陳到道:「我斷後,陳將軍快上船掩護大人,讓大人快離開」。聽到這話,陳到也不由心頭湧上酸甜苦辣,諸般滋味混在了一起,也不知道是什麼感覺。看了看甘寧已經催馬向前一步,從正面擋住了對面過來的楊秋,陳到只能說聲「甘將軍保重」,然後撥轉馬頭,來到踏板之前,縱身離了戰馬,三步一縱,兩步一竄,跟在劉安身邊最後的幾個親衛之後,也上了劉安所在的船隻。
陳到剛立在船尾,就喝令立即開船。看到甘寧無法擺脫隨後跟來的楊秋、李堪等人,始終也無法上得船來,劉安不由眼中上淚,然後用手抹去湧上來的淚水,點了點頭。
這時,飛矢如雨,全部射到了劉安坐船、踏板周圍。陳到立在船尾,盡力和李嚴一起撥打射過來的箭雨。原來,受到了甘寧的竭力阻擋,韓遂看到劉安已經上了船隻是生擒無望,遂下令弓箭射擊。對於西涼騎兵來說,除了近身搏擊以外,還有一項那就是弓箭,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馬上射箭,這個時候,騎兵已經站到了碼頭上,離劉安最近的不到三十步遠,自然在西涼弓箭手的射擊範圍之內。將手中兵器舞地飛快,看看離岸邊是越來越遠,不禁漸漸放下心來,就在這時,忽然腿上一痛,陳到不禁隨之倒在了船上,原來,一支飛箭正射上了他的大腿。
「叔至,」來不及細查,劉安不由大喝一聲,抽出腰下佩劍站在了陳到的位置,繼續撥打飛來的弓箭。終於,離開了弓箭的範圍,劉安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元直。」
「元直。」
劉安這時才聽到身後法正和司馬懿正竭力喊著徐庶的字,心頭不由大驚,轉過身來一看,手一鬆,佩劍掉到了船上--只見徐庶胸口中箭,早已倒在了船上。
「大……人……,」明顯,看到轉過身來的劉安,徐庶臉上露出微笑,彷彿想說些什麼,卻終於什麼也沒有說出,漸漸閉上了雙眼。
眼淚忍不住的流了下來,不由雙手顫抖,來探徐庶的鼻息,劉安卻發現一絲皆無。依稀中,劉安又看到了那立在長安招賢館大樹下的徐庶--長袍長袖,腰下那描金佩劍劍鞘斜伸了出來,徐庶面帶微笑,更帶著一種長者氣息向自己走了過來。
「元直。」劉安看到徐庶臉上這依舊熟悉現在卻已經漸漸僵硬的微笑,不由放聲大哭--徐庶是一個相當穩重的人,自從他投到自己麾下以來,深有遠見,迭出計謀,同時,他沒有法正的那種言辭爭先奪利,也沒有司馬懿那每出計必陰險狠辣、連環奪命、令人防不勝防而又讓人敬而遠之的脾性,他總想在戰場上找到敵人軍事佈置上的弱點,然後各出計謀、堂堂正正的取勝,帶有相當的君子脾性,這很和劉安的脾胃,自己也更願意與徐庶結交,在群下眾人中,也是最靠近自己的其中一個人。
看著劉安在那裡痛哭,周圍的人想到昔日徐庶對自己的和氣穩重,也不由沉痛下淚。
整個船沉浸在悲傷之中。
******************
甘寧單人獨騎,在岸上左衝右突,一邊拖著緊隨自己不捨的楊秋、李堪、張橫等人,一邊砍殺著在岸邊放箭的西涼兵士。忖度時間,抽眼望去,只見劉安等人已經離開了弓箭範圍,不再猶豫,揮刀在人從中砍開一條血路,來到渭水水邊上,看看眼前馬蹄下的急急渭水,再聽著西涼將士又喊著活捉自己的口號,臉上露出笑容,再看看周圍緊壓上來的西涼將士,突然對準面前的幾個人雙手用力扔出大刀,然後一按馬身,飛躍而起,在周圍西涼軍士的震驚喊叫聲中縱身跳入了渭水。
映著落日的餘輝,那飛濺而起的浪花,帶上了七彩的顏色,是如此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