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三卷 烏雲 第四十二章 文 / 師法自然

    朱由校一聽知道不妙,還要銀子,這不是要老命嘛,自己就那麼些銀子,而要花錢的地方可多不勝數,便是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還是按照原定的方案好了,水師嘛,自然要高低搭配,而且福船雖然總體上比不上那些新式的戰艦,不過也有自己的長處,關鍵是水師的長官如何運用而已,現在朕不是有辦那水師大學堂麼,以後那些人便是水師的主力了,等這批學員畢業後,這個還要接著辦,爭取水師中的高級官員都要上過這個水師大學堂才行。」

    孫承宗本來也沒有指望從朱由校這裡搞到銀子,現在平白多出了五十萬兩,已是高興萬分了,朱由校此刻說的自然都是金玉良言,便是笑著回道:「皇上所言極是,微臣回去之後便會著手安排這個事情的!」

    「嗯!」朱由校見這事搞定,也是一陣滿意,腦中彷彿浮現了大明的艦隊圍著那些荷蘭人,英國人,西班牙人的艦隊狂轟亂炸的情形,幻想了片刻又是回到現實,接著指著那地圖的歐洲部分說道:「這裡便是那些西方夷人的地方了,見到沒有,距離可是非常之遠,但是荷蘭紅夷的艦隊都看到朕的家門口了,可是我大明的水師呢,估計連這裡都沒有去過吧!」說著朱由校將手指向馬六甲海峽。

    徐光啟對西學十分熟悉,跟著西方的傳教士可是學習了不少東西,西方人的世界地圖自然是見過的,而且西方人的地球儀在大明已是大路貨了,稍微有些銀子都能夠從些西洋人手裡買到,當然那些西洋人的地球儀都是簡陋的很,比不上朱由校的這個地圖詳細,但是比大明混一圖卻是清楚了許多,大明混一圖重要在於其把大明的城市還有很多東西都標注在大明混一圖上,具有軍事地圖的性質,此刻見到朱由校說到這裡便是在一旁輕聲說道:「皇上,當初成祖時便有太監鄭和曾到過這裡!鄭和還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

    「嗯!」朱由校說的正是起勁,沒有想到一下便是忘了鄭和這個航海家,便是尷尬的回道:「徐愛卿所言極是,不過朕說的是朕的大明水師,據朕瞭解的,我大明的水師就是南洋的呂宋,爪哇之地也沒有去過吧!」

    徐光啟這時又在一旁說道:「皇上,那是因為我大明海禁的原因,大明沿海的海船不許出海,因此水師馳廢,像這般遠洋的事情水師自然是無法完成的!」

    朱由校聽了卻是笑了笑,接著說道:「海禁禁掉了大明的水師啊,不過據朕所知,那呂宋,爪哇之地卻有我大明的大量商人來往,有些地方已有我大明臣民在那些地方合眾定居,大的村落已有數千人,有此事麼?」

    這時孫承宗卻是說道:「皇上,這些人違背大明律法,違背海禁令,私自販賣我大明的貨物給那些番夷之國,而只是為了那些區區的微薄之利,這已是大罪,而私自定居在那番夷之國更是死罪!」

    這時徐光啟卻是說道:「皇上不是解除了海禁麼,那這些大明臣民就不算是違反海禁令了,而定居海外不過也是為了貿易方便而已,那些微薄之利最後也是回到我大明,何罪之有!」

    徐光啟和孫承宗沒有什麼重大的矛盾,兩人之間爭論或者說徐光啟代表的西學派和孫承宗代表的東林黨之間的爭論有時候就是集中在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上,朱由校見到二人氣氛有些緊張,知道二人估計又是鬥上了,便是在一旁說道:「這些人有罪無罪,朕不打算追究,其實有罪有如何,無罪又如何,我大明的戰艦不能到達那裡,有罪和無罪有分別麼,前些日子澎湖之戰,我大明不是大敗了荷蘭紅夷麼,現在朕不能等著那些紅夷再次打上門來,朕現在要讓我大明的水師向南洋前進,像那澎湖,小琉球(台灣)都可以當作我大明的屏障,現在這兩個地方人煙稀少,不過土地肥沃,福建、浙江和廣東不是有很多失去土地的流民麼,都可以去這些地方,到了那裡,朕可以給他們土地,給他們種子,給他們耕牛,反正需要什麼便給什麼,而且得到這些不需要這些流民轉為軍戶,他們還是平民,不用替朕打仗,如此多的好事,朕就不相信會沒有人去這些地方!」

    這時孫承宗又是說道:「皇上,那些離開大明而定居海外的,大多是流竄在沿海的海盜,也有很多是燒殺搶掠的寇賊,神宗皇帝時這些海盜和流寇已經倭寇是我大明的三大海患,等到戚繼光將軍將這些寇賊打壓的不行後,這些寇賊便潛逃至南洋一帶,因此這些人如何會沒有罪!」

    朱由校倒是沒有想過這麼多,現在聽孫承宗說倒是心中有了定計,接著笑著說道:「如此更好,我大明不就可以藉著剿滅海盜的招牌,讓大明的艦船在南洋航行麼,至於那些海盜,賊寇朕自然不會輕饒,那些商人朕卻是萬分鼓勵的,不過這些商人買賣貨物必須經過朕設立的通商局,通商局在一些能夠停泊大型遠洋商船的海港設立,這樣朕便能夠收到不少的一批稅銀了,而這些商人也能夠從中獲得不少利潤,國富民富的事情有什麼不好呢?」

    孫承宗比較難接受的便是朱由校的這般事事以錢為主的看法,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文士來說,開口閉口便是錢是一件多麼俗氣的事情,當然公眾面前正人君子而背地裡收錢的文士也是不在少數,此時孫承宗看了看朱由校,心中有很多話要說,不過見到朱由校的那個表情,知道自己多說也是無用,不如節省些時間,便是不再答話。

    朱由校見孫承宗不再說話,又是接著說道:「大明的億萬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當然希望朕的子民活的充裕,吃穿住行都不缺,商人又如何,能夠只要錢物是自己雙手賺來的都是乾淨的,這個朕的意思便是這樣了,朕要派人到東南沿海組建遠洋艦隊,主要任務有負責移民小琉球,次要任務便是清剿沿海的海盜,當然還有一個根本的任務便是巡弋南洋了!不過現在朕財力有限,而新建的艦船優先充實到平遼水師,因此第一階段的任務便是負責流民開墾小琉球!各位愛卿,推薦個人選吧!」

    眾人是大眼瞪小眼,十五人看似很多,其實都是濫竽充數的,像王安身為內監不能參政,不過朱由校那裡管那麼多,什麼太監不太監的,反正朱由校不在乎,而宋應星除了搞搞研究外根本就不懂這些事情,自然也是沒有發言權,楊漣倒是能說上句話,不過楊漣當了給事中這麼多年,得罪的人不知道多少,可是要讓他推薦個規格這麼高的官員是沒有盼頭的,六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倒是有些話語權,不過朱由校的提議太過突然,根本就沒人有所準備,如何能夠突然決定這個人選。

    朱由校看了看眾人,便是說道:「朕知道這樣讓各位愛卿推薦人選有些緊急,不如就由朕指定好了,朕見上次督導澎湖之戰的那個風落雲不錯,這回朕就再讓他到東南沿海去一趟,不過時間倒是要趕緊,現在馬上便是要到了耕種的時間了!各位可有什麼更好的人選麼?」

    朱由校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既然都自己欽定了,還有什麼好問的,果然眾人是一片贊同的意見。

    朱由校見眾人沒有異議,便是揮手示意魏朝收起兩張地圖,然後說道:「今日已是決定了兩件事情了,一個是由於這次福王叛亂帶來的事情,一個是前次澎湖之戰帶來的事情,朕登基以來,打了三場仗,已是說上了兩場,如此看來,只剩遼東還沒有說了,兵部的崔景榮尚書給朕說說遼東現在的情況吧!」

    崔景榮心想朱由校有錦衣衛的消息,怎麼會不知道遼東的事情呢,其實不過是想讓自己說給在座的其他人聽的吧!便是起身說道:「現在遼東共有十四萬軍隊,由遼東經略熊廷弼統領,熊廷弼在遼東加緊搶修城堡,訓練軍隊,現在遼東的已經成為一道堅固的防線,而且熊廷弼在遼東大肆練兵,囤積物質,隨時反擊那些後金韃子!」

    「那是!這個熊廷弼可是從朕的兜裡掏走了不少銀子,要是不幹出些成就出來,朕定不會輕饒他的!」朱由校在一旁說道。

    「這是遼東的情況,按照當初防禦遼東的計策,除遼東固守之外,還有平遼水師和聯絡朝鮮,平遼水師微臣便不說了,聯絡朝鮮方面,兵部和禮部還有熊廷弼共同派出了使節團前往朝鮮,商討防禦和進攻女真叛賊的事宜,朝鮮國王已經同意我們的要求了!而且朝鮮國已經派出了使團回訪我大明,商討其中的細節,朝鮮國的使節團昨日從天津登岸,今日估計就到京城了,皇上要召見這些使節麼?」

    朝鮮!朱由校對朝鮮的印象不怎麼好,倒不是說對朝鮮人民有什麼意見,主要是朱由校一想到朝鮮便想到朝鮮軍隊的脆弱戰鬥力,其實說是聯絡朝鮮共同抗擊後金,朝鮮起的作用也僅僅是拖拖後金的後腿而已,畢竟從朝鮮進發,很快便能攻到後金的腹地。不過明朝時的朝鮮可不是二十一世紀的朝鮮,明朝時朝鮮可是大明的屬國,想到此處,朱由校倒是起了些興趣,登基這麼久,還是第一次有屬國進貢的事情,也許比較新鮮。

    「召見召見好了!既然是我大明的屬國,加上抗擊那些韃子的事情,朕自然要見見這些朝鮮的使臣,顯示我大明對屬國的重視,這件事情便交給禮部尚書孫慎行愛卿了,這次要好好招待這些朝鮮的使臣,顯示我大明泱泱大國的氣勢。」

    「臣領旨!」孫慎行在一旁回道。

    「好了,這些朕都比較清楚,還是說說最近那個努爾哈赤都在幹些什麼?是不是在清剿那些蒙古韃子?」朱由校知道後金自然不是傻瓜,知道遼東啃不動,自然要找些好啃的骨頭,朝鮮雖然較弱,不過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也相對比較團結,不好啃,沒有選擇,蒙古自然是唯一的目標。

    崔景榮心想朱由校估計有些事情知道的比自己都清楚,便是說道:「奴酋努爾哈赤在進攻我大明遼東無望後,便是將目標轉向蒙古各個部落,努爾哈赤不斷派兵出擊蒙古的小部落,然後又用聯姻的方法來結交蒙古的科爾沁部落、扎魯特部落,而蒙古的林丹汗對於努爾哈赤的侵吞蠶食已是有所發覺,不斷動員蒙古的各個部落反擊女真叛軍,現在整個蒙古和女真叛軍之間已是形成僵持情況!」

    朱由校笑了笑,便是對著眾人說道:「各位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想來兵書也是讀過不少吧,此時應當如何做應該都是清楚吧!如今我大明缺的是時間,現在女真和蒙古打的越久,消耗的越多,對我大明越是有利,按照朕的看法,女真肯定會贏蒙古的!」

    崔景榮能夠做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上,自然軍事才能比之其他之人要高出許多,說起軍事問題自然是唱主角,便是說道:「皇上的意思,微臣明白,兵部也是就著這事指定了許多計策,不過問題是現在女真和蒙古都是防備著我大明,在二者看來,蒙古和女真都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真正的敵人其實便是我大明,特別是我大明自打皇上登基以來,百廢俱興,一片欣欣向榮的情形,女真和蒙古不可能不知道,現在看來雙方僵持不定,其實隨時也是有可能聯合起來以對抗我大明!」

    朱由校知道自己的那些本事,戰略上是個好手,說到戰術上,比之那些誇誇其談的書生文士也是高不到那去,畢竟這個軍事才能是需要天分的,很明顯,朱由校的天分不是這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