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古代盔甲之淺見 文 / 燕雲

    目下有些看多了西方中世紀電影的網友,大言古希臘士兵鐵盔全甲,甚至有全鐵甲之說的,本人頗不贊同。

    本人在古希臘史籍中找到的資料甚少,而且,古希臘歷史往往有大量神話色彩,且多為羅馬人編寫,因此本人以羅馬人為依據試論古希臘士兵盔甲。

    羅馬人是在戰勝了希臘人之後稱霸地中海的,其文化、建築、思想、服飾以及軍事裝備基本上沿襲了古希臘的衣缽並且有一定的進步,因此研究古羅馬士兵盔甲可以反映出古希臘士兵的盔甲技術狀況。

    古希臘和羅馬留下大量的雕塑和壁畫,如反映亞歷山大戰勝波斯王大流士的壁畫等,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裝甲情況,以奧古斯都大帝(凱撒的侄子)的雕塑為例,其裝甲情況是:頭盔(銅或鐵)、皮胸腹甲、肩甲、護腕、皮下擺、護脛、盾,特別指出的是,大腿和手臂是裸露的。

    著名的斯巴達克在最後一戰中是被羅馬人用短矛刺中後失去戰鬥力的,可見古羅馬裝甲的防護面積不足。

    奧古斯都大帝距古希臘時代至少五六百年,強大的羅馬尚且使用皮甲、銅劍,古希臘怎麼會出現全鐵裝甲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西方的電影中,古希臘軍隊都是使用皮甲的,而歐美導演對道具的要求就是盡量接近歷史事實,因此,建議大家看過《特洛伊》之後,再談希臘裝甲。

    事實上,之所以有網友認為古希臘裝甲強大,是受了歐洲中世紀騎士的裝甲影響的。

    可以說,自希臘羅馬以來,歐美都是極其重視步兵防護的,尤其以中世紀騎士為極端,一名騎士一旦落馬,甚至不能自己站起來。

    而中國似乎不同,雖然南北朝時期出現過「鐵浮圖」、金出現過「鐵騎衝鋒馬」(裝甲比西方騎士還好的一種重騎兵),但總的發展方向是向輕裝方向發展的,到了清代,甚至只剩下棉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呢?

    亞平寧、博羅奔尼撒的地形多山,城邦之間距離較近,人口少,軍隊少,以步兵方陣作戰為主,機動速度慢,這樣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加強步兵裝甲。歐洲的中世紀更是城邦林立,幾乎一個城堡就是一個國家,騎士就是基本的作戰力量。但是,騎士的裝備和培養經費較大,不可能大量使用,因此,一方面騎士數量極少,另一方面,騎士可以直接掠奪戰利品,國王也無權反對。因此,東征的十字軍實際上就是東征的強盜。

    中國則不同,幅員遼闊,即使歷史上的諸侯國也要比希臘羅馬國土大,而且各國大量蓄養馬匹,往往每次作戰均要實施長途機動,重裝部隊往往失掉戰機。以吳國伐楚之戰為例,吳軍在孫武統帥下,長途迂迴奔襲,直搗楚國首都郢,此戰機動上千公里,不是重裝部隊能夠支撐住的。

    蒙古軍西征,士兵採用生絲和七層皮甲防護,當時,蒙古軍俘虜大量宋、金、西遼、花剌子模工匠,已經具備生產鎧甲的能力。但是,蒙古人深刻的認識到,機動力才是騎兵作戰的第一戰鬥力,因此沒有採用。蒙古軍與俄羅斯之戰時,兩萬輕裝騎兵,戰勝八萬俄羅斯軍隊,而這時的歐洲軍隊已經進入騎士的全鐵裝甲時代。

    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支軍隊純屬怪胎,這就是秦軍。

    秦軍擁有殺傷力極大的強弩(150米距離穿透5毫米青銅),有長七米的長矛(與古希臘長矛等長),有長91厘米的長劍(800年後的羅馬人還用只有60厘米長的短劍),攻擊力極其強大。可是,這支軍隊的士兵竟然很少使用裝甲,而同時代的魏武卒卻是那個時代最好的重裝步兵,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秦沒有能力裝備鎧甲嗎?不是,當時的秦經過商鞅變法後,吞併巴蜀,建造鄭國渠,已經富甲天下,始皇陵也出土過鎧甲坑。

    當時的秦軍採用一種二十級晉爵制,以士兵斬獲首級數量定軍功。司馬遷曾記載秦人聞戰則喜,奔走相告。同時代的說客曾說:戰場上的秦軍常赤膊肉袒,左手提首級,右臂夾俘虜,呼號著追擊敵人。顯然,盔甲阻礙了秦軍士兵殺敵立功。

    事實也證明,輕裝的秦軍確實是那個時代最強的軍隊。

    火力、機動力、防護力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相互矛盾的,

    現代的坦克,就是很好的明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