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尾聲 文 / 燕雲

    楊飛去世時不過三十八歲,死的非常出人意料,不僅出乎文武群臣的意料,也出乎他自己的意料。因為非常突然,沒有定下繼承人。

    在楊飛遺體運抵長安後,眾臣立即為晉公世子的人選展開激烈的爭論,鍾繇等文臣堅持擁戴蔡琰所生的嫡子楊岳,莊燦等武將多主張擁戴長子楊嵩,許多鮮卑將領則擁戴慕容莫延所生的三子楊峰,慕容部聞訊翻越陰山,進逼雁門。馬超也趁機作亂,但被早有準備的莊燦剿滅。

    雍州刺史皇甫鸝、京兆太守賈衢、馮翊太守蘇則等徵調州郡兵,莊燦等則調集正兵,鮮卑將領出動長征健兒,三派力量在長安城中發生衝突,由於都監莊燦等掌握正兵軍權,順利擊敗另外兩派,控制了長安,並囚禁了鍾繇等人。

    慕容涉歸等鮮卑近衛趁亂裹脅慕容莫延和楊峰,經上郡逃往大草原,投奔慕容部。司馬懿則秘密保護蔡琰以及嫡子楊岳,楊飛的女兒楊萱和李應的兒子李雲,借用水師的力量,從水路逃往河內。司馬懿很快得到了并州刺史趙岑、河內太守徐陵、河東太守張既、雁門太守裴潛、代郡太守裴綰、上黨太守田豫、武威中郎將鮑出、討虜將軍徐晃等人的支持,駐紮在漢中的高順、高覽等也表示,應該嚴格遵照宗法制度,支持嫡子楊岳繼承晉公之位。

    雙方調集兵力在黃河兩岸,準備一戰,幸虧高見及時趕到,首先說服莊燦、原績等釋放了鍾繇、仲長統等人,各方一起在太華山進行會議,討論晉公的繼承人問題,由立場中立的高見派兵切斷上山的道路。經過激烈的爭論,雙方都難以說服對方,又鑒於慕容部鮮卑大軍即將南下,最終達成協議,以黃河為界,黃河以東的并州、司州屬楊嵩,駐節安邑;黃河以西的雍州、涼州屬楊岳,駐節長安。高順、高覽等率部從漢中撤出,與鍾繇等一起前往河東。

    太華山大會後,文武群臣將楊飛隆重安葬於扶風平樂觀,並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高見、徐晃等參加完葬禮後,立即揮師北上,擊敗了已經前進到平城的慕容鮮卑,而慕容莫延拒絕了高見的請求,帶著幼子楊峰,隨同族人一起撤回了草原。高見與彌且不真、楊芳等中立派,隨後長駐蒲阪、華陰,隔開兩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6年),曹操稱魏王,莊燦等聞訊亦擁戴楊岳為晉王,並追贈楊飛為武王。鍾繇、司馬懿等隨即擁戴楊嵩為晉王,追贈楊飛為文王,史稱東晉、西晉,均奉大漢正朔。建安十四年(公元208年),司馬懿、徐晃、高順等趁袁紹病逝,三子相爭的有利時機,傾巢出動,兵分兩路,起兵東征,一舉征服河北,遷於雒都。

    建安十六年(公元208年)大都督高見去世,平衡東晉、西晉的力量喪失。第二年夏,東晉、西晉在臨晉、蒲阪調集重兵對峙,東晉征西大都督司馬懿初戰不利,但成功說服閻行等為內應,在王城大戰中,擊敗莊燦為大將的西晉軍,隨即攻入長安,京兆尹董亮、安國將軍呼衍奴等保護楊嵩逃往五原,擁戴為匈奴單于,司馬懿派兵追擊,將士都不用心。東晉遷都於長安,史稱後晉。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3年),年僅十四歲的晉王楊岳讓位於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懿,司馬懿拜楊岳為山陽公。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0年),司馬懿稱帝,國號依然為晉,改年號為天命,拜楊岳為順義王,並徵召入朝。楊岳身邊的親信擔心入朝凶多吉少,楊干與楊飛的女婿李雲隨即帶領親信,保護楊萱和楊岳一起逃亡,前往大草原投奔拓拔鮮卑,得到拓拔部可汗拓拔力微和可敦宋范(字雍容,小字阿喻。宋建的女兒。)的歡迎和收留,自此楊岳、李雲、楊乾等效力於拓拔部,楊、李二姓世代為拓拔部貴人,多與拓拔氏通婚。

    三百五十年後,一位謙恭節素的皇帝來到楊飛墓前,拜祭這位遙遠的先祖,封、樹、修、祀後,追贈楊飛為惠仁文皇帝,其墓為揚陵。

    又五十年後,另外一位意氣昂揚的皇帝來到揚陵,封、樹、修、祀,追贈李應為仁帝,楊飛為義帝,改李應墓為興陵,揚陵為楊陵。

    一千年後,楊陵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業科技城,但是當地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楊陵的由來,更沒人知道城西的荒丘下埋葬的為何許人也了。

    三十年後,一位國家元首來到這裡,改楊陵為楊凌,沿用至今!正所謂:

    漫漫黃沙掩三國,一曲清歌雲飛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