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楊飛傳-自序 文 / 燕雲

    楊飛傳-自序

    作者:阿喻

    本來不想寫這篇東西,我一向很討厭書引言、緒言之類的東西,更加討厭請名人寫序來提高身價。我相信真正經典的好書應當是自信的、純潔的,沒有必要作更多的裝飾,更沒有必要去借助外力來鍍金。

    但是,由於我的朋友以及讀者,總是問我一個問題:你一個學習藝術,厭惡政治和戰爭的北大才女,怎麼會為一個近兩千年前的軍閥作傳?生活需要創新才有趣味,我實在厭煩不停地去回答同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我是一個懶人,討厭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所以才會在再版時,作這件自己討厭的事情,寫一篇自序。

    促使我去寫這個存在於遙遠年代的男人,源於07年的國慶。黃金週期間的首都,人太多,太嘈雜,似乎全中國的人都聚集到了這裡,坐在畫室裡的我實在難以靜下心來創作,只好選擇逃避。逃避場所就是我大學時同室的好友楊敏的老家山西永濟。記得在大學時的臥談會上,曉敏無數次向我們提起她那偉大的祖先,她們家鄉的五老峰原始森林,以及因那段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而聞名的永濟寺。國慶前又打電話邀請,既然你這樣熱心,可就別怪本姑娘不客氣啦,呵呵。

    遊覽五老峰時,曉敏執意要帶我去參觀她們楊家那龐大而又古老的祠堂群,楊家是山西的一個大族,太原、運城、永濟、大同等許多地方都有楊氏的祠堂,而且供奉的都是同一個人,楊飛。雖然在仔細看過史書後,我很懷疑裡面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楊飛後人。

    就是在那裡,我第一次見到了這個男子。作為藝術專業的學生,我在學習研究中國古代繪畫的過程中,早已經看厭了那些帝王將相的嘴臉,個個穿著華貴的禮服官袍,如同神?一樣高高在上,面容麻木,眼睛透過裊裊的煙霧,冷漠的俯視著芸芸眾生和自己的不肖子孫。

    我看到第一個與此不同的畫像就是楊飛,雖然前面照例豎立著他的謚號:先祖平仁文皇帝,但應當說從進入祠堂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被他那不同一般的容顏吸引了。頭戴綸巾,一襲青衣,背後是高聳入雲的雲峰,神情蕭瑟而落寞。眼睛裡面沒有那種祭祀畫慣有的高傲冷漠,而是透出一些寂寞、一些溫情,一些誠懇,一些憂鬱,還有,一點無辜。這那裡像軍閥,完全是一個不得志的書生啊!

    聽曉敏說,這是畫師對照楊飛畫的,和本人十分相似。我也以一個畫家的敏銳注意到了,這副畫和漢朝那略帶浪漫誇張的畫風不一樣,非常寫實,很接近現代的素描技法。

    在這裡看到一本難得的書《先公事略》,由楊飛的女兒楊萱講給兒子的故事彙編而成,詳細記載了楊飛許多不為人所知的一些故事。這本舊書讓我對楊飛有了進一步瞭解,瞭解了史書背後那個真實的、鮮活的楊飛,那個可能是中國古代帝王將相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因為夫妻感情不和而兩地分居的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堅決反對太監宦官制度的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堅決反對株連制度的人,等等等等。

    應當說,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其他中國古代精英們非常缺少的人文情懷,而這即使在現代中國政治界都是很缺乏的。每當我讀到他經常給官吏們說的那句話:如果統治者能夠把飲食男女,也就是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和婚姻**問題解決好,就是真正的聖君賢相良吏了,就總會在感動之餘,又感到一陣辛酸,因為,即使到兩千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溫飽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

    促使我去寫這本書的不是楊飛的歷史影響地位,而是他作為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人性。在這本書中我絕對不打算去寫他的什麼戰功,以及鉤心鬥角、陰謀詭計,而是去觀察和描寫他的愛情、友情、困惑、痛苦、歡樂,描寫他的朋友、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以及,我第一眼看到就感動了我的豬頭扳指。在本書中他不是一個軍閥,一個豪強,一個英雄,一個將領,而是一個父親,一個朋友,一個丈夫!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終於完工了,在這裡特別要感謝我的好友曉敏,如果沒有她這個楊飛後人的幫助,我是不可能看到那麼多稀有資料,聽到那麼多楊飛的逸聞趣事的。而本書的名字也是她取得,依我本意是要用《雲飛揚》或者《一個溫情的男人》這樣富有現代意義的名稱。但是曉敏堅持說,先祖為人簡明質樸,還是用《楊飛傳》更加合適。

    另外一個要感激的人,則恐怕不可能聽到我的謝意了,她就是楊萱,楊飛和蔡琰的女兒。在這裡必須承認,正是看到了她的書,才激發了我寫書的**,她那文雅的用詞,巧妙的佈局,淡雅的語氣,含蓄的語言,無不顯示著自己的才氣,令我羨慕,更令我嫉妒。我,堂堂北大才女,當然要和她一爭高下了。

    寫書的過程中,我似乎能時刻感覺到楊飛的存在,感覺到通過窗外點點的星光,他那略顯寂寞、憂鬱和無辜的眼神,在默默的注視著我。

    (呵呵,閒來無事,信筆塗鴉,也來惡搞一番。一會兒就要走了,這就算是告別的禮物吧,希望大家喜歡。哈哈^_^哈哈!當然必須說明,我不是女的,但,這篇東西卻是一個女同志促使我寫的,她不是曉敏,而是我的女友。)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