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墓邪

第1卷 第109章 寶印失竊(1) 文 / 犀利歌

    第109章寶印失竊(1)

    老族長略學過一些漢語,對張姓天師的話雖然未能全懂,卻仍舊還是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思忖再三後好像下定決心一般,說如果這樣的話,那他就帶著族人遷徙到別處好了。

    張姓天師搖了搖頭道:你還是沒有明白我的意思,一般的陰氣外洩隨著時間的延續總歸會歸於平靜,但我看這流宮籠罩在一片黑雲之下,似乎是經年累月不息之兆,想來必定是裡面有某件鎮邪驅鬼的寶物,將死在古墓中的冤魂遊鬼折磨得夠嗆,這才會激發出它們的怒氣,貽害到了你們的部落,除非將此惡咒破解,不然即便你們逃到天涯海角,仍舊是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圖瓦族長聽他說到這裡不免警覺起來,問他對這流宮究竟知道多少?

    張姓天師也不隱瞞,直說其實他知道裡面有件價值連城的寶貝,但並非如外界傳言的那樣是傳國玉璽,而是由玉璽崩落的一角製成的一枚古印——說它價值連城可能言過其實了,因為這個東西對於旁人來說或許不值一文,但在他們摸金一脈看來卻是個驅鬼辟邪的至寶,只不過他此行並沒有打它的主意,因為他之前已經金盆洗手,發誓永不會再踏入任何一個古墓了……

    老族長將信將疑地問:那到底要如何才能破解詛咒呢?

    張姓天師道:說來簡單做起來難——只要有人把那寶物從流宮中取出,這股陰氣自然就會散去了,不過有這本事的人實屬世間難找,恐怕在短時間內你們還要深受其害,看在你我投緣的份上,我不妨為你卜上一卦,看看這劫數究竟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老族長心想也好,可眼看著張姓天師沒有隨身攜帶有任何可以用於占卜的器具,不免心下起疑,卻見對方只在地上隨意折了三五根青草,隨即信手一撒,細長的綠葉便在空中飄轉了幾下後重又落回到了地面……

    圖瓦族長早些年也算是見過些世面,不過這還是頭一次見有人竟然用青草來占卜,心裡琢磨著若是樹葉還有陰陽正反之分,這青草的葉子兩面哪有什麼區別,怎麼可能據此進行占卜呢?可轉眼他就發現了其中的玄妙之處,原來葉片沿著中軸的脈絡略微向一面彎曲,這麼小的角度如果不認真看的話一般人是根本分辨不出的,如此說來,眼前這位天師並非是欺世盜名之輩,反而著實有些本事呢!

    族長正這樣想的時候忽然見張姓天師眉頭緊鎖起來,兀自伸出食指在每片草葉上一一拂過,最終才好像確定了占卜的結果,歎了口氣後對族長搖了搖頭。

    圖瓦族長見他這幅表情心下已經涼了半截,不過還是追問他到底有沒有救?

    「按照大衍之數的卦象來看也並非是個死局,自此之後大概數十年內會有兩個能人做出嘗試,不過成功與否就未可得知了——這古墓內的佈局如此玄妙,要想將寶物取出不僅要借助勇氣和智謀,還需好運相伴左右,兩者缺一不可,卻仍舊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正是所謂的『吉凶生於動作之始,成敗在乎決斷之中』,此中的諸多隱情實乃天數,不可輕易洩露,要說起來萬事盡在天道周始、循環往復,我等俗人能做的也就只是管中窺豹、坐井觀天而已,凡此種種,不說也罷……」

    圖瓦族長對張姓天師的這番話則是全然不懂了,不過聽他的意思這其中似乎還有不能洩露的天機,再三懇求他據實相告卻終被拒絕後,只好將他的話一字一句的銘記於心,只希望日後自己或者後人能夠參悟其中的玄妙,借此破解困擾本族數百年之久的這個詛咒……

    張姓天師臨走的時候忽然問老族長可聽說過四柄蒙古短刀的事?

    老族長告訴他,自先輩倒是流傳下來了這麼一種說法,在族內也算得上是婦孺皆知的典故了,說的就是當年擴廓帖木兒將軍營建流宮的時候曾經在裡面留下了四將九尉作為守衛,而四將的佩刀上記錄了流宮的地圖,不知因何流落到了外面,因此這幾百年來才會有人借助短刀上記錄的信息循跡而來,不過大多數都是有去無回,僅是在我當族長的這些年裡就曾先後為六個盜墓的收過屍體了。想來他們當中如果有一個成功的,或許我們的部族就不用在此受苦了,不知道在老夫有生之年是否還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了——對了,您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

    張姓天師立刻搖了搖頭,說:如果單是依靠四把短刀找到這裡未免過於麻煩,我另有更加容易的辦法。之所以忽然想到這點是覺得這古墓中的陰氣似乎與這四柄短刀存在某種聯繫,你以後若是有機會見到這些短刀的話,務必將其收起藏好,不要再讓他落入旁人之手了,免得害了那些本事不大的同行再來送命……

    圖瓦族長自然是滿口答應,待到張姓天師離開之後這才在自己的箱底翻出了兩把短刀,琢磨著如果一切都依照那個姓張的話而將它們收藏起來的話,哪裡還會有人來此地嘗試從北海流宮中取出寶物呢,雖然對害人性命這事有些於心不忍,但為了整個族群的延續也就只能自私一點了。於是他便命令族內的一個小伙子帶著它們去一趟中國,將其轉賣給了東北的古董販子,只希望有朝一日四把蒙古短刀能夠重又聚首,指引著如同那位張姓天師一樣具有真本事的人前來北海一破詛咒……

    百餘年前的那個圖瓦老族長派一個族人跑到了中國的東三省境內,將兩把記錄流宮信息的蒙古短刀賣給了古董販子,其後隨著時光的流轉和朝代的更迭,短刀也幾經輾轉,直到最近才終於到了曹沝的手上。

    曹沝原本年事已高,不想再以身涉險地幹這種點燈摸金的買賣,但發丘印的誘惑實在太大,對於任何一個資深的手藝人來說都是無從抵擋的,於是便下定了決心,立時北上多方打聽起另外兩把短刀的下落。

    然而幾個月下來卻沒有任何收穫,就在他猶豫著是不是要放棄的時候,被他安插在潘家園的眼線回報說有個叫正南的老闆從老蒙古的手上收來了個東西,應該就是他一直要找的短刀了。

    與得到短刀的下落比起來,曹沝在聽到正南這個名字時更為震驚。

    據他所說,當年他和正南的父親正衡是誓同生死的結拜兄弟,只不過後來因戰亂而分開,解放後倒是通過幾封書信,到了文革的時候正衡因為身為「封建主義牛鬼蛇神的餘孽」而飽受衝擊,在一次次的批鬥中終被拖垮了身體,剛熬到平反就再也無力支撐下去,撇下還在牙牙學語的正南撒手而去了……

    曹沝說正衡在臨終前曾寫信將正南托付給他,可當時大陸剛剛開始撥亂反正,與香港的交流還在起步階段,曹沝在收到信後倒是立刻準備北上,卻被繁瑣的手續拖延了幾個月的時間,待到他終於找到了正衡信中留給他的位於北京的地址時,正南母子兩個早就已經不知去向,雖是百般找尋,最終仍舊杳無音信。

    而他這次本為探尋蒙古短刀而來,卻不想機緣巧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這不能不說是上天的巧妙安排。曹沝是個極度推崇命理的人,他總是覺得蒙古短刀將他和正南聯繫起來必定代表著什麼,進行一番深思熟慮後,這才有了兩個人那次古董店的相遇以及再往後的北海之行時所共同經歷的諸多遭遇……

    正南也覺得這有些太過巧合了,整件事經由蒙古短刀而起,而在大家通過一番命懸一線的冒險後,竟在圖瓦部落裡得知了最初將他們聚攏在一起的短刀的來歷,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所有人都被攥在一隻無形的手中的絲線牽引著,一舉一動都如同木偶一樣任人擺佈。

    再說那個張姓天師看樣子的確是個行內的高手,不僅通曉發丘摸金一脈的尋龍點穴之術,似乎還對陰陽易理極其在行,如果沒猜錯的話,他所用的占卜方法應該是源自蓍草占卜之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