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誰與爭鋒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釋門由來 文 / 這西瓜真大

    距離大楚極西數萬里處,有一片廣大無比的疆域,名為娑婆大陸。這一處風土人情與大楚迥然不同,在這片疆域上大大小小共有數百個國家,這些國家之中並無其他宗教,所有人都信奉的乃是一個宗教,名為梵教,而在中土,這梵教則被稱做釋門。

    距今大約兩萬年前,娑婆大陸之上的國家比今日還多,這些國家之間連年征戰,戰火連綿不絕,人民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當時的娑婆大陸諸國之中,宗教奇多,人民信奉各式各樣的神靈,諸如雷神,風神,雨神,火神等等不一而足,生活極度的艱難困苦導致了人的信仰迷茫而混亂,自身無力改變生存現狀,因此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神靈身上,娑婆大陸上各種神明數以萬計,其中不乏邪神惡靈。

    有一日,娑婆大陸中央一個叫做善蘭國的王國的王宮之中,身懷六甲的王后悉多在花園之中遊玩,忽有天神,異獸下降,對王后下拜,並獻上七寶雲床,請王后在樹下歇息。王后驚異莫名,不敢違拗天神要求,便側身臥於七寶雲床上。待得王后臥在了七寶雲床上之後不久,便有陣陣樂聲入耳,有天降花雨繽紛而落,王后覺得心中平安清靜,喜樂無限,隨即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產下一子。

    這個孩子產下之時,天地六動,娑婆大陸上的無數鬼神紛紛顯化前來朝拜,天空中有甘露化為細雨落下沐浴眾生,地上出現無數金色蓮花。悉多王后目瞪口呆下見花園之中出現了一座十二品七色蓮台,娑婆大陸鬼神之中最強大的兩位抬起七寶雲床,將王后和小王子送上了蓮台。

    蓮台之上,那小王子掙開王后懷抱,在蓮台之上周行七步,開口道:「我於無量眾生之中,最尊最聖,居於天外之天,無量梵國,為梵國之主,此為我之最後一劫,當度眾生,共享極樂。」

    王子出生時的種種神異,很快便傳遍了善蘭國,國王很高興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孩子,便延請了諸多有大學問的老師教授王子,這王子十六歲時出外打獵,路遇六牙白象,為娑婆大陸異獸之王,居然也甘心做了王子的坐騎。

    十八歲時,王子成婚,兩年後有一子,也就在王子妃產子之後,王子道:「我於人世之責已盡,當出家苦行,度盡眾生。」第二日,這王子便在王宮中消失無蹤。

    從此之後,善蘭國少了一位王子,娑婆大陸上卻多了一個苦行修士。苦行修士穿著最普通的衣服,吃最差的食物,足跡在二十年中踏遍了娑婆大陸所有的地域,凡他到處,必傳播種種妙法,無論富貴貧賤,無論飛禽走獸,人類鬼神,有教無類。二十年中,他聚集起了一個數量龐大的修士團,最後,他率領修士團回到善蘭國,立教梵教,自稱無量梵主,改國號為梵,稱為梵國。

    這第一代的無量梵主壽至八百歲,於降生之日入滅,入滅之時,數萬鬼神相互,人民可見鬼神簇擁無量梵主登天而去,自此梵教成為娑婆大陸第一大教,萬年延續之中歷代梵教之主都是天才橫溢之士,梵教壯大無比,娑婆大陸之人有九成以上是梵教信徒。

    那第一代的無量梵主留下大日光明過去未來經五千四百卷,是為梵教立教之根本,八千年前,梵教十四代教主座下二弟子東遊中土傳教,創建中土釋門。

    一開始,釋門在中土傳教舉步維艱,只因中土百姓信仰玄門日久,對這外來的教派根本就不相信,而且釋門的戒律嚴苛之極,既不可殺有情眾生,又不可娶妻生子,這樣的教義讓百姓實在無法接受。

    釋門初入中土時,玄門修士也對這外來的教派十分輕視,認為釋門不許娶妻乃是違背了天理人倫,當時就有一位玄門宗師批評釋門道:「這些外來修士裝模作樣,不許殺有情眾生,卻可吃瓜果蔬菜,難道花草樹木沒有靈性麼?不娶妻生子,那麼人倫血脈如何延續?若是世間百姓都去信了這教派,豈不是多少年後,人類便絕種了麼,簡直可笑!」

    甚至當時大楚,大秦,大魏三大國的天子都曾下令禁止釋門在中土傳教,給出的理由也就是「蠱惑人心,違背人倫」八個字。

    面對如此情況,那位中土釋門的創建者卻實在是以為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立刻改變了策略,其時正值大楚,大秦,大魏三大國之間相互征戰不休,普通百姓深受其害,釋門便一邊對玄門修士的挑釁極力容忍,一邊卻派出苦行團深入到百姓之中,全力救助百姓,當時的玄門修士大多顧著在洞府中自家修煉參悟,有那入世的,也都是各國宗師門閥的供奉,終日養尊處優,哪裡會去管百姓的疾苦?

    這兩相比較之下,百姓們便扭轉了對釋門的看法,那些苦行修士一邊救助百姓,一邊宣揚教義,大力宣稱今世受苦只要信奉無量梵主,來世便能享受福報,甚至可以進入天外天無量梵國淨土,享受無邊極樂,這一下更是讓百姓覺得方便,因為玄門修士不講來生,全靠自家修煉,沒有什麼來世福報一說,相比之下,反倒是這釋門的教義更加能讓人接受,原來今生受的苦都是前世種的因,只要今生相信了釋門,供奉無量梵主,便能脫離因果,來生享受幸福生活。

    這釋門中人不但從基礎上佔了優勢,更是派出了最精英的門人走起了上層路線,中土釋門第一代教主便親自到楚,秦,魏三國京城宣示妙法,當時玄門中的大宗師都在洞天福地修煉,在三國京城的玄門修士撐死了就是個傳奇巔峰的境界,可這位釋門教主乃是領域巔峰的大宗師,一比之下,登時高下立判。

    當時三國之中,大楚國勢力最弱,但當代大楚皇帝卻是頭腦最為靈活,大楚皇帝見了這釋門教主的大神通,立即放下了身段,請這位教主為大楚宗室和武百官講經,那釋門教主見有了機會,也顧不得梵教原本的戒律,反正大楚沒一個通梵的,他便將梵經典翻譯的面目全非,只要是能迎合皇帝和官員的需要,哪裡去管其他?

    梵教戒律中不是說要四大皆空,要精進修行,要拋棄一切外物麼?釋門教主便解釋說既然這外物是空,那麼拋棄也行不拋棄也行,如果是刻意拋棄,只是領悟了表象皮毛,要能在諸般外物迷惑中保持一顆本心,才是境界呀!這一解釋,大楚君臣連連點頭,自然,像他們這樣的傑出之士,必然是有境界的,那外物麼,就讓它繼續迷惑自己吧,時時的錘煉,才能更好的修行呀!

    至於梵門修士不能娶妻生子,這一條戒律更是被釋門教主改成了只適用於真正受了戒的弟子,他在釋門中更設立了諸般在家居士,信眾,供養人,護法的身份,足以讓那些捨不得榮華富貴溫香軟玉又惦記著釋門諸般神通的人們滿意。

    為了更快更好的擴張釋門的力量,他甚至說『放下屠刀,立地成尊』只要虔誠信仰無量梵主,哪怕你殺人放火姦淫擄掠,哪怕你做盡了惡事,都能受到釋門的庇護。更是鼓吹所謂的開悟之說,號稱人人都能成尊成聖,這種種改良拋了出去,一時之間從者如雲,在大楚皇帝的支持下,很快釋門就在中土立穩了腳跟。

    有了龐大的信眾基數,就有了巨大的潛勢力,經過中土釋門三代教主的經營,釋門已穩穩成為了玄門之外第二大勢力,到了五千年前,釋門經過了一次殘酷的滅法之禍後,第五代教主更是超越前代。

    這第五代教主本身乃是中土人士,自幼便信仰釋門,但是這位卻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非常善於解釋釋門經典,他師從當時釋門的著名大師,卻在十一歲時就在經辯駁上勝過了自己的老師,看到老師被自己辯駁得無言以對,這位五代教主仰天大笑,從此雲遊天下掛單各處禪院,二十三歲便以領域巔峰的境界和淵博如海的學問受梵國總教任命為中土釋門教主。

    這位五代教主一改前代釋門不善經營只善空談的作風,利用出家人不必交稅這一點大肆擴張徒弟,在他做教主時期,釋門禪院名下的所謂香火地竟高達大楚所有田地的三成!有這麼多的地,就有了相對應的佃戶,這些佃戶耕種的都是釋門的田地,那還不成了釋門的信徒?

    田地不用交稅,出產的糧食除了養活釋門修士之外更能積攢無數財富,遇到災荒時還能用來開倉放糧收買人心,而且這位五代教主廣收門徒的氣魄比前代更要大的多,前代教主好歹還要有些修煉資質的才收歸門下,這一位則是根本不管你有沒有修煉的潛質,只要剃個光頭就行,入得門來只要忠心,自然會給你開光灌頂。不能開光灌頂的也會傳授一身世俗中的高強武藝,組成了所謂苦行軍團,成為護衛釋門的一股力量。

    莫要小看了釋門那世俗的苦行軍團,就是這苦行軍團,在楚,秦,魏三國延續了無數年的戰爭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成為了釋門和三國交涉的重要砝碼,有了這一支軍事力量的存在,釋門在中土的力量才真正的舉足輕重,漸漸威脅到了玄門的地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