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游劍蠻巫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一章 寒秋 文 / 斷空

.    易鋒寒走在蕭城郊外的時候,已經是落葉滿地、飄紅灑金的初秋時分,一路上,辛苦耕耘了一年的農民們滿心歡喜的忙著收割稻穀,到處都是繁忙勞碌的景象,將易鋒寒心頭的憤怒和鬱悶沖淡了不少,從外國購置糧食餬口終非善策,倘若今年渭州各地的農產均如自己眼前所見,此番涉及渭州全境的饑荒便可迎刃而解了!

    是不是該學父親急流勇退、就此揚帆遠去呢?心情逐漸緩和下來的易鋒寒不由得心灰意冷、萌生去意,後夷的四大千戶侯表面上割地封侯、世代榮華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哪一個不是如履薄冰?後夷朝廷終究是看不得四大千戶侯坐大的,這也本是正理,君弱臣強,那是亡國之道,中央削弱地方的確無可厚非,可是落在自己身上,誰又願意成為犧牲品?更何況如果是採取溫和的削權措施也就罷了,商山君為了打擊自己,竟然放任赤老虢之流縱兵成匪、掠殺無辜百姓和自己的親兵,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難道老百姓剛剛熬過饑荒,便要因為自己再遇兵災?易鋒寒望著遠方一群群臉上洋溢著質樸笑意的農夫農婦,心頭沉甸甸的提不起一絲逐鹿河山、改天換日的豪情壯志,這些人想必是看到了以後吃飽穿暖的好日子了吧?老百姓的需求也就如此簡單,衣食溫飽、安居樂業,便沒有更多的奢望,難道自己要親手毀掉他們的希望?剛剛經歷了青倭入侵,便馬不停蹄的平分明、剿隆北,後夷國力已經嚴重透支,就此休養生息,才是百姓之福啊!想到這裡,易鋒寒只覺嘴巴一陣發苦,暗自後悔自己回到渭州,是啊!回來幹什麼呢?留在神州,沒有權勢但是卻有朋友,忘掉仇恨便是嶄新的開始!可是自己偏偏選擇了回來,選擇挑起守護故鄉和族人的重擔,選擇了積權積富以圖後舉,嘿,真是年少輕狂啊!讀了幾年書,自以為學富五車、才華橫溢,被別人稱讚了幾句天才,就當自己可以轉動這個世界了麼?以為位高權重的皇帝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規劃未來麼?以為人心可以從單方出發一廂情願的任意揣測麼?以為天下形勢會因為自己的期盼而順利的發展麼?自到渭州開始,一步一變,前變未止,後變又生,弄得自己以前的如意算盤盡數落空,每日裡不停的見招拆招,不敢有絲毫懈怠,沒有半分掌控全局、運籌帷幄的瀟灑自如,到了如今更是進退失踞,怎麼做都是錯!

    只要隆北起義軍被滅,後夷的內患便算是清除完畢,到時候以商山君的胸懷抱負,要麼全力鼓勵耕戰,入侵神州,做個開疆闢土、提高後夷發展潛力的一代霸主,要麼鞏固國內局勢,削弱地方勢力,做個足以令後世長治久安的明君。

    隨便哪一種選擇,對於現存的渭州三大千戶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攘外必先安內,入侵神州不僅僅是機會,也是挑戰,後夷比起虞國,就像鼠兔之於大象,無論資源、人口還是文化,都是天差地別,即便是虞國積弱多年的現在,要想取勝,必須要有一往無前、有死無退的決心,如果心存僥倖,想著勝進敗退,想著自己身後還有故鄉可以依靠,這場仗不打便已經輸了,要想入主神州,除了皇帝必須擁有咬牙死撐、全軍覆沒也決不後退的覺悟,貴族、大臣和百姓也必須有,而要保證上下一心,要想遠征軍在任何不利的情況下都能繼續前進,國家就只需要也只能有一個聲音,否則萬一戰況艱難甚至失敗,必然貴胄切齒、民怨沸騰,以四大千戶侯為首的權貴們就會聯合起來反對皇帝甚至有可能推翻皇帝,所以商山君要想出兵海外,必然會削弱千戶侯的影響力,就算不把三大千戶的采邑沒收,這兵權、財權是不能給他們留下的,問題是沒有了軍事力量和經濟基礎的諸侯,還算諸侯嗎?

    至於第二種選擇,就更是中央朝廷與地方諸侯近身白刃的血戰,完全可以用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來形容,現在後夷的千戶侯,可以自行封官、自行制定稅率、自行組建金庫、自行招募訓練私兵,在自己的采邑內手握人事、財政、軍事大權,四大采邑內的人只知有千戶而不知皇帝,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土皇帝,中央強大的時候尚可壓制他們,一旦中央勢弱,比如如今的大饑荒,中央的賑災能力明顯就不如易水郡,那麼勢力強大的千戶侯乘機謀朝篡位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想國家長久的穩定,就不能給地方勢力任何發展壯大和趁勢崛起的機會,第一就是要剝奪他們的官員任免權,所謂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學武無非就是為了博取功名,千戶侯不能封官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辦法籠絡和挽留人才,第二就是剝奪他們調整稅率和私設金庫的權力,稅率這個東西關係到千家萬戶,如果地方的稅率低於中央,那就能夠收買人心,因為老百姓會感念千戶侯的恩德,多數人都會如此想,看吧,還是我們的主子照顧我們,你看看中央治下的老百姓好倒霉哦,每年多交那麼多錢!如果地方的稅率高於中央,就意味著千戶侯聚斂財富的速度高於中央,一朝因緣際會,國家發不起軍餉的時候,地方勢力卻能大肆招兵買馬,是什麼概念?取消地方金庫,則是直接斷去千戶侯發展壯大的經濟基礎,再富有的個人,也不可能跟政府比富,很難想像一個所謂富可敵國的人手底下養著幾萬甚至幾十萬不事生產的人還能笑得出來說自己不差錢的,也很難想像老闆發不出工資卻有一大幫人死心塌地的跟隨,就拿易鋒寒與司空照等人的關係來說,如果忍饑挨餓跟著易鋒寒,以司空照等人的忠誠,他們是絕無二心的,甚至他們的兒女都不會有任何怨言,可是他們的孫子呢?重孫呢?雙方感情淡了,又沒有錢,大家還是各走各路吧,人總是要活下去的,家臣的子孫不願意陪你一起挨餓,這個已經不是他們有沒有道德的問題,而是身為主公的你提這個要求就很不道德。走了這一步,其實兵權削不削都無所謂了,只要你不是立馬造反,隔個十年八年的,你自己都知道遣散軍隊,因為你自己都吃不起飯了,還能養一大幫子閒人?如果打算傭兵屯田,土地呢?采邑內的土地只有很少部分是千戶侯的私產,其餘的都在地主或者自耕農手中,買田置業、留傳後人是農耕國家的常識,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當賣祖產的敗家子?足以使得大軍自給自足的大量田地在正常情況是有錢都買不到的,難道去搶?先不說這樣做得罪人太多,失去民心,官字本就兩張口,一個朝廷重臣真要搶奪些許民產,一般來說上上下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事主告狀都找不到衙門,可是如果涉及政爭,栽你一個枉顧皇恩、擾民亂政、不遵王法的罪名算是輕的,再動點手腳,加上個製造民變的重罪,抄家滅族的時候也別喊冤枉,這根本不是憑什麼別人做的你做不得的事兒,犯法的事情不是不能做,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不分背景跑去做的。再說了,商山君真要再狠點,一步到位連兵權一起剝奪了也不是不可能,說到底,萬事總有變數,一個現在沒有意義的規定,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一天變得事關重大?制定國策要考慮的是一萬,要杜絕的就是萬一。

    商山君還沒有動手,甚至連動手的跡象都沒有顯現出來,可是易鋒寒卻毫不懷疑他在國內安定之後會拿諸位千戶侯開刀,問題只在於下手的時間和程度,現在只能將心比心、換了自己在商山君的位置上去揣度,卻是越想越心寒。站在易鋒寒的角度看,如果商山君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君主就好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就不會在短時間內激化,自己不用面臨兩難的選擇,可惜商山君不是!

    時不我待,如果不盡快設法自保,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易鋒寒不是一個人,他有龐大的家族、眾多的家臣舊部,如果商山君要削藩,易鋒寒退一步也許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可是就意味著家族和家臣舊部的未來也隨著自己的退讓而斷送,如果不接易水千戶這個擔子,易鋒寒倒是可以對此置之不理,現在卻是騎虎難下了,每一個世襲侯爵的背後,都是一個家族數代甚至數十代苦心經營的結果,削藩的念頭肯定保存在每一代君主的心中,能夠把爵位流傳下來意味著這些家族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到自己這一代終結或者說走向衰敗?即使是沒有在易水之畔長大,易鋒寒也從未忘記過自己是易水易家的人!名門望族的子弟可以從家族獲取很多普通百姓無法獲取的東西,比如地位、比如人脈、比如金錢、比如受教育乃至接受舉薦為官的機會,但是反過來,他們對於家族也有更大的責任,自己擁有的這些好東西,要想辦法留給自己的子孫,從這點上來看,貴族、世家的確是國家不分、家國一體的一個群體,沒有了國,他們的家就失去了延續的基礎,沒有了家,這樣的國還有什麼捍衛的意義?所以易鋒寒不介意個人為了國家的興盛束手待斃,卻絕不能容忍家族走向衰敗甚至滅亡。更何況,從與商山君的交往過程中,易鋒寒依稀聽到了他劍指神州的野心,如果是這樣,憑易鋒寒的聲望、武功,就算他肯隱退還家、安度殘生都不可能,可是如果自己率領忠心的族人和部下血濺神州、馬革裹屍,回到家來發現自己的家族由盛而衰,情何以堪?為國征戰在易鋒寒看來,本就是易水易家的義務,但是為了國家傾盡所有卻落得門牆破敗,這就不是易鋒寒可以接受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易鋒寒在得知赤老虢襲擊易家軍、掠殺隴川百姓之後,立即決定與隆北起義軍合作的原因,不僅僅是對於後夷這個朝廷、商山君這個君主的失望,還有保全易水易家的考量,能夠下這種殺手,也就是說商山君是做好了與自己撕破臉不死不休的準備了,又或者說這一招暗示著商山君自己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手段過於激烈、三大千戶絕難接受,所以乾脆先下手為強。廟堂之上的紛爭,一般來說再怎麼激烈,凡事都有一線餘地,君臣、臣臣之間,只要不是一方徹底垮掉,總有再次相見之日,風水輪流轉,山水有相逢,與一個免不了瓜葛的人結下死仇大無必要,但是既然做絕了,也就是說對方沒有考慮過雙方協調矛盾的可能,甚至連緩和矛盾都沒有考慮過,那是一定要指對方於死地的,君不君,則臣不臣,商山君下了狠心,易鋒寒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了。

    在步入易水郡之前,藉著目睹堂弟身陷重圍自己卻只能見死不救的鬱悶、藉著隴川無數無辜百姓慘死官軍刀下的激憤,自保求存、推翻後夷的念頭充斥在易鋒寒心中,滿心以為自己心志堅定、殺伐果斷,一經決定,便再無變計的可能,事實上,目前的形勢也不容他改變主意,造反這種事,一不做、二不休,沒有後悔藥吃的。

    可是望著自己采邑內一臉幸福的百姓,易鋒寒的心宛如刀絞一般疼痛難忍,他是渭州易水千戶之子,即便是遠離自己的采邑,甚至根本沒有想過會回到故土,易昌自幼灌輸給易鋒寒的教育依然是仁德愛民、以民為先,待到年事稍長進入琅環仙府,作為蜀州最富盛名的官方學府,再怎麼講究學術自由,琅環仙府教育的主流思想仍然不離治國之道,加上交往的同學至交中,不說元世盛這種皇族,就連易天行、古夢崖、言九天等人也喜歡清談國是,對於易鋒寒的影響可謂深遠,為了一己之私或者說自己小集團的利益置萬千無辜黎民於水火之中,對於易鋒寒的道德觀是一種難以忍受的衝擊,易水易家傳統中陰柔退讓的種子不禁悄然萌發。

    留下來為族人和部下謀取利益!抽身遠逸獨善其身再也不管這渭州朝廷的骯髒事兒!兩種念頭在易鋒寒腦海中不斷交擊,一會兒前者佔據上風,一會兒後者佔了優勢,卻總是形不成一個定局。

    「千戶!」

    易鋒寒心中諸般雜念正在交戰,突然聽到有人招呼自己,心頭一凜,這才醒覺自己心亂如麻,竟然失去了一個武者應有的警覺,就連有人靠近都不知道。

    易鋒寒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心境,抬頭望去,只見易嘗、宇文華顏雙騎並列,揚起一路煙塵,疾馳而來,心中更是不安,宇文華顏深謀遠慮、處變不驚,能夠讓他如此驚風火燎的趕來,必定是出了極大的麻煩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