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二章 風起瀟湘 第五九節 行船江上 一 文 / 清宵好夢

    王動一行,三人,搭的是漕幫的船,漕幫得到了消息,嚴幫主在武昌府,正好王動要過去,董舵主看著王動在巴陵縣裡只手**,以前沒怎麼和王動交往過,正想著要多些機會親近親近,既然有那麼多生意大家要細談,有的事也要幫主才能拍板,董標二話沒說,陪著王動往武昌而去。

    新中國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大搞圍湖造田,使得洞庭洞面積大大縮小,王動這會可不一樣,正在感歎八百里洞庭,浩浩湯湯。站在船頭,湖風呼呼過耳,還是蠻冷的。船起巴陵自洞庭口入江,順流而下直指武昌。

    王動玩過三峽,內河上坐船的經歷,僅此而已。大學時有個高中同學就讀於中南財經大學,幾次約他一起坐船回老家,但總是沒能成行,沒想到異世,他倒還了這個心願,此時的長江水還青色的,遠遠還能看到些不知名的動物出水面,一問漁家,回,**。王動也不知這些是什麼東西,他倒蠻希望能看到白暨豚的,於是連比劃帶畫圖,漁家還是那兩字,**,剛才那些是白暨豚?不對呀,沒有背鰭呀。天色將晚,船走的很慢,才過臨湘,就入了武昌府境內,此時,一邊是荊州一邊是武昌。

    結果江上感到冷的時候,董標喊他進來喝酒,王動還是有些疑問,結果一問董標,董標洞庭湖的主子呀,果然厲害,王動一說,董標馬上回他,**其實有兩種,一種全身青色范白色,一種背青肚白,背上有鰭,也就是王動所謂的白暨豚,另一種是什麼呢,王動不大清楚。(江豚,與白暨豚是近親。)

    前些日子在巴陵城,喝的是低度的甜米酒,張浩過來時,帶了些高度酒過來,主要是想讓王動表揚他一下,這些天出成績了。不多,六個瓷罈子,這瓷罈子,還真是高記窯場私窯出的,依著王動的吩咐蒸餾的時間分了長短,加了些香料,果然出來的東西不一樣了。六個罈子,王動這會帶了三壇出來,船上開了一壇,剛開了封口,酒香就出來了。三個行船九個嗜酒,水上風冷濕氣重,離了酒是不行的。最後反應過來的倒不是董標,而是那個楊剛,

    此人乃落弟書生,苦於生計,本是常德府人,長在水邊上的,祖上也是吃船飯的,後因元明之交,陳朱的水戰,祖上矢志上岸,於是便有了後人楊剛這個書生,楊剛沒考到功名,在家也是教書,結果漁家子弟讀書的不多,主要全是窮人,他還真就沒一生計。一次漕船子弟與鄉村地方衝突,爭到官府,漕幫苦於無人識文斷字,被地主構陷,居然打輸了官司,後傳到楊剛耳中,他此時結交的都是窮苦的漕幫漁民,於是他就重新寫了狀子,差人送去武昌府的布政司衙門,結果此案發回重審,結果漕幫勝了那場官司,這事由常德分舵傳到了洞庭湖舵,董標就過來看了下楊標,董標是個武人,知道的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送錢,結果這個楊剛幾下一折騰錢花光了,董標送了一兩次,後來一想算了,收在身邊吧,自己身邊少個識文斷字的人,於是就把楊剛帶在了身邊,結果沒多長時間,楊剛還真顯示出一個有文化人的本色了,把漕幫洞庭湖舵的帳打理的清清楚楚,慢慢的成了董標的心腹。

    楊剛的酒,是當老師時被那些漁民練出來的,漁民沒錢,有點錢的時候,就會買些酒,酒對他們來說是好東西,好東西當然要與尊敬的人一起享用,自家孩子的老師,當然是首選。

    「好酒香!」

    楊剛一聲贊,大家都注意到了。

    「這是何酒,莫不是長沙府的酒精」

    nnd,這酒的精華,酒精一說,已經在長沙府四周傳開了。

    「否,非若是也,此乃三湘商行新出之白沙液。」

    「白沙液,不曾聽過。」

    「如此濃列的酒氣,想來是和那酒精一個路子的」董標是喝過瀟湘記的高度酒的,不多,只一次,嚴幫主年前坐船從長沙府到武昌,他在巴陵迎幫主,一起吃飯,嚴幫主開了壇王動送的高度酒,那時還沒名字,大家都當酒精叫著。

    「王某久聞長沙沙水水無沙,乃制酒沖茶之良品,昔人曾言「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長沙出好水,後尋訪古泉,始知廢了多年,但泉眼仍在,後使人淘井復得古泉,泉水依舊清冽甘美,遂以之釀酒,芳香甘醇,不只是酒,長沙府瀟湘記沏茶亦是用那古泉,往來客官多有讚譽。」

    「靜之此功澤被後人」楊剛是知道那白沙井的,長沙沙水水無沙就是指那井裡的水,王動說的詩是杜甫的,誇的也是那泉水釀製的酒。

    「呵呵,無須布澤後世,解了我的酒蟲先。」還是董標實在。楊剛贊王動重淘了泉,做了善事,董標則不理會。

    結果那酒一入肚,董標大呼過癮,接下來的場景,王動就很熟悉了,一般都是先說好酒,試了後就是大呼過癮,然後就是連乾三杯,接下來開始胡言亂語。不過今日這罈酒,王動只喝了一碗,楊剛也是一碗,但他一碗就呼去了,此人倒是好,酒多了睡覺。誰知那董標卻是越喝臉越紅,居然還是談笑自如,這讓王動有點吃驚,後來還是劉秀珠點破了,董標一身好武功,壯實的身材,別人看了都以為他練的是外家功夫,其實他內家高手。憑著以前與洞庭湖周圍六個舵主奪洞庭湖分舵主一席,在水底一天一夜,靠的就是內家閉氣。劉秀珠在君山島上就看出董標是個高手,只不過沒想到內力還可以用在喝酒上。

    船上吃的倒沒什麼特別,湖水煮湖魚,只是那漁娘的手藝差了些,其實不差的,只是王動的嘴難對付。王動一時興起,直接跑去了後艙廚房,擼起袖子準備自己動手,這下把那些個漁民嚇了一大跳,這在大明朝是絕跡看不到的。君子遠鮑廚,雖然王大掌櫃執掌的是大明最大的聯號酒樓,不過楊先生也說了,王大掌櫃滿腹經綸,一肚子的綿繡文章。結果弄的王動不好意思了,只的動嘴。其實這倒菜很簡單,王動在蘇北扶貧的時候吃過的,活魚鍋貼,稀麵糊貼在煮魚的鍋邊上,煮魚時把魚湯淋到麵餅上,魚熟那鍋貼也烤好,鍋貼一邊承魚湯鮮美,另一邊鬆脆可口。王動調好那魚湯,那鍋貼更是入味,一大盤上桌時,色香俱全,個個饞蟲大拱。

    「久聞大掌櫃文才高絕,精於算籌,不曾想到對於庖廚一道也深有研究。」董標這話一說,小六子和劉秀珠都笑了,小六子接嘴:

    「舵主有所不知,瀟湘菜譜裡一大半是我們大掌櫃傑作呢?」

    「大掌櫃好手段,嚴幫主還曾有言,這世上有人樣樣精通,非常可比可追,原以為我們福緣太淺,沒機會認得高人,沒想到眼前大掌櫃近在眼前。」

    「阿彌陀佛,出家人走的乏了,可否上船討些酒食。」

    此時船已經靠一水灣處停下,此處避風,水流甚緩,停船過夜上佳之處。幾人正在捧王動,突然一個聲音,從外傳來,聽起來像是就是在身邊問話,王動沒什麼反應,董標和劉秀珠臉色一變。

    註:白沙古井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為二泉,「白沙古井」石碑築於明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