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二章 風起瀟湘 第六六節 說教張科 文 / 清宵好夢

    張科很期待王動下面的話,整個包房裡靜靜的。

    「皇上是個行大事的人,行大事必定要用錢,洪武皇帝治吏養民,國庫充盈,然,用兵等同於燒錢。用兵交趾,北擊元蒙,縱帆南洋,所費銀兩以萬億計。稅改,非一日之功,且涉及面太廣,非良謀,唯有行商。儒家輕商,反觀秦一統六國,外靠武力打天下,內倚法治行商,國富民強。」

    「靜之所言在理,但若讓朝庭言商,難。」

    「朝庭能行商固然是最好,朝庭若不直接行商,市易稅也是不小,只要朝庭支持不打壓商家,就可獲得稅錢。」

    「本朝輕商更勝宋時。」

    「以安南之戰為例,兵器,糧草,運兵,撫恤,皆銀錢所築,縱橫製器,不只是要制兵器,還可供糧,還可漕轉。若以戶部籌算這些開支,選千家供應,與選幾家供應相校,供應商家數目字越少所費銀越少,依此理,朝庭能省下銀兩,我等則可賺得大利。細思量,若朝庭參於買賣或是匠制,則大省,此例在前朝也有,只是用人不善,故為詬病。」

    「前朝有證?」

    「宋時,兵器乃朝庭軍械司專營,朝庭開弓弩院,然所托非人,弓弩材質較差,神宗臨巡,取三張弓試射,竟無一弓稱心,然,秦時製器,凡弓箭均刻有工匠和督造姓名,略有差池,罪及問斬,其相國呂不韋大發其財,秦朝利器打遍天下。」

    「靜之所謀深遠,非我等所及。」

    「大哥,若僅以瀟湘一樓酒肆生意終是敵不過官府,湘翁有言,數十年,日日如履薄冰,不只是廣交江湖豪傑,還需備著商家打擊,結交官府更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九族滿門。若以眾人之力綁得朝庭行商,則一勞永逸。」

    「眾人之力?」

    「如三湘商行一般,若這商行的東家,有小民,有京官,有皇家,且行的是國家大義,大哥,你說這行的是不是萬年船。」

    「萬年太久,能有百年足矣。」

    「大哥之急是先要把三湘商行做大做強,讓朝庭看到行商的好處,另外,還要疏通朝裡的大臣,要讓他們知道重商和重農一樣,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大哥,小商謀蠅頭之利,巨賈當謀國是才對。若守著瀟湘記的家業,以大哥,二哥和浩然之能,足亦,然,他是若有人挾官勢入酒肄業,則危矣。」『

    「大哥,瀟湘記有今日之勢,乃先人之功,外結良緣,並無萬世之勢。」

    「大哥,縱橫製器會從兵器入局,三湘商行也可從軍需入手,鄭大人那裡是個大生意,所費巨,大哥親讓鄭大人看到海外交易之利,若大人重視,則可官商聯手,若大人看得輕,商行可自備船,大哥有所不知,南洋之外,有西洋,西洋之外還有更大的海洋,那裡很多的物產,且不說那香料,僅金銀寶石之量,怕是船運,一輩子都運不完。」

    張家都是些有文化的商人,與商人一起時,他們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寡而有自豪感,他們骨子裡還是以為自己個讀書人,當然與讀書人一起時,他們又會多份生意人的精明。王動與這張科說的這些,張科似懂非懂,畢竟,張科一直以來,最多也就是以一個商人或是一個讀書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王動看問題的角度卻不一樣,朝庭裡的大臣們也不過如此。

    張科勸王動早些去京城,他隱隱覺得,王動到京城會使瀟湘記發生更大變化,也會使三湘商行發生更大的變化,最好的情況就是,他能改變文人輕商的觀念,能真正做到今晚他說的這事事。王動也是答應張科,湖廣這邊事務一安置好,便會即刻進京。

    此外,王動提到的三件事,讓張科產生很大的迷惑,張科在京城十多年了,他結交了很多朝庭要員,因此對整個時局,還是有一定認識的。

    皇上對安南用兵不假,已經打了半年了,但張科不清楚的是,王動斷定這是個長久生意,以眾人的的觀念看交趾國,一小邦,不及大明朝一行省,為何王動斷然投資軍械,且一口咬定片安南非十年之力。另外,皇上對元蒙用兵也是在意料之中,問題是什麼時候打,怎麼打,畢竟一個國家兩邊開戰端,那是很重的擔子。還有就是鄭和下南洋的事,以張科得到的消息來看,鄭和是有負責監造船隻,且是大船,但皇上倒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決定,要派這船去哪裡,規模多大,這些都是個迷,為什麼王動就能斷定,其中大有文章可作。

    王動的話把張科說暈了,不過沒關係,反正有一點,王動是感覺到了。張科完全相信了他,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張科不只是相信他,看今天這樣子,張科也是個想做大事的人,瀟湘記,可能真的還不大在他眼裡了。王動很擔心張家兄弟不和,這事故事太多了。而王動覺得他自己,最差的就是人事,雖然在機關裡混的不錯,但從他這幾個月的經歷,古人有時真的與後世之人不一樣,畢竟,後世之人普遍都接受了唯物主義的教育,偶爾燒個香,上個教堂,也只是一時興起,但古人則不然,他們是有信仰的,不管是儒,道,僧,從小民身上都能看出這些宗教的東西對他們的影響非常之大。還有就是思維方式,這是王動最最深刻的體會。都是萬惡的教育制度給害的。這倒讓王動想起了高考了,相對於那些個在國外混的人,他們不也是覺得國內的土鱉被洗了腦。

    到了最後,張科突然想起,他回家過年時,在京城還是領了任務的,相熟的一幫文人,其中有的可是品階不低,他們一再提醒張科,回到長沙府,遇著王動,一定要帶幾本詩抄文選回。

    「靜之,年前,可是很多人讓我向你約詩文,有現成的不,交與我,也好回去交差。」

    「大哥你先回,我打兩斤酒回去,估摸著,兩斤下去,明日個,可以給你湊上個十數。」

    「厲害!」

    張科回了後,王動把瀟湘記的掌櫃喊了過來,寫了個單子給他,讓他們明日依著單子去採辦些東西,然後送去張科的船上。

    晚上回客棧的時候,居然劉秀珠在等他,知府千金又拉著他去練功,她還真當個事在做,其實王動可沒當作是練功,他還是蠻喜歡和劉秀珠一起的感覺,不用去做大哥哥,不用去想,這話,若是明朝人講的話,要怎麼說。

    倒春寒,晚上更冷,還是上次那片林子,月光下,看著劉秀珠演示著劍法,王動看的走神了,蓉兒在教靖哥哥武功,看,蓉兒不是從洪七公騙來了功夫,不對,那是輕功,我這個年齡學武功太慢了,練輕功自保逃命,怪不得,對呀,獨臂神尼不也是只教韋小寶輕功嘛,對了,韋小寶可是有寶劍,輕功,寶衣,還有暗器,不對還有蒙漢藥……有點意思,劉女俠武功居然這麼好,俠女十三妹嫁的老公好像是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那男上女下,還是女上男下。

    「王大哥,你可記下了嗎?」

    「啊,噢,什麼,記下了,記下了。」

    「好,你來演一次。」

    「演什麼?」

    「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