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十四節 龍江船廠 文 / 清宵好夢

    京城南京最重要的河,除了北邊的長江外,便是秦淮河,「十里秦淮」、「六朝金粉」。

    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於是為了壞風水,下令鑿方山,斷長垅為瀆,入於江,後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

    南京城的繁華自東吳起,到南北朝時期,秦淮河兩岸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到了六朝時期,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更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於後世。烏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風流的中心,因東晉時曾經聚居了王導、謝安兩大望族而名滿天下。

    隋唐以後,秦淮河漸趨衰落,烏衣巷更化為廢墟,但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弔,儒學鼎盛。兩宋時期江南貢院位於秦淮河畔,成為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於是秦淮逐漸復甦為江南文化中心。

    明朝秦淮河又迎來了新的繁盛裡期,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江南佳麗之地。

    秦淮河真正熱鬧的是內河,其外河與護城河想通,在南京城南自東向西注入長江,秦淮河主要有兩個入江的河口,一個在城西南的三山腳下,另一在城西北龍江關口,龍江關也就是下關。

    南京城西門儀鳳門外的龍江關歷來是個熱鬧的地方,碼頭林立,龍江碼頭往南有個龍江船廠,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廠便在這裡。

    朱元璋與陳友諒水戰的時候,開始吃足了戰船之虧,於是立志造大型戰船,基地就是在龍江船廠。永樂帝即位後,龍江船廠得到更長足的發展,開始只是造戰船,後來開始改造各式船隻,再到後來,這裡開始建造寶船,龍江船廠在大家的嘴裡又慢慢的演變為寶船廠。

    洪武初年龍江的船廠隸工部,都水司郎中總其事,主事駐廠管理。當時廠區規模已經不小,分南北兩處,南稱前廠,北稱後廠。其後隨著大明水師的擴大和漕運的需要,對戰船和漕船的需求越來越大,自蘇州、江西、浙江、湖廣、廣東等地大量的木匠、帆工及造船工人遷到龍江船廠。寶船廠在永樂初年一再擴大,西貼長江,東至秦淮河,佔地面積三千九百四十二畝。約有兩三萬人住在船廠裡工作,算上兵士,總數超過四萬人。龍江船廠內設提舉司、作房、分司、篷廠、指揮舉,風蓬?細木?艙作(修船)?鐵作?索作?纜作?油漆等各式作坊林立,船廠周圍開始大量種植油桐?黃麻等實物以供造船之需,此時的寶船廠已經儼然是城外城。

    全國各地收攏來的專業工匠被分為四廂:一廂出船木梭櫓索匠,所有與船用木竹類匠師皆出於此廂;二廂出船木鐵纜匠,與船用鐵釘索錨鐵匠師歸此廂;三廂出?匠,製作各式工藝船;四廂出棕篷匠,負責船布硬帆篷製作匠師歸此廂。每廂裡又細分有:析船匠、大木匠、細木匠、鋸匠、竹匠、船木匠、油灰匠、?匠、箬篷匠、蘆篷匠、索匠、鐵匠等,每一廂定制為百戶,廂又分十甲,甲有甲長。甲長可以算是管理著日常生活事務,而平時這些匠師工作而有專門的作頭進行管理監督,這些作頭一般都是技藝高超的工匠,且有一定的管理才能。

    寶船廠本來只有士兵和匠師,由於船廠規模的變化和人員的增加,使的原來一些非專業的行業職能部門也擴大化了,別的不用多說,僅僅及照料用來搬運船廠之內建材的許多馬匹牲畜的御馬監匠役就多達千人,且還按著騾馬驢牛等細分。

    在這本來荒蕪的土地上,船工的村落一個又一個的建成,新的村名也出現了,非常簡單的被命名為下保、中保、上保三村,這原於鄭和大人的一句戲言,他本人名為三保,於是新的村落就叫上保中保下保,合為三保。(這彷彿是南京人樸實可愛的另一寫照,如建國後,江北有幾個大型工廠,如南京鋼鐵廠,南京化工廠,於是新的城區就命名為大廠區)……

    化名為孟卓杭的莊家家長的兒子莊焯航便是?作作頭。

    莊焯航自小喜歡操船控舟,一是他本來就在一個島上長大,另外就是他有一個很疼他的五嬸娘,五嬸娘是漁民出身,當年五叔外放到江西就是帶回了這個百里挑一的俏漁娘回,這個俏漁娘有一門好手藝,做船的模型。五嬸娘給家裡的孩子們做了很多的小木船,結果真正喜歡擺弄這些小船的就只有莊焯航,莊焯航打小就讓五嬸娘娘教他做小船,直到莊焯航十六歲時,五嬸娘已經沒什麼可以教他的了。

    莊焯航抽籤抽到了福建,然後再抽地點時,抽到了長樂。護送莊焯航到長樂的是五叔,五叔事先受了五嬸的囑托,便把莊焯航送到了長樂閩江的一個島上。讓莊焯航鬱悶的是,他幾乎聽不懂這個島上的人說的話,還好他是常州人,還能講些官話,這種官話在島上多少還有幾個人能懂。但沒過幾天,島上的漁民突然發現,流浪到本島的這個細皮嫩肉的書生孟卓杭居然是個很出色的?匠,而這時的莊焯航也發現,有些東西不需要語言也能溝通,當他無意間拿出五嬸娘送他的一個小沙船時,周圍的漁民好像一下子就讀懂他了,原來自己擺弄小木船也可以當飯吃的,於是他就靜下心把自己的興趣變成了職業,成為了一個?匠。

    莊焯航一直不知道五嬸娘教的這些東西,其實是一門手藝,古代造船的木匠都不識字,更不大懂製圖這些東西,所以,每次造船及船裡的各種構件,都需要先制了小的模型,然後再據此放大造成實物,最後裝訂成船,這個做模型的匠師便是?匠。

    孟卓航與一般?匠不同的是,他識字,且擅長製圖。每制一個船模,都能用模型和圖紙一起來教船木匠製作,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從一個?工變成了個?匠。

    活做的好,人又文靜,長的又白嫩,一下子,?匠小孟成了很多有女兒的漁民和匠戶心中首選的女婿,不過,讓大家奇怪的是,?匠小孟好像有點不近女色,各式各樣的漕船海船的模型對他更有吸引力。

    永樂二年,長樂船廠奉旨造出洋福船,?匠小孟被定為匠戶,戶籍入了船廠提舉司。

    次年,諸多行省匠師遷戶京城,作為福船製作地福建,?匠小孟也在征招之列,與福建二十餘戶口船木匠一起,遷往京城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此時已經集中了整個大明朝最優秀的匠師,其中?匠有八十多人,且有很好的分工,專司通船製作,有司船體構件,還有司船艙木器。?匠小孟到了龍江船廠可謂是如魚得水,他在長樂時,已經精於福船的製作,特別是2000料的福船,而到了龍江船廠,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寶船和水船,寶船之大是他沒有想到的,寶船的結構要求更是一個挑戰。那些當官的往往只是說個要求提個想法,真正第一步的,就是?匠去實現。?匠小孟知書達理,可直接與大官們談話,也很快的聽懂大官們的意思,加上他的手藝的確也是不錯,很快的,他成了甲長,沒多長時間,被提為?匠作頭,分管四十位?匠的工作,而另一位?匠作頭董爺已經年過六十五。

    不知不覺中,?匠小孟操此營生已經快五年了,一個他本來時時提醒自己的日子就要到了。對於?匠作頭小孟來說,他的行動基本已經比較自由了,只要領個腰牌就能離開船廠出入京城,一日往返,不需稟報。一日的時間,足夠他從京城到常州府鍾溪,鍾溪出船直往南不出三個時辰便到了太湖盜山。

    作頭小孟已經連續十多天失眠了,與別的匠師不一樣,鐵匠木匠只有趕工晚上才會被逼著加班苦幹,而?匠經常是自發的作坊做到很晚,夜的靜謐有時能給他們更多的靈感去做出一些大膽的設計。作頭小孟在床上輾轉反側,於是,起來去?匠作坊。

    入夏的南京城很熱,但在這江邊,倒是十分涼爽。匠捨邊的?麻已經有一人多高了,這種?麻是用來制纜繩的。如果不怕蛇的話,?麻地裡是約會偷情的青年男女首選,作頭小孟不敢在?麻地周圍慢慢的走,他怕一不小心碰上些男女,下不了台。此前有一回他晚歸,結果經過?麻地時尿急,於是走進地裡去方便,結果驚起鴛鴦無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