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二四節 建神機營 文 / 清宵好夢

    「皇上,王靜之之言,雖違聖訓祖制,但字字句句在情在理,且不論《匠器論》之工匠,以其《易貨論》一書,假以時日,不需兵馬便可敗北蒙。」戶部尚書夏書吉倒底是理財的,知道商業的重要性。

    「夏大人,《匠器論》雖抬了匠師,但若非匠器,怕是你的寶鈔印的也不會如此精美。」黃福居然會這樣說,把永樂說的笑了起來。

    原來,大明的寶鈔一直是用的洪武年號,到了永樂帝,戶部多次奏請換作永樂年號,但永樂帝一直不准,不過新印製的寶鈔比起洪武皇帝時精美這倒是人所共知的。

    「不可,商以逐利為根本,無商不奸,無奸不商,不是生產以流轉漁利,重商剛會動搖國之根本。」楊榮看來是個鐵桿的反對派別。

    「昔年管仲,范蠡,呂不違為商,鮮有爭議,商有大有小,小者爭蠅頭小利,大者成事謀國,為國謀利,理因扶之。且國之貿易,可以國商行之,此大善大利。」夏書吉顯然是看了王動的《易貨論》且贊同書中的觀點。

    其實說句老實話,中國思想上最開化的春秋時期,並沒有農本思想,經過老莊孔孟一折騰,就不一樣了。墨子在時,大家也不會去小看那些工匠。可後來呢,工匠商賈大多是詩書不多人,怎麼可能爭的過那些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但卻飽讀詩書油嘴滑舌的文人。永樂五年五月底的這場爭論,是非正式的,也沒爭出個什麼結論,但永樂沒有發什麼話,沒有表態,這也是一種表態,就是他沒有反對否定王動的觀念,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上接受了王動的觀念。

    神機營倒是在眾位大臣的討論下,建制建軍了。職責是「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不屬於五軍都督府,由皇上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與明的衛所編製有所不同,不過大致還是相似。衛轄五千戶,神機營也是下設五軍,分別是,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每軍一千人,軍又設三司,但中軍下設四司,多的這一司三百人配的是手槍。中軍、左掖和右掖都是槍兵,左哨,右哨是炮營,左哨配的是五尺以下的炮,而右哨則是五尺以上的炮。王動又建議,考慮到李遠焦玉與王動打過交道,這個神機營暫時,還是交由他去掌管。

    其後不久,在王動的提議下,李遠和焦玉又上書,神機營只可再成一營,現有五軍為上營,新成下營,下營以騎兵為主,同樣建制,不同的是,開發新的後膛炮,配備下營的兩哨。這個提議得到了永樂的支持。王動是知道再過幾年,永樂要對蒙古用兵的,槍炮因為重量和射程問題,一直不能大量置軍,特別是炮的機動性差,王動這個提議不只是設軍,主要提了幾種新的槍炮,強調的就是炮的輕便和槍的連發。通常騎兵衝陣的時候,兩百步之內已經無法射箭了,到百步時當你看到騎兵的臉的時候,那瞬間,刀就揮到你的頭上了。

    按王動的設想是這樣的,對付騎兵,目前的準備,第一步是炮轟,然後是箭射,射箭的同時開始點火繩,這樣,當騎兵衝到面前的時候,至少要受到三次打擊。只要燧石槍一研製出來,那麼作戰方案又將作新的設計。

    騎兵配製的槍,讓王動費了很大的心思,在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射加射程,那就只能增加槍管的長度,這又會增加槍的重量。於是王動把設計了兩種馬槍,遠距離單發,大家都是騎兵,騎以馬上高速對沖的時候,只要求打一槍就行了,打完就丟槍,然後揮刀去砍。另種就不一樣,六管輪發,用於騎兵對步兵,通常,當騎兵圍住結陣的步卒時,往往是射箭,有缺口後才是刀砍槍刺,配備這種六管輪發的馬槍,可以射穿目前現有的各種木盾。

    永樂對神機營的關注,超出了李遠和焦玉的想像,正如當初永樂帶著文武百官去江北靶場觀禮一樣。臨行之前,只有少數人知道狩獵是目的是什麼,以至於一幫人到進山的時候,還在想,狩獵這地方選的不錯,只是這山路修的這麼好,讓他們覺得很奇怪。當然看了槍炮之後就不一樣了。

    試驗的槍炮還只是實驗生產,這不同於大規模大批量的作坊生產,從永樂的角度來看,他是想重新開設作坊,這事他本想也是交由兵器局去打理,但這個提議終究還是被內府和工部所抵制,他們想分杯羹。於是焦玉又與戶部工部協商最後達成了協議,把這個槍炮生產一事打散,交由縱橫製器,工部兵器局,內府兵仗局,三家去制,各司一部,然後最後送交江心洲組裝測試,彈藥則完全由新組建的彈藥作坊製作,同樣也是,火藥和彈丸分開,到江心洲配製。

    永樂五年五月三十號,安南已經成定局,永樂和一干主要的大臣都頭腦熱了一下,畢竟拓疆之功可比洪武,收復屬國和多個行省的意義是不同的,雖然也有反對之聲,但基本還是通過了,大明朝一個新的行省交趾即將出現……

    王動於槍炮一事的作用,終於驚動了朝庭裡的各種勢力。因為知道王動不在家,就是在江心洲,然後就是在瀟湘記,瀟湘記的生意宛然出奇好了起來。聽濤居已經被定到了六月底,連張科都覺得奇怪,到底還是張晉湘老到,一眼就看穿了,都是在等王動的。

    永樂帝黨一派不說,他們不需要找王動,只要王動表忠心就行了,更多的是要監視王動。

    太子黨們小心翼翼的表示出了對王動的好感,這種好感是通過解縉傳過來的。解縉是個不折不扣的太子黨,但這時的解縉似乎變的有點藝術性了,知道保持距離了。不過他們有他們的手段,他們可能通過詩詞這種東西,以文會友,唱和一下,來拉近與王動的距離,於是一反常態,平時在玄武湖、清涼山和秦淮河等種地方搞的活動,大量的移到了瀟湘記,然後就是到處派貼子。王動的詞名,不只是一幫大臣們知道,金陵的學子,秦淮河的歌妓同樣聞名,一時間種種詩會詞會歌會,能不能請到王動到場成了級別檔次的象徵。

    漢王武將出身,他看了王動的槍炮後,比別的黨派別更為重視。漢王的膽子遠遠超出了王動的想像,王動印象中,漢王的膽子不大呀,多年後他曾經謀反,但侄子皇帝一殺到城下,他就投降了,而當時他手下的將軍都有『自殺』成仁的,他這個謀反的頭子卻降了。漢王指名要王動出席,在聽濤設宴,作陪的除了張科以外,都是些武將。名義非常簡單,搞了個酒會,點名王動是因為聽說新的酒都是得了王動的方子制的,所以請他過來。另一個原因是聽說瀟湘記又有新酒製成,除了幾種度數的白沙液以外,三湘商會白沙醇系列推出了,而漢王這個酒會是品三湘商行剛剛推出的酒鬼酒,在南京城三湘商會非常精明的一天只賣一壇,且是競價,價高者得之。當晚一幫武將喝的暈頭轉向,漢王倒是什麼都沒提,只是喝酒。

    在北京的趙王也有派了人與王動認識了一下,他關心的也是火器,目前生產的火器都是只供神機營,但個個都在想著搞火器,普通武將想著是從兵器局那搞點過來置軍,而別有用心的人,則打王動的主意,只要王動隨便弄些圖紙和配方出來,那就自己可以製器了。趙王也是有點手段,他設計的辦法很有意思,趙王的手下有人到南京,張強托他帶點東西給在南京的父親,當然了,這下連同張強的大哥和妹夫一起見一下,什麼也沒多說,只是帶東西,然後問問長短。

    另一人便是紀綱,紀綱終於忍不住自己跳了出來,一個小妾生了個女兒,指揮使大人在瀟湘記辦了一桌酒,同知,僉事,還有他的親信鎮撫,千戶等,唯一一個例外就是百戶李真,品銜最低的就是他,李真剛開始的時候也奇怪,這在以前,他根本沒有多少機會向紀綱匯報工作的,居然紀綱得了個女兒這種私宴,都會請他,他不用多想,就想到了王動那裡。聰明人辦事就是簡單,他把這個消息給王動透露了一下,王動也沒多說什麼,當天的酒鬼酒,他出錢買了下來,送給紀綱。雖然紀綱覺得大有面子,但私底下卻讓李真盯的更緊些,他根本不滿足王動府上兩個暗樁傳來的信息。

    永樂五年(1407)六月初一日,朱棣以平定安南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設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多了一個行省,一大批京官聽封,又多了一批封疆大吏,以都督僉事呂毅署都司事,黃中為副;前工部侍郎張顯宗、福建右參政王平為左右布政使;劉本、劉昱為左右參政,周觀政、裴伯耆為左右參議;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為按察使,楊直為按察副使,劉有年為按察僉事。工部尚書黃福兼署布政、按察二司事。下設十五府,分轄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又設五直隸州,轄二十九縣,屬布政司。要害處所,均設衛所控制。同時命吏部左侍郎陳洽持符驗二千道,銓選交趾官吏。

    是夜,三湘商會為慶賀皇上開疆辟壤,進獻禮花。這次的禮花更勝過王動喜宴,永樂大喜,對王動和三湘商會有所封賞,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皇上從來沒有同時對一個商人和一個商號進行過封賞,這次的行為顯然是在抬商人及商業,這裡有夏書吉和解縉的功勞,當天,三湘商會一干人員也到了南京城,準備聽王動新的發展方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