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十三節 暹羅政變 一 文 / 清宵好夢
這天暹羅國都突然發現與北上的國王失去了聯繫,本來一天至少會有兩批官員把重要文書送去給國王,同時又把國王的指示傳遞回來,但今天一個人都沒回來。第二天留守的王子先後派了五批人北上,石沉大海,一點音訊都沒有。王子與左相商量半天,西營是不能動的,那是精銳,本來屬於東營的二十頭戰象全部在西邊,當初王這樣設置也是防因陀羅?,當然明的把戰象配備在西營太顯眼,於是在西營附近集中設置戰象營,左相與王子共同決定,東營沿著王北上的路線拔營。阿猶地亞城裡宛然有一絲異樣的氣氛,城裡開始閉城宵禁了,城門只開放兩個時辰,除軍人和僧侶外,必須持特別令牌才能出城。
方郎中和清塵道長兩人被王動派往西行,護衛他們的是回國忠,另外還有的就是周鼎手下的一個小旗人馬。他們的任務是去找鋅礦,王動知道泰國出鋅,而這在永樂時代,全世界也只有中國人懂怎麼煉鋅,鋅在中國最大的應用就是制黃銅,洪武通寶便是黃銅所製。
不過他們這隊人馬,沒走出去多遠,便碰到了一支暹羅人的軍隊,這支軍隊在小旗眼裡一看就知道是在急行軍,馬嘴被包住了,蒙上了眼,軍士也是口銜枚,真咬著一塊木在行軍。
通譯過去一遞話,對方知道這行人是隨著鄭和過來的明朝人,馬上態度恭敬了起來,但表示有軍情,事關暹羅國家機密,委曲他們隨同行軍,對方人多,回國忠也不敢造次,於是這十幾個人便被裹到了這支隊伍之中,暹羅軍隊的指揮官對他們倒是很客氣,每天好吃好喝,只是看的死死的。很快的回國忠等人在暹羅軍隊裡轉手了幾次,但就是不放他們回,這下,回國忠開始擔心了,那個小旗也開始緊張了。來的時候,沒聽說暹羅國內有什麼戰事呀。
毫無疑問這些就是因陀羅?的部隊,也本人在哪?他現在就在暹羅國的國都阿猶地亞,也就是大城城裡面,就在左相的家裡。他的部隊早早就潛伏在離王城百多里的密林裡,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大城裡的衛隊是原來的是守城部隊,國王的親衛大部護著主子陪著鄭和北上了。
先前碰到回國忠等人的那支部隊,正是急行軍要進駐到阿猶地亞城北面,留守在王城裡的左相和王子派出去的使臣便是被這支部隊截下來的。這支部隊一到指定地點後,便開始修築簡單的工事,迎接東營的部隊,並同時準備阻擊南下的國王親衛和北上的大城守軍。
回國忠等人最後被安置的地方距西營僅十餘里,和他們一地的,有六千因陀羅?的部隊,指揮官是因陀羅?副將,同時也是他的小舅子。
鄭和等人這時已經到了上水,國王也發現了不對,三天沒有得到王城的消息了,派去的人馬也都是有去無回,不過內緊外松,國王倒是沉的住氣,一點都沒變臉,但這一切都逃不過王動的眼睛,他的護衛早就盯上了國王親衛的軍官,三天前,護衛就告訴王動,國王親衛裡有軍官帶兵南下了,從幾人,到十幾人,而今日趕到上水的酋長中,居然有兩人帶了幾百個士兵過來。
候顯跟著鄭和北上了,王景弘是留在王都的明朝使臣中職位最高的,他這時也得到了暹羅左相的通知,讓天朝的使臣不要四處走動,留在驛館,同時請他配合一下,能不能讓上了岸的明朝部隊回到船上去。原因是什麼呢,國都周圍有瘋病,傳染,已經死了十多人了。
到了第四天,終於有傳言放出來了,國都周圍沒有瘋病,王將因陀羅?反叛,國王已經被殺死。只是傳言,但王子第一反應是把城裡因陀羅?的家人囚禁起來,派兵過去一看,家裡人去樓空。
前面就已經提過了,左相是因陀羅?的人,王子也知道,但整個過程計劃的很嚴密,事態一步一步的發展,王子被騙過去了,兩人一起發現苗頭不對,共同決策閉城宵禁還有調東營兵北上,這個過程中左相表現的非常的合乎人臣的身份,可算得上是恪敬職守。王子開始懷疑先前大家對左相立場判斷的正確性,當然,只到他死前的那一刻,他才發現,左相若放在好萊塢,憑他的演技,完全可以拿個佳男配角獎;若放在nba,那一定能成為助攻王,除了進攻組織不錯以外,連環出招,步步為營,引向最後一擊。
東營部隊到位後,城門再一次打開了,一隊士兵直奔西營而去。坐鎮大城之內運籌帷幄的因陀羅摩終於撕下了偽裝,多日前混進來的部隊在左相府集結,左相突然病倒,王子前去左相府商議重要軍情,在左相的府上,王子被擒殺,王子的衛隊被因陀羅?的部隊殺光,左相帶隊偽裝入宮,整個皇宮被制,而這個時候,大城的護衛們還在站崗值班巡邏,根本不知道城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四天,大城外終於有兩處地方幹起來了。
西營雖然得到了消息加強戒備,但更多的傳聞是要他們計劃整軍北上,去弄清楚王在北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然而就這時戰鬥突然打響了。他們開始是聽到了戰象營方向傳了大象的嚎叫,像的吼叫聲能傳數十里之遠,如此慘烈的聲音,讓他們聽的頭皮發麻,同時戰象營方向煙塵沖天,接著被象吼叫驚起的還有密林裡的飛鳥和群獸,就在西營兵猜測戰象營那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了大地在顫抖,這種顫抖,如果是明朝的軍隊,會認為是大隊的騎兵衝過來了,不多會,他們就能聽到沉悶而劇烈馬蹄聲,這會西營的暹羅兵,聽到的不是馬蹄聲,而是更真切的戰象的吼叫著,近在咫尺,因陀羅?的戰象衝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