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四節 木秀於林 文 / 清宵好夢
「靜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前些個已有人舉薦你,皇上也問過幾位大學士的意思,後來還是聽了楚王的意思,你既不願入仕,皇上也沒有勉強你。我看書_」姚廣孝對著王動還是說點心裡話,「先前你的詩文,呵呵,書生意氣,皇上馬上得了江山,自然不會與你計較。」
「你為大明朝造了利器,皇上也是高興,皇上喜的是你不摻和在君君臣臣之間,也不與諸王有什麼瓜葛。」
「下西洋一事,若不是兵事緊戶部又叫的凶,且你那舅父大人第一趟也是圓滿,不然怎麼也輪不著你跟著一起走。楚王最是愛財,此次真的是為皇上分憂,我等也都覺得意外,這才真的舉薦你行商。」
「龍城興兵事,鄭大人據實說了,皇上還在奇怪,你又在蘇門達剌動武,這已經是犯了大忌,還娶了個番女,當了王,為這些庭議了幾回,施氏於舊港尚不敢稱王,前一個稱王的陳匪已經在京城了砍了頭。」
「兩次事出有因,若是換作鄭大人,則無可厚非,換作朱真周鼎等將軍也是情有可原,呵呵,話說回來,那些個武夫也不會有這等眼光。靜之,上趟好好的行商即可,不應該去碰軍事。」
姚廣孝說了一大段,鄭和也是在一邊聽著,並不插嘴,此間也就他們三人,番女在邊上送水送果的是有,但都聽不懂中國話,也沒什麼事。王動奇怪,鄭和只是笑盈盈的,不插嘴,照理講,這些東西,鄭和應該知道些底細,但沒聽鄭和講過呀。按著姚廣孝的思路這樣講,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大罪呀。怎麼回國的時候。屁事沒有,還又讓他出來了呢。
姚廣孝猛說了一陣也是渴了。拿了個椰子喝了幾口。
「這倒是個好東西,有水可飲,有肉可食。還可久置。」
「靜之,你可知誰在皇上上進了言?」
「姚大人明示。」
「我等也是奇怪,怎麼漢王,趙王,太子都會說靜之你的好,內宮內府也有人幫你說話。」
「紀綱這條狗,你也有餵他嗎?」
「姚大人明鑒,別漢、趙、太子那邊,還有內宮內府,靜之一向是敬而遠之。紀大人那裡只送了些瓜果干魚,山芋干有送了些。」
「哈哈哈,你小子也算是高明,皇上那天丟了一大堆奏折出來,也不知是哪些御史還是言官的本子,本本橫著豎著都是在說你,結果紀大人倒是落的個尷尬,還被皇上命著當庭讀了錦衣衛的本子。」鄭和笑的很開
鄭和笑著把姚廣孝也感染了,「你小子跟誰學地,油滑地很。肉乾魚乾果條你在西洋制了多少?怎麼王公大臣家家都得了那些個東西,上了朝宮裡殿裡都聞著那個榴蓮臭,都說是吃了你的冰皮榴蓮餅,紀綱那日上朝也是忘了漱口,被皇上一通臭罵。宮裡頭你也送了是吧。尚膳監是不是也得了,那幫小子也不懂事。這種東西怎麼能送給皇上吃呢!改天皇上若是還想試試,你不要了那些人地命了。我^看不過話說回來,老夫前些時日還試了試,還真是那麼回事,沒吃之前聞著臭,吃後倒是覺得香。呵呵。」
「皇上念你一片忠心,賄賂大臣是有,但以瓜果魚肉為媒的倒也新鮮。好在,淡馬錫一事有丘誠和周鼎幫你扛下了,蘇門達剌一事,也是情急之下。只是你這個蘇門達剌王有點不明不白,呵呵,大明朝的一介草民,跑到番邦稱王,委實古怪。」
「此次過來,這麼大地儀仗,就是要看看你這蘇門達剌國王是什麼來頭,老夫看你這個國王也是做的可憐,擇木而棲據穴而居,傳回去,怕是讓那幫清客笑掉大牙。」
我的媽呀,姚廣孝下西洋還有這個意圖在裡頭的呀,王動暗自慶幸,好在沒去龍城,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去龍城。好在蘇門達剌國這邊的工程還沒啟動,姚大人來的太及時了,要是第四次跟著鄭和下西洋過來,那就穿幫了。「姚大人知道靜之的苦處就好,當初也是為大明國的利益作想,哪知那孤兒寡母許下了這個綵頭,又怕折損人家臉面,對方的身份不是一家而是一國,所以才落下個如此局面,靜之可從來沒敢以王自居。」
「哈哈,此地無銀三百兩,今日個,你還坐那王座,等著老夫與鄭大人過去拜你是吧。」
「小子哪會有那心思,姚大人,您這話可是把我往那斬頭台上綁了,剛才就差學著占城的唐僧膝行了,可這裡地糙,小地皮肉又嫩些,吃不得疼。」
「呵呵,剛姚大人說你油滑,一點沒錯。」鄭和笑罵。
「漢王、趙王投了多少銀子在你這?」
「二三十萬兩。」
「有別的說辭沒有?」
「沒,谷王,楚王投銀子下西洋時,他們也是托人送了銀子過來,下面的公候零零散散的也有些。」
「不可得罪,亦不可走的太近。」
「紀綱那狗你怎麼攀上的?」
「攀?那日漢王宴請,他作陪,這才認識,言及閨房之事,送了些東葛阿里於他,他的回禮倒是不輕。」
「他還有回禮,日關從西邊出來了。」
「知道我幾房夫人齊齊的聚在京師,紀大人硬硬送了幾個使喚丫頭過來。」
「倒是個有些情趣的人。轉了性子了。」
「那年縉紳笑他,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把他氣的要死。」
「這聯子是解大人送他地呀。」王動倒是不知還有這個故事在裡頭,解縉這付對聯還真的是傳了千古,如雷貫耳。
從王城邊上一直連到林子,鄭和的隊伍草創了個營寨,當初阿里還在建議要把學堂空出來,先讓明朝人住進去,好在王動覺得還是讓姚廣孝吃些苦頭較好。沒想到歪打正著。
第二日陳四幹了件要掉腦袋的事。燒了一條青龍魚,還好只燒了一條。只是供給姚廣孝、鄭和、王動和者米蘭那桌,王動還是機靈,馬上發現了這是條龍魚。三下五除二把那條魚給拆了。把魚眼挖給了姚廣孝,姚廣孝是個和尚不吃這些,但看著做好了不吃浪費,就送去給王動手下的哈三和郭崇禮吃,前些天有他們幫忙做過通譯,姚廣孝對這二人印象頗佳。兩人吃了幾筷子,連連說這魚做地不錯,還很有興致地問這是什麼魚,怎麼烹製的,只要是和王動在一起時間長了。總會對吃有興趣,都不例外。
「此地產地青魚。」王動回地自然的很。
別人沒在意,鄭和可是個行家,對於船上地和各地的吃食多多少少他都研究過。鄭和一聽他這話,再描那魚一眼,這一身汗都驚出來了,好在,只是這桌有,其他桌沒。
事後王動把陳四喊去行賞,誇他菜做的好。大人們很喜歡,前段時間照顧姚大人也是大有功勞。門一關,馬上敲打他,今天可是幹了件誅九族地大禍事,道出原委。把陳四臉嚇的煞白。原來他只從番民手上收到一條龍魚。本來還想著多收幾條,給幾位大人也試試味道的。壓根就把永樂的禁制拋到天邊去了。
隔天,陳四不動聲色的命人去收龍魚,收到後,又全都悄悄的放了生。那個賣他魚的番民老頭倒是開了心,這邊買放,他抓了賣,倒是小賺了一筆,等到他知了原委,倒不好意思了,把先前賣魚的錢還了陳四,這個老漁民的兒子不喜,反倒數落自己父親,弄的陳四非常不爽,讓跟著他出來買菜地護衛教訓了這個不孝的兒子一下,這事反倒弄大,鬧到了國王和王后面前。
王動與者米蘭聽了這事,只是對漁夫解釋,大明朝的使臣有善心,不喜歡吃這活魚。對他義還魚錢,也是大加讚賞,對這個兒子的行為,者米蘭給予了痛斥,最後罰他去學堂工地做工,但工錢要直接交給他父親,而且以後一旦再有不敬尊長的行為,還會受到重罰。
這個漁翁的兒子名叫蘇干剌,者米蘭在大聲訶斥他的時候,王動在一邊也給雷了一下。如果他沒有出現,按著原來的歷史走。去年響應王后者米蘭哭訴振臂一呼去殺花面國王的便是這老漁翁,且後來者米蘭還真的嫁給了這個老漁翁,並讓漁翁做了王;只是王子鎖丹長大之後,與原來地臣子一起,殺了老漁翁重新奪回了王權。老漁翁的兒子後來逃入森林自立為王,後來與鄭和又有糾葛,被鄭和所擒。
歷史在這裡拐走了,自己成了蘇門達剌國的國王,黑珍珠者米蘭倒成了王動的老婆,而這個老漁翁,反倒跪趴在他的腳下,蘇干剌被罰去做苦力。哈哈哈哈。
怎麼治理蘇門達剌國,姚廣孝與鄭和居然給不出什麼好建議,在他們眼裡,蘇門達剌國與雲南廣西地少數民族村寨有地一比。語言不通,文化不通,更重要的是,中國那些苗蠻至少從歷史地角度,不會過反抗漢人政權,畢竟這千百年來總是認漢人做老大,只是不同的姓氏罷了。而在這裡就完全不同了,漢人對蘇門達剌人來說,開始就是個外來戶,佔少數人口的外來戶。本來是沒地位的,現在卻突然空降了個漢人國王。真要讓他們接受王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兩位大人總是文德教化一大堆,教育和宗教,無非是這兩條。兩位老人家教導的極是,王動無話可說,只是盼著兩人早點離開蘇門達剌,他可以好好的發展此地的經濟,用事實說話。過上好日子的蘇門達剌人,到那時自然會服服帖帖的聽王動的話。
王動馬上作手讓人修了個明室的宗廟,把永樂及朱家的先皇先祖全請了進去,列些牌位,寫上名諱,供起來,此舉大善,得到姚廣孝的讚許。凡事小心,多思前想後,得了姚廣孝與鄭和的指點,更要把事做的四平八穩。
儘管如些,王動還是在想,怎麼能把事情能做的更圓滿些,能堵上所有人的嘴。事實上想堵上所有人的嘴是不可能的,能堵多少是多少。
學校落成,特別請姚夫子提字,姚廣孝也沒客氣,「西洋國學」,王動反正也不在意,國學什麼,呵呵,姚大人想的倒是中國的國學,因為說了,這裡要教漢字,還要豎孔子的像。按著禮制,還有誦文,燒香拜孔子,孔像還沒弄好,大家一起向著東方拜拜就行了。又是舞龍又有舞獅,這可是中華總商會那幫當地的商人帶過來的,除了在場的黑矮瘦的蘇門達剌人多了些以外,還真有點回到中國的感覺。
教番人認漢字,王動自然毫不猶豫的把拼音聲調這些東西線弄了出來,這個東西,馬上得到了姚廣孝這種高手的重視,這可是個好東西。姚廣孝認為,王動王靜之搞出來的這套拼音系統對漢字的貢獻,可以與他以前出的標點座號對行文著書的貢獻一樣的大。還有不止讓姚廣孝一人奇怪的是,那些大寫a小寫a蝌蚪符號,王動是怎麼想出來的。當然了,這又是王動神仙師傅的功勞。
有人說百年能出大家,千年能出聖人,王動對於漢字和漢語的貢獻,讓姚廣孝等人佩服不已,真不知王動那腦袋是怎麼生的,怎麼就能想出這些個古怪的東西,劃時代的東西。
紀綱安置在王動身邊的錦衣衛早就被王動收買了,還真不是用錢收買的,靠的是王動的人格魅力。以李真為首的一幫錦衣衛分子,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下西洋的一員,且是緊緊圍繞在王動周圍的一員。本來錦衣衛裡面也不是鐵板一塊,王動很輕易的在裡面發現了李真的人,紀綱的人,還有錦衣衛僉事張輔兄弟的手下。
錦衣衛的人有什麼特點呢,有一身功夫,還有的就是,幹點偵察追蹤查點人或事,算是他們的專業,這在國外呢,又不大好使了,畢竟環境和文化不一樣,老經驗不一定管用。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王動用他們反倒是針對鄭和的船隊以及跟隨鄭和下西洋的人。鄭和手下的這幫人可都是熟手都是精英呀,能分出個左中右出來,能為王動所用就太好了。當然,更重要的是,也要發現裡面哪些人、有多少是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