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 運籌帷幄 第三五節 阿拉伯人 文 / 清宵好夢

    後世的「亞丁」,這會叫「阿丹」,音差不多,據說意思是「快樂之地」,是指遊人在經過印度洋長途航行後,身心俱累,來到亞丁後得到休息,因此非常快樂,快樂在哪裡,大家都不知,也許這裡有些特別的服務項目或是風土人情,會讓人快樂。也有的說是旅行者在遠涉印度洋後在此地短暫停留,而後帶著快樂的心情開始新的航程。另一說亞丁來源於阿拉伯的「伊丁」,其意為「樂園」、「天堂」,是指這裡風景優美,佳景處處,猶如樂園、天堂一般。

    雖然這會還沒有蘇伊士運河,阿丹國的理位置仍然很重要,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扼守紅海通向印度洋的門戶,是歐、亞、非三洲海上交通要衝。

    阿丹國的阿丹城得名於阿丹港,在阿拉伯語裡有個詞根意思是「馬鞍」,這是因為阿丹灣是由兩個死火山熔岩形成的半島組成的,億萬年前火山爆發,熔岩形成了兩個酷似馬鞍形的火山口,伸進了印度洋,形成了一個天然良港,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之一。古代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就在這裡交匯,如果說印度洋東面的集市是古裡,那西則非阿丹國莫屬。

    自蘇門達剌國出發先到古裡,再由那裡往阿丹。在阿爾伯特嘴裡,阿丹國象天堂一樣,而王動印象中的阿拉伯半島,應該都是沙漠,最多也就是個綠洲吧。橫穿印度洋有阿爾伯特這個往來多次古裡和阿丹國的阿拉伯人帶路少了幾份凶險多了幾分逸趣。

    阿爾伯特已經搬到了王動的船上,相形之下,他的船按明朝的算法也就一千多料,王動的船行在海上讓他們感覺到平穩,像是在陸地上跑一樣,好在他們還沒坐過鄭和的寶船,那才是不動如山的感覺。只是在海上飄移。

    到於阿丹國地國力,看阿爾伯特的護衛就知道了,個個都是強悍之徒。事實上也是如此,阿丹國擁有阿拉伯半島最強的騎兵,阿爾伯特雖然在王動面前吹他們的馬如何如何,要說到裝備,阿爾伯特認為與明朝軍隊的馬不行,但別的裝備還是很強的。錫蘭山一戰,這些人事後都感覺到了明朝軍隊可怕的作戰能力。尼科洛和阿爾伯特這兩個外國人頭子心裡都有個計較,明朝的軍隊打敗了蒙古人。名不虛傳。

    馬歡到阿丹國的時候,基本上算是鬼子進村地那種,王動到阿丹國時,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船隊是近來到訪阿丹最大的。對於阿拉伯人來說,航海是他們的傳統,船隊和駝隊是他們的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起初對王動的到來別沒太在意。只是覺得是一支大型地商隊。阿爾伯特的宣傳起到了生要的作用,在他嘴裡,這大大小小三十多條船大多成了王動的私人產物,而隨之而來的軍隊,是東方大明朝皇帝特別派來的衛隊,這個傳說中的東方國度主人可是打敗了蒙古人地。

    王動身邊阿丹國地國王從阿爾伯特那裡知道了王動的底,這個底就是。這個年青人除了是這個世上最大的商人以外。還是明朝官府的人,另外在東方還有很多自己的領地。阿丹國王也是非常高興,他算是阿拉伯半島上的強者,他的前任國王,還曾經與來自歐洲的十字軍幹過,現在,他面臨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威脅,而這個帝國的上一任皇帝被蒙古人打敗了,阿爾伯特引來的這個明朝人所屬的國家。居然打敗了蒙古人,真是了不起。

    既然有代表國家的意思,那自然是要以國禮待之,這下王動也不得不學起鄭和,做足了場面上地文章。

    儀衛就準備了三隊。一隊是李大成地手下。長的最高大地選來;一隊是自已的護衛,另一隊是蘇門達剌者米蘭派別來的護衛。

    為了表示友好。阿丹國王的晚宴結束之後,王動又開始大放禮花,這個東西驚天地泣鬼神,著得把阿拉伯人好好嚇了一下,畢竟在那個年代火炮並不是西方的主要武器。

    人怕出名豬怕壯,阿爾伯特這樣一搞,王動反不自由了,鬱悶的呆在驛館裡只能聽手下的報來一些當地的見聞。

    明朝人與馬歡一樣,到了阿拉伯國家,看到這裡的女人蒙個臉面,又是耳環,又是手鐲,腳是也有鐲子,個個奇怪,得出一個結論,這裡的女人個個如菩薩一般,原來古代印度傳過來的佛教圖畫裡,菩薩是這種造型呀。

    阿丹國在鄭和下西洋的記錄裡還有一樣出名,那就是麒麟和獅子,這裡進貢獻了長頸鹿、果然,「麒麟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餅餌。獅子形似虎,黑黃色無斑,首大、口廣、尾尖,聲吼若雷,百獸見之皆伏地。」-摘自郭崇禮日誌。

    王動已經不需要自己去過問商業上的東西了,得了馬歡的介紹,這裡出玉,出珍珠,這裡的金銀匠做的首飾精美。

    阿爾伯特在阿丹拉的底子,終於露了出來,除了世代是個大商人以外,他們家族裡還出過將軍,還出過王妃,這些消息是馬歡打聽不到的。

    為了歡迎王動的到來,阿丹國王傳詔,開民市,讓老百姓把自己家裡的貨物都拿出來與中國人交易。這種做法有點意思,結果把王動手下那幫人累的要死,以前都是代理商在幫忙,他們只做大單子,哪像現在這樣直面阿拉伯人呀。貓眼寶石、玉石、祖母綠、琥珀等等,這倒是以寶石居多,至於珊瑚樹這種東西,東家王動不喜,加上這一路也見的太多了,反不以為意了。

    國王得了王動不少禮物,也見識到了大明朝的儀衛,生意大家也做了,接下來還要搞點什麼東西呢。

    阿拉伯半島,除了三個最大的國家王動知道,鄭和也知道的以外,餘下的都是些部落,有的甚至連部落都不能算。這個島上的環境太惡劣了,除了島四周有點山,山外到海邊地理條件還不錯以外,更出名的就是沙漠了。

    阿拉伯半島靠地中海一帶和埃及東北部有一個國家——馬穆魯克王朝,這個國家強盛的時候,成功的將蒙古人擋在非洲的外面,並且狠狠的打擊了歐洲的十字軍,不過這會,也是江河日下,和拜占庭帝國一樣,只有喘氣的份。

    阿拉伯半島與土耳其半島想接的後世伊朗伊拉克地區,這會也並不是王動想著的那麼簡單,那裡的大神是小貼木兒爾,小貼木爾在中亞通過多個藩屬國實現統治,賈拉伊爾國以伊拉克為主要活動區域,而另一個所謂的黑羊王朝則以伊朗為中心,在他的西面是所謂的白羊王朝,奧斯曼帝國的四個王子如今在帶來亞洲歐洲的結合部土耳其和利亞一帶打內戰。

    阿丹國離這些熱鬧的地方都很遠,偏居阿拉伯半島的一角,不過阿丹國的商人如阿爾伯特卻是走遍了這些熱點地區,在商人眼裡沒有戰爭,只有利益,戰爭也只不過是利益衝突的表現。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阿丹國的國王目前沒什麼擔心的,西邊的天方國和東北的佐法爾國國力都不如他,不過他知道,不管是貼木兒的貼木兒帝國,還是巴耶塞特的奧斯曼帝國,沒有一個是好惹的主,相對而言離他最近的馬穆魯克王朝倒是日薄西山,阿丹國也是伊斯蘭國家,任何一個伊斯蘭國家對聖城都懷有敬意,但敬的是聖城麥加麥地那,而非天方國。

    對於阿拉伯人王動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天方夜譚》《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些都算了,王動看過一些季羨林的文章,這位國學大師對東西方文化研究頗為著力,從他那裡,王動知道,正是阿拉伯人把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煉丹術和中醫學等科學技術成果傳播到全世界。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可見阿拉伯人歷來對中國人非常的友好,在阿拉伯人眼裡,歐洲人全是瞎子,阿伯人本身只是睜一隻眼看世界,而東方的中國人,卻是兩眼雪亮,明察秋毫。

    此行的目的很簡單,摸摸形勢,對於東南亞,王動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假以時日,一定姓王,早動手晚動手,只是時間問題,永樂不是個好對付的主,至少這會除了他本人以外,手下還有象柳升、張輔等將軍,不過也只是如此,明朝開國時期將星如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王動對阿丹國王的試探,沒有明確的回答,只是大談生意,特別是表示,可以用先進的武器換馬。先進的武器是什麼呢,火繩槍和火炮。禮花阿拉伯人很喜歡,明朝已經進化到了燧發槍,火炮射程已經在五里開外。對製造火繩槍和射程在兩里左右的小炮已經沒有興趣了,但這方面的技術絕對是沒話說。

    協議是秘密進行的,李大成的船上有火炮,但沒有火槍,王動自己的衛隊有火槍,只是鎖在武庫裡不拿出來罷了。而王動本人送給阿丹國王的禮物,就是一支精美的短火銃。

    王動要看實力,阿丹國,佐法爾國,還有天方國,這些國家是伊斯蘭國家,他們有一個可怕的武器,那就是教義,在教義的口號下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說,「聖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