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二節 回長沙了京城熱鬧 文 / 清宵好夢

    姚廣孝一回來之後,馬上又被永樂委以重任,又開始重修《太祖實錄》,這次由姚廣孝、夏原吉為監修,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為總裁、纂修等官。自建文帝到這會,這本書已經重修了三次了。這下子,這幫文臣又有事忙去了。

    自永樂御駕親征之後,才一年多,蒙古人這會好像又有了點蠢蠢欲動的跡象,阿魯台遣使納款,要求明朝把吐魯蕃諸部的地盤劃給他,乞求明朝廷刻金作誓詞,把金粉熔入酒中,大家會飲,立下長久誓盟。朝廷議欲允許,左春大學子解縉以為不可,左庶子黃淮也附議:彼勢分則易制,勢合則難圖。永樂也是恍然大悟,沒有同意阿魯台的要求。

    王動這幾天一直很忙,沒辦法,他在朝庭裡算是個小官,每個部門都可能抓他去問事,很多部門要去跑跑看看。

    江心洲那裡的槍炮還在繼續造著,更大的炮被造了出來,王動這會不會再給他們什麼特別具體的建議之類的了,只會修修補補,比如炮發射的原理以及炮的瞄準具的問題。鴻臚寺那裡不用多講,每天不是王動去找他們,就是他們來請王動,總會有某個國家的使節要與王大掌櫃談談生意上的事情,後來乾脆陳澤被派駐在了那裡,楊剛則是被派駐在了三湘商行的總部。王動本人基本就算是在瀟湘記長駐了,不是請解大學士等人,就是與一幫將軍喝在一起。李遠傷好,這下王動與眾將軍的關係更親近了。生意做的大,需要應酬地場面越來越多,太子那裡解縉傳過了話,漢王趙王那裡也是有代言人過來一起吃飯。

    晚上三人碰了頭,也沒什麼大事,只是在閒話。

    「永樂九年(1411)十一月,浙江海溢,自海門(今浙江海門)至鹽城(今浙江鹽城)毀堤共一百三十里。陳奉詔率四十萬士兵築之,為捍湖堤八千餘丈。之後。陳又上奏,以為嘉定(今浙江嘉定)瀕臨大海,江流沖會,海船停泊無屏障可依,請於青浦(今屬上海)築土山。次年土山築成,賜名寶山。皇上親為文記其事。」

    「工部尚書宋禮開會通河,用汶上老人白英之議,築東平(今屬山東)戴村壩,遏汶水出南旺(在汶上縣南),分流南北。****使會通河得到充分水量,經二百日完工,自此海運漕糧大多改運河北上。」

    王動看著商會收集來的各地信息,自從他出了書之後。大家便開始知道各地信息的價值了,這裡面有大量的商機,於是,設在各地的三湘商行的商輔,都會定時往南京這個玄真巷的總行發這些所謂的商報。「靜之。皇上看來真是要肅清邊海,海禁一事,只會越來越嚴。」陳澤說道。

    「運河通了之後,海運會被廢止了,如今海上跑的船除了大明船兵船和奉旨外使的寶船外,只能是掛他國旗幟,倒也不是壞事。」楊剛以為。

    「船還是要多造些,還要造地更大些,鐵船一定要造。龍城那邊問題不大,貿易只能做的更大,不能停。運河一通,幾個中轉之地會做大,淮陰和渤海衛那邊,派些人手去置地。」王動回。「過幾日大家都回去省親過年。京師這裡還有什麼大事嗎?」

    「最後一批船,昨日到了。自龍城來的,主要運的是布,這批其實只比我等晚走半個月,卻是多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到。」陳澤補充。

    「自古行船靠風,此時風向不合,自然走的慢些。」王動聽了笑了,「等那蒸汽機用的熟了,便裝到船上去,以後便可以來去自如了。」

    「靜之,這批布放到市上,怕是更多的布莊要關門了。」楊剛擔心這事。

    「這批布會由內府和戶部訂些去,餘下的批給各大商家,不要單放在自己的輔子裡賣。」王動吩咐。

    「幾個行會地主事已經聚在長沙了,只能大掌櫃你回了。」「都是長沙人嗎,過年了,還是在家過個安穩年好,別總把人抓出來議事。」

    「呵呵,靜之,都等著你去分紅分利市,二八就散,初十再聚。」

    「那還好,兵部那邊的消息,交趾已經平了,張輔將軍年前要獻俘,張浩應該也一起會回。」王動想想就要笑,「他已經是朝庭裡的人,還是別輕易和我們混在一起,他若是帶著郡主回,長沙張府裡這個年可是不好過噢。^^君??子??堂?首?發^^」

    「過些時日,城裡的路全都水泥化了,儀鳳門前那一段,只是幾大兵營將校不痛快,硬路傷馬。」

    「倒是忘了這事,那回去時繞開此門。」

    「車馬準備好了嗎?」

    「呵呵,百輛車,還真是個大陣仗。」

    「材棟回去又要做新郎了,呵呵,注意身體噢。」王動開玩笑。

    算了一算,該請地客人都請過了,該上門拜訪的也都拜訪過了,王動一家人終於可以啟程回長沙過年了。

    十二月初三,據說是個好日子,易出門,且以出南城門為佳,南城門是聚寶門,聽這名字就是不錯。天沒亮,很多車就陸陸續續的往城南門而去。昨天,廖管家親自出門與城門官打了招呼,結果弄的這個城門親自到場,恭候王動大駕出城。車隊馬隊沿著西邊的城牆而行,盡量避開了大家地耳目,這還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規模太大了。三百多輛車,若不是掛著瀟湘記的牌子,別人還以為是往南邊或是北邊發的軍糧。

    提起軍糧一事,因為王動的安排。王國忠可是以永樂面前得了封賞,永樂帝親征蒙古,糧草由三湘商行操辦,辦地非常的好,省糧省錢,兵總戶部有口皆碑。這回他也是跟著王動到長沙見識一番,見識是要見識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女兒許配給王動,這事一天不定下來。他一天都不能回舊港。

    當年朱元璋規定了各行各業地人穿著,如今逾制的已經不少,已經不以為然了。好在那會還沒有王動這種設計款式的馬車,所以王動的馬車隊,言官也不能廢話什麼。還是有人盯住了馬牛,以為王動的車隊太過奢華,要定下個格制,上了品級的官員才能用馬車,幾馬幾駕都定地好好地,不過交到上面。出奇的沒人理。

    王動手下地產業有多少,這會他自己真的已經不清楚了。

    在大明朝行銷的產品中,上了檯面的有,玻璃、水泥、油、傢俱、酒、建築、瓷器、藥材、造紙、印刷、糧食、物流、茶葉。桌面以下的有。布、糖、採礦、鋼鐵、兵器、造船、鹽。另外,他們散在全國各地的商輔和控制了對外貿易,更是財源滾滾。怎麼樣來融合整合這些產業是個大問題了,更大的問題還在於,他還是缺人。

    在張科和張強地主使之下。每多產業都是瞄著沒有大的官府背景的世家入手,其實也不能算是世家,只能說是商家。三湘商會除了以一個整體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以外,私底下,全資的會員商行,已經開始蠶食對象,往區域和行業壟斷地方向上發展。

    比如油,設在長沙的沒油坊,開始是教由柳姑娘打理。當她發現自己操持不過來的時候,便把主意打在了湖廣另一個商家,專事香油磨製賣的劉家,柳姑娘是女人,可做起生意來還是很有霸氣的,直接找上門去談。

    自家地福臨門油準備開香油坊。劉家乾脆把生意賣給福臨門算了。省得到時在生意上有些爭鬥,傷了和氣。自打茶籽油在瀟湘記飯店推廣之後。已經成了很多油坊的重要對手,他們有的做豆油,有的是做香油,他們都意識到了福臨門油在價格上的優勢,開始還以為不是同種油,憑著這麼多年大家吃油的習慣應該抵擋的住,可轉念一想,福臨門這會出的是菜籽油,可要是出香油和豆油怎麼辦。劉家可是在湖廣一帶出名的香油世家,出地劉記小磨麻油還能算是一個牌子,正是如此,柳姑娘盯上了他。

    經過了幾個月的掙扎之後,劉家投降了,他們在朝庭裡沒人,福臨門與他們不爭別的,爭地,劉家在那種芝麻他們就到那裡去鼓動別人種油菜。劉家加入到了福臨門油坊這個大家庭裡後,還是繼續生產劉記小磨麻油。而且產量更大了,不用多說,是用了新式的搾油機的緣故。

    劉家的加入得到了巨大地回報,他們自家地劉記小磨麻油開始走出湖廣,僅瀟湘記一店的用量,就讓他們供不應求,而在福臨門油坊劉家也看到了別樣地生意場面,從種植基地,到油的提煉生產,到分銷包銷,人家早早的就有了思路,差的只是人手,而劉家這個與油打了幾輩子的大家庭,則有這種人材。當初劉家是自己種自己磨,這象全都由高級技工轉變成了管理人才。

    柳姑娘唯一失算的就是,最後自已被劉家算計了進去,劉家的家長劉繼雄時年四十有三,剛好正妻病逝,柳姑娘雖然是個寡婦,但也算是在娘家的姑娘,最後被劉繼雄娶了去做正妻。

    同樣的兼併故事發生了好幾起,南京城傢俱廠引進了蘇州府的眾多人才,茶葉生意得到了荊州的江家全力支持,印刷生意鄭家加入了。而這些新進入商會的主管們,很多只聽過王動大掌櫃的名字,根本就沒見過王動本人,這會的長沙府出奇的熱鬧。

    喬掌櫃變成了喬管家,他早早的就回了長沙安排王動回長沙的事情。三湘客棧已經滿員了,王動在長沙的宅子不大,算上楊剛、王國忠一家及丫鬟護衛等已經住的滿滿的了。王動回來,武漢的楚王和長沙的谷王都派出了王府長吏過來,他們關心著王動下一步的舉動。

    王動的岳父劉煮安今年是他在長沙的最後一次過年,他已經正式遞了辭呈,他也沒想到,他任職的最後一年,長沙會這麼熱鬧。

    十二月的菊覽剛剛結束,長沙的重要街段還能看到滿地的黃花,望江樓與瀟湘記開始鬥法,為年夜飯和元宵節大打廣告,這兩個大酒樓把各自裝扮的美輪美奐,長沙的老百姓過足了眼癮。劉大人前面剛剛主持了菊展的開幕儀式,就聽到自家女兒不日回長沙的消息心裡也是大喜,真的等到王動進長沙城的時候,整個長沙城都轟動了。

    金家早早就在城門口布了眼線等王動回,金家這次也是有金泰跟著一起回來,由於金家在下西洋中火藥和煙花一事有功,也是得了皇上的褒獎,大明第一煙火的位置已經拿的穩了。金家在城門口到自己店輔可一路擺出了長龍,爆竹接了又續,續了又接,這會反正是不在意錢了與金家站在一起的,還有瀟湘記和王動名下產業的代表,書局、學堂、酒樓都派了人過來,在這裡等。

    看到大車隊的時候,鞭炮點起,炮聲震天,一聽了鞭炮聲,車裡的阮靖、金泰、廖管家等人都從車裡出來,大家左顧右盼的東家王動卻沒看到。一個時辰之前,王動一家人就已經偷偷自南門進城,這會已經梳洗好了,準備到知府大人那去見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