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十二節 海關關稅 文 / 清宵好夢

    姚廣孝很奇怪永樂在人事任命中居然沒有提到用王動,從永樂前段時間的心思來看,他還真的是想好好用用王動的,這會又放下了,但卻把楚王加了進來,這樣的話,算上鄭和,那麼整個對外事務中,生意和政治這兩方面的東西,基本還是沿著原來的路走,也就是說,王動還會在中間起到很大的作用,楊士奇和黃淮的加入,可能更多的是要讓保守派及未來的皇帝懂些外事,其他諸部的官員介入,那就意味著,永樂真的把下西洋或是通西域之類的,當大事來做了。

    相對於鄭和下西洋,其實永樂在陸地上還派別了不少人去北元、去女真、去朝鮮,只是這些規模都不大。這幫人的事務,主要是由宦官在打理,比如黃儼之流,只有鄭和被列入到這個班子裡,看來,鄭和還是這幫外事太監中老大。其實不用說大家也都能看出來,鄭和下西洋的費用和人馬都占經費中最大比例了。

    永樂把王動明的放在了一邊,並不代表王動的真的被權力層忘記了。姚廣孝可在沒幾天之後,就把王動請去喝茶去了。

    這才二月,什麼新茶都還沒說,結果王動發現,姚廣孝那喝的是磚茶,是北方質量最差的一種,整個一個茶餅,用的都是大葉和茶梗,且是方磚型,也不是泡茶,而是敲一塊下來放壺裡去煮的。

    「姚大人居然好這種茶,真是口味獨到。」王動不解。

    「此茶粗糙,有些風霜的味道。」

    呵呵。風霜的味道,沒聽說過。姚當是憶苦思甜是吧,追憶以前地艱苦歲月。

    「不知,今日老大人有何教誨,不只是來品這苦茶吧。」王動自從姚廣孝也跟著下了次西洋之後,把這位姚大人當作是位長輩。他可是揣摩過姚廣孝的心理的,這位孤家寡人需要的是敬重和親情,所以王動對姚廣孝一向都是直來直去,說的少且做的多,沒把姚當是個大人在供著。

    「前些日子皇帝上關於外事的處斷想來靜之也是知道了吧。單單下西洋一事,我朝能有靜之這般眼力的人怕是不多。和尚老了,這付擔子挑不動了。」

    這話說的王動有點不知其所以然。****

    「通商通政的好處,這兩次下西洋已經看地清清楚楚,雖然本朝諸多官儒有異議,皇上還是在後面頂著。」

    「西洋行商,賺的銀兩已經擺在了桌面之上,不管是官商也好,民商也好,熙熙攘攘都往這路上擠。如今靜之你是佔了大頭。雖說你四處結交,然豎敵也是不少,事事還需隱忍。」

    「太子羸弱,漢王彪蠻。趙王后生猛虎,天下大勢還是正統,靜之切記。」

    姚廣孝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把王動說糊塗了,還真看不出來姚廣孝什麼意思。就算是真的提攜他,也不需要說這些大道理吧。這些東西,相信姚廣孝也知道,王動碼的清清楚楚的。

    姚廣孝的意思也是想提醒王動,等距離外交做的是不錯,但也要有分寸,在永樂還健在且很強力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是敬而遠之就行了,比如說漢王趙王和太子。

    「前些日子。楚王過來,言及海關關稅一事,想來是靜之的主意吧。」

    這下進入正題了。

    關於海關及關稅一事,王動發現,若是還按著原來地朝貢貿易的方向走,定下一年一貢或是數年一貢的規矩。顯然已經不符合要求了。由於幾個大商行的參加,現在商船往來一年數次。而朝貢貿易,變成了官方地直接貿易,這已經開始違制了。

    明朝的稅還是按著二十取一來數的,相對來說數字很小。這樣的話,帶來一個問題。官府雖然規定了民間不許私自與番人交易,但在進貢之時,那些帶有餘物的番人還是會把私貨放到市場上去交易,而且日本、朝鮮和琉球人過來地時候,可是真的越帶越多這樣一來,這種稅收官府就少了一大塊。官府少了一塊是小事,這幫老外直接到中國做生意,以後王動這種貿易商還做什麼生意呀。

    王動便向楚王提了設海關收關稅一事,而且把海關的職責列了很多出來,與目前的市舶司想比,海關的職能大很多,比如緝私主定塊,這原來是邊衛的職責。而且關稅一事,更是列了很多細目,要求分門別類的進行徵收。=君?子?堂?首?發=

    楚王這人其實能力還是有的,同樣的,王動幾次生意一跑,大家都知道下西洋行商是大有可為地。但如果涉及王動所謂的海關與關稅一事,這他可不敢作主,特別還是聽到有緝私之類的武裝。

    姚廣孝聽著楚王嘴裡迸出的新名詞,就知道一定是王動出的主意。楚王掌著生意,掌著宗人府,那些生意上的事,朱家地事,他發言沒總是。可這海關一事,就明顯超出他地範圍了。所以他還是老老實實的過來,把王動不成熟地想法,向姚廣孝匯報一下。

    姚廣孝當然是個識貨的人,一聽就知道這個建議不錯,可他也是想要知道一下王動的意思,這個王動提出來的建議,完全從一個商人的角度來說,有過怪怪的,畢竟這可是站到了官府的立場上,這些東西真的搞起來,可能王動少賺的要上交給政府的可能就不只那麼一點了。

    要知道王動提的這引起東西,可是完全與他目前本人的身份不大相符的。王動可以說是在兵部和內府都掛上號的,因為火器的生產,另一個對外的身份就是鄭和大人的秘書,還有的話,就是個大掌櫃。大掌櫃難道希望多那麼一個衙門來管他們嗎。不大可能吧。

    關於海關和關稅一事,這可是戶部禮部應該去考慮地總是,王動你這可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了,那麼,這樣說來,你到底在操什麼樣的心。那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個衙門是幫他的,是為他服務的。

    姚廣孝本人來看王動,那就是一個人才,奇怪的是。此人不想做官,倒喜歡賺錢。但看王動本人,又不是一個貪婪的人,姚廣孝也是有點看不透王動。

    其實不用說姚廣孝,連王動這段時間也是在做選擇,下面的路要怎麼走。回國時間長了,發現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同樣又發現禁制在多了。

    他早早就定下了,不去做大官,真做了大官。那就是在槍眼下了,一不小心有點言語行為上的差錯,那可是要丟腦袋的。

    給楚王地那個建議,其實也只是一個目的。把海外生意抓在自己手上,自己不方便出走,能有這個不大管事的楚王擔著也行。

    今日姚廣孝說到海關和關稅,王動也在想,姚老狐狸是什麼意思。支持還是不支持。海關關稅一事。其實姚廣孝是支持的,有個衙門打理也是好事,雖然只是商業一方面,這總好事。這會的現實是,朝庭光看著銀子眼饞卻什麼也吃不到。畢竟,宗人府賺的銀子,大多用在朱家人的衣食住行上。皇上看著這麼多銀子進帳,可他的財政還是不大好,打仗造船花的可都是大錢。宗人府如今算是替他省了些錢下來。但問題是,造船和易貨,那也是戶部撥出的款子呀。

    海關一設,因為是生意上地事,那麼楚王主管,那麼可以把很多自己人按在那位置上。黑錢洗白。黑人轉紅。另外一個,這樣一來。的確也能為大明朝多賺點錢,而這點錢,皇上一定是喜歡的。皇上還要征討北元,這是要花大錢的。

    「海關一事,靜之只是覺得,市舶同太過麻煩,番人在哪做生意,那裡便要設個市舶司,或只是在碼頭關口設卡,驗貨收稅,至於番人去哪裡買賣,隨他們自便,這樣辦事容易些。」

    「稅目分級,這可以廣開財路。」

    「稅目分及,何以為定?」

    「開始難些,可制個標準出來,依著來看來定。」

    「那檢貨地官員貪墨怎麼辦。」

    「依法處之。呵呵,姚廣孝便是厲害,一下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人事問題。出發點是好的,但不一定就會有個好的結局。王動你提的是不錯,可由誰去主事這個事情,由什麼樣地一幫人去處理這些事。

    楚王和王動玩的這一手很漂亮,說白了,就是玩家制定遊戲規則,然而是眾多玩多參加的情況下,由他們這些個大玩家制定規則。

    姚廣孝不笨,他想的是,這種東西,真的送上去了,等永樂和他手下那麼主事的大學士尚書侍郎們議了,批了,可能不一定會是王動想像的那樣結果,如果真要是海關到了戶部的手上,到了皇上手上,那楚王和王動可真的就得不償失了。

    王動敢這樣提自然有王動地把握,楚王管商業,那麼這會只是在這個基礎上把腳往外多伸了一點點,而且名義上看,只是為了加強管理增加歲入,很好聽很實在。

    這會所有貿易上的事情,雖然已經有了很多地方商家參加了進來,但具體實務還是抓在明龍和三湘這兩個大商號上面,而具體幹事的人,基本都是三湘商行的人。所以說,真的要成立海關之類的,要找懂行地人去做事,那麼找來找去,還只能是王動手下這幫人。那麼,這樣看來,海關還是抓在王動手上。

    「姚大人,海關一事,只是一點粗淺地想法。其實,最好還是有商行代辦,與其讓番人到大明朝來做買賣,還不如讓大明朝商家去外國行商,這樣,與國與民,都可得大利。」

    「大利?西洋商途,假以時日,歲入必超鹽錢。這等大利,惑了人心,可就麻煩了。」

    「呵呵,故此需朝庭去引導管制。」

    姚廣孝看來從王動嘴裡問不出什麼東西來,不過大致的意思,他還是清楚了。一個結論,還是個「利」字,最多也就是個小利和大利地總是,可能是犧牲了小利,以後會有大利,那這就要看,王動領導下的商行,會玩出什麼新的花樣進來。暫且不管他,皇上這會可是北上了,姚廣孝事務還不少,他算是太子的老師,雖然他已經不用真的教太子什麼東西了,但多多少少,場面上的事還是有的。

    關於海關,王動當然會有別的安排,這會他要拿明朝來試手,明朝政府真有的了海關之樣的機構,有了關稅這種東西。那麼,他接下來,就可以在夷州在龍城在別的地方,設立同樣的機構。那會,只要產業結構調整好了,就能合理合法的管理或是打擊對方的經濟了。

    姚廣孝這會當然沒那種自由貿易或是貿易保護的概念,對於他來說,下西洋,能賺到錢是好事,最重要的還是政治,穩定的後方,大明的天威。錢不錢是小事,雖然他也很重要。

    王動到姚廣孝那沒空手去,送了他一付老花鏡,這可是個好東西,以後看書,不用手持個放大鏡了。這次的老花鏡可是費了王動很大心思才做出來的,不知度數怎麼弄,只是按著厚薄磨了很多鏡片,姚廣孝試了幾付,才選中一付適合他眼眼的度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