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二十節 琉球方略 文 / 清宵好夢
王動沒有去過琉球,後世那個地方已經歸日本了。可惜噢,二戰結束的時候,當地民意是要美國人把琉球還給中國,回歸中國,畢竟琉球作為中國的屬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日本這個二楞子奪了琉球後,並不把那的人當人看。可惜,那會的老蔣好像不大在意,於是,琉球被日本拿去了,結果慢慢的真的成了日本領土了,當地人也完全日本化了。
陳貴可以說是琉球三國最尊貴的客人,他不只是得到了三國王室的尊重,更得到了當地商家的擁戴,呵呵,主要就是因為商會的船隊,還有他本人的低調的謙恭。
如今,夷州的鹽的產量已經慢慢降下來了,而琉球這裡鹽場四起,成了重要的海鹽生產基地。陳貴把鹽運到哪裡去,琉球人不清楚,自從有蘇門達臘和暹羅的番人跟著陳貴到過琉球之後,琉球三國就知道,陳老闆的生意做的真的很大很大。
在這世上的大國中,琉球人只知道有大明朝,當然了,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只是知道有那麼一個大世界存在,有多大他們並不清楚,有哪些國家,他們也不大在意。他們只知道,人總是要吃鹽的,而陳老闆有本事把這裡出產的鹽販賣到極西極北之處,至於那裡是什麼國家,是什麼樣的人,這不是琉球人關心的東西。陳貴陪著王動一行人到琉球的時候,並沒有去拜訪什麼達官貴人,王動本來就是抱著過來走走看看的心思來的。
在他眼裡,這只是一個島國,與熱帶的島國風情不大一樣。這會陳貴帶著他們去看鹽田,白茫茫一片,萬畝鹽田。場面很大。海水已經蒸發的差不多了,已經看到鹽硝了。
「大掌櫃,這裡出的是粗鹽,這些粗鹽會運到花蓮去加工。製成精鹽、青鹽等。」
「噢。那精鹽我也看了。下回分裝好,用硬紙糊些盒子,一盒一斤分裝好,那樣價錢可以賣高些。這粗鹽北邊市場怎麼樣?」王動抓了一把黑乎乎髒兮兮地粗鹽,大粒的鹽,看著倒像是細石子一般。
「若不是掌櫃你提這個粗鹽在北邊有市場,還真就少了不少生意了。女真人用這醃皮子,量不少呢。」
「那漱口的青鹽量要加大,若有一天,大明朝百姓家家戶戶都能以青鹽漱口,那這生意就真的做大了。\\\\\\」
「靜之說笑了。家家戶戶都用青鹽漱口,呵呵,漢唐盛世怕是都沒有這種事情。」陳澤知道青鹽地價錢,一般地地主老財都用不起,別說普通百姓了。
「材棟莫笑,按靜之計劃,不出五年。可讓大明朝地鹽鐵專營的祖制廢棄。」王動信心滿滿。
「如何廢止。加大鹽田產出?降低鹽的價錢。這在他國行之容易,要在大明朝。如何辦理。琉球的鹽主要還是銷往東北,要想進明朝的市場,那可是難上加難。」
「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把這生意交由官府去做了,自然也就容易了。」
王動想的不想,大量的生產鹽,然後直接把這個消息遞到鹽鐵監,讓鹽鐵監指導明龍商會做鹽地生意。官府賺的剪刀差,通過對鹽商的稅款來補足,這樣一來,不用擔心政府收不到錢,也不用想鹽的價格會不會失控,更不用去怕老百姓吃不起鹽。
晚上,幾人聚在一個鹽場邊上的漁村吃東西,海邊吃東西有時真地很簡單的,海裡的魚貨弄上來,只接煮蒸就行了,調料不用多說,王動的船到哪都會帶著這些東西。
「琉球國與大明朝往來甚多,在此地做生意要注意,不可太過張狂。」
「我看這琉球國的船也不差呢,怎麼沒有船到夷州或是日本的嗎?」
「大掌櫃,琉球的船可都是大明朝送地,如今雖然自己也能造些船了,只是些小船而已,且那些個匠師還都是當然洪武皇帝時,從中國派來地。」
「我也是聽說,日本人都跟琉球人學造船,學的就是造大明朝地福船。只是奇怪,他們有船有貨,怎麼很少看到他們的船在外面跑。回國忠還說在琉球做了不少生意,有點意思。」
「有船也要有人,這些年琉球的貿易做的不錯。當初,我朝定下的日本國兩年一貢、琉球國一年一貢,這幾年,鄭大人的船隊下西洋之後,琉球國倒是越跑越勤快了,一年兩貢三貢都有。^^首發?君?子??堂?^^」
「此處三國細細一看,吃穿用度,與我等差別不大,官家更是以大明朝物品為奢華。一年一貢哪裡夠用的。」
「上回我聽王大人說,琉球國不只是送東西去大明朝,還有宦官美女進貢,真是有心了,這都能想的出來。」
「材棟,吳朝乾等人走了也快兩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靜之不說,都把這幫人都忘了,應該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難說,看他們怎麼游了。若是把那大島繞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難說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為首創,不知他們會有什麼驚喜帶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錯了。」
「說的也是。」
在南中國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經開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鮮之間大量使用,唯獨沒有往中國去。沙船在風浪不大時可用,運量極大。貿易的繁榮,促使產業分工越來越明顯,琉球慢慢已經成了王動旗下大產業鏈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產鹽。
對於琉球國這種島國來說,鹽不值錢,所以鹽場在當地官府眼中,並不是什麼聚寶盆。王動制定下收購鹽場的策略的時候,執行起來並不難。陳貴在琉球當地有很多合作夥伴,商人趙構進入了王動的視野。
趙構是漢人。是琉球出生的漢人,此人早期包辦了琉球漆器行業與大明朝的生意,在三個國家都吃地開。陳貴進琉球時候,他是最早得到風聲。鹽鐵專營生意好做。但風險極大。聽說有人敢做鹽的生意。趙構立馬就找了上來。開始的時候聽說。鹽不是賣到大明朝去,他還有點失望,畢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場。當後來陳貴地量上來之後,趙構開始吃驚了,以他地見識,他還真地想像不出,除了大明朝以外。還有什麼地方能消化掉那麼多鹽。當然了,這不是他所要關心的事情,他要關心的是,在這個生意中,他怎麼參與怎麼賺錢。
趙構是不是善人。王動並不清楚,但趙構對賺錢的興趣,王動碼的很準,開始的時候,他本不想去收購鹽場。趙構與琉球三國王室雖然有交往,但也只是在行賄受賄的層面上,並不是很鐵。他本人也不想與王室綁地太緊。考慮到鹽在大明朝的重要性。這三個小國的鹽場大多也是官營的,或是要官府的許可方能開鹽場。商行加入進來之後。趙構地腰粗了不少,真的是有錢能去收購鹽場了。但這種風險大的伙,商行下的注也要重,這裡的餌便是趙構本人不大清楚的朝鮮和南洋市場。商行許諾,把趙構的主業,漆器推往朝鮮和南洋市場,這樣一來,趙構地眼睛馬上就睜地大大的了。
相對於日本,琉球國實在是太小了,但在大明朝地外交關係上,琉球國的地位要比日本高多了。誰讓他們的國王聽話呢,不只是現任國王聽話,接下來的國王也會聽話,因為王子們,大多這會都送去大明朝接受教育去了。
琉球雖小但有三國,王動本來的意思是,看看能不能暗中相助一國,統一了琉球算了,然後自己在扶植一個傀儡,或是直接取而代之。但這樣一玩,動作就比較大了,就王動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把琉球給封鎖了。要想避開強大的明朝,它周圍的小國家,特別是與明朝交好的國家,處理起來一定要小心。
與陳澤商量多次之後,王動最後的決定是走經濟路線,在經濟上控制這個國家。要想影響琉球的經濟結構太簡單了,第一就是往這裡運大米,徹底改變這裡人的飲食習慣,這些只有王室吃的起的東西,要讓老百姓也吃的起。第二就是發展漁業,發展自己的大漁業,讓琉球國的小漁業破產,這個不難,因為王動有船,有大船。第三就是大力發展鹽業,這個已經開始做了。
由商行出錢,趙構去買鹽場。這在當地幾乎沒有任何阻力,因為大多數鹽場的鹽都是賣給陳貴的,他想要哪個鹽場死,簡單太容易了。買下鹽場之後,開始漲鹽工們的薪水,這下子,原本最窮最苦的鹽工,日子過的反比一般的漁民要好,弄的很多人紛紛到鹽場找事做。趙構這個大善人的名聲,倒是傳開了。讓當地人吃驚的事,趙構彷彿真要做個大地主一樣,到處去買灘涂地,買下之後,又發瘋似的建鹽場。弄的琉球三國沿海到處都是鹽場,誰也搞不清楚,趙構哪來這麼多錢買鹽田,也搞不清楚,這麼多鹽運去哪裡。這些東西自然也不需要他們清楚,總之,鹽田多了,官府抽的稅就多,又有很多的人有事情做,有飯吃,這自然是好事。
商行衝擊琉球漁業的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船隊,僱傭當地的漁民,這種作業方式,遠在長沙的江邊魚行早就有現成的經驗了,第二步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王動在琉球建了個冷庫,只要是自家出海打魚的船,全都配備了小冰室,這樣一來,他們船出海一天,打到的魚或是庫存的魚都是最新鮮的。而且,在琉球捕到的魚,量大之後,全部都醃製好,由商會往大明朝運,僅瀟湘記一家就能把這些鹽魚醃魚給分銷出去。
王動離開琉球後不久,夷州出的第一批漁船便到了琉球了,配備了多種網,配備絞網,更牛的是,還有魚槍,這可是用火藥發射的魚槍,其實不難,在原來的手炮的基礎上研製的。這些設備,琉球人沒有見過,但在夷州,那裡的漁業社已經用了幾年了。新成立了東海漁場,主要的漁民都是夷州過來的老船夫了。漁場的船第一次出海,就讓當地漁民看的目瞪口呆,捕回來的魚,大到鯨、鯊,小到黃魚,更有部分魚回來後還是活的。活的魚,漁場開辦了排籠,賣不了的全數養在了排籠裡。這下子真的是讓琉球人吃驚了,根本沒法與之競爭的,捕魚自己吃還行,想要捕到了拿去賣,根本賣不過漁場,他們那裡魚多,價格還便宜。
幾個月後,漁場第二批船到,開始大量招漁民,這時腦子轉的快的漁民已經想到去漁場做工了,事實上,他們也沒得選。漁場對琉球人也不錯,一般不只是招青壯,而一家老小全都招過來。能出海的上船,不能出海的養魚,餘下的老弱婦孺安排去了加工廠,也算是人盡其用。
至於大米,那就不用多說了,王動旗下的西洋諸國和夷州都是重要的大米產地,他自然可以犧牲部分利潤,要緊的是,把琉球的臣民們趕到他能掌控的產業中去。王動不需要當地種大米,他只要他們吃米就行了,要把他們飲食結構中海產品占80的局面改過來,要讓他們60吃米,這樣,當地人的胃就抓在商會的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