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五十二節 夷洲經濟 文 / 清宵好夢

    王動一行人在夷洲這附近住了三個月了,他們還在等風,風向不改,他們沒法下西洋,在夷洲台灣這裡,王動體會到了颱風的利害,而且進入到七八月份,至少一個月一次。好在夷洲各城鎮的房屋已經全部實現了磚瓦水泥化,所以雖然風大雨大,對房屋造成的損失並不大,但對農田工礦業,那影響可就大了。

    劉老爺子根本沒有想到,從長沙市長提撥為台灣省長之後,碰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是發展經濟而是對付雨情。他本人兼著民政部部長,慧智和尚這個管著衛生事業的大和尚在得了王動的吩咐之後,到處安排人手,注意雨後,會不會有山洪,會不會有動物的屍體污染水源從而引發什麼疫情。

    大和尚本來在他的廟裡辦公,後來事務越來越多,他不得不聽勸,到高雄城裡住進了所謂的衛生部裡。他的衛生部裡是夷洲本地土著民族最多的一個部門,但也是最同心同德的一個部門,大家都知道這是在為自己部族裡的人辦好事。

    最讓大家想不到的時候,大老闆王動居然對衛生事業也是極有研究,時常做出一些指示,這種指示連劉煮安和慧智和尚都佩服的很。

    機關出身的王動對於管理組織結構的瞭解要超過這會所有的人,後世的中國是大機構小職能,而古代卻是小機構大職能。部門雖然小,但是沾著邊的全都管。而且是自發自覺地去管。王動可不要這幫人做的這麼辛苦,他在衛生部試點。除了在各個市鎮都有相應機構外,在偏遠的部族裡,也設專人去負責此事。

    夷洲的少數民族雖然有的對漢人有排斥心理,但漢人開始通過醫療和教育接觸他們,取得了他們的好感。接下來的無差別政策更是讓他們感覺到了,漢人沒有欺他們。更何況,入了兵營地少數民族在接受了文化教育後,都得到了重用,這對他們的鼓勵太大了,示範效用。

    「大師,石灰和硫磺夠不夠?」王動問慧智和尚。

    「不勞王大人操心,各地都有儲備。雨前就分發了下去。」和尚也沒想到這天。王動會特別關心這個部門,在他這泡了一上午。

    「水一定要煮開了喝,林子的山泉雖然甘甜,也一定要教會他們不要喝生水。」

    「呵呵,王大人,就你一句話,鄭大人那可是發盡了牢騷。\\\\\」和尚笑道。

    「為何?」

    「劉老大人也是吩咐讓生產部多造些水壺,都是無償發放下去的,鄭大人心疼呀。」和尚大笑。

    「大師。上回所議的生育一事籌劃的如何?」王動問道。「穩婆是聚了不少,不過,大多不識字。很難教化。」這是慧智和尚較頭大的問題,「已經開始特色些年青女子專司此事,但需時日。」

    「噢!」王動一直對生死一事很關心,古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只要在醫療衛生方面注意了,糧食供應跟地上,人口一定會急劇增加地。

    下午,王動回到了自己的部門。財政部。這個部門其實主要是不是他在做事。他把在長樂的劉福拉了過來。劉福是個人才呀,在瀟湘記表現不錯。到了長樂主事那個貨倉之事,與供應商、承包商和當地的駐軍、衙門的關係都處的不錯。有小六子的基礎在是前提,他本人也是表現的不差。王動看著他理財的本事,這才把他吸收到了財政部來,手把手地交他。

    「大掌櫃,今年這個洞不知能否填上,這雨下了兩個月了,劉老大人讓多撥筆銀子,慧智大師也要加批款項。」劉福拿著兩個部門發過來的提議,找王動匯報。

    「陳大人遼東那邊有沒有款項進來。」王動問。

    「應該就這幾天。」陳大人指的是陳澤地叔叔陳貴,他目前在貿易部掛職,他去遼東賣鹽,王動吩咐他找礦,在那裡發現了煤、鐵和銀,已經開始開採,這幾天應該有貨送來笑了笑。

    「王大人下南洋今年若是能回,應該也有些進項吧。」劉福指的是去澳洲的王厲。

    「他們就不指望了,進項是有,怕是回來後,嘴張更大,少不得來煩你。」提到王厲,又讓他們想起了吳朝乾等人了。原計劃,今年年底要在龍城碰頭,不知澳洲之行會有什麼收穫。王動很樂觀,陳澤楊剛不然,他們都認為,下西洋的海路先人早已走過。而南洋一線,很多人都沒聽過,怕是會有很大的閃失。

    「劉大人,生產部那邊你明年要多預備些銀兩,明年船廠估計是個銷銀洞。」王動不知龍城那邊的蒸汽機的情況如何了,也不知鋼鐵工業發展的怎麼樣,鐵甲蒸汽船什麼時候可以進入到實用。

    「大掌櫃,您別講洞,哪不是個洞,個個都伸手要錢,連連回大人都問我要錢。」劉福苦笑。

    「哈哈,他現在都是枕著銀子睡地,還問你要錢。」王動大笑。

    「他要船,船場要錢,是故,回大人也要錢。」劉福回。

    「劉大人,你家人幾時過來?」王動突然話題一轉。

    「有勞大掌櫃關心,家母老人,不大想動。家人快到長樂了,李管事會送他們過來。」劉福是小心做事,他到長樂後,並沒有把家人接過來,本想幹出點成績再接家人來,沒想到,在長樂半年,馬上大掌櫃就調他到夷洲了。劉福做事還是很穩重地,倒離開長樂時。便把李勝推薦到了長樂貨倉管事地位置上。而且還帶了他一個

    李勝是劉福在永州時三湘客棧地管事,應為是學堂第一期的學生,這第一第二期學生可是得了大掌櫃親傳的,事後都得到了重用。除了不願意離開長沙府的,如今都已經遍佈到大明朝各地主事一方生意了。李勝後來進了長沙府三湘客棧總行,後來又調入商會,七月接手長樂貨倉。

    「呵呵。劉大人,當初你們一班同窗,長沙有幾人,京城有幾人,夷洲除你之外還有人嗎?」

    「夷洲倒只有弟子一人在,離的近的也就是李勝在長樂。長沙城裡我聽李勝講有五人,京城有三人。北京就那邊也有兩人。上回聽說有一人去了山東,別地就不大清楚了。」

    「我也是聽劉鑄提起,如今這夷洲也是分了門派的,當了官了結黨的不少。有湖廣派、京師幫、福建派、夷人等。湖廣人裡還分世家、學院和近臣三幫,其中又以學院派最盛,學院派裡雖然主事的人不多,假以時日,定能成大氣候。而這學院派裡,又以你劉福位置做的最高。」

    「此話從何說起。哪有什麼學院派,真要有,那也是大掌櫃你最高。那學院還不是大掌櫃建的。再者,學院諸多先生都司職一方,哪輪的到弟子我。」

    「呵呵,結黨不是好事,提攜後進新人那是應當,若真要結黨,那要放在明處。」王動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

    「夷洲瀟湘學堂地弟子不少,多為貧家子弟。*****願意南下本不多。到了夷洲是要有人照應,若有餘暇。撥幾間屋子出來,有個地方學習交流聯絡鄉情,不是壞事。」

    「大掌櫃若是許可,弟子地寓所倒有幾間空房。」

    「那大可不必,我已經讓管大人建幾處屋子,方便大家集會,到時,有什麼事情,可以那裡方便。」

    夷洲這裡的衙門只能管到夷洲這一級,以當時的通訊狀況,地盤大了,聯繫起來不方便,所以整個夷洲目前也就船場最費錢,夷洲和龍城的船場擔負八成王動手下所有民用、商用和軍用船隻的製造,幾乎都是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在轉。

    淡水的船廠負責人是董爺,匠小孟的老婆的爺爺,他們一家人算是在龍江船廠消了戶了,直接到了夷洲落籍。別地人,王動沒大敢挖,只是在福建浙江廣東招了過來。

    受飛輪船的影響,蒸汽機驅動船在試制方面分成了兩派,一個是在兩側裝輪頁,這個技術較成熟,只不過把人力改成蒸汽機就行了;還有一個是王動給出的方向,在船尾設輪頁,這樣一來,船內結構就有了變化,這個大地蒸汽機放那。如今的大船,甲板底下已經熱的很了,再加一個蒸汽機下去,底下的溫度更高,怎麼散熱通風成了個大問題。

    蒸汽器的投入使用,馬上就使得鐵路成為了可能,汽車還早,但鐵路製造的可能性就太大了。王動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吩咐加大從京城各大匠作坊挖人的力度,特別是製造業地人才,如鐵匠、木匠、銅匠、銀匠等。但事實上,他們挖到地人卻是以紡織行業為中心的人才最多,道理很簡單,西洋布使很多從事這行地人破產了。龍城各種技術革新起步很早,後因為沒有龐大的人才庫支持,反不如夷洲,但在生產能力方面,龍城目前絕對是第一。從蒸汽機的使用方面來看,在船上的應用因為龍城的造船業發展快過夷洲,在鐵路方面的研製,龍城沒有投入一點技術力量,主要是夷洲在搞。

    淡水的船廠在董家加入之後,實力加強,小孟也安心在夷洲安家,全力投入到蒸汽動力的船的研製中。

    大明永樂九(1412)年九月,有四支船隊在月初到達夷洲,高雄這邊是來自西洋的船隊,這支船隊從龍城發來,除了糧食以外,還有布和鐵器。稍晚一些時候到達的船隊來自南洋,是隨王厲下南洋去的商船,他們帶回來了大量的珍珠,香料。北邊的基隆港迎來了陳貴的船隊,陳貴地船隊因為風向的原因。從朝鮮出發後,一步一步經過日本,到琉球,再到基隆。船上果然都是好東西,以毛皮和金銀鐵為主。最後一個到達基隆的是回國忠親自押回的從日本過來的船隊,主要裝的是銀和硫磺。

    看到四支船隊回來,王動自然是高興。而劉福更是大大的歎了口氣,特別是陳貴,他本來只是回報說在遼東發現了銀和鐵,沒想到還有金,這可是大好事。

    陳貴老了,這幾年跑船使他老地更快,他本人有兩個兒子。陳健和陳強。如今一個放在夷洲,一個放在琉球,跟著他四處跑的是陳澤的一位堂兄陳涇,字材,陳貴一退,朝鮮遼東的生意就要交給陳材了。

    回國忠只能以船為家,其實在京城,在夷洲、龍城和日本對馬,他都有房子。但他一年有三百天是在船上的,所有陸地上有沒有家,他無所謂。這次押銀回來。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王動準備去趟日本,現在日本各大世家對王動的實力是敬畏,當初地一批將軍都南下了,代表王動勢力地就是以對馬為中心的回國忠。王動對於日本很多人來說,還很陌生。雖然在京都的公家和武家,以及在北邊的公府,都知道有股漢人勢力很強。甚至他們都知道鄭政這個西洋漢人。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王動。王動此行日本,只是去看看。與新收日本小弟們親近親近,畢竟是去別的國家,是去番邦,所以回國忠很重視。

    這一大幫人彙集到高雄後,貿易部設宴,眾位大人參加,宴會之後,王動召集大家開了個茶話會,聽四支船隊說說東南西北的情況。

    陳貴沒有發言,而是由他的家主家子弟陳涇發言。

    「遼東一地,礦產頗多,只是到了冬日多有不便,天寒地凍,非湖廣夷州可以相比。」

    「呵呵,材這話有意思,適才濟強所言,南洋諸島,特產豐美,然則天氣太熱,多有不便。」接話的是回國忠,他沒撈到去西洋,對從南洋回來的施濟強地話很注意。

    「南北殊途,暹羅、龍城已經夠熱了,再往南,自然是更熱。」說這話的是來自暹羅何九錫之侄何天樂,他是龍城過來船隊的負責人。

    「北天有沒有食人地生番?」問話的是回國忠。

    「聽說是有,還要在更北之處,那裡全年只數月可以行船,且海上多有浮冰,大的若山,只十之一二聳立水上。極北之地有生番,食生肉。」陳涇回話,「我等也是聽女真人說的。」

    「大掌櫃所說遼東可產稻米,此次去看,倒不知何處可以種植,若種稻米,想來要填些沼澤水地才可。遼東女真向來以漁獵為生,鮮有農桑。」

    「事在人為,女真不懂種地,此事還得要漢人去做,若是從海內填民於遼東,大事可成。」王動的想法讓大家很吃驚,一來中原漢人沒人願意去遼東,二來哪還有人,夷洲這幾年偷偷弄進來十幾萬人,已經費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了。

    「王厲大人的意思,最好派些人力下南洋,南洋海島多如牛毛,特產極多,當地土著又都不懂貨殖,若言商事,大有可為。」施濟強是舊港施家的人,總商會地一份子,當初考慮他懂西洋地風俗,才讓他帶著幾船貨跟著王厲吳朝干下南洋。

    「大家都知,在商言商,跑的地方多地,跑的遠了,也看到了,不只是商事,還有政事兵事,商會活動看來要支筆款項放一邊,籌劃些個。」王動轉了轉話題,大家都是明眼人,一聽王動講這個,個個也都附和,也表示,護商隊的費用本來商會就應該承擔些,這下子,把劉福聽的心中歡喜。龍城那邊不說,至少夷洲這邊的財政收入一定會增加一大塊了。

    如今,在龍城、夷洲和蘇門達剌三地的貿易往來,還只是收個市易稅,這樣做只是傳統,時間長了定然不妥,看來一個跨區域的組織存在是很有必要的。隨著王動所能控制到的範圍越來越大,商會的生意越來越大,更多的組織更集權的組織出現成為可能。

    舊港那裡,王動只是控制了軍事。商會自己會運轉,至於丘誠,更像個總經理。蘇門達刺國對於王動來說,本來就是個意外,女王者米蘭固然是可信的,是愛他地,但他手下那幫臣子就難說了。不過有一點。這會蘇門達刺的經濟抓在了商會的手上,軍隊正在籌建,自然都是親者米蘭的勢力,加上他這個國王還有大明朝皇帝的金印牌碟,還是管用的。

    周邊的幾個小國如琉球、舊港基本手到擒來,只是王動沒那個興趣,到時搞個鬆散地聯邦就行了。占城、日本是王動要謀劃的主要對象。南下的澳洲只有土著。所以基本上算是無主之地。去那裡發展需要的只是人,那裡資源很齊,到哪裡去搞人還是個大問題。

    永樂還會對北蒙用兵,能不能把蒙古人弄到澳洲去,當然蒙古人可以去,那女真人也可以去。日本國內,只要王動繼續支持九州集團,那麼還會有戰爭,大內家已經打怕了。如果能投靠過來,那是好事,大內如果投靠過來。那日本就只有一個北海道的問題了。事實上這個問題王動想的太多了。

    與回國忠一起過來的還有個日奸,左衛門大,此人什麼都還不錯,就是中文太差,跟在回國忠身邊很忠心,完全忘了自己是對馬島主地家臣。王動問到北海道時候,回國忠居然不知,而且陳貴也不知。再一問。才知道,那叫蝦夷。再問那個大。大只說那有土人,很冷,官家與武家管不到那裡。偶爾會有船飄到那邊,只是去捕鯨,別地也不大清楚。

    回頭向岳父大人請教,這下子王動大喜。北海道古稱蝦夷,居然斷斷續續的還從屬過中國,那目前住的是體毛較多的蝦夷人。一說到這個體毛較多的問題,劉煮安居然引經據典說到了《山海經》裡的多毛人,且劉大人說,蝦夷漢朝時屬於遼東諸郡管轄,唐朝時屬於安東都護府管轄。土著蝦夷人曾在東晉南朝時向中國政府朝貢,並接受南朝的冊封。北魏時期那裡與庫葉島是朝庭鯨油的兩個主要來源。折騰了老半天,原來北海道這會與中國的聯繫不比與日本地差。

    北海道可是出煤的呀,那也可以牧馬,哈哈,意外,真是個意外,看來趁現在風向還對路,要去看看。

    日本國內什麼形勢呢,王動已經知道了個大概,反正天皇是沒戲,幕府將軍說話,但這個將軍只在日本島和四國有影響力,九州已經完了,足利的家臣今川、澀川在九州地勢力已經掃光了,王動扶持的少貳氏在九州是老大,而且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四國。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內氏,大內氏開始觀望。一場海戰之後,大內氏打怕了,不管是海上陸上,漢人的力量太強了。現在還有一股勢力,這股勢力通過了博多的商人肥富找過回國忠,但回大人的商業敏銳性超過政治敏感,他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股勢力的重要性。

    這股勢力便是日本關東公方足持氏。

    這又要說日本的歷史了,在古代,日本共分為五幾七道六十六國,其中地伊勢國鈴鹿關,美濃國不破關,越前國愛發關這三關以東,稱為關東。反之,三關以西地地方就是關西。

    到了室町幕府時代,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為了便於管理關東地區,派遣他的第四個兒子足利基氏為關東管領,駐於鐮倉,這外地名大家很熟悉,開創幕府時代,讓低層武士登上日本歷史,並且能影響到日本文化地便是鐮倉幕府,足利氏的上一任。

    足利尊氏自然知道鐮倉的重要性,所以他派別自家兒子坐鎮此地,而且給了很大的地盤,後來,關東管領已經管轄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常陸十個國,而且其下設機構和幕府完全相同,這下子,日本國內其實也就有了兩個幕府,一大一小,在鐮倉的被人稱為「小幕府」。

    足利尊氏為了給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還命令了與足利家有姻戚關係的上杉憲顯為關東執事來輔佐足利基氏。且規定,關東管領和關東執事兩職就由這兩家世襲。

    足利基氏是室町幕府的第一代關東管領,他對室町幕府的忠誠無可置疑。但他的子孫們就不一樣了,地盤這麼大,同為「龍」子「龍」孫,憑什麼室町的足利氏就能做日本國王,而他們只是關樂的管領,於是就開始玩一些文字遊戲。先從官職開始,官職改稱為「關東公方」或「鐮倉公方」。這個「公方」本來是只有將軍家才能用的稱呼。同樣的,關樂執事上杉家也升級成了「關東管領」。

    1399年,日本的應永六年,足利義滿旗下的權臣大內義弘發動叛亂,分開反對幕府將軍,大內義弘推鐮倉公方足利滿兼為盟主。雖然這場叛亂很快就平息了,但幕府與關東公方的關係卻完全惡化了。後足利滿兼死,其子足利持氏繼位,1412年,足利持氏14歲,時任關東管領的是上杉氏憲。足利持氏聞名於日本歷史是因為他姓足利,而上杉氏憲被載入史冊,雖然與他的出身有點關係,但更重要是他的個人實力。

    上杉氏輔助關東時已經開枝散葉,一分為四,上杉氏憲只是其中一枝,並不是本家,但他卻坐上了關東管領,可其見能力不小。而與回國忠接觸的,正是這個關東管領上杉氏憲。上杉氏憲這個名字並不響,他叫的響的另一個名字是上杉禪秀(出家時的法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