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八十節 海上相遇 文 / 清宵好夢

    北風還在吹,這就意味著,周滿還得要好好的在西洋呆上一段時間。他的船是可以逆風行駛,還可以由櫓船拖著走,但速度太慢,反正皇上也沒催,不用急。

    周滿的鬱悶來自暹羅和真臘。因為兩國還在開戰,名義上還都把大明朝當作是老大,所以這兩個小弟一抓到機會就要述苦。在暹羅時,因陀羅便向周滿倒苦水,希望大明朝主持公道。斷然不提是他自己挑起的事端。這會戰事真臘那邊佔了上風,那暹羅這邊就一定要做出一付被欺侮了的樣子。

    因陀羅沒當著周滿的面開口,通過何九錫,唐人新年一過,大量的兵器運到了暹羅。龍城造的,早早就在倉庫裡放著了,就等著賺這軍火的錢呢。不過與龍城自己用的投槍和箭不一樣,上面沒有工號編號之類,類似於三無產品,看著就像是仿製明朝的兵器一樣。但大家都清楚,這種質量的東西,只有大明朝或是龍城造的出來。

    周滿進了華州城之後,在那裡真臘和吉蘭丹的使者已經來了多時了。真臘國的使臣一定要見一下的,這個小國對大明朝一向都是很尊敬的。吉蘭丹就算了,下西洋之前,周滿與鄭和有過溝通。吉蘭丹、彭亨兩國將是鄭和四下西洋要出使的國家,這次周滿便宜行事。所謂的便宜行事就是看情況,如果周邊政治形勢不錯,那就為鄭和出使打個基礎,做點準備工作。如果碰到了這種情況,國家在交戰,那麼就小心一點。能不見就不見,實在躲不過去,那就只聽不發表意見,不要輕易表態。

    清邁王也察覺到了大城的不安,但他本人膽子很大。根本不放在心上似的。照舊讓吳陵去運作,要從龍城買軍械。這事龍城那邊還真的沒亂來,硬是要吳陵問他們要樣品。在收到了清邁方面送來的武器樣本之後,照著那樣,趕了一批軍械給他們。對於清邁方面來說。這時不擴張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因陀羅要麼把西部讓給馬來人,要麼就是讓清邁的勢力南下西進。再怎麼說清邁方面還認他是老大的,而吉蘭丹可是異國小邦。

    最搞笑的是。吉蘭丹彭亨丁加奴幾個馬來半島的小國居然通過滿刺加也從龍城搞了一批武器過去,這樣。整個以暹羅國為中心地大戰場用的都是龍城出產的武器。大家都以為這是戰爭地最關鍵時刻,沒人會去在意武器是哪出的,能搞到武器已經不錯了。

    北風南吹也把來自夷洲的船隊送了下來,這些船上除了很多貨品以外,還有來自大明朝瀟湘學堂畢業地學員、夷洲的官員和南下賺錢的工匠。學員是過來實習,其中木工班和器械班地學生最多;官員將過來填龍城宣慰司裡的空缺,同時,也把夷洲政改地一些東西往南推推;工匠大多來自南京城裡的幾大匠作,從西洋回去的人在南京城爆發出來的購買力刺激了他們。開始的時候,下西洋淘金是京城裡很多人不敢說出來地念頭,當三湘商行和明龍商行開始招人的時候,報名的踴躍程度讓人吃驚。

    開始還有人到永樂那打小報告,但楚王和鄭和再三強調。這些匠師是充實到西洋各個朝庭的城堡裡。為下西洋服務的,永樂自然也就沒再過問了。永樂是個精明的人。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船上的備件多的嚇人,比如船舵是按一比五地要求存留備件,也就是說,船上只用一個船舵,卻要另外還要有五個備用,壞了可以替換。連錨都是一比三地要求配了三個備用。自從幾處基地在建的時候,鄭和下西洋地費用減少了三成。一是糧食帶的少了,二是備件置辦的少了。永樂是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的,戶部和工部把這些數據報上來之後,他就什麼話都沒用了。只要鄭和用人,只要不涉及軍事,他都不過問。

    載人的船混在商船一起,過完年後便分別從長樂和夷洲出發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到了占城。在占城上下貨之後,便又出發往龍城而去。

    師小孟可不單單是個師這麼簡單的,他研究的範圍早就超出木匠和造船,這會他是一個傑出的機械設計師,師反成了小技。小孟於金陵成婚之前住在王動府上,那會王動正動心思把他挖出來。王動從長沙回來的時候,帶回了一個學堂的優秀學生,此人的名字叫蒯祥。

    蒯祥並不清楚王動很早就關注他,作為故宮很多建築的主要設計者,木匠蒯祥在大明朝時名字和魯班一樣的響。不過這會,蒯祥還只是名木匠蒯福之子,一個優秀的木匠苗子。王動可不只是想蒯福繼續做個木匠,他需要的是一個如同小孟和小丁一樣的能工巧匠。太多的東西在王動腦子裡了,他要通過這些能工巧匠們一一把它們變為現實。

    蒯祥這會就在下西洋的船隊上,小孟再三對他說過,想要提高,去龍城。蒯祥不清楚小孟為什麼會這麼說,明明大明朝的技藝很多超出了西洋諸國很多,怎麼還要去龍城呢。在蒯祥的眼中,小孟是他前面的一座山,要超越小孟是他的目標之一,既然小孟都這麼說,那一定是有道理的。

    蒯祥手中拿的是一個潛水艇的小模型,王動提出了這個東西之後,潛水艇便成了小丁小孟的一個夢,現在他們又他這個夢傳遞給了蒯祥。自從蒸機出來之後,這種可以在水下行駛的船彷彿看到了曙光,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怎麼在這個船的壁裡儲藏和使用壓縮空氣。

    大明朝的子弟們沒想到船過了占城之後,比他們想像的還要熱。很多少不經事的把衣服脫了曬太陽,結果被曬傷。更讓有的人鬱悶的是,即使看上去沒太陽,在甲板上溜躂一天,也會被曬傷。

    對於第一次坐船出海,特別是到了熱帶海洋的人來說,海的美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想像到的。海水從明藍到深藍,那明藍處是淺海。如同開春時嫩芽的黃綠色,讓人感覺到清新。懷著夢想而出洋地人都在構畫著如眼前美景一般的未來,去年第一批下西洋的人在海外勞作了三年之後。懷裡個個都是揣了上百兩地白銀回到大明朝。娶妻置屋購地,著實刺激了不少人,因此這回湖廣籍出來的人最多。湖廣人大多會水。也坐過船,來到這大海上也能適應,八百里洞庭船到了湖心也是飄渺無際的。

    這支從占城出發地船隊共十六條船。在真臘外海駛向泥國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另一支船隊。與他們以前看到的船不一樣地是。他們碰到的船共六條,但其中有三艘船地桅桿特別的粗,而且船兩側有各有一個大大的轉輪。等駛近了之後,才發現,那粗短的桅桿在冒煙。那是個煙囪。這兩條船並不大,看大小也只一千料左右,比另三條兩千料的船相比,這三條船小多了,但這三條船給人地感覺全然不同。與別的船不一樣的不只是這個粗煙囪,還有這個船的顏色,整個船是黑色的,看不到一點木紋,給人冰冷的感覺。遠遠的這船就逼迫著人不能開口。等駛近了才發現這是個鐵甲船。整個船都包了鐵甲的船。

    宋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走舸。在兩側有飛輪,像個風車水車地大飛輪一樣,通過人腳踩驅動飛輪,這種船在水面上行走如飛。現在他們也看到了同樣地船,只不過,這個在海上行駛的飛輪船要比在河上湖上地船大百倍。

    這個飛輪船也有桅桿,應該說這是一個風力和蒸汽力雙重動驅動的船。在龍城造蒸汽動力船時,這是其中的一個過渡型。一共有九艘,出現在真臘外海的這支艦隊是龍城東洋艦隊的一個分隊,東洋艦隊如今配備了這種混合動力的軍艦共有四艘,這四條船在東洋艦隊服務已經有一年多了,此次東行其實是要辦個轉移手續,要轉交給夷洲的北海艦隊。

    夷洲的海軍分為四個艦隊,一是北海艦隊,擔負對朝鮮日本和硫球的防衛任務,二是黃海艦隊,這支艦隊主要是針對大明朝,三是東海艦隊,這個東海艦隊成立的時候,誰也不知目標和方向是哪裡,只有至高無上的王動王大人神秘的笑容,這是為美洲準備的,四是南海艦隊,這支艦隊便是跟著吳朝干下南洋的船隊。

    夷洲離大明朝太近,因此這裡的很多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制約,軍隊也是。目前王動體系裡最先進的武器在龍城在蘇門達刺,而不是在夷洲,但要是說到軍人,那素質最高的軍人還是在夷洲。

    「繁星」號「繁塵」「繁月」號號三艘蒸汽鐵甲船匯同「繁日」號將組成北海艦隊的主力,本來計劃「繁星」「繁塵」「繁月」還要再多半年才轉交,因為蝦夷島的策略轉交提前了。當然夷洲方面也是再三要求,早點轉交這些混合動力船。新的蒸汽動力軍艦出現後,夷洲海軍需要快速適應這些新式的軍艦,混合動力船將是最好的試驗實習船。在第一條「繁日」號交付了半年多之後,夷洲方面人手也訓練的差不多了,這次轉交選在過年時間,本以為不會在海上遇到大明朝的船隊,沒想到還是碰到了。

    這兩條船在遇到了商船之後,很多水手都站到了船的一側,與來自夷洲的船打招呼,一時間兩邊船上的人都歡呼雀躍。有條商船的船長來自漕幫,當初跟著回國忠跑西洋航線,後來又跑夷洲到西洋的航線。發現龍城的軍艦時,他也跑到甲板上來看。這就是龍城最新研製出來的自行鐵甲蒸汽船!看到這船,這位船老大開始鬱悶了。當初他是想著在商船干安全,所以當大多數夥伴轉去軍艦時,他選擇了商船。等龍城的炮船出現的時候,他就後悔了。昔日的同夥相遇時,提起自己的船,那臉上表情,讓他受不了。在硫球到夷洲的航線上,他遇到了三層的炮船,看的他目瞪口呆。而這會,他看到了傳說種的鐵甲蒸汽船,雖然那麼小,但光彩奪目,比他駕駛的三千料的商船都威武。

    南下的船隊並沒有在真臘停,考慮到那在打仗,這支從大明朝過來的船隊選擇了泥國補給淡水和糧食。船隊自佔城出發後,張浩就上了船,在占城太無聊了,回金陵或是長沙去又不大方便,他這會可是大明朝潑出去的水,夫妻兩人都有爵位,行動不便。所以乾脆,在他的小夫人的同意和陪同之下,他帶著一幫人跟著船隊往龍城去找王動,一路上也讓手下的人長長見識。

    遇到軍艦的時候,張浩等人也跑出來看了,炮船鐵甲船都見過,但這種帶兩個大飛輪的鐵甲船,他還是第一回看到。一看就看出了苗頭了,他們的船船是順風,這些北上軍艦是逆風,看他們的速度就知道了,靠側帆那軍艦走的很慢,按這種走法,要北上得用多少時間呀。好像不大對頭。

    當大明朝的船離開了龍城艦隊的視野之後,三艘蒸汽船馬上就放出了粗粗的纜繩,把後面的帆船掛住,開足了馬力,各自拖著一條帆船,往東北而去。依靠著大明朝先進的大船技術,龍城的蒸汽船出現之後,大大的減少補充淡水和糧食次數,途中只需要補充一次就能直接從龍城駛到夷州。而這個補給點就是連馬歡都不會想到的一個小島,這個小島在後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歡島。

    馬歡島在鄭和的航海圖上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淡水補給點,在占城的龍山城堡建立之後,這個點便被放棄了。在被大明朝放棄之後,這裡成了龍城海軍艦隊的一個中轉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