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八四節 併吞蝦夷 文 / 清宵好夢

    王陳在年前就帶了一千人回夷洲了,他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趕到夷州過年,沒辦法,如今他基本上算是逆風,走的很慢,船隊的大船很多日子都是靠櫓船拖著走。

    到了夷洲之後,所有人都像是脫了層皮似的,連日來在海上行船,這些陸戰隊的士兵都被派到了櫓船上當民梢,干的都搖櫓、划槳、清潔的活。天天這麼曬,個個又黑又瘦,不過身上還真的沒有多餘的肉了,都是一塊塊的犍子肉。這批官兵經過了南洋之行,如今都算的上是老兵,在蘇門達剌又進行了兩個月的調整和訓練,回到夷州後基本都會升職。

    王陳的船隊到了夷州之後出奇的乾淨,附著在船底的貝類全都被刮光,帆在蘇門達剌基本全換過了,所以總體給人的感覺是煥然一新,彷彿下南洋是極享受的事情。

    吳朝干下南洋的時候,一次過從夷州帶了整整三個團的人馬,除了王陳的是炮團以外,另兩個超員海軍陸戰團,加上夷洲南海艦隊和商隊,八十多條條,六千人的規模,其中少數民族的子弟兵多達兩千人。王陳這次回來的時候,帶了一千多骨灰盒回來,少數民族子弟有七百多。

    劉煮安自已兼著民政部,一千多人,不是小數。正月裡,劉大人還是舉行了一個祭祀活動。死難的家屬都得到了很好的撫恤。早先就準備好了優撫銀兩,不過沒想到要這麼多,也沒想到是要在正月裡列支。雖說上半年是財政支出年,但一般都是在正月之後。好在對馬島那邊趕在正月十五前又送批銀子過來,不然還真的不夠發。

    王陳的歸來也給下月的夷州帶來了一絲灰色,從高雄到基隆本來門上的紅對聯門前的紅燈籠很多都披了黑。帶回的骨灰有一百多人居然沒有人認領,再三查問才知,有的是當初明朝的逃兵有的是難民,都是單身一人地。最後劉煮安不得不在正月底祭祀之後宣佈設立一個靈社,供放那些孤魂。

    王陳回到夷洲意味著對蝦夷島和日本地新的一輪戰略開始了。王動沒回的時候。就有飛鴿傳了消息過去。劉煮安、管峻、回國忠等也知道了下一步地戰略。都開始準備了起來。

    蝦夷島北是庫葉島,是大明朝奴兒干都司的地盤,陳貴打聽到地消息是。島上是設了個衛所,主要也是河西女真部的人在。島很大,島上人並不多。夷島上發生點什麼事,不會驚動到那裡,就是驚動到了也沒事,這兩個島離的雖然不遠。一直以來並沒有什麼聯繫。

    蝦夷島南是日本的陸奧,此地屬關東十國之一,在鐮倉幕府的管轄之下,游離於室町幕府之外。這個鐮倉公家近來與九州地少貳氏曖昧的很,不過真的要是少貳氏染指是蝦夷島。一定會引起日本諸勢力的關注,那反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

    蝦夷島看來還是要夷洲自己去弄,不能借日本人地力了。這就是王陳回到夷州後大家討論後的決定。

    正月的夷州,島南部的高雄穿個裌襖即可,可到了夷北就一定要穿些皮棉的御寒,雖然沒鵝毛大雪,但還真的有幾分冬天的感覺。

    日本過來的覺得暖和,交趾暹羅過來的覺得冷,而來自大明朝地移民沒那麼多心思去想這些。太多地移民使得夷州生產工具和房屋短缺。生產兵器的鐵作不得不讓其中幾個製器作坊生產農具。同樣地。民政部的劉煮安大人,又不得不準備了大量的慰問品前去慰問番民。從島南到島北走了一趟,目的只有一個,勸更多的少數民族放棄所謂領地,走出山林,建立村寨村鎮,這也是方便更多的漢人移民往島深入安家落戶。

    好在夷州有錢,各種儲備一向都充足,倒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是各地衙門都是忙的很。正月十五一過,各大衙門又緊張的開始忙碌了。

    淡水和雙溪口一北一南,夷洲兩大兵營。其中淡水那的兵營最早是收大明朝的士兵而建的,雙溪口則大多是夷洲的少數民族。夷洲的淡水北營囤兵一萬五,雙溪口南大營囤兵兩萬,另有兩萬五駐守在島各地,其中兩萬兵力基本是沿著夷洲大道分佈,而另有五千駐守在了花蓮。

    王陳這位炮團的指揮官下南洋其實沒經歷過幾次大仗,只是在伊利安島有過出色表現,對於南洋的番人來說,火炮發出的聲響和火光比炮彈的殺傷力更強。王陳也看到了,陸戰隊特別是叢林部隊在伊利安島表現強過山地部隊,而山地部隊到了澳洲後在又強過叢林部隊。蝦夷島,森林密佈,看來叢林部隊會更適應,與伊利安島不一樣,那冬天的積雪一丈都是平常。夷洲的叢林部隊對付熱帶亞熱帶的森林已經很有經驗了,對待這極冷之處的林子,要作那些改進,這是個問題。

    另外還有物資準備的問題,當前只是去占島,大規模開發還早,所以那裡的生活和軍事用品一定要夷州備了去,如此一來,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夷州能列出多少錢的預算非常重要,大家要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了。

    王陳只是提要求,陳貴和回國忠對那一帶較熟悉,還有一更熟悉情況的左衛門大。作為大海盜頭子,左衛門大對日本周邊的島基本上心中有數,蝦夷人善戰,不好馴服,蝦夷島又極冷,左衛門大根本沒有想到,夷洲會對那裡有興趣。作為一條忠實的狗,主人指哪,他就會撲向哪。當回國忠問起蝦夷島的時候,他馬上就找到了好幾個曾經到過蝦夷島,在那生活過的日本人,詳細瞭解了那裡的情況,時刻準備著回國忠的再次徵詢。

    左衛門大知道最多的就是,蝦夷島冷,那有鯨魚。日本國雖然也有人捕鯨,但不成氣候。左衛門大可是知道,如今捕魚排第一的是夷洲,琉球國近來已經超過了日本。鯨魚可是好東西,鯨油排第一。還有魚膠。在沒有彈性材料的年代,這可是很重要制弓弦的原料,而且是制大型的腳弩床弩弩炮等。鯨魚的肉也不錯,當初。若是能搞到抹香鯨,可能還會有更好地東西,龍蜒香。顯然,左衛門大收集到地資料沒有什麼實在的價值。不過左衛門大倒是表示,他可以組織一幫日本人去島上勞作。這倒是不錯。

    二月,夷北,楊剛王陳回國忠陳機等人正在研究蝦夷島攻略。蝦夷島是不需要用多少軍隊去攻打的,不過在哪裡駐軍,駐多少軍隊。港口建設,村鎮建設,這才是關鍵。

    「設五個營,營北女真,南兩營拒日本,東營面,主要應對島內番民,西營面西居中策應。」回國忠地建議。

    「五營兵馬太多,四營則可。東營可撤。以團為單位。島上駐一團士兵則可。」王陳還是蠻自信的。若不是看蝦夷島較大,他以為兩營就夠了。

    「呵呵。設兩師人馬,一個師應對奴兒干都司,一個師應付日本和朝鮮」楊剛發話,他這話一說,明顯就不一樣了,顯然要比回國忠和王陳大氣多了。也這一發話,也讓在座幾人都抽了一口氣。在回國忠和王陳眼中,夷州出一萬人地部隊上岸,基本就能把日本人給收拾了。如今還不用上岸,駐在蝦夷而已,就要動用這麼多人嗎?

    「回將軍,不只是在蝦夷,對馬駐軍一團,九州駐軍一師。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各移師一支到蝦夷。」楊剛接下來的話,讓這兩人眼睛一亮。看來不是蝦夷這麼簡單,好像有什麼大動作。

    「諸位不用看我,靜之的意思不是要去爭鬥,只是放些人在那裡,要有人在到時什麼事都方便。當前要務還是開發一下,把那的資源用起來。夷州的鋼鐵一直跟不上,有蝦夷地煤就方便多了。去遼東弄煤風險太大。」楊剛解釋了一下。這個解釋好像沒多少用處,大家還是覺得有戲。「設四港口,東南西北各一,南和北為軍港,南軍港北海艦隊用,北軍港東海艦隊用。西和東兩港民用,東港可置一船廠,蝦夷之東多鯨鮫,可設一漁場。大曾言,蝦夷島北每年一季冰封,故港口選址和修築怕有些周折。」

    「漁場一事,琉球那邊已經傳話過來,想投些股份,獵鯨鮫一事,也查探過,賺頭很大,而且也問了夷州的幾個部落,他們也都是極有興趣。這事,還是不麻煩琉球了,夷州內部找些財東就行。」

    「船廠最為麻煩,當兵的好說,這船廠過去,要遷些丁口,蝦夷極寒,移民怕是要費些口舌,說到底還是銀子發話。」

    「蝦夷島林中多鹿,可遷些獵戶過去。夷洲可初步遷三千人過去,別的丁口,由陳大人從遼東和山東去招募。」

    「財政方面可勻出二十萬兩白銀用於蝦夷民用,軍費會加撥六十萬兩。」

    「天方那邊的馬已經到了蘇門達剌了,年後會過來,到時要送些去蝦夷島。至於農民牧民,女真會出一些,日本國內也會弄些過去,這倒不要夷州操太多心。只是鐵煤和漁業這三樣,夷州要抓在手上,要弄些工匠和山民過去。」

    楊剛等議了之後,又把決意寫了下來,交給劉煮安看。劉煮安並不清楚王動為什麼發去動蝦夷島,楊剛為此作了大量地解釋。被稱為蝦夷島的北海道,在後世的日本,其農業牲畜業漁業礦業都很發達。加上王動等人對那裡的實地考察,先前投入的費用與回報相比,絕對是划算的。

    蝦夷島在楊剛等人眼裡是無主之地,全然沒有把蝦夷人當作是那裡的主人,在劉煮安眼裡,也沒把蝦夷人當作是那裡的主人,只是知道那裡有蝦夷人。蝦夷人沒有自己的國家,那就不能算是那裡地主人,而且那島那麼大,蝦夷人也只是佔了其中幾處而已。既然如此,夷州人自然也是去得。

    劉煮安同意之後,接下來就是在要發些安民告示,先在老百姓中發動一下,特別是那些少數民族和工匠們。許下了免他們地稅,許下了到那裡有免費的屋子,而且他們地後代教育問題全免費。儘管如此,好像還是不很踴躍。最後,劉煮安讓楊剛派別軍隊先去,然後在那裡弄些東西回來,這樣才有說服務。楊剛覺得也對,於是第一批過的軍隊帶上了些工匠和捕鯨船。結果第一批回來的軍艦帶回了大量的鹿角鹿茸鯊魚鯨油煤,這下子終於引起了夷州島上居民的興趣,慢慢有工匠願意遷過去。

    陳貴從野人女真和黑水女真那裡引了幾個小部落到蝦夷島,同樣的左衛門大真的不知從哪弄了幾千個日本人過去,這些過去都是在煤場挖煤和碼頭做小工的,相對於在日本的流離失所餓死病死,到了蝦夷島居然還能過日子,對於這些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再好不過了。不過讓王陳緊張的是,軍隊方面沒有問題,但在軍營之外的人口結構中,漢人的比例不足一成,這可不是件好事。最讓大家意外的是,原住民蝦夷人對大量的外來人口並沒有表現出反感,而是被很好的吸納了進去。

    在牧場,漁場,林場,煤場和碼頭五大機構一進入的時候,蝦夷人第一個得到了好處。他們派出的嚮導首先從漢人手上領到了鐵器和茶,接下來他通過加入到五大機構裡做工,領到瓷器,棉衣,皮靴等生活用品。不知不覺中,他們失去了領地,不知不覺中,他們得到了一份工,領到了薪資,慢慢的被捲入到夷州的大機器之中。

    當年年底,蝦夷島移入的軍民已經有四萬人,這時,各個據點已經不能有商家去管理,蝦夷也要有官府衙門,當夷州正式給蝦夷派民事官員過去的時候,蝦夷島算是真正的被王動拿下了。蝦夷島的自給自足算是有了點保障,蝦夷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了軍事建設方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